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的.好:“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没有学,哪来的问;没有问,哪来的学。
我从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以前,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学’,一个叫‘问’,学和问是一对仇敌,他们两家的中间有一条河,学的家在河的东边,问的家在河的西边。一天,学要给住在河西边的奶奶送一些食物,而问要给住在河东边的奶奶送一些酒。学和问就在河上碰见了。学见了,就说:“我比你大,你快让开,让我先过河。”问不服气,说:“我比你大才对,凭什么要让你先走,应该让我先走,你快点让路,别让我等烦了。”学也不甘示弱:“谁说的,你胡说,我比你早生出来,你还在我的后头呢。哈哈哈……”问听了这话,很生气,于是就和学打了起来,他们两个打架打得不相上下。还好有一个老爷爷经过,看见学和问在打架,很好奇,就上前去问个明白:“小朋友们,打架是不对的,你们为什么要打架,是因为什么打架的,来向我讲讲吧,好不好?学和问听了,就停止了打架,想让老爷爷为他们评评理。老爷爷听了他们的讲述后,哈哈大笑:“你们就是为了这一点小事生气的吗?那也太不值得了。我们做人啊,不仅要学而且还要问,你们要相互结合,要相互帮助,那样就不必在这里浪费太多的时间了。”学和问听了,都觉得很不好意思,红着脸儿低下了头,都互相认错。老爷爷笑着说说:“诶,这才是好孩子吗,你们都是好孩子。”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我们做学问,少不了学,也少不了问,学和问是必不可少的。有些诗人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而不学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无涯而问不止,问无修而学有成。”
学问学问,即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的道理,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巩固和提高,要有学问必须兼学兼问,只学不思或只思不学都不能成其学问。这里的问不仅是提问,更是疑问,有疑而生的问,需要思考去解决。
学贵有疑,这是广大学者公认的道理。一个不会用自己思想的人是不会进步的,他所学的充其量也只是一些死板的道道,是不能致用的条条框框而已。疑是什么?疑在哪里?疑是徜徉在知识海洋边时被浪花溅湿的样子,疑是登攀在知识的奇峰险壑中莫名的惊叹,疑是仰望星空时发现熟稔的影子又变了模样,疑是凝神于花开花落时叩问生命的变化。疑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知与未知,在偶一低头的刹那,在注目凝视的`恒久中,在擦肩而过的飞鸟里,在静静伫立的槐树下,疑在心头闪过,在口中念叨,在眼里迷失,似虹般绚丽多彩又生命短暂,连起似不可能连接的两端,串起属于它们的精彩。
学因疑而生动有趣,因疑而丰富多变。知识是点,疑是线,将它们串成玉泽般光亮的金石。学生的学因有疑而快乐,认知加上自己的思考,继而在探索中求解,豁然开朗时乐趣顿生,进而乐学喜研,学习不催而自动。有好问的学生,虽然纪律欠佳,每有问题总喜欢插嘴发表个人观点意见,但成绩往往出色,就因其善思有问,在学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产生问题并寻求解决,自然,这样的学习效果比只听不思的好上几倍,而且还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让自己在存疑析疑解疑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学习上我们应当更多地去问,问课本,问自己,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课外书,问社会。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会更有效,更快乐,也才会有更大的人生潜力。
教练把我们带到小的泳池旁,让我们先做热身运动,然后再下水。第一天要熟悉水性。教练让我们和旁边的同学手拉手,蹲下,肩要到水中,然后往前走。走到池中心,一股冷流使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
过了一会儿,教练教我们练习憋气和浮。首先,用手扶着泳池的边缘,深吸一口气把嘴巴鼓起来,然后,把头扎进水里,手脚放松,人就会慢慢地浮起来。刚开始尝试了几次,人都浮不起,教练发现了问题,原来是我肩膀不够放松,后来,我按照教练的方法又尝试练习了几次,果然成功了,我兴奋不已,接着,我们学习往外漂,慢慢地这个本领也轻松搞定。这样,一天的课程很快地就结束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又学习了蹬脚、换气、划手。蹬脚要先把脚收起,然后翻脚,接着再蹬出去,最后迅速夹起来。随着教练的口号“收翻蹬夹”……,同学们手扶着泳池边缘,随着口号的节奏声练习着,不一会儿,我就学会了。之后,学习换气和划手。教练发给我们每人一块浮板教我们换气,先蹬两下脚,在蹬脚的同时把嘴里的气吐出,然后用手把浮板往下压,头抬出水面吸一口气。接着,继续往前游。换气学好后,我们练习划手,在地面上我划得很好,可到水里,我的手就不听使唤乱划着,脚也跟着不听话乱蹬,不过,我不气馁,找在水里的感觉,继续练习着,经过不懈地努力,我终于掌握了一系列动作要领,学会了游泳。
学游泳,让我不仅领略了克服恐惧体验成功的快乐,还品尝了先苦后甜的滋味,真是“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