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樱桃似的嘴巴,圆圆的脸蛋,穿起运动服精神倍加。这就是我的.小伙伴,一个富有热心肠乐于助人的小伙伴!记得那一天放学后,天上突然下起倾盆大雨,因为我早上出门太急了忘了带伞,正当我在教室里徘徊时,我的小伙伴小冬拿着雨伞,走了过来,对我说:“我的伞大,我送你回家吧。”我急忙背起书包向门外走去,小冬用双手为我撑起了一片“晴天”,到了家门口时,我这才发现小冬为了让我不淋到雨,她把伞全都给我遮雨自己却淋了雨。我对小冬说道:“你的衣服都湿了,来我家换一身再走吧,不然会着凉的。”小冬说:“没事的我的身体倍棒,不就是一阵雨,那也难不倒我。”说完,小冬转身离去了。望着她那远去的背影,心里感到无比温暖,他总说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雨天里的那把伞,为我撑起了一片“晴天”,我的小伙伴犹如黑夜里的一盏灯,为我照亮前方的道路……
从看预告片开始,《月光男孩》就是非常令人期待的作品。今天在微博搜索这部影片的时候,却发现不少评论表示影片低过预期,节奏缓慢,不过是应了美国的“政治正确”,否则不可能有这么高的评价。对此,我深深地不能认同。当影片结束的一刻,它已经和《断背山》《春光乍泄》排在了一起,成为那些给我深深灵魂慰藉的电影之一。
首先说“节奏缓慢”。并不是一个片子因为走文艺路线,才会故意弄得人昏昏欲睡。“慢”是对抗那些现代电影中的感官刺激,让观众静下心来去感受一个画面、一句台词背后的意味。这部片子的节奏确实“慢”,这完全源于主人公卡戎的内心世界。我们知道,卡戎是个单亲孩子,电影开场小男孩半天不说话甚至让人有点着急。但这就是这个小男孩,他的沉默寡言来自于,他不知道要如何与这个世界对话。他看到的世界充满了暴力、毒品和偏见,他感到害怕。其实电影最长的线索就是卡戎对自己同性恋身份的认同过程。当他与昔日的好友再次见面时,镜头的节奏再次慢下来,这是因为他们在回忆里试探,在彼此的目光间寻找认同,每一句看似无关紧要、小心翼翼的对白,都表示着我心中还有你,只是我怕失去你而不敢说出来。节奏的缓慢却最真实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让人心生感动。
最不能接受的是有人认为电影的美誉来自于“政治正确”。试想,如果电影换成白人,换成异性恋,片子还会这么动人吗?也许不会。因为在美国或者说在全球范围内,异性恋的爱情常常表现为是向外扩张的,被人称颂的。这种电影也许不会缺少对抗爱情的外部力量,比如第三者、父母等,但通常不会有主人公本身内部力量的冲突。表现异性恋的电影通常的命题是:我如何更爱你;而表现同性恋的电影除此之外,还要完成一个命题:我应不应该爱你。所以导演选择这样一个故事设定来拍,就是为了展现在外部、内部多重冲突之下,一个人如何长大,如何学会去爱。只是说黑人同性恋的设定能使这种冲突最大化。如果单从政治正确方面来批评这部电影,我想只能说这些人心中还会为一段爱情去判断“正确”或“错误”,他根本没有去掉这些标签,去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这部影片。这个片子的故事内核完全也可以放在亚洲背景下拍,我想也足以拍出打动人的力量。
这部电影的海报必定成为经典,因为他用一张图最好地诠释了小说的内核。三张面庞初看上去好像很相似,但细看却又发现了年龄的差异。虽说电影的主题是成长,但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某些部分是永远长不大的。第三段卡戎虽然已经开豪车、戴金链,俨然第一段中那个教他游泳、告诉他“要做自己”的男人形象。但我们从演员的表演中感受到,在他强壮身躯的深处,依然是那个在月光下的孤独男孩。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为自己柔软的内心建筑厚厚的堡垒,学会独立,学会与这个世界对话;然后在自己深爱的人面前拆掉堡垒,轻轻靠在爱人的肩头,学会用爱来慰藉孤独的灵魂。电影的最后一个画面,又切回到那个月光下面朝大海的男孩的身影,那一刻我眼眶湿润。主人公后来生命中的种种,也许就是为了给曾经的那个小男孩一个温暖拥抱。
我的小伙伴有很多,但是最有特点的就是我最好的小伙伴宋欣,他的眉毛淡淡的,鼻子有些大,再眼睛旁边有一个水痘落下的疤耳朵很小.他的性格非常的活泼,开朗.
就在这周周五的晚上,我和宋欣还有其他的小伙伴们玩捉迷藏,开始数数的时候,宋欣就跑到客运站的院子里,我也跟着宋欣到了客运站的院子里,我们等了好半天他们都都没找到我们,就聊了起来,宋欣问我:"哎,刘恩睿,你爬过客运站的楼顶上去吗"我说:"没有."宋欣又说:"我们上次爬上去过."我说:"厉害."只见还是没人找到我们,便从铁栅栏里蹿了回去,玩起体育器材来.突然,一个小伙伴找来了,还领了一群,这时,宋欣及时的转移到了车库前面,并且招呼我,我也跑了过去,小伙伴们走着走着又找到了我们,宋欣借着我的掩护,迅速的跑到了另一面去,但还是被抓到了.
我们的友谊是纯洁的,是美好的,我们永远都是最好的朋友!
没有枪战、爆炸,也没有超级英雄,《月光男孩》是一部简简单单的片子,但算得上今年最棒的影片之一。巴里·杰金斯自编自导的这部电影为我们呈现了一位黑人同性恋者从童年到成年的经历。电影在真实感上几乎可以媲美人物研究的案例,而且在深入探讨主题的时候也跳出了固有的套路,与众不同。
影片的主演马赫沙拉·阿里、娜奥米·哈里斯、安德烈·霍兰德和加奈尔·蒙内的表演都自然而富有张力,扮演主角的三位演员的表现也都令人惊艳。现在许多电影都是无聊、逃避现实的作品,而杰金斯的这部作品很不一样,片子里最震撼的部分不是动作戏,也不是大场面,而是主人公自我发现的那一段情节。
电影围绕着一个名叫Chiron的佛罗里达男孩展开,他在八九岁的时候就显得和周围的小伙伴们很不一样——不过他自己没有意识到究竟是哪里不一样,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当地一个毒品贩子胡安(马赫沙拉·阿里/饰和他的女朋友特丽莎(加奈尔·蒙内/饰把Chiron当成朋友来对待,Chiron开始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父母般的爱,而他的母亲宝拉(娜奥米·哈里斯/饰由于身陷毒瘾无法自拔,反而没能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鼓励。
Chiron进入青春期后,和另一个男孩凯文发展出情感关系,他俩都想方设法,不愿让学校里的混混头子知道他们的性取向,而正是这段经历让Chiron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同性恋者。几年之后,两人都长大成人了,凯文(安德烈·霍兰德/饰忽然打电话给Chiron,要他来找自己,希望可以有个了结,而由于成长条件所限,Chiron在当时那个不接受同性恋者的文化环境下依然无法接受自己,还在不断挣扎。
马赫沙拉·阿里成为主人公生命中的拯救者
《月光男孩》的剧本是杰金斯根据剧作家Tarell Alvin McCraney的作品《月光下忧郁的黑人男孩》改编的,检视了同性恋、非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问题和“男子气概”这三个问题。三者之间的交互碰撞制造出了精彩的戏剧效果,而影片里包含的真知灼见更令人印象深刻。
Chiron小时候被人称作“小不点”,他明显与那些常常和他打架的孩子们不一样——虽然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周围的大人们已经注意到了。胡安,精于算计,在街头上的势力也不小,他发现“小不点”在一座废弃的公寓里被几个混混欺负,就把他救回家,胡安和女友特丽莎告诉Chiron,如果他的妈妈不能给他足够的支持和关怀,他可以把胡安和特丽莎当作父母。
进入高中之后,Chiron一直没交到什么朋友,他总是不合群,不能完全理解自己,也不能接受自己,但那几场胡乱打的橄榄球赛还是为Chiron带来一段友情。电影结构精妙、想法独特,而且很敏锐,将Chiron是同性恋者以及同辈压力很残酷、很伤人的双重现实切实地呈现给观众。
娜奥米·哈里斯扮演的角色是Chiron染上毒瘾的妈妈,大家通常会觉得她不懂感恩,但哈里斯为宝拉赋予一定的尊严,而且表现出恰当的觉悟。宝拉意识到自己不仅在自我毁灭,同时也毁了儿子的生活,只不过她控制不了自己,无法脱离毒瘾的控制。
加奈尔·蒙内和马赫沙拉·阿里扮演的角色是全心全意帮助这个年轻男孩的人,一般来说,在一部谈论少数人群的电影中,这样的角色可能会给主角带来伤害,但他们没有,他们只是温柔地呵护Chiron,让他顺着自己的内心生活,并没有用世俗的规矩和框架限制他。至于成年凯文这个角色,安德烈·霍兰德准确地表演出Chiron缺乏的自如和自信。
三位演员同时出现在一张海报里
扮演Chiron的三位演员的演技都相当出色,他们都很好地诠释了角色的困惑和挣扎。最开始,他的困惑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后来他弄明白自己的性取向,反而陷入挣扎。特拉文特·罗兹的身材肌肉分明,他扮演的Chiron满嘴粗话,像个“典型的男人”,他故作姿态,刻意表现理想中的男子汉气概,但凯文的安静和耐心打破了Chiron的伪装。在电影里,罗兹成功地演出主人公放开一切、释放天性的转变过程。
电影最棒的`部分在于它没有说教,也没有过分夸大故事的情境,但依然把剧情做得很精彩。此外,杰金斯这部作品技巧纯熟而又谦虚低调,这让我们想到简单但具有强大力量的故事,它们凭借自己的影响力改善种族问题,减少人们对性少数人群的偏见,让人们发现自己,也让大家意识到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接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月光男孩》提醒我们,我们都有自己的世界,如果我们无法拯救自己,有时,还有别人——甚至是一部这样的电影——可以拯救我们。他们可以扭转局面,帮我们赢得内心的那场战争。
怎么说呢,今年的奥斯卡入围电影,在三三心里并没有完美“人选”。比如我承认,《爱乐之城》的确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摄影、音乐、灯光等技术环节处理上乘,但故事老套,仿佛像上世纪末的电影,穷男女为爱共造“美国梦”,浓浓鸡汤的味道呼之欲出。
《月光男孩》的技术处理也是近年同类型电影的上乘之作,然而叙事结构过于玄妙,有浓浓的王家卫和侯孝贤风格(导演本人也承认了这一点,但搁在这部影片里却总觉得让人使不上劲来。当然,说主题需要这种表现手法来表达无可厚非,只是它更接近导演情绪的表达而非大众口味。
而说到底这两部电影的立意都让三三觉得自己在看童话。相信人性美好可以,但不切实际地幻想却不可取。这两部电影活在美国梦里,却没能看清社会的真实。也许社会越礼崩乐坏越需要有人来感动自己,今年奥斯卡选这两部片子入围,可能是想把奥斯卡办成《感动美国》。
就拿《月光男孩》来说吧,大概就是一位“非洲裔美国人”男孩“小荣”摆脱社会压迫,勇敢追求其“性少数群体权益”的故事。如果让余秋雨给这部电影写颁奖词一定是这样:
歧视中难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长大已经砺就坚韧内心,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一位普通的非洲裔美国人谱写下追求美国梦的不朽史诗,他,纯情一生只为心中所爱不离不弃,告诉我们:人间有真情,世界有大爱。
影片一开始,老戏骨马赫沙拉·阿里饰演的毒枭胡安和小弟上演一场灵魂对话,为我们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长镜头下,黑人握手礼和自带Rap的对话十分带感,甚至一度让我觉得在玩GTA。又因为看纸牌屋看的太多,每次看胡安总觉得看到了那位衣冠禽兽的Remy。
开头倒是很不沉闷,大概街头贩毒,披金戴银,满口金牙的黑人哥们是全世界都很熟悉的符号。当然,白人也有毒贩子,如果不加这一句,我可能会被怼。
总之胡安大哥是个毒贩子,但毕竟他是黑人,故事一定没有那么简单。至于后面,胡安大哥跟小荣承诺,“有事找大哥”,我们就叫他大哥好了。
而主角的出场则是真的被一帮熊孩子怼。熊孩子们追着小荣跑,笑骂他是死基佬。小荣跑进一件废弃的屋子,反锁起自己,熊孩子们自觉无趣也做鸟兽散。大哥与小荣在这间屋子里第一次见面。
大哥是黑人,而且还是第一个出现的黑人,所以按照道理他肯定不能是坏人。果不其然,微信的营销号可以给他写一个自传:《我贩毒,满嘴大金牙,但我关爱Gay,我知道我是个好小伙儿》。
毒贩子竟然关心小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小荣做心理辅导,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情,反正大哥看到小荣的第一眼就决定:这个大哥我当定了。他卸下了小荣的心防,小荣最后告诉大哥,你可以叫我小屁孩(little。
但事实上,毒品贩子最不关心的就是他人的死活,如果他关心,那他为啥贩毒?
当然了,以上的毒品贩子请加上定语限定于:“非非洲裔毒品贩子”。
至于喀戎的妈妈,营销号的标题也是一样的:《我卖淫,我吸毒,我还家暴,但我爱自己的同性恋儿子:我知道我是个好姑娘》。没错,在某弹幕网站上,一位网友在影片的一开头就说:这是个好母亲。
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呀。
命苦不能怨政府,既然选择了同性恋就要默默走下去,否则就不是好同性恋。
后来,小屁孩长大了,小荣成为了真正的小荣。在遭尽同伴的白眼后,小朋友遇到了他的好朋友凯文。当然了,凯文也是个黑人。整个学校都是黑人,其实,整部电影在警察出来之前,就没有看到过不是黑人的人。
美国影视圈有一些潜规则,比如上帝一定是黑人,黑人一定不会第一个死,一开始是好人的黑人一般不会变坏,一开始是坏人的黑人很可能是个卧底。
说回小荣和凯文,他们很快便坠入了爱河,并在海边发生了一些美好且不可描述的事情。
但谁知道凯文很快背叛了小荣,在第二幕的结局,凯文听了刘若英的《后来》,中文又学得不很地道,没能理解“一定要让深爱的人受伤”只是一句比喻,只因听了学校混混的话,莫名其妙揍了小荣一顿。
小荣咽不下这口气,他选择报复,下了狠手,结果被带到了少管所,告别了童年时代。
再后来,小荣成年,最终成了现在的小黑(black。
从少管所出来之后,小黑选择重新做人:继承大哥的遗志——开始贩毒。
虽然大哥也早在第一幕就莫名其妙的死了,但从少管所出来的小荣可能是在里面听感化音乐听的比较多,中文也不爱好,不知道“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要像正面榜样学习,出来后就成了毒贩子。
当然,对小荣影响比较大的一件事,就是在影片一开始,大哥曾经带他去游泳。不过,大哥教他的不是蛙泳,而是自由泳。在大海中搏击风浪,却也在大海中感受到窒息。三三认为在海里学游泳的一段戏,可谓是《月光男孩》的精髓。
就在这一段,导演也点题了什么是月光男孩:黑人在月光下是蓝色的。蓝色是自由的颜色,是大海的颜色,也是忧郁的同义词。黑人向往自由,但又十分忧郁,因而也有了Blues音乐。
所以,得先有黑人才有爵士,没有黑人,爱乐之城的白人可以说是黔驴技穷了。
不过三三觉得月光的隐喻更值得思考。月光是社会背景的隐喻,而最有趣的是:月光是白色的呀。
其实这个电影没啥好讲,故事七零八落,大概就是小荣跟母亲吵架,跟同学斗争,在社会上混出头,赢得了全世界,却输掉了凯文。
直到有一天,凯文听到一首歌,就想起来给小荣打个电话:“哥们,想你了,来一发?”之后就有了结尾的一段戏,小荣跟凯文在小餐厅约会,在一段絮絮叨叨之后,两人冰释前嫌,最终依偎在一起哭泣。
《为奴十二年》获得了第8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从结构上看跟《月光男孩》差不多,但《为奴十二年》并没有《月光男孩》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至少,在叙事上,《为奴十二年》是连贯的,人物是饱满的。而《月光男孩》里的人都单薄的像纸片:暖心黑人大哥,无助但爱自己孩子的黑人妈妈,迷茫的黑人青年,勇敢的黑人小荣……
《为奴十二年》让人觉得窒息,让人们深思废除奴隶制的意义。而上一届奥斯卡得奖的《聚焦》也是一个政治正确的故事,它赞赏美国的新闻自由,抨击建制派对社会资源的垄断和对社会信任的滥用,但它起码也讲了一个连贯的故事。
那么,《月光男孩》又讲了什么故事呢:黑人小荣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救赎。但在这个过程中,三三觉得,刻意强化种族和性别的台词和桥段让人分分钟出戏,不知情的还以为这部片子要讲的是“LGBT被镇压,LGBT要觉醒,LGBT的爱真伟大!”……
(强调种族意识的台词在影片中反复出现
追求主流价值观没有错,统一一个对政治正确的理解也没有错,但别把政治正确当做作。电影,最基本的要求是讲好一个故事,或者塑造某种情感,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探讨立意的高下问题。而今年奥斯卡的作品,技术不错,画面优质,但在叙事层面却令人有些无奈。
当然啦,瑕不掩瑜,三三认为这部《月光男孩》,深刻地解剖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也很好的表达了导演的情感,揭示出了一定的社会问题,比起大多数无病***的电影来说,绝对够得上是一部优秀的影片。
最后,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月光男孩》故事讲得这么单薄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月光男孩》过于想表达黑人权利和LGBT权利而忘却了基本的人性本就是复杂的。
胡安本应该有血有肉,他应该是个恶人,他也许有所反思,但导演不愿意直面黑人和LGBT复杂的人性。我们是要保障少数群体的权利,但绝不意味着少数群体就没有问题。如果说我们一叶障目,讲出来的故事可能并不那么让人信服,只适合在《感动美国》的舞台上播出。
我们的大院里,从穿开裆裤的娃娃到我这个小学毕业生,共有十几个孩子。可能是上天注定的吧,我一从海门转学到此就成了他们中间的“孩子王”。自从我“登基”后,院子里像炸了锅似的,我们持着竹刀、木枪满院乱窜。我们横冲直撞,不是把大人辛辛苦苦洗的衣服、被子当了靶子,就是把它们当作我擦汗的毛巾。种的花草树木不是被我们折断,就是拔掉,闹得大院里鸡犬不宁,弄得大人们哭笑不得。
一天中午,院里的大人们都在午睡,我们来到自己的“据点”——一个用烂木片钉成的小平台。一到那儿我们几个大一点的孩子掏出象棋对弈起来。一些小“喽”兵在一旁撅腚围观,当参谋出主意的不少,指手划脚,议论争辩,闹得不可开交。这一来,“据点”旁的那户人家可就睡不安稳了。这一家主人姓高,是在中学里教语文的。他是个瘦高个子,我们管他叫“瘦麦杆”。今天正赶上他生病,在家休息。我们一闹,他心里烦躁,气愤地走了出来,冲着我们一阵大嚷:“你们这些野小子们,中午不好好去睡觉,在这儿瞎嚷什么!”我们听了有点不服气,晃着脑袋,撇着嘴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瘦麦杆”气得脸色发青,上前要拆我们的“据点”。大伙儿气得“呼啦”一声冲了上去。我上前抓住他的手。“瘦麦杆”抓住我的耳朵一拧,痛得我龇牙咧嘴,眼里迸出了泪花……为了报复,我们偷偷地把他家的花拔个精光,然后溜之大吉。
过了好几天,我们来到山上玩,我独自摘吃了几颗红草莓和野果子。等回到家,忽觉得腹中一阵剧痛,眼前一黑……
不知过了多久,我醒了,发现自己正躺在中医院的病床上,有许多双眼睛关切地看着我。有父母及伙伴们,还有高老师。小伙伴们告诉我,多亏了高老师及时地把我送到医院抢救;医生说我吃了有毒的东西,如果晚一步抢救,那就麻烦了。我一听,心里像倒了五味瓶似的,很不是滋味。闭上眼,心里想:多好的高老师呀!可是我……
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我们拔了花的事终于被高老师知道了。这时我的病已经好了,我连忙召集“部下”开了“紧急会议”,决定赔高老师的花,只是担心高老师不原谅我们。正谈得起劲时,高老师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他友善地拍拍我的肩膀,坐下来,用热情的口气说:“你们拔了我的花,我已知道了。这不能全怪你们,因为那天我不应该这么粗暴。”接着他又说:“你们不应该老是冲呀、***呀,要多看看书,开阔视野……”
我们听了后,更为以前***事感到羞愧。过了一会儿,高老师走了。我们默默无言,大家好像都在回味着高老师的话。
第二天,我们向家长要了钱,合伙买了几盆花送到高老师家。我一推门,门是虚掩着的。我探头一看,发现高老师正在看报。我轻声叫了一声:“高老师。”他抬头看见我,收起老花眼镜笑着说:“伙计,什么风把你吹来了?”说着来到我身边,才发现我身后的小伙伴手里捧着几盆花。他惊异地问:“你们这是要干什么?”我回答:“高老师,我们来赔花。”他微笑着说:“我不要!”我佯装生气说:“不收,就是不原谅我们。”我又一使眼色,小伙伴们放下手中的花,一溜烟地跑了。
从此以后,小伙伴们个个都好像变成大人似的,不再在大院里到处冲***了。大家都有了自个儿的爱好。“机灵鬼”陈尧喜欢下围棋,和别人一对弈,就没完没了。张涛爱啃“砖头书”,一看起来好像是进入另一世界,似乎连天塌地裂也不知道了。青青的乒乓打得最好,每次乒乓比赛几乎都夺得了“桂冠”。小伙伴们数金健的兴趣最广泛,他爱打乒乓、爱画画,最拿手的是做小玩具,木头枪、竹制弓箭、泥船儿、纸飞机……做了很多,供我们玩。我这个“孩儿王”呢,更有不同于其他小伙伴的爱好,特别爱看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的故事,成了义务故事员。我一讲故事,伙伴们把我围得水泄不通,听得入了迷。才读一年级的小阿健忘记了撒尿,结果裤衩湿了一大片。
啊!大院子的小伙伴是多么可爱啊!篇九:我的小伙伴四毛
一提起四毛,我就回想起我在桥头铺生活的一段经历。那是一个难忘的秋天。一早,蓝天上白云悠悠的,阳光轻柔地照耀着大地。在刚收割了的田野上,一个孩子蹦蹦跳跳。只见他右手举着一根木棍,一会儿扑向这边,一会儿扑向那边,正追逐着一只大老鼠,“啪!”老鼠惨叫一声,被打死在地上。他便是我的好邻居,好伙伴范斌。
范斌的小名叫“四毛”,他长着一副胖墩墩的身体。乌黑的头发结成一个大黑帽,红润的圆脸,一笑,脸颊上现出两个深深的酒窝,明亮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活像日本电视剧中那“聪明的一休”,怪可爱的。他是三年级的学生,是我们“灭鼠队”的队长。
说起队长,还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呢!
当时桥头铺这地方,鼠害成了灾,成片的庄稼被糟踏,不少家具被咬坏。即使白天,在院子里,在田野上,也能看见老鼠横冲直撞;一到晚上,搅得人们睡不好觉,大人们烦恼极了。一天,一位叔叔对我们说:“你们这些小家伙就知道冲冲******的,组织起来打老鼠,那就好了。”小伙伴们听后出于一种好奇心,都兴高采烈地讨论起来……于是“灭鼠队”成立了,大家都高兴得跳起来,一边跳,一边喊:“四毛当队长!”“四毛当队长!”四毛红着脸,右手摸着后脑勺,向小伙伴们发表了就职演说:“从今天起,我们的灭鼠队成立了。要打老鼠,就要跑得快,打得准。从明天起,大家要起得早些,集中起来练跑步,年纪太小的不要参加,免得绊手绊脚的……”他的话虽然结结巴巴,但是越说声音越大,越说样子越神气,竟然两手叉在腰上了。我真羡慕他。等他说完后,我走向前:“队长,我参加一个好吗?”“不行!你太小了,跑不动。”他严肃地说。“能行,我今年六岁了,你就让我参加一个吧!”我着急了,恳求他道。他歪着脑袋忽闪着眼睛,想了一会儿,接着向同伴们瞟了一眼,转过身,挥动了一下右手:“好吧!你当我的警卫员。”我高兴极了。
第二天,灭鼠战斗就开始了。我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碧空万里无云,四毛召集全体队员在草地上开会,布置战斗任务:“王小刚带一个人挖洞,蒋继光带一个人灌水,剩下的人全部拿棍子打老鼠……”会后,大家各自行动了。挖的挖,灌的灌,打的打,草地上一片热气腾腾。不一会儿,就消灭了七只老鼠,大家正打得来劲,忽然一只老鼠从草丛里窜出向水沟溜去,我跟着四毛紧追不放,老鼠钻进了洞里。四毛正招呼王小刚来挖,忽然从另一个洞里钻出一条水蛇,它嘴里咬着一只小老鼠,我吓得出了一身冷汗,顺手捡起一块石头砸去。四毛说:“别打!蛇是吃老鼠的。”我回过头来看着他那涨红了的小圆脸,丢下了石头。
金色的秋天过去了。我随着爸爸妈妈的调动来到了县城。临上车时,四毛紧紧地搂住我的脖子,悄悄地说:“以后有机会一定到我家来玩玩……”我的眼睛湿润了。车开动了,他久久地向我招着手,我两眼注视他,直到他消失在一片飞扬的尘土之中。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