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的书是张平老师主编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感受颇深。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这句话来自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每每想起这句话,我就忍不住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唤醒?”
那么所谓的唤醒是什么呢?我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写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人的心灵,帮助人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我觉得这是最完美的答案。有最完美的答案很重要,但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教育却是需要我们身体力行,于每一处都要认真观察,随时留心的。也只有这样,我想才能像笔者所说“润物细无声”。
回到这本书,全书分为: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四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样一个主题问题给出了66个小的教育主题。它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仔仔细细的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我想读完这66个小主题,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的理解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书中把我所理解的'“唤醒”命名为“无为教育”:它是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人心灵的教育。我觉得也可以这样理解,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我也非常赞同这一观点。那什么是“无为教育”?“无为教育”实际上追求的是种无痕教育、适机教育,重视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方式的认同度和接受度,重视教育本身对人的生存、发展、再学习的持久强烈的影响。是一种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教师的间接教育为辅的教育。
那么如何做到“无为教育”?自然首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的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
说到这里,作为一名教师,我想我们不陌生。因为我们都知道,观点理念一直都很清晰,但实施却不是一朝一夕。全书很细致的论述教师如何创设一种淡化说教、而又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从而悟出教育的目的。书中大量的教育教学材料,很实用也很有价值。但我细细读来,教师自身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引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话:教师对学生而言,是最具直接的象征意义的人物。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具有无声的示范作用,这是一种虽无丝毫强制,却最具震撼人心力量的无声教育。因为在老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在起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作用。因为行动更直接、直观,所以往往比任何演讲说教具有更为有力的渗透作用。
我喜欢这两个字“唤醒”。唤醒别人的前提是先唤醒自己。不仅仅是因为这本书,也是与孩子们交往的点点滴滴都正在唤醒我们,要时刻注意心灵的沟通。
联系现实中,一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能取得进步,并不是因为智力因素,其最终原因不仅是他们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更是没有学习的愿望。因此我们的说教,有时显得苍白无力。这时候要做的不仅是努力去改变现状,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是要唤醒孩子们要学习的心。有这样一个故事,大家都听过:一个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头,父母都不愿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学练。突然,她听都一位老年人的赞许,老人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感觉你拉得不错!”小女孩受到鼓励,于是每天都到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励说:“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家长惊异地发现了女儿优美的琴声。老人装耳聋,引导孩子走向自信。认真倾听孩子的琴声,对孩子不断鼓励,虽没有具体施教琴艺,又没任何说教,但却给了孩子动力和自信。这个故事便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的哲理。我却觉得它能更好地解释这两个字“唤醒”。这位老人宽容的倾听唤醒了孩子真正爱琴、学琴的心。
孩子们的成长需要我们教师亲身垂范;需要我们用心倾听、宽容、尊重与理解;需要我们智慧激励;需要我们有效引导学生亲历体验,更需要我们从细节入手身体力行。在日常教学中,真正把“无为”之道结合起来,加速学生“要我学”和“我要学”思想的进一步融合,唤醒他们,也唤醒自己!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我觉得我们也要把这种“唤醒”渗透其中,做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于无声处听惊雷。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希望每天都过得“一帆风顺,生活无忧,学业无忧,快乐无忧,祝你百事顺达万事如意”是我们最愿意听的祝福话,然而读了台湾作家林清玄的《如果麦子没有考验》之后,我的想法也逐渐发生了转变。
文中叙述了一位农夫向上帝崎乞求一年的风调雨顺避免各种自然灾害的降临,上帝满足了他的要求,但秋收之日,农夫却颗粒无收,上帝告诫农夫:“对于一粒麦子,奋斗是不可避免的,它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人的灵魂也一样,没有了考验,人生只是个空壳罢了。”
一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却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常常在报纸新闻中看到,某某花季少年因为不堪一次委屈,一次冷落,一次责骂便寻了短见。就好比那初绽折花儿突经风雨便凋零枝头。对于他们而言,顺利的生活,不能容忍不幸与挫折的出现,他们没有学会去应对突如其来的风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事实上,任何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必定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奥运冠军的金牌上闪烁的是汗水与泪水的光芒,影视明星在耀眼的光环下隐藏的不为人知的辛酸与苦难,苦难能够造就许多杰出的人材如贝多芬,如诺贝尔,如张海迪相反,生活太顺利的人却往往少有建树。
不由得又想起一句名言:“苦难是一笔财富”苦难可以使一颗柔弱的心变得坚强,变得勇敢。人生百味,总要一一尝试,那么当苦难来临时,我们就用微笑来迎接吧!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道出了成功的秘密在于勇于攀登,敢于追求。
勇于攀登,敢于追求,是集奇迹与盛事汇聚的滚滚长流。吴仁宝,他是华西村的老书记,干了48年,兢兢业业的老书记。吴书记在wenge期间,带领群众办工厂,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路,他这样的决策是有风险的,但他却依然坚持,依然勇于攀登,敢于追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期间,吴书记指出了“亦古亦今,亦土亦洋”有华西村特色的发展之路。正是他这种勇于攀登,敢于追求的精神,使华西村人均收入45万元,创了一条富人民的村。可见,奇迹出于攀登,盛事出于追求。
勇于攀登,敢于追求,是一朵铿锵玫瑰,沁人心脾。居里夫人,她半生清贫,命运坎坷,幼年丧母,中年失夫,晚年始终被流言和疾病折磨,可谓一生都在与命运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她却懂得用恬淡的心态去面对清贫,用卓越的努力,勇于攀登,敢于追求,发现镭和钋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还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为什么这样呢?正是因为她如一朵勇于攀登,敢于追求的铿锵玫瑰,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枯萎凋谢,而始终在天地间某个角落里散发着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勇于攀登,敢于追求,是成功的主旋律。邰丽华,舞动翅膀,展现风采。华灯下的灿烂,光彩夺目,她用心舞出佛家灵魂,展现人世内涵。她身残而志坚,勇于攀登,敢于追求,耳朵虽然听不见音律,心灵却在聆听,耳朵上虽然有缺憾,肢体却舞出完美。正是因为她在无声的世界里,勇于攀登,敢于追求,才有微笑的声音,自信的声音。她敢追求,她能攀登,她一定行,她成功了。
攀越高度,我们触摸阳光,敢于追求,我们感悟成功。相信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行,放飞我们的青春梦想,勇于攀登,敢于追求,走进成功的彼岸。
在绚丽的海滩上,灿烂的阳光照耀在无边的大海,远处一个悬崖上,一只雄鹰在抖擞着布满灰尘的翅膀。然后,拍打翅膀。飞向金色的太阳消失在一片金黄中。
雄鹰之所以能展翅翱翔于天际,是因为它有一双渐渐丰满的翅膀。在经历风雨雷电中,它在拼命地寻找一双翅膀。
漫漫人生路,人们人们只有在不停地寻找一双渐渐丰满的羽翼,才能到达成功的巅峰。
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青少年时代就显露了超凡的数学天赋。在研究巴德赫尔世界难题时,他始终把自己关在屋子。不论严寒酷热,他都坚持不懈计算,检验下来。他在不停地拼搏、追求。是在不断地寻找着属于他自己的一双羽翼。是的,他成功了。渐渐丰满的羽翼带领了他走上数学的顶峰。
在寻找渐渐丰满的羽翼时,不忘脚踏实地的验算。
当代作家蒲松龄,他时常来到集市的附近,在一棵树下摆上一张桌子,在上面放着一杯茶,一些烟,当有路人路过,他总恭敬地请他人坐下,喝上一口茶水,抽上一支烟。然后谦虚地请他人说鬼怪故事,自己在一旁作好记录。
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40多年的汗水与泪水的交织下,他终于找到一双属于自己羽翼,完成《聊斋志异》的创作。
在寻找渐渐丰满的羽翼时,不忘谦虚的求学态度。
寻找渐渐丰满的羽翼像火一般,是正在燃烧的火;寻找渐渐丰满的羽翼像风一般,是正在被弄舞的风;寻找渐渐丰满的羽翼像诗一般,是在正在被写的诗。
让火染红我们的梦想,炽热火红;
让风清凉我们的心境,纯洁无瑕;
让诗书写我们的人生,诗情画意!
让我们一起寻找渐渐丰满的羽翼吧!
人生
从自己的哭声开始
在别人的泪水里结束
这中间的时光
就叫做幸福
人死了,让别人洒下诚实的眼泪
数一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
――题记
我一直在思索着一个词――人生。我一直是一个消极的人,认为人生便是一场梦:梦醒,人亦散,没有什么直地留恋。
于是,痛苦。
而我更要探寻。一日,我恳求佛:“佛啊!请让我度千世轮回,去寻找我想知道的东西吧!”佛敛目应允。
每一世,我都努力地寻找我――我从鹰那里知道了人生便是在广阔的蓝天中自由的翱翔,展现完美的自我;我从海燕那里知道了生活便是在困难中前进,在暴风雨中搏击,在黑暗中创造辉煌;我从松那里知道了人生便是在默默中坚韧,在痛苦中自强;我从猪那里知道了生命便是快乐地做好自己份内的事,笑脸面对屠刀,奉献自己的血与肉。
可是,我仍不知足,也悟不出。
佛告诉我;要从“自我。”与“最后”中品尝。
然后,我投身入了“人“的轮回
那一年,我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的恐惧。邻家老奶奶要“走”了。老奶奶拉着他儿子的手说“我走后不要哭,让我安心上路。”前来探望的人念着老奶奶的好:在自己揭不开锅时接济比她更穷的乡亲;到老了,还一手抱着自己家的孙子,另一手抱着别人家的孙子……
忽地,我豁然开朗――人生便是生时无愧与心,死后安心上天堂。
十年后,我考上大学,当噙着泪捧起那录取通知书时,人生的意义的答案又叩响了我的心门――人生就是用努力换回成功。
有朝一日,我老了,望着膝前的儿孙们,回想了自己的一生得失,感到满意,安然归去。人生便是善始善终。
人生不是一场梦。
课堂纪律问题处理得好与坏,非常直接地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卢梭在其名著《爱弘儿》中写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人的心灵,帮助人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如何才能做好一名教师,这是我们与时俱进、共创和谐的一代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教师对学生而言,是最具直接的象征意义的人物。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具有无声的示范作用,这是一种虽无丝毫强制,却最具震撼人心力量的无声教育。因为在老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在起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作用。因为行动更直接、直观,所以往往比任何演讲说教具有更为有力的渗透作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