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
国既不国,家何能存?
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朱蕴山《赠台湾旧友》
爱国如命,见义勇为。蔡锷《致柏文蔚电》 爱国,是一种极高贵的感情活动。茅盾《给青
年作家的公开信》
爆裂同拚歼贼臣,男儿爱国已忘身。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
临患不忘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李白《独漉篇》 苟利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史.卢产伦传》
一身救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夜泊水村》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
法庭里,审判长威严地坐在高背椅上,用庄严而又洪亮的声音宣读着判决书,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严肃的气息……
实不相瞒,这是我们学校举办“模拟法庭”的场景。法庭,似乎与小学生遥不可及,小演员们演得有板有眼,让我们看到了法庭的“庐山真面目”。
只见两位“被告”后悔地低着头,用祈求的目光怯生生地望着法官,希望对自己网开一面,能够从轻处罚;而“被告”的“亲人”则捶胸顿足,失声大哭。面对这一切,法官也是爱莫能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啊!
是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是谁,只要触犯了法律,就会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自己也必须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小到付出金钱,大到付出生命……
那么,作为小学生,我们又该从何做起呢?我们是未来祖国的栋梁,“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因此,我们从小要培养文明的举止,守法的行为。现在全社会都提倡和谐建设,我们也必须投入其中。当然,单凭我们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得小手牵大手,动员上一辈一起维护法律,遵守法律。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明天的阳光将会更加灿烂,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
星期五,学校大队部组织了一次模拟法庭的表演。
这次模拟法庭的表演讲的是一个叫王伟的学生在打饭的时候,一个叫丁心的同学插队,抢在了王伟前面。王伟很气愤,骂了丁心一句,丁心火了,打了王伟一个耳光,王伟正要还手,却被其他的老师拦住了。回到寝室后,王伟很气愤,叫了一个名字是张华的朋友,两人约定明天傍晚在丁心回寝室的路上等候他,并报复他。果然,这天下午,他们等在丁心回寝室的路上,等丁心来了,他俩一起上前殴打他。丁心撒腿就跑。这时,张华拿出带的刀,往丁心头上砍了一刀,丁心倒在了地上。两人踢了丁心几脚,又骂了几句,才大大咧咧地走开了。晚上,王伟坐立不安,马上去了学校自首,而张华呢,也被警方抓获了。
这次的表演告诉我:冲动是魔鬼,是啊,如果王伟不冲动,不叫张华一起殴打丁心的话,他们会成这样吗?如果张华冷静下来想一想这件事的后果,现在会不会坐在冷冷清清的牢里呢?如果他们不冲动,而是冷静下来想想,会不会落到现在这个地步呢?就像“甲壳虫”事件一样,如果那女的不那么冲动,只是说算了算了,事情会这样吗?会把人家的顶梁柱就这样被撞死吗?就像我们班最近发生的那件事一样,如果我们班的那位男同学冷静下来想一想,往油漆地里扔一个瓶盖会给油漆工人带来多么大的工作负担,他会扔吗?
总之,我只是一句话:冲动是魔鬼。
列夫·托尔斯泰在青年时期,曾有过一段放荡的生活,有一些不良习惯,如贪玩、赌博。但不久,他立即醒悟。他认为,自己的放荡行为等同于禽兽,对自己十分不满。他又把错误的原因详细列出来,写在本上,共有8点:1、缺乏刚毅力;2、自己欺骗自己;3、有少年轻浮之风4、不谦逊;5、脾气太躁;6、生活太放纵;7、模仿性太强;8、缺乏反省。这一次反省,好像一个霹雳打在他的身上。他决心结束放荡生活,改正不良习惯,于是跟他哥哥尼古拉来到高加索,在炮兵队里当一个下级军官,并迈上文学创作之路。
分析:把自己的缺点一一罗列出来,就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不失为一种改变缺点的好方法。只要下定决心,连有那么多缺点的托尔斯泰也能改邪归正,还有什么不能改变呢?这种浪子回头金不换的行为值得我们尊敬。
适用话题:内省、青春、改变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跟德国的奥古斯登堡原来是要好的老朋友。1848年普鲁士侵入丹麦的国境,这种侵略行为引起安徒生的极大愤怒。四年后,他到德国去旅行。许多德国朋友涌到车站去迎接他。一位朋友说:奥古斯登堡公爵夫妇在家里等您,希望您去和他们会见。我不愿去见他们,奥古斯登堡参加
了四年前普鲁士侵丹麦的战争,我怎么能去看这家人呢?安徒生愤怒地说着。从此,两位老朋友断交了。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萧邦,19岁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已经很有名气了。后来他决定出国深造。在朋友举行的送别晚会上,朋友们赠送给他一只装满祖国泥土的银瓶。这只银瓶一直伴随着他19年。1849年秋天,萧邦病重垂危。临终前,他嘱咐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不会允许将我的遗体运回华沙,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