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来到大学,接触一些新的事物,我就觉得自己变了,变得更成熟,也更洒脱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所接触的人与事多了起来,渐渐的就感觉到自己又有变化了,不是变得怎样,而是生出了另一个自己,
一样的声音,一样的脸庞,一样的记忆,却有着不一样的方式,一个说话、处世的方式。
一个我,纵横捭阖,一切都是虚无,只有自己在尽情演说,思维开阔,一切言语不需绞尽脑汁的去想就脱口而出,我就是一个决策者。
一个我,腼腆害羞,在一些陌生人面前没有只言片语,在较为熟识的朋友面前也能较为好的打开语言的阀门,但是在对待一个她时,却总是感到左支右绌,明明心中已酝酿好了很多语言,到了嘴边,却又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述,只能硬生生的咽下去。
时间是一个谜,让我们不得不去想法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而有时揭开后却迎面扑来了迷烟,迷失了我们自己,也让他人晕头转向。
认真静下心来想想自己,从前,现在,以后,我都会这样的生活下去吗,未来的我将会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把语言升华为一种艺术的演说家、迷失自己沉迷在人来人往中的上班族、还是那个跑来跑去的采集材料的新闻记者、或者只是生活在最低层的一名普通民众。
我也问过自己,但答案却千差万别,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也有着不一样的答案,到最后也就成了一个谜,迷到的是自己。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或许他人的看法能够更好的解读自己。
白驹过隙,时间过得很快,而我却放慢了脚步,我在听自己的脚步声,听它是由节奏的、无规律的还是无声的,结果也让我百味杂陈,因为那几种声音都有。当它由节奏的跳动时,我看了看周围,原来一切都是按照自己心中所想进行下去。
无规律地跳动时,我使劲力气睁开眼睛看向周围,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别人的压迫下不得不进行;而当我没有听见任何声音时,我抬起迷茫的头,原来眼前的一切都是按照别人走过的路走下去,然后又按照原路返回。
而最终,我想把脚步在放慢一些,要让我每走一步,就要向前迈进一步,要看到那个深深的脚印,只有这样我才能一步步勇敢的走下去,但却又在担心,有些人会嫌弃我走得慢而丢下我独自离开,有些人会在身边来回移动,却在不停的催促,很难看到那个和我一起并肩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的人。
我曾仰望天空,看着飞翔的鸟儿,它们那么的自由自在,一定会很快乐吗?
我也曾闭眼躺在床头,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有意义吗?
我还曾沉迷小说,主人公这样的生活真的存在么?
我想,不一定吧。
飞翔的鸟儿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得不迁徙离开,更何况还有“枪打出头鸟”的说法;每天所做的事,往往都会在睡觉前做一番思想斗争,心想,明天起来再也不去干那种没有用的事了,然而第二天醒来,一切就又抛掷脑后;我有想象着成为小说中的主人公,过着一种让人眼馋的'生活,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那都只是虚无的想象。
很多时候都认为,最了解自己的是自己,而事实却不然,自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却会做出另样的事,而过后还是会认为这就是自己。
受过你伤害的人知道你做了什么错事,懂你的人知道你做了什么傻事,想你的人知道你会做些什么事,爱你的人会为你做一些你应该做的事。
我也曾对自己作为不同的两个人向某人提起,问他们对平时的我,有没有分离两面的感觉,得到的答案却是“没感到有什么异同啊”,这让我感到很是困惑,难道我想多了?或许真的是吧!
我在想,我能不能够对自己做一次整合,把过去、现在与将来划归为一体,把分离开的两个自己进行融合,然后再慢慢思索考虑扼***整合后的并发症和后遗症,这就像一次大型手术,进行的不是一种手术,而是几种高难度手术的一次性手术的融合,这就需要更多的精力去准备,准备充分了,成功率也就有所提高。
很多接触我的人,相信对我都有不一样的看法,他们眼中的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只有给予了我最真实的评论,我才敢对这次的整合做出一个合适的方案。
可能是我想多了吧?这或许就应该是一个人该有的真实生活吧?
人生总有一个起跑点。不断奔跑,不断超越,才能获得成功。
也许,你对学习和生活没有了信心,不过,那不重要。来看看时针吧,每一份每一秒,都在不断地转动,不停息,直到没电了。人的心脏也一样,不停的跳,无怨无悔,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生活也不一样吗?若是你没有了上进心,不与别人竞争,停在起跑线上,那会被别人歧视,不是吗?不要害怕你跑不过别人。不跑,永远不会超越别人;试试看,可能会成功。
摔倒,那是奔跑不可缺少的因素。若是没有摔倒,你还会这么谦虚吗?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再强再能***精英也会失败;再高大再坚固的船也会被风浪击倒。这是人生大道上的家常便饭,永远也逃不掉的事。
一双稚嫩的销售牵着一双粗糙而有力的大手。这双手为你做过许多的事:跑不动时抱着你,跌倒时扶着你。你在它的伴同下,慢慢地成长起来。但是现在不同了,你需要的是勇气,力量和智慧,渐渐的学会单枪匹马的进攻。那匹从马群钟脱颖而出的黑马是不是你?成长的道路上昔日的身影是否变得矫健?是否变得强壮。
地平线依然是那么广阔,那么遥远。夕阳也只露出半张脸了。你一步一步坚强的向前奔跑去。
爱,分大爱和小爱。而,一般爱我们的人都是自己的家人或是自己最亲近的人,而我遇到的却是一个与我不相关的人对我的“爱”。
老师对我们说“当你们遇到困难向人求助时,那人却置之不理。反之,当另一个人主动跳出来帮助你时。你会觉得,这两个人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然而,你会对后者非常感激,而这种“爱”就是博爱,就是拥有博大胸怀的意思。
有一次,姐姐过生日,让我去冷饮厅找她,我下楼打车,一下子就有两辆出租车停了下来。我问前者“你知道这个冷饮厅在哪吗?”可他却抬着头喝着饮料说“那打个电话问一下不就知道了吗。”当时我的心里非常气愤,想着“什么态度啊,真是的。”而后者听到了我们的对话,把头探出窗外说:“姑娘,我知道在哪,你上车吧,我带你去。”还不止这些呢,他的态度很温和,使我气愤的心瞬间平复了下来。想“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啊。”于是,我高高兴兴的上了车……
看,这就是博爱,如果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博大的胸襟的话,这个世界该有多美好啊!
1.想了解孩子,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孩子。觉察自己如何在爱,觉察自己的爱是“盲目的爱”还是“成熟的爱”。
2.孩子在潜意识里感受到的都是,如果我做相同的事情或有家人一样的命运,我的心就会得到归属的满足,否则我就会有罪恶感和孤独感,由此我们会发现孩子对归属感的要求非常强烈,已经超过理智上的判断。
3.从跟随的,盲目的,重复的爱中解脱出来,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成长。灵性成长的需求,是每个人来到这世上的最终目的。
4.灵性需求是超越系统整体的,如果我们说系统需求是太阳系的话,那么灵性需求就是宇宙。
5.孩子潜意识里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巨大给予,感受到了平衡需求的巨大压力,却没有回报以平衡之,于是在良知上产生罪恶感,并在潜意识里选择走向贬低自己生命价值的路,让自己过得很糟糕。他们在潜意识里通过贬低生命的.方式来平衡这种失衡。
6.智慧与慈悲就是灵性需求的成就。我们要带着平衡和平等的心,取用我们所需。所以,我们才要对大自然进行生态保护。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