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差,不仅提炼的观点就没有深度,而且还会抓不准。所谓抓不准,就是指议论时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对于提供的材料,究竟说明了什么,不能吃准,材料、命题、话题本身说明的问题,有着客观的规定性,是不以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有当你的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时,这个准字,才有可能保证。譬如有个成语叫做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绳怎样才能把木锯断,水怎样才能把石滴穿呢?如果说:要坚持,持之以恒,对不对?对,但只对了一半。在这里,除了坚持以外,还应当专一;要一门心思在一个地方滴。这样,断与穿才有可能。如果只抓住一面,就说明你没有认识事物的全体和本质。要去论述,当然也就很难抓准了。要想抓准,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思辨性。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辨证地分析问题。
很多学生觉得,只要脑袋里装满例子,写作时想要什么例子就有什么例子,就什么都不用愁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议论文固然离不开例子,但例子并不能代替分析论证,议论文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作者丰富的生动的言之成理的思想,归根到底,要以说理取胜,并不是靠例子取胜。一篇八百字的议论文,你能举多少字的例子呢?例子多了,辨证分析的空间就小了,就很难把观点说透。许多学生就形成了一种强盗逻辑思维,不管三七二十一,叙完某人的成功之处就贴话题(命题),比如,在一次习作中,话题是尊重他人,有些学生就如此论证:李白之所以能够成为诗仙,能写出‘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名句,就在于他能够尊重他人;鲁迅之所以能够成现代文学巨匠就因他能够尊重他人,这就是一种强加,前面没有事例证明,后面没有辨证分析,这些伟人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就一定是他们能够尊重他人的结果吗?这就说明没有思辨能力就无法做到把理说透。
春游,是一个大家都喜爱谈论的话题。每当听到“明天春游”这四个字时,大家都会兴奋不已,甚至睡不着。但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会对即将到来的春游感到高兴呢?是因为将要去“旅行”了?是因为有新奇的事物?还是因为能带些玩具和电器?在考虑这个问题的同时,请听听我对春游的想法吧!
就来讲讲这次春游,这次春游中,我并不陶醉在那带着醇香的神仙酒,也不留恋于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暖棚蔬果,更不爱将风筝送向蔚蓝的天空;我所珍惜的,不,应该说是每次春游我所珍惜的,沉迷的地方,正是那大巴车厢。
当车子缓缓驶离学校时,“大巴交响曲”便开始了。随着一个羞涩的开头── 一首《隐形的翅膀》,一个个跳动着的音符便从同学们的嘴里跑了出来。集体的力量真是大!看着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来唱歌,我自然也闲不住,加入这支庞大的队伍,正是它,教会了我大胆,教会了我给别人掌声以及接受别人给的掌声。在车上,我们一起锻炼,一起成长。
正如菜中加了调味料才会美味一样,对于一次春游兴趣的激发,好奇的引导,力量的团结,诸如此类的调味,都是在车上进行的,这段时间虽短,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另外,当疲倦的我们回到车上时,可以全身心的放松,闭着眼听音乐,是多么惬意!
车,一次春游的起点与尽头,多少性格在这里陶冶,多少少年在这里成长!我对春游热衷无比,不是为那同学的聚餐,不是为没见过的事物,不是为手痒的`游戏机,不是为乏味的参观。而是它,那迷人的车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