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细雨,迷茫了我的心。还没有到清明,就出现了“雨纷纷”.遥望细雨飘来的天空,伸手接住,凉凉的,在这四月的第一天,凉透了我的心!
四月,春暖花开的日子,却也是我最不喜欢的季节。因为四月的清明,是一个让人伤感的,让人久久不能释怀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我的心都会沉浸在不能言表的悲伤之中。那种心灵的痛苦,让人难以呼吸,有种想要窒息到没有力气再看看这个世界的感觉。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种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遗憾,曾经让多少文人志士感怀万千,赋出无数伤感的让人肝肠寸断的诗词。来不及感怀流年岁月带来的涟漪,平静的生活就在这里终止。红红的蜡烛衬托着黑暗的颜色,一生一世被浓缩在闪烁的烛火里。我不知道走了的人是否还能感知亲人的思恋,而活着的人却毅然坚守着这个古老的习俗,用自己的方式,抒发着对遥远地方逝者的感怀!
天空中的雨下的越来越大,好像要把这个闷热的世界洗刷一遍,雨声夹杂着树叶的沙沙声,揪的我的心一阵一阵地痛。十八个风雨飘零的岁月,我一直活在对亲人深深眷恋的梦镜中,时时梦回故乡,站在故乡炙热的黄土地上,花空心思想要把热土忘怀。可是,梦随时跟随着我,成了我生活中的三分之一。还记得那个叫做“梅花山”的地方,山上没有梅花,听说哪里曾经打过仗,父亲活着的时候,最爱在雨过天晴的时候带我们几姊妹去捡弹壳。深过膝盖的野草丛中,我们捡到了生锈的弹壳还看见了长长的蛇,惊喜之余更多的是惊吓。可是,战战兢兢的我们,还是热衷于雨后捡弹壳的生活,那种刻骨铭心的惊险,让我们做梦都在和蛇搏斗。
美好的岁月总是失去的太快,在我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我们,独自一个人躺在了山坡上冰冷的土地里。我不知道四月的天气他们哪里下雨没有,是不是也吹了风,吹的心都凉了;是不是也下了雨,浸湿了眼角!都说那是一个没有痛苦的地方,我也希望真的是这样。至少要有一种花在开,这种花的名字叫“思恋”,白白的,没有一丝污渍。开在每一个亲人的心里!
清明时节,看花开花落;清明时节,悟人生之道,自古忠孝两难全,百字孝为先。做一个有孝心的人,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空悲切!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燕子飞到南方去,有在飞回来的时候。杨柳枯萎,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有再开的时候。可是亲爱的爷爷。您长眠在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孙女和您近在咫尺,却又阴阳两隔,千呼万唤也无法和您相见。这怎么不让孙女悲伤,痛苦,而又惆怅满怀呢。
记忆中清明节曾有过的快乐早已荡然无存。没有爷爷的清明节连天都灰蒙蒙的。无休无止的绵绵细雨让我悲从心起。寒风啊,请你告诉断肠人,那样爱孙女的爷爷怎么就在也不回来。
透过蒙蒙的雨丝,我又看见那熟悉的小山坡。满山的小草还是那么嫩绿,五颜六色的野花寂寞地开放着。还有那无人采摘的碧绿的青蓬。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亲切极。景物依旧,爷爷却早已不在。画面再次重现,蓝蓝的天空下,一个小女孩握着风筝的线轴,欢快地跑着。哪个紧随其后的慈祥老人不正是爷爷吗,他的脸色为何这样苍白,为什么不停下休息,我明白他是舍不得。
画面模糊又清晰,小女孩跟着爷爷乖乖地采青蓬。再老人的唠叨中,小女孩知道清明节,清明果,仅此而已。粗心的小女孩,你怎么没有看出爷爷眼中的忧伤,爷爷在用最后的力量延长着小女孩的快乐。
知道无奈的离开人世。
爷爷走,再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长大。也终于明白,燕子能再飞回来,杨柳有再青之时爷爷却再也回不来,陪我度过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两年前,太外婆走完她的第90个年头,就匆匆离去了。
在我的记忆中,太外婆满头白发,脸上满是皱纹,笑起来很慈祥。
每次过年,我们总是回到老家看太外婆,三十那天,我们一家人齐聚太外婆家,一起吃年夜饭,太外婆坐在那,饭也不吃,看着自己一个个儿女,招呼他们吃这个那个,好像别人吃,自己就已经饱了。饭桌上,她问着问那,看看自己儿女的生活如何。
每次到她家她总是把收藏已久的零食拿出来给我们吃,我总是推托不想吃,但是看着她期盼的眼神,只好开始吃。
临走时,他把家里晒得大鱼大肉拿出来,说:“我们家的肉太多了,这些留给你们吃吧!”我们摇摇头,但经过她的再三劝阻,我们只好收下了。这时她又拿出我们没吃完的零食,说:“带回去吧,我不能吃,留给你们吃吧!”于是我们又收下了。
直到那一天来临,一切欢声笑语都消失的无影无踪,。太外婆躺在床上,咧了咧嘴却在无力说话,用尽了仿佛全身的力气,捏了捏我的手,好像再说:“别哭哦。”我趴在床头嚎啕大哭,希望能挽留住太外婆,但是以没用了,太外婆永远闭上了双眼。
今年清明,我来看望太外婆,我站在她的坟前,心里默默的说:“太外婆我来看你了,我祝你身体健康,在天堂永远幸福!
桃红李白,草绿柳青。在莺啼燕归中,在杏花春雨里,清明如期而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因万物皆洁齐,气清景明而得名,故在古代农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又因介子推的传说而使后人又为这春耕春种的时节增添了一丝人文情怀!
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家庭,无一不是先人有限生命的延续,无一不是他们作为社会建设者的见证。在举国上下追思哀悼,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今天,无论身在何处都会收起昔日的浮躁与功利,沉淀自己,直面心灵。这既是对祖先与英烈的尊重与感恩,也是和逝者进行心灵的交流。
清明时节,春雨纷纷,匆匆的扫墓人迷乱凄凉,悲思愁绪。但是当我们沉浸在对已故亲人的沉痛思念中时,是否应该提醒自己珍惜眼前人,走好人生路?是否要在阴阳相隔时才悔不当初,痛恨自己没有多陪陪自己的亲人?人生中有一种遗憾莫过于“子欲孝而亲不在”,年轻人更应放慢脚步,陪着亲人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当我们伫立在革命先烈的墓碑前,是否应该警醒自己将满腔的工作热情投入到社会建设的洪流中。“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如今这样一个安定的社会中生活的人,更应牢记那些为共和国洒下热血的无名英雄们,用己之所长为这个和平年代增强综合国力。这样,才是对牺牲将士们最崇高的祭奠!
我曾经故作聪明地把这种勿忘根本,化哀思为正能量的精神称之为“清明精神”。(当然,有人会认为我是在胡诌)但蓦地发现,身边的榕树竟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玉颜年少发苍苍,榕树枝繁须亦长。”到“秀姿喜处优容所,地上生根地贺嘉。”不难发现,古人早已把它作为一种意象在诗词中吟咏。在自然界中草木皆向上生长,显出一派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模样。而榕树却在枝干向上生长的同时生出树须向下低垂,在我看来这正是以此感恩为其提供生长养分的树根。而它又把这份感恩与思念深深扎根在泥土,汇聚在枝干,努力地生长。枝干越是粗壮、高大,它所散发的树须便越长、越密。我想,这样对根的情意也许就会越深吧。
天地间,自然万物皆有灵性,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