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市民广场早已被几千盏华灯照得如同白昼,成了名副其实的花灯广场,成千上万的市民不约而同的在这里汇集,共同欢庆元宵节。
"八仙过海、锦鼠贺岁、荷花漂海"·······五花八门的灯笼沿着湖边悬挂,透过灯光的折射,灯笼的靓影倒映在湖面,金光闪闪,让人眼花缭乱。
因为今年是奥运年,怎么能少得了五个可爱的福娃呢!这座叫<<福娃闹春>>的花灯多么漂亮,蓝色的贝贝、黑色的京京、红色的欢欢、黄色的迎迎和绿色的妮妮还有可爱的米奇,它们制作的多么精致,逼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把祝福带给了每个市民。
咦!灯笼上还有动画片呢。"原来是一位老公公带着他精心制作的走马灯也来了,它安装了一个机动装置,使整个花灯处于转动状态,里面的小动物正在你追我赶,好看极了。
在广场的南端的树丛间,悬挂着上百颗星星,这些星星适用镭射纸做成的,金光闪闪,它们包围在广场两侧,形成了一条星的通道,与地面的灯光交相辉映,让人感觉来到了太空,漫步在宇宙里,如梦如幻。
劈啪!劈啪!"焰火晚会开始了,五颜六色的焰火争先恐后的在空中竞相绽放。我将永远记住这惊人的一幕。
一提到元宵节,我马上会想到吃元宵。不过,你们不能说我只爱吃。因为,我也喜欢看爷爷怎么做元宵的。
首先,爷爷用搅拌机把糯米打成粉末,再把糯米粉加水揉成面团,然后做成一个个直径2厘米的面球,再把它们压扁,做成直径4厘米左右的圆的面皮。最后,把豆沙放到圆的面皮里,把它包起来,这样一个元宵就做好了。元宵搓得圆圆的、软软的,大的有乒乓球那么大,小的就像桂圆那么大。
现在要煮元宵了。爷爷先把一锅水烧开,然后把做好的元宵放到开水中。开始,元宵是沉在锅底的。要是元宵浮上来了,就表明元宵熟了。
元宵雪白雪白的,像一个个小球。熟了的元宵,颜色变了样,个儿也比原来大多了。晶莹透明,带点褐色,包在里面的黑芝麻、桂花、玫瑰、豆沙隐约可见。现在可以吃了。不过,我先说一下,吃的时候只要轻轻一咬,里面的豆沙就会流出来。你要使劲一咬的话,豆沙就会溅得你满嘴和衣服上都是,你的舌头也会被烫得发麻。
吃元宵的风俗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一天叫上元月,这天晚上称元宵。自唐朝开始,民间就有元宵之夜观灯的风俗。据载,汉文帝刘恒将农历正月十五正式定为元宵节。现在,元宵节有很多民俗活动,例如舞龙舞狮、放灯观灯、吃元宵等。正月十五前后几天,街头巷尾,家家张灯结彩,公共场所还举行花灯比赛,所以,正月十五又称灯节。
我想,元宵节又观花灯,又看焰火,又热闹,又有元宵吃,所以,元宵节一直流传到今天。人们大概都爱过这个节日吧?至少,我很喜欢过元宵节,也喜欢吃元宵。
年年“元宵”,今又“元宵”,在这一个元宵节,有一件令我难忘的事情,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晚上,我正在自言自语地和玩具在“对话”,突然听见窗外传来了阵阵声响,我往窗外望去,原来是有人在放烟火,我就奇怪了:平常都没人放的,今天怎么有呢?难道他们喜结良缘?我转过身去思索着,又突然看见我的妈妈在厨房做着什么,于是我的好奇心推动了我前进的力量,走到妈妈的身边,我满怀好奇地问:“妈妈,你在干什么?”妈妈听了我话后没说什么,只是把手中的东西给我看了一下,这下我就跟奇怪了,问:“妈妈,你做汤圆干什么啊?”妈妈笑着说:“我在做元宵啊,你都13岁了,难道还不知道汤圆与元宵的区别吗?”“谁说的,谁说的,我缪世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虽然只有天文地理中的万分之一不到......”我脸红了,但还是装镇定地说,“妈妈,我来帮你吧。”说完便撸起袖子准备帮妈妈。
我洗干净手。第一次,我用足了力气把一小块面团一搓,结果把面团给弄坏了,我就奇怪了,怎么妈妈的是好的,而我的一搓就坏了呢?于是我问妈妈:“为什么我做的老是坏呢?”妈妈告诉我要轻轻地揉,快慢不是问题。我听了之后,恍然大悟,然后又开始了第二次尝试,尽管还是失败但是我又开始了第三次尝试,这一次,我把面块放入手中,把一小勺芝麻放入面块中,然后再轻轻的,快快地揉啊揉,揉啊揉,掀开一只手看,一个完整的小元宵做好了,可是开心过头,掉地上了……后来我吃了一大碗元宵,开心极了。
这可真是一个令我难忘的元宵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