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的奥运会开始,中国有了很多向世界炫耀国威的机会,奥运会、世博会,还有之后的亚运会。纵然这样的国际机会可以增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可以在世界树立东方巨龙的形象,但这些真正带来了什么呢?
在当时让中国兴奋了七年的奥运会,已经在悄无声息地消失了两年。仔细回想,奥运会给我们的记忆的确很多,造型别致的鸟巢、水立方,罗格“无与伦比”的顶级评价,还有一些没有卸下的福娃标志,超市中风行的福娃糙米卷,但这些,都是肤浅的。并没有更深层次的东西植入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当你再次参观水立方,你会发现它已经成为了全国闻名的室内冰雪场;当你想去鸟巢看看,你将失望地错过明星驰骋过的'跑道和他们留下的丝丝印迹,只有华丽的舞台摆放在了正中央。
于是,你不禁会问,奥运会带给了我们的究竟有多少?带给世界的,又究竟有多少?
仔细想想发现,首都机场的第三航站楼的确在现实生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除此之外,意义并不大。
对于一个国家,在这样国际的契机下,应该催化的生成物太多太多。一个文明,总需要一些能量来激发,但激发后无动于衷,仍如初态,这些能量十足是白费。
说到底,奥运并没有给这个文明带来什么实际意义的东西。讲文明,注意卫生,学习语言,都是一时的热潮。而在此之后,这都回到了原始状态,没有任何的改善和提升。
不仅是这些抽象的文明,基础建设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偌大的奥运村被闲置,朝阳区的那片土地上交通重回原来的不便,北京人继续我行我素,将原来的同一个梦想遗忘。
中国总喜欢华丽登场,却不知道谢幕时,甚至之后,追光灯依旧是打亮着的。的确是有国家赞叹奥运会时的中国的一举一动,但更多的,会去关注事罢的善后工作。
再回来看看刚刚结束的上海世博会,当然无数的世界第一会赢得各国民众的夸奖,但几十万、几百万每日的吞吐量,黄浦江岸的昼夜通明又到底能说明什么呢?照样有以民族反抗为核心、以上海世博为隐患的第二次圣战,照样有小月月这样的以世博为契机的精神病毒,照样有插队的中国人和谩骂的华人,照样有刺耳的喧嚣与种族的歧视。这些无疑都是世博会带给我们的。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个宗旨给予了人们太多的深思。当国家政要齐聚一堂签署着《上海宣言》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民群众正在进行丑恶的行为习惯的重演。而这一切,本是世博会旨在消除的。而这些,最终只是上海的宣言。
壮国威,固然重要,但是这并不能强国。出头鸟更易遭枪打,而不会飞翔的出头鸟则必死无疑。
不要再去憧憬扬言在外,现在,该做的应是内修其身了吧。
亲爱的自己:
你好!
一年后,当你在整理东西时,发现这封信时,你会记得这是1年前自己写的吗?你会不会想起高三带给你的痛苦和快乐吗?
一年后的你是不是正在大学的殿堂,你应该满怀兴奋和渴望吧。那时候你拾起梦想的翅膀,卸下了高考的使命。你应该正走在宽敞的绿荫道上,感受着高中3年的拼搏,如今你全身心的为了梦想而奔跑。你一定会记得你高中时为了数学成绩,一次次的难过自责。
一年后的你快乐吗?不知道一年后的你是不是懂事了。一年后的你是不是为了梦想奋力跑。那时的你会不会想起有那么一节自习课教室里泛起的的笑声,盼望着回家,放学前的兴奋是不是你最享受的。这些会不会是你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你还会记得曾经叛逆的你吗?那时候的你会不会觉得现在的我太年轻了,总以为自己的难处他们不会懂,但是却不知道这些在他们眼里都是加倍的。一年后的你会为了梦想远离他们,你会不会想他们在你身边的日子。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会不会有所感受,你会不会哭泣。
我希望两年后的你要学会永存那颗感恩的心,就算你远在他乡,也要常常回家,看看父母。
好了,亲爱的一年后的自己,你要让你永远保持乐观的心态。不管生活看上去多么困难,你也要一直笑着坚持下去。希望一年后的你,奋力的去努力,去飞吧。
1、树立竞争意识。争分夺秒、争先恐后的竞争意识,自己要紧张起来,不能慢,不能等。牢记:人要脸树要皮活着就要争口气。
2、必须严以律己。对自己要舍得严格要求,特别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好习惯是一点点的严要求积累起来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保证更好的投入。
3、加强责任意识。为父母辛苦学习,为自己将来学习。学习不好对不起帮助自己的亲戚朋友,让强烈的责任成为自己学习的强大动力。
4、打造良好氛围。良好的教师氛围能够让学习更快乐,更幸福。学习起来更有兴趣。
5、学习应该专注。专注学习才能精神高度集中,才能心无旁骛。即使别人在走动,自己也不要理会。俗话说:提高成绩,舍得练习。练习不是应付,不是完任务,练习是最好的复习。
6、学习要有方法。任何事情都是有窍门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是非常令人神往的事情。学习不能靠冲动,因为冲动是魔鬼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因此,学好语文对每一个人尤其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来说是最起码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最重要的路径?
长期以来,急功近利思想的作用下学生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注到短期可以见效益的学科上。于是,语文这门需要长期付出,厚积薄发的学科自然就被渐渐冷落。加上繁重的作业致使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足,阅读教学的低效也磨灭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教学的实际看,必须立足于语文课堂,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增加学生课堂的阅读容量,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含义,简而言之即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这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尽管它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十分丰富,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离不开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是世界上最美、最丰富的语言,鼓励学生读背一些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很重要的途径。
“听话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而是积极主动思考,***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鉴于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举行了课前美文欣赏活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接收优美的语言,经过大脑的加工后,对听到的美文进行评价,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在教学中要积极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语感。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阅读是提高学生人文底蕴、提高语文能力、培养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是对诵读的评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了“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会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
有一种文化现象值得注意:只要一提起意大利民族文化,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绘画;提起俄罗斯民族文化,人们就会想到普希金的、托尔斯泰的小说;提起日耳曼民族文化,就会想到歌德、海涅的诗歌、剧作和贝多芬的音乐……由此可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都有一批能经受得起时间考验、长久不衰的经典。丢掉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自身的悲哀,也是人类文化的损失。同理,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内容在与时俱进,加强时代性,满足社会实际需要(实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其经典性,提高课程的文化含量。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教育,当前我们的语文课程尤其需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包括革命传统文化,也就是需要大力加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和吸收,创造和发展。这是因为,在当今世界上,语言都是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民族的文字,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系统或交际工具。一方面,语言文字本身可以反映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民族文化也依附于语言文字得以继承和发展。所以民族文化就蕴涵于民族的语言文字之中,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其深厚的民族精神的积淀。它直接与民族感情相联系,构成了维系民族成员的心理纽带,是民族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丰富博大的有机整体:既包括汉民族的文化;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既包括悠久的古代文化,也包括近代和现代文化;而且弘扬民族文化也不排斥外来的优秀文化,因为任何一个开放的民族,它的文化发展都离不开学习和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在语文学科,民族文化主要表现为民族的文字文化和语言文化。语言文化,内涵非常复杂,大致说来,就是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精神遗产,具体表现为两种类别,即文学和典籍。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加强文学和典籍方面的修养,这是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必由之路。但问题又在于人的文学方面的修养和典籍方面的修养是内隐的,不像人的言语交际能力,是外化的,对象化的,可以通过一个外在的表现来进行评价。也正是由于不易检测评价的原因,文学方面修养和典籍方面修养的培养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长期不受重视。而旧有的应试教育体系和语文考试模式,更为“不考就不教不学”的功利主义不断滋长和蔓延推波助澜,它的直接负面作用就是导致学生少读经典,甚至不读经典。这对语文教育来说,真是致命的一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