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五常”,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古代的名人故事。唐太宗仁义布于四海,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仁”;关云长“义薄云天”,让我们知晓什么是“义”;花木兰替父从军,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礼”;文与可“胸有成竹”,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智”;“千金难买季布一诺”,让我们理解什么是“信”。而在这“五常”中,“仁”是最难做到的,可是在经典故事——仁义胡同中两户人家都做到了“仁”!让我看见了一朵美丽的鲜花。
现在的仁义胡同在很久以前是两家紧紧相邻,并没有路。一天俩家因地界发生了争执,其中一家有人在京城做官,也有权势,家人给做官的人写信说明与邻居发生了争地界的事,想借助他的权势解决此事。这位在外做官的人清廉而开明,更不会为了自己家中的私事仗势欺人,于是他便在家中的信里附了一首诗,表明了他的态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功千古,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中接到此诗,也都明白了在外做官的主事人意见,并照此办理。不仅不与对方争执了,还主动让出了三尺地界。俗话说:“争者不足,让者有余。”这家一让,另一家也受到感动,家人一商议,应以谦让和善为重,也主动让出三尺宽的地方。这样两家就让出了六尺宽的地方,怎么办呢?这里正缺一条南北通道,于是就修建了一条胡同,不知是谁建议用“仁义”二字给胡同命名,几百年来人们就这样叫开了,一直到今天。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避免不了像这两户人家这样的矛盾,但是我们的心中常怀着“仁义”凋谢的花朵也会重新绽放。人们之前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和与人为善,当发生争执和摩擦时,退一步将会海阔天空,还可能和仁义胡同故事里一样换取对方的尊重和友爱,换来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
做人要学会谦让。谦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会谦让并不在于年龄大小、贫富贵贱、无论是兄弟之间,还是朋友相处,谦让都应该是大家执守的良好品格!
俗话说:“仁爱先从自己开始,公正则先从别人开始!”仁爱先从我开始,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仁爱,少点争执,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现在就开始出发吧!
寒风瑟瑟,可我浑身暖暖的,融融的。回首反思,我嗅到了仁爱的气息,它在风雨中显得格外醒目,犹如盛开在我们心中的一朵鲜花,正默默地迎风吐艳呢!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炽灼的太阳恶毒地烤晒着地上每一寸生机。我走在大街上,汗水漱漱地往下淌,太阳耀眼的我睁不开眼睛。我拎着购物袋,跟在母亲后面,摇摇欲坠,有点虚脱了。我累极了,看见路旁大的大理石,啪的就躺下去休息,妈妈无可奈何,只好跟我一起休息。在大榕树的庇护下,我们在这阴凉之地休息。我向眼角一瞟,发现旁边,竟还有一个人——他是乞丐。
他约莫三十,衣衫褴褛,头发脏兮兮而又杂乱,穿着一双磨损的特别厉害的草鞋。他背对着我,侧躺着,好像也在休息。我看不清他的模样,只是感觉他身上透露着淡淡的倦怠,好像很累了。他身边有一个看似精致而破旧的瓷碗,我看不见上边的条纹,只见碗里泛着银光,里面有几枚硬币,孤零零地躺着。
我一直盯着他看,他好像发觉了我的目光,竟回头瞥了我一下,我看见了他那双慵懒而沧桑的.眼睛,仅仅一眼,他就回头了,没有过来乞讨娶我施舍,也没有用可怜的眼神看着我,只是看了我一下,便继续休息了。
他不残疾,很健康,却出来乞讨,这令我疑惑。正在我疑惑时,一群人走了过来,站在他身边耳语了几句,变离开了。这些话好像敲醒了他,他起身,到处乞讨,但是那不卑不吭的眼神却令我敬佩,即使他是一个乞丐。当他走过来时,把碗伸出来时,他看着我,没有可怜,没有卑微,只有淡漠。
可是妈妈把我拉开了,还对我说:“那种人是骗人的。”当时我还小不懂事,我回头看了一下,他又向别人乞讨了,可是一分也没有收获。再看,一个青年走向他,狠狠教训了他一顿,把他拉到巷子,消失了。不用说,他肯定被揍了一顿。
如果当时我给了他钱,他是不是不会挨骂挨揍了?即使他不是真实的乞丐,但是我的同情心也促使我悲伤。如果回到那时,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给他钱,因为在这形色的社会中,他也摸爬滚打,或许这一枚硬币,会给他带来一丝温暖和安慰。
仁义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仁义是每一个人都应有的良好品质,仁义就在我们的身旁。今年的暑假,我就关注了一本书,叫《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明朝人。我刚听到书名的时候,感觉不好看,但是当我看到书面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被那副带有英雄豪气的画面深深吸引住了,从此我就认真地读了起来。
《水浒传》里有许多令人敬仰的人物,如张飞、关羽、孔明等。但最令我敬佩的人,那还要数关羽了,因为他特别重情义,讲仁义!
记得那次,曹操发兵二十万攻打刘备,关羽拼死坚守,但靠孤军奋战也是不行的,曹操还是攻破了徐州,刘备匹马投奔了青州袁绍,张飞也中计败走芒殇山,刘备的家眷和关羽被曹军重重包围,曹操劝其投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我只向汉帝投降,决不屈服于曹操;二、两个嫂嫂那里,请拨皇叔的俸禄赡养;三、只要我知道皇叔的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也都要去投奔他。这三缺一,关羽就决不投降!曹操一心只为招降关羽,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答应了。于是关羽就开始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生活。这难道不叫做“仁义”吗?你看,关羽宁可死,也不愿投降自己的敌人,当今社会上像关羽这样的人简直太少了,甚至没有。我想如果我是关羽的话,在当时无奈的情景下,一定也会投降于曹操的。而关羽则不,他还记得当年在桃园发过的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共同报国安民!这就叫做“忠义”吧。虽然关羽暂时安身于曹营,但身在曹营的关羽却时时刻刻不忘故主刘备,我认为这也应该叫做“仁义”。当关羽打听到刘备的去处时,就想去找刘玄德,可曹操不惜让这么一员良将如此走掉,就越发对关羽好,先是送给了关羽许多金银珠宝,又赠了一件战袍,接着又送给关羽一匹好马。关羽虽很想念刘备,但也被曹操的一番深情所打动,决定报答曹操,于是就帮助曹操斩袁绍两位大将。我认为这更叫“仁义”。当关羽报答完曹操大恩之后,就去找刘备,但曹操设下种种阻拦,可关羽为了兄弟情义,毫不畏惧,过五关,斩六将,这也叫“仁义”。当时曹操败走华容道,被关羽围得水泄不通,但关羽又想起在曹营时曹操待他不薄,又顾念旧情,就又把曹操放了,这也叫“仁义”。当时吴国为夺回荆州,周瑜被气死,吴蜀之间的怨恨更加深重。这时吴国鲁肃居然宴请关公赴会。面对东吴摆下的`鸿门宴,关云长却是不动声色,单刀赴会。这叫做“忠勇”。
有一次,关羽在与曹操奋力抗战的过程中中了箭毒,关平请来华佗为他父疗伤,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而关云长却谈笑着与马良下棋,另一只手还拿着鸡肉。华佗拿出一把尖刀,让随从在一旁接血。华佗先割开关羽手臂上的皮肉,一直割到见得到骨头,只见骨头已经发青,华佗用刀刮着骨头上的毒素,发出“沙沙”的响声,帐上帐下的人都掩面失色,关公却一边喝酒吃肉,一边笑着下棋,脸上不见一点痛苦的神色。不一会儿,血就流了一大盆。华佗刮尽关公骨头上的毒,就敷上药,再用线将皮肉在缝起来。手术刚做完,关羽就大笑着站起来,还伸了伸手臂,说:“手臂伸舒想过去一样,不痛了。先生真是神医啊!”从这里可以看出关羽是何等的英勇!如果是我们,早已吓得昏了过去,而且那时候没有麻醉人的药,把骨头刮出来那得有多疼啊!而关羽还能谈笑风生,显得如此轻松,我真是自愧不如呀!
“ 义”这个字可真奇妙,虽然只有三笔,但里面所包含的意思却深奥的不得了。关羽就配得上“义”这个字。因为他特别仁义、忠义,还很忠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真是受益匪浅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