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的民风民俗作文450字(作文全南瑶族的风俗)

瑶族的民风民俗作文450字(作文全南瑶族的风俗)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04-10 06:35:33
瑶族的民风民俗作文450字(作文全南瑶族的风俗)

瑶族的民风民俗作文450字【一】

家乡的春节虽不如老舍笔下北京春节那般隆重,从腊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九历时一个多月,但对于人们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但是人们劳动一年后欢喜心情的表露,更是人们对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心想事成的美好祝愿。

我家的春节差不多就是从腊月三十开始的,这一天家家都是最忙的时候,很少有人闲着无事。全家人忙着洗衣服,换床单,以便在新的一年中显示出新的气象。当然了,、窗花、日历是必不可少的,理应在前几天完成,所以这里我不做描述。

三十这天,重要性仅次于洗衣服的应该算是做年夜饭了,大人在一边忙活着洗菜切菜,孩子们蹦蹦跳跳,想尽办法帮个忙,却总插不上手,只有干着急罢了。年夜饭的品种照例是很丰盛的,依旧是鸡鸭鱼肉之类,但小孩子白天中无事时吃尽了甜品,往往吃不了多少这些珍奇,只好随便选几样来一品好坏,往往遗下一大堆剩菜,让劳动一番的大人们目瞪口呆。但无论如何大人们是不会恼的,因为剩菜剩饭此时此刻便成了年年有余的象征。

从四面八方赶回家来的一家人合合美美地吃完年夜饭,随后便是孩子们的自由时间了,桌上摆好糖果、水果和各类糕点,想吃就吃。全家人喜气洋洋,其中当属孩子最欢喜,因为可以靠几句甜言蜜语换得鼓鼓囊囊一大包压岁钱。如果你问他们明天的愿望,应该就是多来点拜年的了。

除夕对于我来说应该是快乐的,但是守岁这一着却不是我能接受的,听完倒计时的钟声,刚想闭上眼睛睡个好觉,窗外就“劈里啪啦”地响起了礼花声,弄得人睡意全无,却又筋疲力尽。

正月初一的习俗近年来越发平淡了,一家人睡到太阳升的老高才起床,匆匆吃完了早饭,便上街闲逛。街上的商铺为了在新年的第一天从人们的口袋里弄到更多的进账,不惜破坏正月初一关门停业的老规矩,大张旗鼓办起了“新年大甩卖”之类的活动,虽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过年的食物储备、购买新衣提供了相当的便利,但是我并不喜欢这样。总的来讲,新年里没有逛庙会之类的活动,确是可以用单调无味来形容。

正月初一到初十四,实在是在闲得无事中闪过的,只有正月十五元宵节才有些意思。这一天是非吃元宵不可,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从种类上分,可分为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最近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菜馅元宵,味道如何就不知了。在我的记忆中,元宵节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前几年元宵的晚上,还可以看见大人们领着小孩提着明瓦的灯笼逛游,如今却难以见了,见此情景,我不由得叹道,富有民族特殊的传统文化这正在消失啊!

春节迎着人们的忙碌缓缓来临,却在无声无息中远去,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眷恋。无论春节那些日子是怎么过的,每当想起它,我仍不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感到惊叹!

瑶族的民风民俗作文450字【二】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中国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也称“忌针节”。从除夕至初五为春节,期间有许多规矩和禁忌,但到了初五,上述禁忌都打破了,有“破五”之称。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风俗里讲究在家歇着,不出远门。说实话,大年过到这一天,人人都有点疲惫不堪,大鱼大肉吃得太多了,吃什么都觉得没味。这一天,女主人就应该清理一下自己的餐桌,做点清爽可口的饭菜,让家里人好好休息一下。

正月初五,俗称为“破五”节,因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这一天承担了太多人们的希望与憧憬,所以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燕京岁时记》中说:“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至初六日,则王妃贵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来,互相道贺。新婚女子亦于当日归宁,而诸商亦渐次开张贸易矣。《清裨类钞》也载:“正月初五日为破五,妇女不得出门。”清末民初,天津诗人冯文洵在《丙寅天津竹枝词》就写道:“新正妇女忌偏多,生米连朝不下锅,杯碗捧持须谨慎,小心‘破五’未曾过。”

农历正月初五,又称为“牛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资料来源:《春节》新华社发

正月初五牛日:东南西北中,路路遇财神。

正月初五旧说为“财神生日”。据《古禾杂识》记载:“初四日午后接灶,至夜则接路头,大家小户门前各悬灯二盏,中堂陈设水果、粉团、鱼肉等物,并有路头饭、路头汤,鄙俚之至。“路头”即民间所说的“五路财神”。

这一天,还是我国大部分地方春节“送穷”的日子。汉唐以来,民间就有了送穷习俗。穷为何人?从传说上看,有人说是颛顼、帝喾之子,有人说是帝尧之子,还有传说认为是姜子牙之妻。韩愈的《送穷文》认为是“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送穷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地方,在这一天打扫房屋,据说“穷鬼”寄身在尘土垃圾之中,将垃圾倒掉,也便送走了“穷鬼”。

关于“破五”还有很多传说,一说姜太公封老婆为穷神,并令她“见破即归”,人们为了避穷神,于是把这天称为为“破五”。还有一个略为不同的传说是,大年三十人们请神时,把脏神姜太公的老婆给忘了。于是她气不过,便找弥勒佛闹事。弥勒佛满脸堆笑,就是不答腔。这脏神气得捶胸顿足,七窍生烟。眼看事情要闹大了,弥勒佛才开口说:“这样吧!今天是初五,让人们再为你放几个炮,包一次饺子,破费一次吧!”

大年初五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因为包饺子时,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着饺子边捏。据说,这样可以规避周围谗言。吃饺子也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清晨起,家家户户放鞭炮,尤其放“二踢脚”被称作“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老人们忌讳这一天串亲访友,也不准串门,说是走亲会把晦气带到别人家。又有人说,这一天是财神的生日,户户放鞭炮吃饺子迎财神。不管何种讲究,“破五”吃饺子,寄托着人们的新春期盼,那就是在新的一年里,不辞劳苦勤勤恳恳便能过上好日子。

由于地域不同,节日习俗也有差异。在北京一带,妇女不许于此日串门,串门则不详。在河南一些地区,人们于此日不劳作,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在晋西北,传统上这天太阳未出山,要掀起炕席,打扫一些炕土送到野外,外加鸣炮、烧香、敬纸;晋北民间习惯则是用彩色纸剪成人的图像,小孩子拿到街头,互相交换。把自己的纸人送给别人,称为“送走穷媳妇”;把别人的纸人换回来,称为“得到有福人”;到了晋东南,民间习惯将烂衣服扔到墙外。

陕西比较有特点两个地方是陇县和凤翔县。陇县是全县都吃搅团,说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东西都用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又说是“吃穷饭,除穷根”,也说”糊穷坑”、“填穷坑”。用搅团这样的食物来糊来填倒也适当。有些地方还传这一天不能出门串亲戚,说是不能让亲戚沾着了穷气。

而最有意思的`是凤翔县,“破五”这天早起,搞大扫除,放大炮,但是吃的食物和吃的讲究大不相同,是吃饺子。不叫饺子,叫煮角。先一天夜间包好,第二天早上煮了吃。也包肉馅。妙在包饺子时,须点一支香,在那盛饺子馅的盆上边绕去又绕来,然后才包那饺子。这是为什么?凤翔人说:这是将“五穷”之类赶拢了来,包将起来,煮熟了,吃掉。

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原来,大年三十,人们请神时,把脏神给忘了。她气不过,便找弥勒佛闹事。弥勒佛满脸堆笑,就是不答腔。这脏神气得捶胸顿足,七窍生烟。眼看事情要闹大了,弥勒佛才开口说:“这样吧!今天是初五,让人们再为你放几个炮,包一次饺子,破费一次吧!”。于是有“破五”之说。

瑶族的民风民俗作文450字【三】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瑶族的民风民俗作文450字【四】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后,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瑶族的民风民俗作文450字【五】

篝火晚会瑶族舞蹈,让跨年喜庆感染现场每一个人。

将旧年的尾声,留在连州瑶乡竹海中的熊熊篝火旁;把新年的开头,放在新八祭祖祈福的古老仪式中。刚刚过去的2016年,由清远日报策划、执行的“返寻味”冬游连州读者采风活动第7期———“瑶乡竹海过大年”隆重举行,30名团友和数百名闻讯前来的游客,元旦假期期间共聚三水瑶族乡新八村,度过一段不寻常的欢乐跨年之旅。

12月31日,2016年最后一天,“返寻味”第7期的30多名团友统一从清远市区出发,踏上欢乐连州跨年采风活动的行程。

约3个小时的首段车程,在一路的欢声笑语中很快过去。上午11时30分许,团友们到达连州市东陂镇和香隆酒店,品尝当地有名的腊味宴。

在近年崛起的和香隆腊味,已成为连州腊味产业的翘楚,除腊味生产外,还经营餐饮酒楼。该公司负责人之一何心燕介绍,东陂腊味工艺特点在于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风干,不经烘烤或者烟熏,不添加亚硝酸盐和防腐剂,具有腊香浓郁、香嫩爽口、回味悠长的特色。

长桌盛宴迎客

在游完竹海、逛完茶园、品完茶之后,随着夜幕降临,游客们,陆续返回红心村小组。红心村文化室对面一片四五百平方米的河边空地“小云洲”上,已经灯火璀璨,将数十张竹桌摆成了几长排。极具过山瑶特色的长桌宴,已准备就绪在此迎客。

三水瑶族乡乡长赵神兴介绍,长桌宴是瑶族婚庆、节庆以及狞猎庆功的传统宴席,节庆全猪宴、瑶山特色腊肉、瑶山美酒等集中亮相,瑶族青年热情敬酒,款待各方来宾。每当重大节日,瑶家男女老少穿着盛装,摆起长桌宴、斟满糯米酒、放满烟熏肉、挂上红灯笼,欢欢喜喜过新年。一桌原汁原味的瑶族盛宴绝对是饕餮食客的最爱。

跨年之夜,长桌宴上准备的全猪宴,包括猪肉炖萝卜、猪杂煮香菇等4种“硬菜”和青菜;次日迎新午宴,长桌宴则准备了豆腐烧鱼、冬笋炒烟熏腊肉等5种山珍“河味”与青菜。露天长桌、河畔盛筵,吃起来自有一番豪迈滋味。游客们大块吃肉、大杯喝米酒,根本停不下来。

篝火烟花辞旧岁

一个多小时的晚宴结束后,长桌被撤去,团友们围着巨大的柴火堆落座,等待当晚最热闹的篝火晚会开启。

晚8时许,篝火晚会在音乐声中拉开序幕。盛装瑶族姑娘和小伙们,敲长鼓、迈舞步、唱山歌,向四方来客展现瑶乡傲人风情。游客们不时被邀请上前,与舞者、歌者互动,学打长鼓、说瑶话、跳竹竿舞,为众人带去欢笑时也收获村民们赠予的茶叶、冬笋等特产。

当晚节目中,获掌声最多者,当数最具三水特色的“布袋木狮舞”。一阵锣鼓声中,两只身披黄布的“狮子”出场,随着音乐的节奏或趴地撒娇、或跳跃逗趣,数分钟表演中,游客们鼓掌超过10次。

三水瑶族乡党委书记冯郁娴介绍,布袋木狮是连州市三水、瑶安乡瑶族人喜闻乐见的`一种道具舞,舞木狮共有72象(景,分为喜、悲、护、想、报、形、反等七类。木狮由若干人舞动,主要表现瑶族人民漂洋过海的艰辛过程,是广东省目前唯一现存的独特舞狮种类。

晚9时许,熊熊篝火正式点起,众人围着篝火跳起拉手舞,绚烂烟花也在此时升上天空绽放。柴火燃烧的噼啪声、烟花绽放的爆炸声、瑶族风情音乐声、众人合成一片的歌声相互交织,成为人们对2016年共同的告别宣言。

祭祖分肉迎新年

2017年第一个清晨,散布村中各处民宿的游客们,从竹海摩挲声中醒来,享受当地特色的“油茶”早餐。炒米、炸豌豆、炒花生、炸面糖果,构成了新八油茶的主料;油炸糍粑,则是新八油茶的配食。

丰盛早餐后,团友们一起观摩当地祭祖迎新仪式。一位白发苍苍的七旬阿婆坐在红心村文化室外香烛案后,村民和游客们按幼、长顺序排队,从阿婆手中领取颜料染红的水煮鸡蛋,同时接受阿婆的拥抱,象征领受福气。村中有威望的瑶族阿公,则将祭祀后的烧猪切成小块,分发给村民和游客,让众人共享一年丰收的喜悦。

祭祖领福毕,村中长者谭佳良在一旁,手握毛笔饱蘸金漆,为村民、游客写“福”字。本次进行网络直播的两位主播,受邀与谭佳良一起互动写福。连州手绘插画师何旭岑利用自己的特长,为谭佳良速绘一张肖像,被谭佳良称赞“像,像,像,好看”。此后,何旭岑又以2017农历生肖“鸡”为元素,现场设计绘画一张像鸡的“福”字,收获现场一阵叫好声。

瑶族的民风民俗作文450字【六】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2017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至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瑶族的民风民俗作文450字【七】

每年二月初一,是瑶族的赶鸟节。相传,在很久以前,位于南岭北麓的湖南江华千里瑶山,云雾缭绕,很适宜鸟类繁衍生息。一到春暖花开时,以五谷为食的山雀、野鸡、斑鸠等鸟类就把瑶民耕种在地里的阳春种籽给全部啄食干净,导致山里人种不出庄稼,瑶民纷纷逃荒。没想到此事很快惊动了皇帝。朝廷派出弓箭手对鸟雀进行射***,没想到瑶山的鸟反而越射越多。一只山鹰用嘴含着箭簇,径自展翅向京城金銮殿飞去。皇帝见状,吓得魂飞魄散,忙下令收兵回朝,并传下圣旨,谁能把萌渚岭下的千里瑶山鸟害治住,瑶山就归谁,永不纳税。

说来也奇怪,盘云寨有个盘英姑,人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天生一副好嗓子,只要她开口唱歌,甜美清脆的嗓音能让天上飞着的鸟儿成群结队的围着她转。瑶山人想到:要赶鸟,必须向盘英姑那样,用甜美的歌声让鸟雀陶醉其中。于是,盘云寨的男男女女都来到盘英姑的吊脚楼,向她学习唱歌,并商量把歌声带到瑶山的九冲十八寨五十一源去。最后大家约定:每年正月的最后一天,在下阳春种之前,由盘英姑领着瑶家姑娘后生们到大山深处去唱歌。鸟儿听了盘英姑等人的歌声如醉如痴,竟半月不醒。等到鸟雀醒来时,人们播下的阳春种籽己破土成苗,这年的粮食获得了丰收。

有位黑心的山主见状,想独自霸占瑶山,他提着装有画眉的鸟笼上京城向皇帝邀功请赏,说鸟雀是用他画眉嗓音给赶走的。瑶山人不服,打着长鼓到京城告状。第二年春天来了,皇帝派人喊山主赶鸟,谁知山主急得团团转,因为众多密麻的鸟雀根本不听他的画眉使唤,将瑶人播下的阳春种籽吃得精光。皇帝大发雷霆,将冒功的山主给***了,把瑶山重新判给了瑶人。

从此,每年二月初一,被定为瑶族赶鸟节,继而成了瑶家儿女邀伴对歌的欢乐节日。一年一度的赶鸟节,成了瑶山青年男女通过对歌,展示歌喉和才华,寻找意中人的节日。家中的老人到了这天就用糯米做成粑粑,粘在用竹篾做成的鸟儿身上,插在田间地头和菜园篱笆上,说是用粑粑粘住了鸟嘴,鸟儿再也不能出来危害阳春农作物了。瑶族赶鸟节体现了江华瑶族人与野生鸟雀的和谐相处及人与自然生态平衡的绝妙维护。

瑶族的民风民俗作文450字【八】

我的家乡位于准葛尔盆地边缘的小县城,因为这里是江格尔的故乡,而成吉思汗又在这里停留过较长的时间,所以有很多的蒙古族人居住在这里。为此,我们这个县取名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关于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膳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

在蒙古族有一种风俗叫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和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脖子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向

献哈达者表示谢意。来蒙古族还有许多风俗,比如:敬神、骨肉进餐......带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出来。唱歌与对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开始喜欢蒙古族了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