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积淀着丰富的精神文化。
敬老爱幼便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精华,自古以来,这种美德一直为人们所弘扬。《三字经》上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便是“黄香温席”的故事。黄香自小失去母亲,和父亲相依为命。寒冷的冬天,父亲在外干活,黄香便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被;炎热的夏天,父亲在庭院里乘凉,黄香便拿着蒲扇扇跑蚊蝇,扇凉父亲的席子和枕头……后来,这件事传到了京城,人们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黄香九岁便知道孝敬父亲,足以证明敬老爱幼的思想从古代便已开始。
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勋、叱咤风云的外交家、才情勃发的诗人陈毅元帅,不仅在国家大事上处理的井井有条,在平常的生活中,更是一个敬老爱幼的好儿子、好父亲。1962年,陈毅元帅的母亲重病,陈毅元帅回到家时,看见母亲把失禁弄脏的内裤藏起来了,便拿起尿裤,说:“小时候,您给我洗了无数次的裤子,今天,也该我给您洗洗了。”1959年,一代伟人***回韶山,请亲人吃饭,席间,主席向老人敬酒,老人连忙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说:“尊老敬贤,应当应当。”连两位最高领导层的大人物都遵守着敬老爱幼的思想,可见:尊老爱幼是中华传统的一枝独秀。不仅是是在古代、民国,一直到现在,都有人在弘扬中华美德。还记得那个夏天的“最美妈妈”吗?2011年,“最美妈妈”吴菊萍用她的左臂接住了一个从十楼高空坠落的两岁女孩,有人计算过她相当于用左臂承受了335。4公斤的重量!这是一个何等大的数字,但是在一个母亲的眼中,没有什么是比一个孩子还重要的,也许这就是一个作为母亲的`本能和伟大……
从古至今,这些人都用自己对“爱”的理解诠释了“敬老爱幼”的思想和意义。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弘扬中华美德,敬老爱幼,为美好的世界增上一笔绚丽中华的印记吧!
华夏五千年的文化代代相传,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泱泱国风。没有传统的延续,便没有如今的灿烂文化之光,而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所以我们华夏儿女要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文化是民族的根,对于文化,汉字是它的根。书法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精粹,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书法的笔墨古韵流香,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中国人对书法的审美其实是长在骨子里,溶在血液中的。字如其人,相由心生,所以书法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对中国人的国民性格、审美情趣产生了恒久而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之根——书法。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可百善孝为先,“孝道”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尊老敬老之风淳厚而深远。古人云:“孝道,德之本。”孔子也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些都是说,孝是一切社会道德的根本、做人的根本。千百年来,孝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流淌不息,永不停歇。“孝德”这股文脉给中华民族注入生命活力。孝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里,根深蒂固,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孝。
书法乃中华艺术文化之魂,孝乃中华道德文化之根。
我们要守住中华传统文化的根,留住中华传统文化的魂。没有根就不会长出参天大树,没有文化的根就不会有社会的文明。它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文明的根,也是世界文化的根。只有当我国观察人类文化的进展时,就能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乱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所以我们在传承文化与弘扬美德的同时,也应观乎人文,方以化成天下。
是什么支撑着我们强大的祖国能在五千年的岁月里熠熠生辉?我想,应该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文化的根深深地扎进土里,深深地烙印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里,因为这是我们的信仰,是我们心底涌动的力量。中华传统美德为我们的灵魂注入人文精神,使我们的国家向着世界的文化之巅迈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每个华人注入到心灵。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也许,我们还在平凡的窗口上舞动青春;也许,我们还在题海战术里挑战困苦;也许,我们还在一堆堆文字材料中敲打岁月……但莫忘初心,观乎人文,化成天下。我们要秉持传承中华文化的信念,携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谱写历史新篇!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身为中国人不仅应该学习优秀文化,还要传承传统美德。
中华上下五千年,通过这五千年的延续和发展,我国形成了泱泱大国的民族精神。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民族精神。
我们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
中国神话,中华文化与历史的瑰宝,通过口耳相传或书面文字记载等各种形式流传在寓言,小说,宗教,舞蹈,戏曲中。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话会被假定是历史真实的一部分。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也是作为中华民族信奉的图腾,龙身上寄予了美好的品质和神奇的传说。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
无论是什么中华文化,我们都应传承下去,从现在开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要行得正,坐得端。”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境界。努力学习优秀文化,传承传统美德。
从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到诸子百家盛况,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从现在每年的“感动中国”,到齐心共筑的“中国梦”,无一不体现我们的中华精神,无一不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是啊,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如今传统美德已经深深的植根在我们每个二中人的身上。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文明礼貌无处不在,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校园,像阵阵微风,吹进全体师生的心田。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团结友爱,尊敬师长,文明之花常开放在我们美丽的校园。
走进我们的校园,浓郁的国学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张贴、悬挂的孔子像,随处可见的国学格言,儒家经典的校本课程……优雅的校园里无处不透着浓浓的儒学气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只要你每天走进校园中,就会立该被校园内传来整齐的诵读声吸引。教室内课前诵读、老师办公室、教学楼前的空地上,我们一边做着整齐划一的动作,一边大声朗诵着《弟子规》。这个最通俗,经典的《弟子规》,无声无息地触动着我们心灵最深处,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度春风化绸缪,五番秋雨洗鸿沟。老师,这些和我们朝夕相处的人,从现在开始向你们行“鞠躬礼”,是您教导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其实,传统美德就在我们身边: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举手整理教室图书的时候;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时候;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美德在我们心中,美德代代相传,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把文明美德传承下去,让美德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身为中国人不仅应该学习优秀文化,还要传承传统美德。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埃及,被罗马帝国所占领,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基本民族历史的文字记载早已丧失殆尽;古巴比伦,也早已被波斯帝国所消灭,其文化也被迫中断。人类文明的四大发源地,有三个都分别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许多国家,唯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经久不衰,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是什么原因?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国不仅有着共同祖先遗传下来的血统,而且有着共同的优秀文化和美德传统。就是这些血统与传统,培育、造就了我们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与美德代代相传。
我国是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吃苦耐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古往今来,涌现出多少勤劳向上的名人,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
但据调查,现在的中小学生,爱劳动、有较好劳动习惯的约占1/3,另外的2/3是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的。有些孩子,懒得叠被子,懒得洗袜子、洗衣服,懒得收拾书包、收拾书桌,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
事实上,家长并不太重视对孩子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现在,我国几千万个独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独生子女视为“小皇帝”,凡事都围着独生子女转。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处于优越的生活环境,祖辈父辈们过多的溺爱、宠爱和放纵,使得独生子女们从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产生了父母宠爱自己是天经地义的错误思想。而一些学校只顾传授知识和能力,却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与民族道德素质的培养。结果,成绩上去了,道德下来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质开始出现问题,见利忘义、骗财害人,不讲人格、自私自利、损害公德、不讲孝敬的现象时有发生。要扼制和消除这些社会的非文明、非道德现象,必须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而传统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学校的教导以外,更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
无论是什么中华文化,我们都应该传承下去,从现在开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要行得正,坐得端。”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境界。努力学习中华文化,传承传统美德。
剪纸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艺术,它用手工刻制,再点染以明快鲜丽的色彩而成。劳动人民把它作为年节的装饰,贴在纸窗上,所以又叫“窗花”。
在纸发明以前,人们在玉上透雕,皮革上刻花,金箔上刻画,产生了与剪纸相近的艺术,我们称之为“类剪纸”,虽然材质不同,但造型手法已和剪纸无异,这是剪纸的源头。
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经镂刻的金银铜箔剪纸形式制品,镶贴到铜镜、漆器、木器上做纹饰。
西汉武帝时,随着剪纸的应用和普及,剪纸材料逐步转到植物纤维纸上来。当时既有用金银铜和绢纸制成的剪纸,也有用植物纤维等纸料制成的剪纸。自从汉代起,从剪纸又衍生出一种关节会动的皮影。
至今,不少年轻人结婚的时候,还喜欢给窗户上贴红色的“喜”字图案的剪纸。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