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叙文中,一般有两三种人称,即“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前者用“我”“我们”来作为叙述的主体,后者用“他”“他们”来作为叙述的主体。第二人称使用一般较少,但在记叙文中抒情时可用到它。用第一人称可使叙述显得真切,而且便于表达细致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可直接倾诉感情,与未出场的“你”直接对话,自然亲切;用第三人称则便于超越时空限制,更便于叙述发生在不同时间与不同地点的事情。
对于作者来说,不管选用哪一种人称,都应把那一种人称使用到底。也就是说,不应在行文中间变换人称,如果变换了人称,文章的线索就会中断,叙述就会混乱,从而显得不近情理。
树叶黄了,大树披上了黄色的外衣,小草也换上了金黄色的秋装。夏天的月季花,大梨花,太阳花等都已经凋谢,只有菊花在风中亭亭玉立,开得鲜艳夺目。黄的、白的、正在悠然的摇曳在枝头,争奇斗艳。
田野里稻谷黄了,豆子黄了,玉米也黄了,远远望去,象是铺了一地金子。农民伯伯正在忙着收割。一阵风吹来,香味扑鼻,果树向人们献出了香甜可口的果实,红红的苹果象一个个大灯笼,小小的红枣甜在心里,笑在眉梢,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有绿的,有紫的,象玛瑙,象玉石在绿叶下若隐若现……
秋天里,小朋友们穿上了鲜艳的毛衣,小鸟换上了新的羽毛。秋天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一个美好的季节,我爱这美丽的秋天!(指导教师:薛建琴)
在不知不觉中,夏天已经过去,秋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为我们带来了无数迷人的景色。
快看,秋姑娘来到了果园中,她轻轻地一挥袖子,把果园中的水果全部变熟了,果园中的人见了,马上开始采摘。当人们采摘完后要感谢秋姑娘时,秋姑娘已经到别的地方去造福别人了。
秋姑娘又来到田野中了,她又是一挥袖子把田野中玉米、谷子变成了金黄色的,农民伯伯看此,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忙收割,高兴的合不拢嘴。当农民伯伯们有要感谢秋姑娘时,秋姑娘又迈着它那轻轻的脚步离开了。
这时,秋姑娘来到街道、公园中,她摇身一变,把路旁树上的叶子全变成了黄色,一片片黄色的树叶翩翩起舞的向下飘,不一会儿,边铺成了一条金黄色的路,让人们都舍不得踩。
秋姑娘在一小会儿的工夫内,把世界变成了一片金黄,让我们置身在一个金黄的世界,不过,在此时,秋姑娘完成了她的任务,要回到妈妈身边去了。人们是多么舍不得她啊!
秋天到了,苹果红了,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黄澄澄的梨也熟了。
田野里稻子笑弯了腰,好像在跟我们打招呼;远远望去,一片片稻田像金色的稻海,只要有风轻轻吹过,稻田里就翻腾起金色的波浪。棉花白白的,就像洁白的雪花;黄豆也熟了,一个个豆子都快要把豆荚胀破了。
花园里菊花开了,桂花也开了,发出淡淡的清香。草坪上有绿绿的小草,草坪边上有几棵叶子黄了的白杨树,就像穿了一件金黄的衣服,一阵风吹来,叶子就会飘来飘去地落到地上,就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
秋天真美呀,我爱秋天。
写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在语言上要把握住以下几点共同的要求:
首先,规范准确。这是对语言文字最基本的要求。要运用规范的文字,不能生造词语;注意语法的正确和句式的完整;运用修辞手法时,不要违背基本规则,例如比喻的本体和喻体要在某方面有相似性,排比句要由三句以上的句子构成等。
其次,通顺流畅。所谓通顺流畅,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说要用词恰当,意思清楚,没有语病或歧义。这是字面层次上的要求。第二层含义更重要,就是要符合逻辑,上下文联系紧密。
再次,恰当生动一篇记叙文,只干巴巴地交代一个人做了一些事,即使没有任何遣词造句上的语法错误,还是称不上语言优美。在记叙中适当地运用描写,采用修辞手法,挑选恰当而传神的修饰性语句,都会使文章增加吸引力,语言也更有文采。
最后,有特色的语言能使文章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但经过训练,是可以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的。
新教材课文图文并茂,书本中的情境图更是别具匠心,充满童趣,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及注意力。它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好帮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写话的好材料。刚开始我让学生给每幅情境图配上一句话,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说一句话到说两句话、三句话,从写一句话到写两句话、三句话,乃至一、两段话。接着利用课外单幅图让学生写话,最后就改成为连贯的三到四幅图的连环图画。此时,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只要句子通顺,图意能基本表达出来即可。如果出现好的优美词句,应加以表扬,从而激发了学生写话的兴趣。 二年级的写话训练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二年级写话训练,教师作为引路人,应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使学生乐于写话,把写话当作一种快乐,从而不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为三年级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