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车,我的目光就被保利剧院深深吸引。它的正立面由曲面的玻璃幕墙和流线型的金属幕墙组成,像是演出的幕布从底下掀开,让人窥得室内变幻的空间,隐喻保利是一座永不落幕的舞台。
走进大厅,我一眼就看见了大厅顶上两只让人无法忽视的大眼睛,那就是“艺术之眼”。它们目不转睛地欣赏着高雅的艺术在这里上演,也关注着前来观赏节目的人们,对他们发出无声的赞叹。大厅的两侧各嵌着一幅以陶片拼成的画卷,有宜兴籍二胡名家闵慧芬,有凄婉动人的梁祝传说,有宜兴传统的舞蹈男欢女喜……色彩绚丽,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走上二楼,一股艺术气息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根根白色的大柱子,参差不齐,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正弹奏着欢快的迎宾曲。
二楼大厅的左右两侧分别是音乐厅和歌剧厅,它们都是国际一流的设计师设计的。歌剧厅采用国际上常用的“品”字形舞台的工艺布置形式。歌剧厅的墙壁凹凸不平,像窗帘的褶皱。前排的座位可以倾斜。舞台很大,能满足芭蕾、话剧、歌剧等各类大型演出的需求。舞台右侧面有一面“反声镜”,是为了让台下所有观众都听到纯正的音乐,让音乐自由地流淌。歌剧厅内不对称的构造,流线型的墙体和特殊的凹槽,在设计师的精妙测算下,传递出震撼而近乎完美的音效。
音乐厅比歌剧厅小了一点,共有677个座位,每个座位下都安装着排风口,地面是模板铺就的,一尘不染,光可鉴人,这有赖于观众的高素质和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置身其中,我仿佛能感受到音乐的磅礴力量。
保利大剧院就是我心中的艺术殿堂!它能给你带来有趣的话剧、美妙的音乐……它会让你陶冶情操,提升品味。今后,我一定要来欣赏这高雅的艺术!
我家有好几件工艺品,但我最喜欢的是套娃。套娃是一个装一个的,它们的形状一样,而大小不一。今天听老师说了,套娃有五个的、七个的、十个的、十二个的,最多的还有十五个的。我的套娃只有五个。
制作套娃要在春天的时候,把树砍下,把皮剥掉,然后放好长时间,有的甚至要放一两年,把水分蒸发掉才能做。如果要做十五个的,必须需要非常薄的木料。
我的套娃外形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张色樱桃小嘴,笑得合不拢。她头戴着一个沙巾,穿着一条金黄色的裙子,里面还有一条粉色的小纱裙,上面有紫色的小花,好看极了。套娃就像妈妈和她的孩子,她们一个套一个,所以叫套娃。
套娃象征着快乐,幸福,所以我很喜欢套娃。套娃是一个装着记忆的小娃娃,只要一打开这个套娃,我就会想起一些美好的事情。我的套娃是一个小公主,又像一个小天使。
我喜爱我的套娃。
当我看到《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气,让小女孩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大街上永远的睡着了。当小海公主带着悲伤变成泡沫时,我气的说不出话来,同时也心里默默地祝福小海公主可以在天堂遇见一个知心而温柔的王子。当我看见丑小鸭被欺负和嘲笑时,我气的眼泪汪汪,不过最后丑小鸭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我在心里想:让那些嘲笑丑小鸭的人羡慕去吧!谁让那一些人只是以貌取人。不过我也为丑小鸭完成梦想而感到高兴。《皇帝的新装》中,那一个傻皇帝竟然相信俩个裁缝,还真相信自己身上有穿衣服,就是这一事让我傻笑了好久。当我看到《聪明的兄妹》时,那个狠心的'继母把兄妹两人三番两次的给丢弃,可是聪明的兄妹每次都用一个聪明的方法找回了家,我又幸灾乐祸了许久。
我看完了这本书后明白了一些道理,做人有时候不可以太软弱,不然自己也会受到伤害。也不能只看别人的外表,而不看内心。也不可以说谎,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当我感到寂寞和无趣时是这本书给我快乐,让我在无穷无尽的文学中自由的飞翔。你们猜到了吗?是丹麦著名的作家安徒生写的《安徒生童话》。
我一直想学一门艺术,妈妈见我对书法情有独钟,决定带我去报读书法班。我感到非常的开心。打这天以后,一到双休日,我就到少年宫学习书法。
一开始的时候,我学得津津有味。书法老师教我们使用毛笔,教我们蘸墨,教我们写字的正确姿势,还教导我们学书法一定要认真,不能有一点马虎。老师讲的这些基础知识,我几乎都能背出来了。由于学得认真,我的毛笔字写得很好,不时得到老师的称赞。我心里甜滋滋的,谁说学一门艺术有多难呢?其实也不过如此吗!
可是后来,书法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天回去都要练习最基本的笔画,一写就是十几张,写完了还得让老师亲自检查。我开始厌倦了这些枯燥无味的练习,让我失去了自由。书法成了我的负担。有一次,我向书法老师抱怨,为什么这么简单的练习都要写那么多遍?
书法老师并没有生气,只是很严肃地对我说:“学书法就需要认真,坚持,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随后,老师又给我讲了王曦之学书法的故事和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还教导我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认真地琢磨了老师讲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和王羲之相比,我真是太惭愧了!于是我又全身心地投入书法的学习中。
暑去寒来,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学到了书法的真本领,其他基本功更不在话下。在读法的漫漫长路上,我愿意一直走下去。我深知,不经一番彻骨寒,不得梅花扑鼻香。
近日,流浪汉沈巍火遍全网,因谈吐不凡而被冠以“流浪大师”的称号,出现了全民争抢“流浪大师”的现象。尽管沈巍一再否认:他只是个爱读书,追随本心而不愿融于社会的人,但这丝毫不影响民众的追捧,给沈巍贴上“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的标签。但这句话貌似经不起推敲:难道殿堂里的都是小丑,流浪的都是大师!
显然不是,过度的炒作颠倒了是非。
“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是一种抹***逻辑,抛开理性的.情绪发泄,人们关注沈巍来发泄自己对社会的不满,释放压力。沈巍不愿融于社会,追求本心的行为,是大多数人一直想做却没去做的。
“大师”一出,丑态尽露。“流浪大师”又何尝不是“流量大师”,自媒体的时代,为了博得点击量,他们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进行虚假包装,塑造出一个遭遇不幸,丧妻丧女的隐士的形象。所谓的大师不过是流量经济包裹着的拜金,所谓的小丑不过是浮躁社会孕育着的荒唐。
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是不是也在流浪!身体上的流浪尚可改变,但精神上的流浪却很难改变。高速发展的社会,人性一直都是漂浮的状态,灵魂被功利充满,追求快节奏,最后变得焦躁。
过度功利,导致灵魂冷漠和世态炎凉。沈巍吸引了很多人,但每个人都是冲着蹭热度赚钱去的,没有人关心他的感受,对于扰乱他的生活不以为意,最终迫使他独自离开。社交功利化使人与人之间渐行渐远,有利可图早已替代了志同道合,生活中充满应付,人生走一遭后只能落下一身疲惫。
功利化似乎已成定势,但我们还能改变自己。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信息泛滥恰恰为《沉思录》中的“我们听到的只是一个观点,看到的只是一个视角,而非真相”这一论述提供了依据。而长期被“同温层效应”影响的人,阅读浅显化,更容易将所听到的观点,所看到的的视角当做真相,看问题游离于表面。此时,我们更应该放下脱离手中的方寸屏幕,认真地读一本书,学会深阅读来沉淀自己或来一场旅行,放松自己绷紧的神经。
自媒体人如想长久生存,应多着眼于真才实学,而不是短期的流量。“流浪大师”是泡沫经济的产物,同之前的“犀利哥”一样,很快会淡默于社会。而真正的大师应像西南联大那些学者如陈寅恪,辗转一生,博古通今,志在学问,而非学位,衣衫褴褛地屹立于天地间。这是一个缺乏大师精神的时代,自媒体应着眼于这些人,将大师精神薪火相传。
愿我们向社会发出呼吁,愿每个人褪去浮华,让灵魂不再流浪,安定下来。
有人说,艺术是一首歌,悦耳动听,美妙的歌;也有人说,艺术是一幅画,画笔均匀,淡雅着色;还有人说,艺术离我们很遥远,因而我们对它一无所知;而我想说,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听啊,听!“嘀嗒嘀嗒——”,小闹钟一刻不停的声音,难道是不艺术吗?“嘟嘟嘟嘟——”,小轿车发出的鸣笛声,难道不是艺术吗?还有那些神秘的音乐符号,经过不同的排列所奏出的优美乐曲,难道不是艺术吗?
艺术就在我们身边。看啊,看!这幅《松鹤图》,纸上那只栩栩如生的仙鹤、翠绿的青松,还有那缓缓流淌的小溪、圆圆的礁石,以及金灿灿的太阳,这难道不是艺术吗?九龙壁上那生龙活虎的`雕刻,难道不是艺术吗?那窗户上五颜六色的花剪纸,难道不是艺术吗?还有那皎皎明月光,清清石上泉,不都是艺术吗?
艺术就在我们身边。瞧啊,瞧!那桌上古色古香的茶具,难道不是艺术吗?那柜里陈列着的金银首饰,是那样金光闪闪、光彩照人。即使是一个棱角,一个小装饰也都那么精致,这难道不是艺术吗?那花瓶,上面涂画的每一根线条都那么柔美,每一种颜色都那么纯正,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那样别出心裁,每一种景物都恰到好处,这难道不是艺术吗?
艺术就在我们身边。艺术就像星空,仰仰头就能望见;艺术就像大海,踮踮脚就能看见;艺术就像小花,弯弯腰就能摸见;艺术就像终点线,跑一跑就能瞧见;艺术就像果实,伸伸手就能摘见。艺术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身边······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