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价值,为了更美的生活(人民论坛)
张保振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02日 04 版)
史载,惠施第一次与庄子见面,问感觉如何?庄子说:“今日自以为见凤凰,而徒遭燕雀耳。”惠施并非等闲人物,庄子却比之为“燕雀”。原因在于,庄子追求的是个人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目标就是“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惠施则以入仕为价值取向,这在庄子看来,是不能与凤凰相称的。
价值取向不同,凤凰也可能被视为燕雀,足见价值取向的重要。一般而言,价值取向源于人生观,不同的`人生观派生不同的价值取向。
有的认为,当官,是为民服务的平台。平台越大,责任越重。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争做“吃苦人”,甘当“吃亏人”。有的则认为,当官,是光宗耀祖的光环。光环越大,派头越足。不尚小廉,不积小节。既勇争名,又敢争利。乐当“享福人”,甘为“沾光人”。
有的认为,生当益世。自己快乐,也让别人高兴。多做好事是福,能让大家和睦是德。不怕别人说自己“傻”,不惧有人笑自己“愚”。有的则认为,生当利己。自己的,当然不让;不是自己的,也要争取分一勺。至于拔一毛而利天下的事儿,那是别人的事儿,与己无关。不怕别人说自己是“铁公鸡”,不惧有人言自己是“自私鬼”。
有的认为,人活一口气,志当存高远。不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干得有味、有劲,都要争取出彩、出章。相信:十年一剑天下惊,百年一事泣鬼神。有的则认为,人活为吃穿,志气是炊烟。
炊烟天天冒,志气天天立。这山望着那山高,常扔此碗端彼碗。相信:天下饭碗一大堆,东山日头一大垛。
哲人说,沉思美好的理念世界,乃是人生的终极目的。整日坐不住,天天喊口号,日夜梦秀场,沉思哪能派上用场?沉思,就要静下心来,理理思绪,问问本源,挤出“潮湿的”灵魂中的水分。智慧是理性的美德,勇敢是意志的美德,节制是情欲的美德。具备了这三种美德,灵魂就会和谐奏乐,处事就会公平公正。
价值取向也源于快乐。求开心、追快乐,人之性也。有的快乐如闪电,来得猛,去得快,眨眼工夫就没了;有的快乐似盛宴,闻着香,吃着爽,但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一旦人走席散,快乐也就悄然而失了。但有的快乐,如头顶的太阳,天天都会从东方升起;又似自己的影子,时时都会紧跟在身旁,这就是精神的快乐。精神的快乐是用金子铸造的,是一种理性境界。它能使人无论是顺是逆、是上是下、是进是退,都一如既往,精神灿然,神态自然,情绪悠然。这种快乐不仅比什么肉体的快乐都更持久,而且能使人的心境达到宁静与和谐。
道德是人生价值的重要支点。没有道德,即便终生劳碌,其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个可怜虫,而且很可能成为害人虫。不可否认,人有自私性、利己感。讲道德,不是向别人提出什么要求,而是自己同自己较劲:对自己的***,加以节制;对别人的幸福,投以尊重。不断超出“动物我”之局限,持续向“理性我”去靠拢,自觉让“理性我”的法则为自己的行动导好航、圆好梦、留好名,就能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所用为商务印书馆1959年的首版版本,译者为许宝骙先生。翻译是相当精准的,只是一些欧式的长句子让人理解起来颇为吃力,影响了部分内容的解读。之所以写这样一些笔记,只是对自己的学习做个反馈和交代;贴在这里,一是为了向感兴趣的朋友推荐本书,二来想必会有些地方理解不透甚至有误,希望得到批评指正,以期抛砖引玉。
本章为引论部分。第一段,作者开宗明义,指出本书所论的不是所谓的意志自由,而是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即“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P1
第二段里,作者回顾了自由与权威的斗争历程,指出过去所谓的自由,主要指“对于政治统治者的暴虐的防御”,也就是说应当对统治者施用于群体的权力做一些适当的限制。历史上主要有两种限制之道。第一,要争取群体在政治方面的某些特殊权利,这些权利一旦被统治者侵犯,便可以正当地抗拒或造反;第二,在宪法上规定,权力的某些措施必须得到群体的同意。(P2
从第三段开始,作者认为人类进步到了一个新阶段。人们看到,政府如果“成为他们的租户或代表,可以随他们的高兴来撤销,那就要好得多”。于是,人们的目标就变成了要使统治者由选举产生并且只能在任一定时期。这样一来,统治者与人民成为代表与被代表的关系了,“统治者的利害和意志应当就是国族的利害和意志”,“统治者的权力实即国族自己的权力,不过是集中了,寓于一种便于运用的形式罢了”。(P3
但是,新的问题也出现了,人们慢慢觉察到——
运用权力的“人民”与权力所加的人民并不永是同一的;而所说的“自治政府”亦非每人管治自己的政府,而是每人都被所有其余的人管治的政府。至于所谓人民意志,实际上只是最多的或者最活跃的一部分人民的意志,亦即多数或者那些能使自己被承认为多数的人们的意志。于是结果是,人民会要压迫其自己数目中的一部分;而此种妄用权力之需加防止正不亚于任何他种。(P4
简单说,就是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灾祸——多数人的暴政。
当社会作为集体凌驾于构成它的个人时,它的暴虐手段并不限于政治措施。社会自身就有诏令,表现为“把它自己的观念和行事当作行为准则来强加于所见不同的人”。如果其诏令是错的,那么这就是一种社会暴虐,而且这种社会暴虐往往比许多政治压迫还要可怕,因为它“透入到生活细节更深得多,由于它奴役到灵魂本身”。其危害还表现在,它束缚任何与它的方式不协调的个性的发展,“迫使一切人物都按照它自己的模型来剪裁他们自己”。于是,人们又认识到,只防御官府的暴虐是不够的;人们还认识到,集体意见对个人独立的合法干涉,是必须有一个限度的。(P5
怎么办?怎么来划这个限度?谁来划?划在哪里?作者认为,必须制定一些行为准则来约束社会的一些行为,这些准则首先由法律来执行,而那些不宜由法律来办的事情,则交给舆论。
有没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到那些行为准则的制定呢?有。第一,习俗的势力,常人懒得思考,习惯于按照和他有同感的人们所要求他做的那样去做,也就是说,人们更习惯于盲目从众;第二,阶级的力量,“若是哪个国度里有着一个占优势的阶级,那么一国的道德必是大部分发自那个阶级的阶级利益和阶级优越感”;第三,人类对其现世主人或所奉神祗的奴性服从;第四,由社会利害而产生的爱憎感。(P6-7总之,“在实际上决定那些在法律惩罚或舆论支持之下要大家注意遵守的行为准则的主要东西,乃是社会的好恶,或社会中一些有势力的部分的好恶。”“总之可以说,凡在多数之感还真切强烈的地方,就不会看到服从多数之主张会有多少减弱。”这依旧不是一种好的现象。(P8-9人们还是没有什么公认的原则来判定政府的干涉是否合理,这使得人们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就是不适当地乞灵于政府的干涉,要么就是不适当地对政府的行为加以谴责。(P10
接下来,作者提出了他主张的原则,并着重指出,“凡属社会以强制和控制方法对付个人之事,不论所用手段是法律惩罚方式下的物质力量或者是公众意见下的道德压力,都要绝对以它为准绳。”那是非常重要的一段话,我认为可以看做本书的总纲,所以全文抄在这里——
这条原则就是:人类之所以有理有权可以各别地或者集体地对其中任何分子的行动自由进行干涉,唯一的目的只是自我防卫。这就是说,对于文明群体中的任一成员,所以能够施用一种权力以反其意志而不失为正当,唯一的目的只是要防止对他人的.伤害。若说为了那人自己的好处,不论是物质上的或者是精神上的好处,那不成为充足的理由。人们不能强迫一个人去做一件事或者不去做一件事,说因为这对他比较好,因为这会使他比较愉快,因为这在别人的意见认为是聪明的或者甚至是正当的;这样不能算是正当。所有这些理由,若是为了向他规劝,或是为了和他辩理,或是为了对他说服,以至是为了向他恳求,那都是好的;但只是不能借以对他实行强迫,或者说,如果他相反而行的话便要使他遭受什么灾祸。要使强迫成为正当,必须是所要对他加以吓阻的那宗行为将会对他人产生祸害。任何人的行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须对社会负责。在仅只涉及本人的那部分,他的独立性在权利上则是绝对的。对于本人自己,对于他自己的身和心,个人乃是最高主权者。(P10-11
这条原则堪称真理,不过施行起来还是有些前提的。
首先,“这条教义只适用于能力已达成熟的人类。”对于未成年人和缺乏正常能力的人的行动,还必须加以管治和防御。“自由,作为一条原则来说,在人类还未达到能够借自由的和对等的讨论而获得改善的阶段一切的任何状态中,是无所适用的。”争取自由的人,必是配得上自由的人。作者甚至还说,“在对付野蛮人时,专制政府正是一个合法的型式,只要目的是为着使他们有所改善,而所用手段又因这个目的之得以实现而显为正当。”(这不免让我想起那些“中国人素质低下不宜民主”的言论)(P11-12
其次,正如权力是有限度的一样,自由也是有条件的,尤其是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是“享有威权来令个人自动性屈从于外来控制的”,“须知一个人不仅会以其行动贻害于他人,也会因其不行动而产生同样的结果,在这两种情况下要他为此损害而对他们负责交代,都是正当的。”也就是说,我们总是有一些不自由处的。还有一句话,一个人“对于作为他们的保护者的社会也是应当负责的”。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你受谁的保护,便有义务听其命令,为其放弃部分自由呢?(这第二条让我有些迷惑了,我想到了“集体主义”,想到了一些人经常以集体利益来强制个人服从,又因“保护”一词而想到了个人的经济独立和国家的经济改革,但限于能力,不好展开了)(P12-13
尽管如此,自由还是存在其基本的、适当的领域的。第一,意识的内向境地,包括良心自由、思想自由、意见和情操的自由等等。第二,趣味和志趣的自由,“要求有自由订定自己的生活计划以顺应自己的性格;要求有自由照自己喜欢的去做,当然也不规避会随来的后果。这种自由,只要我们所作所为并无害于我们的同胞,就不应遭到他们的妨碍,即使他们认为我们的行为是愚蠢、背谬、或错误的。”第三,个人之间相互联合的自由,“人们有自由为着任何无害于他人的目的而彼此联合,只要参加联合的人们是成年,又不是出于被迫或受骗。”
作者随后便总结说,判断一个社会是否自由,并非看其政府形式,而要看上述这些自由在那里是否受到尊重,是否绝对和不受规限——
唯一实称其名的自由,乃是按照我们自己的道路去追求我们自己的好处的自由,只要我们不试图剥夺他人的这种自由,不试图阻碍他们取得这种自由的努力。每个人是其自身健康的适当监护者,不论是身体的健康,或者是智力的健康,或者是精神的健康。人类若彼此容忍各照自己所认为好的样子去生活,比强迫每人都照其余的人们所认为好的样子去生活,所获是要较多的。(P14
然而这条教义面临着一种日益增长的、不好的倾向,就是要把社会凌驾于个人的权力不适当地加以伸展,而且人类的这种把自己意见当作行为准则来强加于他人的倾向,是有着人性的强有力的支持的。(P16
本章最后一段,作者讲到他会先从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写作自由说起,因为对这些领域的透彻考虑会对认识其他领域的自由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它们应该算是一些基础性的自由。由此过渡到了第二章《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
人生在世,难道有谁会没有理想,没有成功的***呢?生活在这个蓝图世界里,难道没有你所追求,所向往的吗?不!人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理想,人人都想取得成功。
假如你没有理想生活在这个美妙的大千世界里,你整天沉浸在没有梦的地方,看不清自己脚下的路,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那是多么凄惨、多么空虚呀!固步自封,人生也因此找不到有意义的东西。假如你有了自己的梦想,有了自己生活的目标,每天都在努力的工作,学习,充实了自己并且在慢慢的经受孙悟空取经折磨失败的考验,那么,你终究会将回味美好的失败过去,成功的曙光就会射到你的胸腔。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
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那种成功的,令人兴奋的,激动的,无法言传的感觉。我想: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理想,没有自己心中的梦!社会上那些伟大的,令人敬佩的名人,有谁会没有一个自己的梦!这就是他们成功的的基础,出人头地的奠基石。德莱塞说过:“理想是人生的太阳。”是啊!人生的意义就是如此,一个人默默无闻的降临世界,又悄悄无声的回归大地,有什么意义呢?我们都骑过自行车吧,开始学时总是要摔跤,一天,二天,成功了。是因为我们都定了一个目标、努力了!晦暗的一生会因为一个瞬间到来的理想而光明灿烂,平凡的一世会因为一个成功的传奇而精彩。告诉你也许你也行。假如你还没有自己的梦,就赶快行动起来吧!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然后努力的向目标前进,水滴石穿,功到自然成。是啊!梦就是期望。有期望就会有激情,有激情才会去努力奋斗,拼搏。坚守自己的美梦,勇敢地走下去,你最终会到达成功的坡岸。
理想是成功的桥梁,理想是必不可少的资料。有人为他花掉了一生的时间,甚至还没有成功,但唯一确定的:是他短暂的一生获得了充实,过得有意义,至少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组成的世界里,他得到了证实,得到了肯定。得到了相对的成功。
总之,我们要成功,首先就必须要有个梦,有个理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尝到成功的滋味。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涵养与智慧
一次,前民主德国柏林空军俱乐部举行盛宴招待空战英雄,一位年轻的士兵斟酒时不慎将酒泼到乌戴特将军的秃头上。顿时,士兵悚然,会场寂静,倒是这位将军轻抚士兵肩头,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能再生头发吗”全场立即爆发出了笑声,人们紧绷的心弦松弛下来了,盛宴保持了热烈欢乐的气氛。
另一则故事讲的是英国王室为了招待印度当地居民的首领,在伦敦举行晚宴,身为“皇太子”的温莎公爵主持这次宴会。宴会快要结束时,侍者为每一位客人端来 了洗手盘,印度客人们看到那精巧的银制器皿以为是喝的水呢,就端起来一饮而尽。作陪的英国贵族目瞪口呆。温莎公爵神色自若,一边与众人谈笑风生,一边也端起自己面前的洗手水,像客人那样“自然而得体”地一饮而尽。接着,大家也纷纷效仿,本来要造成的难堪与尴尬顷刻释放,宴会取得了预期的成功。
纪伯伦说:“大智慧是一种大涵养,有涵养的人才善于学习,我们从多话的人学到了静默,从偏狭的人学到了宽容,从残忍的人学到了仁爱”。
摘自11月17日《中国财经报》作者姜夔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一次战役中惨败给了吴王夫差,不信被俘。可他并没有这一次的失败而一蹶不振,他呆在夫差身边忍辱负重,寻求回国的机会。终于,在取得了夫差足够的信任后,他被放回越国。回国之后,他卧薪尝胆,重用文种、范蠡等人,终于,经过他的.一番励精图治,越国慢慢强大起来。而夫差却还在做着他的东南霸主之梦,终日沉醉在小人的阿谀奉承之中,不思进取,使得吴国的实力渐渐的衰弱了。几年之后,越国对吴国发起了总攻击,吴国的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纷纷逃窜。等越军攻进都城之时,夫差才幡然醒悟,后悔自己***害伍子胥,后悔自己当初的一时大意放勾践回国……可一切都太迟了,积极进取的勾践最终胜了骄傲的夫差。
一个多么鲜活的事例阿!如果不因为一时失败而灰心,不因为一时的失败而丧气,曾经失败者也是可以取得成功的。只要时刻记住:失败不是一世,成功不是一时,不因为失败而气馁,不因为成功而骄傲,你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朋友,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为成为下一个勾践努力吧!
使人们宁愿追随诡言,而不去追求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也不仅由于真理会约束人的幻想,而且是由于诡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那些恶习。后期希腊有一位哲学家曾探讨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些欺世诡言竟能如此迷人,尽管它们既非像那样优美,又不像经商那样能使人致富。我也不懂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人们仅仅是为了爱好虚假而追求虚伪吗?也许因为真理好像阳光,在它照耀下人世间所上演的.那种种假面舞会,远不如在半明半暗的烛光下来得梦幻和华丽。
对世人来说,真理犹如珍珠,它要在阳光的照耀下才变得明亮。真理不是那种红玉或钻石,需要借助摇曳不定的烛光而幻化出五色缤纷的浮光。
真真假假的诡言会给人带来愉快。假如一旦把人们内心中那种种虚荣心、虚妄的自我估计、各种异想天开的揣想都消除掉,许多人的内心将会显露出原来是多么渺小、空虚、丑陋,以至连自己都要感到厌恶。对这一点,难道有谁会怀疑吗?
感悟:谎言----虚伪的代名词(不包括善意的),文中说的一句话我很认同,人们之所以愿意去追随诡言是为了是“由于诡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那些恶习”,人性,一个强壮到不能再伟大的事物却又同时渺小到不能再脆弱,追随诡言,是在逃避,去逃避那些内心中的某些事物被活生生、血淋淋地揭开。文中说得不错,气炸地行为像蛇,只能靠肚皮爬行。没有任何罪恶比虚伪和背叛更可耻的!所以蒙田在研究“骗子”这个词为何如此可憎时说得好:“深思一下吧!说谎者是这样的一类人,他敢于狂妄地面对上帝,却不敢勇敢地面对世人!”
正是如此!曾经有一个预言,说基督返回人间的时刻,就是在大地上找不到诚实者的时刻——而谎言就是请求上帝来执行末日审判的丧钟之声。对于虚伪和欺诈者们,这乃是一个严肃的警告啊!别真的让童年成为最“纯真”的时光,然后永远尘封在回忆最深的角落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