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三国演义》中写张飞的肖像:“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种夸张地描写,突出了张飞粗直勇猛的特点。
再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对皇帝形象的塑造也采用了夸张手法,辛辣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
另外,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悬念手法(《枣核》)、抑扬手法(《荔枝蜜》)等,使文章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注意写作方法与修辞方法的区别。
①、着眼点不同。表现手法一般着眼于文章整体的构思,笼罩于全文或几个段落,修辞方法则着眼于具体的语句;
②、作用对象不同。表现手法直接为表现人物、突出主题服务,而修辞方法则直接服务于语言,使其更具感情色彩。
写作应是情感自然流泻的过程,表现手法的运用也应是水到渠成,非刻意去为,有必要才用,用也要恰当,否则只会弄巧成拙。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如聂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所寄寓的感情。
最后想补说一句,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很受感动,故事的大意是这样子的:
一个年轻人和母亲生活穷困潦倒。年轻人去向高僧讨教如何成佛,高僧说让他下山,如果看到有赤脚给他开门的人,那他就是佛。年轻人努力找,可没有找到。直到他完全灰心时,他回到了家,他的母亲为他开了家门,他发现面前的母亲竟然是赤脚!年轻人想起高僧的话,忽然明白了一切,突然泪流满面,跪在母亲面前。
故事没有最后点明,但是让读者很明白,原来母亲就是高僧所说的佛。为什么说母亲是佛呢?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对我们帮助最大的莫过于我们的母亲了。可能大家不这么认为,但是请你想一想,是谁给你了生命?是谁在你迷失方向的时候为你指明道路?是谁?是谁?我想这时候大家一定异口同声地说:“母亲。”是啊,母亲不顾自己的痛苦,给予我们了生命,她是无私的;母亲在你生病时急忙把你送进医院,自己却因为过于忙碌生病了,她是伟大的……回想和母亲走过的时光,我们不难发现母亲为我们牺牲了太多,而我们却给她们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这难道是她们应得的回报么?我想不是。但母亲真正需要什么?我想有许多人都不清楚,我原来也不明白,但是现在已经一清二楚。母亲需要的不是我们物质上的东西,不是我们花许多钱去给他们买那些无用的礼物,我们不能只在节日或生日里那么做,而是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但这点点滴滴并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一张满分的卷子,一个亲切的问候等等这些虽然小的不起眼,但对于母亲们来说确实很重要的。她们会从你所作的这些点点滴滴看出你是多么的懂事,不用她们费太多心思,同样也让她们欣慰。这不是最好的回报么?亲情无价,只有我们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回报。朋友,请先默默地感谢母亲,之后作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吧,让她们看到你的成长,你的进步,让她们感到欣慰吧!
1、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2、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次更加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是什么让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途中游刃有余的挥斥方遒?是什么让我们在短暂的人生中永远保持快乐的心情?是什么让我们在灯红酒绿的世界里保持一颗永远向上的心?是亲情。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感?我们从流飘荡,遇山开路
遇水搭桥;在自己奋斗的历程中我们的意气风发,兴高采烈的展望未来。
正因为有亲人的支持和鼓励,才有了我们奋斗的动力。正如一位朋友说的那样,从妈妈的叨唠中听出了爱意,从爸爸的沉默中看出了企盼,从老师的眼睛里想到了奋斗,从亲人的鼓励中知道了责任……或许,再过几十天,我们就要进入社会,或者是上了大学。不论是身在异乡为异容,还是流浪四方,浪迹天涯。亲情总是我们的避风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我们的心里,亲情是最温暖的。它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鼓励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爱!
也许,亲情是一种声音。在我们劳累时,它给我们舒活筋骨,让我们全身舒适;在我们悲观时,它给我们鼓气,手牵手的把我们从失败的阴影中拉出来;在我们奋进时,它给我们加油,为我们呐喊助威,为我们取得某种成绩而欢喜流泪。这就是亲情。从这种声音中,我们知道了爱。这种亲情让我们感动不已,这种亲情让我们泪流满面。从亲情之中,我们知道了一种责任,为了让我们不再持续在太阳下挥汗如雨,我们要有鹰的斗志,水的生机和活力!
我很倾佩布洛克明智的选择,“我不想等将来回首往事对除了钱以外什么也没有。”的确如此,金钱可以买到朋友,却不能买到亲情,不是么?拥有亲情的人是幸福的,它是你在寒冷时苦苦盼望的火焰;它是你心烦意乱时久久追寻的甘露;它是你在孤立无援时焦急等待的救兵……
这种亲情,让我们魂牵梦萦;这种亲情,让我们感动得无地从容。拥有了亲情,就拥有了奋斗的动力,拥有了亲情,让我们保持了永远向上了心,拥有了亲情,让我们永远地快乐,永远快乐的追逐着生命中火红的太阳!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父母相继离世后,老屋就空落了。日前回去在那面古旧的炕柜里翻检我的旧书和信件,特别是那些已经发黄的信件,大多是我上师范时的纪念,有天南海北文友们的笔迹,有一些报刊编辑的退稿约稿信,有春心萌动曾经倾吐过私语的女性之声,觉得时光已逝,青春不再,只能勾起片刻的回味,便随手掷在一边。可是当我要转身离去时,有一封字迹歪歪扭扭的信吸引了我,我心里一格登,这不是哥哥的笔迹吗,他给我什么时候写过的信?急匆匆打开去读,才想起确有其事,那年哥哥去白银搞副业,路过北道给我在火车站寄了10元钱,顺便写来的信,哥哥上过两年小学,后来给生产队当记工员,我常看他的账本,所以就永远记住了他那歪歪扭扭的笔迹。
我逐字逐行读着,话不多,尽管还有许多的错别字,但那份牵念和关怀,像满满一杯蜜糖水灌进了我得肠胃,我的眼泪就不由得簌簌落下来了。我曾经记恨过他,他坚持让我辍学去林场搞副业,后来我复读考上了,他又分家另过了,把年迈的父母和小弟撇在了一边。我上学后宁可向远方已经工作了的同学借钱,向我的老师借钱,也不去看他的脸式,可是那年他却主动给我寄来了钱,使我好些日子都不得安宁,在课堂上常常走神,想起在外抗着沙袋子干活的他,一股内疚便占据了心间。
哥哥也过得不易啊。与其说我和弟弟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不如说我们是在哥哥的付出中获得了做人的资本。哥哥上到小学三年级就主动退学了,因为那时家里劳力不足,姐姐的出嫁更让我们一家人处在贫困的边缘。哥哥小小的年纪就开始了挣工分,使得一家人每年的分红慢慢上升。由于他忠厚老实,劳动卖力,队里就让他当记工员,由于文化少,村里许多人的姓名不会写,他就到学校里请教老师,我记得他的记工本装订得整整齐齐,堆成高高几垛,我上学后就用它的背面做练习本,也不时翻阅那些村里人的姓名,所以我那时与同学们议论谁家大人的名字,我一一能说出来,有时候争嘴骂仗,叫大人的名字,我最占便宜。记工的同时,哥哥就帮会计算账,渐渐地学了不少知识,成了村里少有的文化人,也成了村里的红人,但却给家里带来了厄运。那是有一年队里让哥哥当出纳管钱。在村里的干部也有等级的风别,大队书记,文书,队长,会计、出纳、记工员,哥哥这一职务的变动也属于晋升,但哥哥死活不干,因为政策紧,少一分钱也是贪污,要定罪的,用哥哥的话说,当出纳无异于把不疼得指头往磨眼里钻。情急之下,哥哥跑到山里当了育林工人,跑了和尚跑不了庙,遭难的就是我们一家人,队里采取了断粮的手法,给我们家再不分一粒返销粮,记得正是三清六黄,饿得脸黄的季节,等夏粮一袋袋分到各家各户了,队里仍然掐住脖子不放,说什么时候哥哥回来,什么时候给我家分粮。其实队里要选一个出纳并不难,有好几个高中毕业生,不是成分不好,就是为人奸猾刁钻,所以瞅准非哥哥莫属。吃新麦面的季节,我们一家人却东家借一碗,西家凑一升,实在没有办法了,母亲只好给哥哥捎话让他回来。
哥哥当了几年出纳,每近年关,家里来的人就几乎踏断了门槛,交钱的,领钱的,一张张熟悉的脸,因为分红多而兴奋,因为少而愁苦,使我过早地阅读了人间的悲喜。我们弟兄多,拖累重,哥哥也就在最好的年华里没能说上媳妇,慢慢年岁一大,就更很少有合适的姻缘了,有一次跟着村里人去西高山讨媳妇,路过西汉水的浮桥时不慎失足落水,他是旱鸭子,如果没有当地人的救命,他可能就永远回不来了。为了不耽误我,便撺掇父母早早给我顶了娃娃亲,用每年的工分钱给我搭彩礼。后来天无绝人之路,哥哥与嫂子过在了一起,嫂子没了以前的男人,抓衔着三个女儿,到我家后又生了一子,三女一男吃饭穿衣上学等用度让哥哥尝遍了人间的辛酸,他年年去陕西坝里赶麦场,挖半夏,去山里割竹子,在籍河畔里洗沙……繁重的劳作累得他常年咯血,只要我回去,就远远地听见他在场院里不停的咳嗽。这几年我把妻儿带到了城,他主动把二老接到家中,拖着病身子服侍二老归天,真正做到了长兄为父。可是我,却记住了多少呢,我花天酒地结识新朋友,我娇妻宠儿过小家,我网络电话现殷勤,我钓鱼玩马图潇洒,可是老家的哥哥我何曾想起过。记得那一年哥哥和村里的一位堂兄在掏沙的空隙来政府东三院看我,我因为当晚贪酒搓麻到天亮,昏睡中迷迷糊糊让他俩闲坐了一回儿,水未倒,茶未泡,烟未点,饭未给,他们啥时走的我都不知道。父母活着时,我隔三差五去老家,车在他家门口也不知道停下来打一个转圈,父母去世后,就再也不知道回家了,有一年春节他打电话让我们回去,我以种种理由推托着没去。
在我们那偏僻的山村里,弟兄们因财产分割不停,因田头堤埂的分界,因妯娌的飞短流长而产生矛盾,甚至反目为仇,形同陌路人,可是我们弟兄并没多大的隔阂啊,譬如这封信,落款日期是1987年9月1日的信,我正读师范二年级,如今已是整整二十年,可是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却再也懒得有重温的机会。想起哥哥今年刚五十出头的年纪,却已是花发满头,像父亲一样还常年的不辍劳作,一时酸甜苦辣涌上心头,不能自己。我知道,尘世间的亲情,就像这封信,有时候是无法用什么东西能掂出它的重量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