“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古代名言大家都听说过,它出自《论语》。读《论语》,我懂得了勤学才能成君子。
《论语》,记录了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言行,它的主要思想就是孔子先生一生所崇尚的“仁”和“礼”。“仁”就是仁德,它蕴含了君子必须具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礼”就是礼仪,是外在表现道德品质的方式,从言行举止上表现出良好的个人修养。“仁”被“礼”来规定,“礼”以“仁”为基础,两者紧密结合,不能分离,同时做到“仁”和“礼”才能被称作为君子。
从“仁”和“礼”中我们就能看出勤学的重要性。“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多向有学问的人请教,这句话就突显出成为君子,勤学的重要性。
勤学本身就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勤于学习,学知识,学礼仪,学经验,学方法······不断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成为一个满腹经纶,知识渊博的人,是成为一个君子的前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勤学还要求我们多向优秀的人请教,自己的力量不如大家的力量,多学习他人身上的高尚品质和良好的习惯,取长补短,并对照他人改正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从书籍与他人身上学习优秀的道德品质,勤学不就是“仁”了吗。
“仁”和“礼”紧密相连,勤学的人更加注重礼仪,注重形象,因为他们从书籍和优秀的人的身上学到了如何为人处世。遇事以德服人,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处理,就显得比只会用拳头处事的人更加有道德。勤学的人拥有更高的个人修养,他们讲文明懂礼节,不在小事上与人斤斤计较,给人一种知书达理的感觉,在外在上就体现出自己的高素质,这样,勤学不就是“礼”了吗。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圉之所以得“文”这个谥号,就是因为他非常勤奋好学。虽然他是卫国的大夫,但是他不论身份的高低以及地位的贵贱,只要不懂的地方,就会虚心向他人求教。就因为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孔子才会称之为君子。
想要成为君子,“仁”和“礼”固然十分重要,可是“仁”和“礼”从哪来?答案就是勤学,勤学知识礼仪才能有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才能有成为君子的基本。所以像古人一样勤学,努力成为一位让人称赞的君子吧。
国学,是那寒冷冬日里一缕温暖的阳光;国学,是那炎热夏日里一缕凉爽的清风;国学,是那醇美的香茗,令人回味无穷;国学,是那神圣的阶梯,引领人们攀登至高无上的宝座。《国学经典》里一句句简短深刻的诗句,让我受益匪浅。
记得有一次语文测试,妈妈叫我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好好地复习复习,我不耐烦的答应了,可我拿着书本翻了几页,趁妈妈在客厅做家务,就开始玩那些小玩意,一会折纸,一会儿给布娃娃穿衣,根本没认真地复习。第二天,我拿着卷子就有好几个生字不会写,词语不会组。这时我想起了《国学经典》里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现在才明白,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去温习和练习,温习学过的知识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也让我深深到一个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有一次,我玩电脑,当时我向妈妈保证只玩半小时。可是,当我坐在电脑跟前玩着精彩刺激的游戏时,早就把时间与诺言抛到了九霄云外。已经超时了。妈妈提醒我。我随口答应道:马上。一动不动的在电脑跟前津津有味地玩着游戏。啪的一声,妈妈把电脑电源关了,生气地说:下次不能再玩了。你背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哪里去了。这时我才明白一个人一旦许诺,就一定要做到信守承诺,这样不仅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还能使自己内心获得快乐。
我还有一个不好的习惯,也是我最大的缺点,遇到问题不去动脑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明白了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经过大脑的思考。如果凡事不动脑筋,就成了一个木头人。所以,我在一天一天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学会了善思,精思,学会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国学经典》让我收获人生智慧,踏上绚丽多姿的人生之旅。
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灿烂历史,而国学经典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读了《国学经典》这本书后,让我受益良多:
宽容
“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别人有些摩擦,在这时,我们如果与之相持不下,则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会越来越差,甚至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反之,若我们各自退后一步,宽以待人,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韩信忍一时的胯下之辱,最后却成就自己光彩照人的一生。“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我们宽容对待他人人,别人也同样会宽容对待你。
毅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大事者必有毅力,无毅力者则一事无成。有毅力做事才有始有终,才会有所成就。就如孔子读《易》一书。当时的书都是用竹简编成,翻阅不易,耗时颇多,但孔子不怕困难将这部书三遍,都有不同的收获。这件事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毅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惜时
“读书不觉已早春,一寸光阴一寸金。”作为中学生,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时间也就成了我们学习的强有力的保障。我们青春正茂、朝气蓬勃,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要造成“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放会读书迟”的遗憾。
节俭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应从小事做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总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不断取得事业胜利的法宝。经过历史的积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品格和民族象征。
读了《国学经典》,我知道了作为一名中华儿女,应继承中华民族宽以待人、有毅力、珍惜时间、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发扬广大。这既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成功的垫脚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