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
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我学会: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联欢会前夕,老师说为了让大家玩得开心、尽兴,同学们可以自带零食。老师的这句话犹如点中了我们的快乐穴,那种兴奋的感觉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奔涌而出、倾泻而下!可能是因为我们被束缚太久了,想象着吃着零食、看着节目,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津津有味的样子,很多同学都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了,大家手舞足蹈、上蹿下跳,都在憧憬着开联欢会的那美好的一天……
因为上次相声的完美演出,我和姜向阳被同学们誉为四七班的“语言大师”!呵呵,不好意思,帽子有点儿高啦。所以,在这次联欢会上,我们必定也要一展风采。在家长的帮助下,经过我们大家的齐心协力,联欢会终于要开始了。那天早上,同学们大包小袋的\'拿着自己喜欢的零食,拎着一瓶瓶五彩的饮料来到教室——我们的联欢会现场。虽然我准备得很好,可是我的心却一直“砰砰”地跳个不停。既然被戴上了“语言大师”的高帽,那我们是一定不能丢脸的。我和姜向阳把稿子背的滚瓜烂熟,熟的不可再熟,烂得不可再烂,马上就快烂没了。可是,越是这样越有压力越紧张,再说了,全班66双眼睛充满期待地盯着我们,你说我能不紧张吗?!如果一紧张,哎,完了,说不定少说一句,多说一个词呢!我悄悄瞄了一下姜向阳,只见姜向阳双腿盘坐,双手合拢,一句话也不说,镇定得很呢!随着王一优美的独唱《长江七号爱地球》结束,就该我们上场了。好,平息一下紧张的心情,我和姜向阳从容走向“舞台”(讲台)。只见我俩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舌灿莲花、妙语连珠……把大家乐得笑逐颜开、捧腹大笑!哈哈,虽然有点夸张,但我们确实是大家的开心果。阵阵热烈的掌声、满堂飘扬的笑声足以证明了这一切。
整台晚会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井然有序、欢天喜地,每一个节目都那么精彩,每一个同学都那么开心。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节目是王一演唱的《长江七号爱地球》,首先是王一选的这首歌曲很美,然后是王一唱的好听,声音委婉中带着刚强,优美中透着纯真。这悠扬动听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我,包括在场的每一个同学;这悠扬动听的歌声穿透时空,飘向遥远的宇宙,我们都情不自禁的跟着哼唱起来……
晚会虽然已经过去了一些日子,可我还沉浸在欢乐中。在我看来,这次班级联欢晚会堪比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她让我开心快乐、永久难忘。
我吃完饭以后,教室里已经被布置的焕然一新,张灯结彩。你瞧墙上挂着五颜六色的气球和彩条,桌子和椅子也整齐地摆放在教室的四周。黑板上写着刚劲有力的几个大字“迎中秋,庆国庆”。这些字的四周还用粉笔画了一些五彩缤纷的图案。这让我有了一种过节的喜悦。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阵清脆的上课铃响了。大家安静的坐好了,等待朱老师的.到来。
朱老师走进教室后,先是一愣,又是吃了一惊,他哪里知道教室已被同学们布置得如此美丽。
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我们的班主任朱老师宣布;“迎国庆联欢会现在开始!”有的同学拉起了小提琴,优美动听的乐声,为共和国母亲的六十三周年华诞献礼。同学们被悠扬的琴声打动了,都跟着节奏唱了起来。还有同学表演了小品,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还有同学唱了歌,跳了舞。
我最喜欢在联欢会快要结束时全班一起唱的国歌。那雄壮的国歌声庄严雄伟,气势不凡。同学们振奋在这激昂的歌声里。
在同学们的笑声中,联欢会结束了。在这新的学校里,在这新班级里,这次联欢会把我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