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逍遥的作文

有关逍遥的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2-12 06:30:55
有关逍遥的作文

有关逍遥的作文【一】

庄子是一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大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这几天,我津津有味、如饥似渴地读了庄子写的《逍遥游》。

令我至今难忘的是《逍遥游》中的这样一段话:“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再说,积存的水不够深,它就无力承载大船。倒一杯水在低洼之处,只有小草可以当船;放上杯子,它就着地不动了,这是水少但是船大的缘故。积存的风不够大,就没有力气承载巨翅。所以,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才能算抵达风的上方,这样才可以乘着风力,背靠着青天,完全没有任何阻碍,然后,才可以开始飞向南方。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情之前,都要打好充分的提前量。

《庄子逍遥游》是一本好书,里面的奥妙无穷无尽,让我如醉如痴、令我受益匪浅,还有一些奥妙,等着你去探索和发现呢!

有关逍遥的作文【二】

在出发去加纳利群岛之前,收集很多相关书籍,了解当地情况。这是她的习惯,每去一个地方之前,将相关书籍细细念过,充分了解它的情况,再使自己去亲身经历,看看与书中是否相同。

加纳利群岛,很久以前就久负盛名,荷马在他的史诗里,描绘这里终年吹着和风,以它神秘的美丽,吸引着航海的水手们投入到它的怀抱里。

当下的旅行,人们更习惯飞机,动车,虽然有它便利的地方,可是荷西和三毛却乐意带着帐篷,开着小车,去领略沿途的美景。

丹纳丽芙的嘉年华会,满城居民倾巢而出,公司学校等团体化妆,数不清的乐队开道,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些民族本身就带有狂欢的血液和热情,令三毛深深受了感动,作为一个担负五千年苦难伤痕的中国人,看见另外一个民族,他们享受热爱生命,坦诚开放心灵,欢乐的时候,着彩衣,唱高歌,手舞足蹈,不觉羞耻,无视人群,这不是幼稚,是人的赤子之心。

现在这个社会有多少人,还有多少这样的.赤子之心 ,现实中忍耐和牺牲,为了家庭,为了别人。在意旁人眼光,每天出行带着假面具。面对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面具,这些不可避免,也是生活造就,但是人性的另一面也要去释放感受,并不是无休无尽的工作才被叫做”有意义“,适时的休闲和享乐更是人生中更重要的一面。

三毛去了拉歌美拉,这个被人遗忘的城镇,在幽暗的教堂里,发现了一个十八世纪的古墓,是个船长太太 ,她在想为什么这个欧洲女人,会埋葬在这个无名的小岛上,她的一生又是如何度过的?一个中国人,在许多年后,蹲在她的棺木上面,默想着不识的她,这是一种什么缘分,命运的安排,这些让三毛也想不通。

在我们的一生,我们会走过很多地方,有些地方遗留着历史古迹,当你置身里面,你会感慨万千,几百年前的人是这样生活的,那些王侯将相,而今已深埋土堆,正可谓: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当荷西下海去射鱼时,三毛坐在码头上,跟老年人谈天说地,听听他们口中古老的故事和传说,晚风习习地吹着。这个场景亦是我所向往的。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喜欢和老人在一块生活,而我却特别喜欢,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会觉得心里踏实安静。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怀念奶奶在世的时候。放学的时候,就搬个凳子在奶奶门口写作业,天色逐渐昏暗,奶奶就会唠叨:”不要再写了,小心眼睛近视了,就像你哥一样,带着眼镜多难看啊!“,我就会:”奥“一声,笔却未停,继续写下去。现在回忆起这个场景,好想穿越回到九几年时代,拍拍那个扎小辫的姑娘,告诉她,莫要近视了,珍惜年少时光。现在我越来越喜欢和妈妈沟通,喜欢晚饭后,我们牵手去广场聊天,跳舞。

他们对这个小岛流连忘返,再回到现实生活里,却是需要勇气的。回到车水马龙,嘈杂不堪的城市中,竟会有一种如梦初醒的茫然和无奈,心里空空洞洞。

生活在城市的我们,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人人都向往田园生活,却很少有人愿意再回到农村中。刚到农村,会感觉到生活惬意,压力也小了,但是时间一长,会觉得生活不便利,想买的东西竟然没有,周边朋友似乎总是聊不到一块去,也许是眼界问题,也许是圈子不同。最终生活一段时间,还是觉得城市生活好。回到城市中,便又觉得嘈杂不堪,又开始向往田园生活。

每次从外面回来,回到这个15楼,我就觉得,又被困起来,每天能吸收到的就是打开窗户,伸出头,看蓝天,看彩霞,看星空。所以当你看到小区中,一个女孩在窗户边趴着,不要担心她是不是寻短见,她只是想吸收天地的精华。

所以今生,我向往的,便是在城市的郊区有个大院落,可种花花草草,惬意的生活,可以早上5点多,睡在院落中,闻花香听鸟叫,最好再搭个葡萄架,偷听牛郎织女相会。小时候这些场景,就在身边,可现在这个时代,却要花大价钱才能享受到这些,真是可悲可叹。

三毛亦是有同感,她对大加纳利岛的印象:没有个性,嘈杂不堪,也谈不上什么文化。所以她不喜欢这个大城的一切,将家安置在远离城外的海边住宅里,但是无论从哪里进城,都有完善的四通八达的公路,所以住郊区也并无不便的地方。

有关逍遥的作文【三】

悠悠苍天,曷有其极?茫茫岁月,曷有其终?无边无际谓之宇,无始无终谓之宙,庄子在《逍遥游》中告诉我们无极之外复无极,“无”就是极致的极致。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北方深海之中,有一种“不知其几千里”长的巨鲲,这种鱼可谓是大到了极致,能容得下这样巨鲲的北冥该是一片多么浩瀚的水域啊!北冥可谓是水的极致。但这远远不是鲲的活动空间,它要“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这只鸟有多大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鸟的背不知有多大,整个鹏又是多大?鹏可谓是鸟的极致。是鸟就要奋飞,这么大的鸟怎样飞,它要飞往哪里?哪里能容得下它?“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鹏将乘着六月的大风,升到九万里的高空,在浩渺的天宇中,飞向和北冥同样无边的南冥。北冥、南冥、鲲和鹏是事物的极致,但不是空间的边沿。汤问棘曰: “上下四方有极乎?”棘曰: “无极之外,复无极也。”

空间是无边的,时间同样也是无尽。历史的长河不知道发源于何时,也不知道流向河方。“彭祖乃今以久特闻”,“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彭祖经历800个春夏,冥灵拥有20xx回秋冬,大椿画出32000圈年轮。这都是生命的极致,却不是时间的终端。广阔无边的空间和浩渺无穷的时间就是极致的极致—“无”,这个“无”是由事物的“有”组成的,在“无”中各种极致的事物都是“有所待”的:鲲生存在北冥,鹏奋飞要凭借六月的大风,彭祖800岁时寿终正寝,冥灵20xx年时结束生命,大椿再也画不出第32001圈年轮,他们是有限制的。生活在其间人是怎么样的呢?那些“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宋荣子犹然笑之。”宋荣子能够“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虽然,犹有未树也。”即便是“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列子乘风而行,无风则不能走,某种技能往往使人得益,又常常受制。

比如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出现的少年英雄的手中大多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出手快如闪电,急如流星,所向披靡,在万马军中取人首级就像探囊取物,此时他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那把切金断玉的宝剑;随着他内功境界的提高,到了中年他的手里拿的是一把未开刃的钝剑,尽管他所依靠的不再是那把锋利的宝剑了,但他用的还是剑;随着武功和阅历的增长,他已经走出了一个门派的局限,成为江湖上推崇的英雄,或者成为一代宗师,他手中肯定只有一根木棍,他已经不用借助金属器皿了,这是使用兵器的极致,但仍需要器具;及至老年,他的手中连一根木棍也没有了,十八般武艺已经化为一种精湛的内功,有形的兵器化为无形,无招无式,无败无胜,无欲无求,达到最高的境界—“无”。 那些“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的人,才能“游无穷者”,做到逍遥游。 因此“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是最高的境界。

法国诗人雨果说:“世界上广阔的是大地,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人的思想总是远远的走在他所处时代前面,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在突破原有的极致走向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200年前人们认为“乘奔御风”是人借助外物的最快速度,人类翱翔于蓝天只是梦想,登上月亮那是神话,而今……。由此可见,比思想更加浩渺无尽的就是这个“无”,万事万物生于此,又融于此。

极致的极致就是“无”。

有关逍遥的作文【四】

国庆节那天妈妈带我和弟弟去逍遥津玩。早上咱们很快就起来了,收拾东西就上路了。来到逍遥津公园时,大概有四至五个管理员在哪里嘴里不停的说:里面的车放不下了,到其他地方放吧,妈妈就在西边放下了车子。逍遥津公园位于合肥市老城区东北隅,是一座文化历史特色,设置比较完善,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综合性公园,同时又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古战场,是合肥十景之一。

咱们来到大门前走了过去,里面人来人往,个个的脸上都露出了换新的笑容。咱们接着来到了儿童乐园。这里玩的东西可真多:有咖啡杯、有空中自行车、有激流勇进真叫人目不暇接。咱们先玩的是激流勇进。我和弟弟从绳子上一人拿了一件雨衣穿上,坐进一只红色的小船里,船慢慢的飘了起来,过了一会咱们来到了一个上下坡,船飞快的向上冲,又飞快的向下从冲去,把我和弟弟吓得心都蹦出来。心里只害怕,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我就不完了。

后来咱们又转了一圈,妈妈说时间不早了,就和妈妈回家了。真希望以后的国庆节还可以再去逍遥津公园玩。

有关逍遥的作文【五】

在庄子的《逍遥游》中,讲了这样的一则故事:尧让天下,许由不受。

庄子的故事是这样说的: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用现在的话说: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季雨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如能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位;我自己越看越觉得能力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

作为君王的尧,让天下让的不能说不够诚恳,他把许由比作太阳和月亮,而把自己比作小小的炬火;他把许由比作天上的及时雨,而把自己比作徒劳抗旱的人。他心甘情愿地让贤于许由。

尧让天下让的诚恳,直接,许由拒绝接管天下拒绝的坦率、干脆!

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是从属于‘实’的附属物,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许由不愿意在天下大治的情况下,担一个君王的虚名,他宁可象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仅仅占用一棵树枝;象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

许由是庄子心中那种无己、无功、无为,追求逍遥境界的神人,是不肯为身外之事所羁绊身心的至人,君王的权势,在许由看来,不过是人生的枷锁而已。

庄子借连叔的口,讲出了许由的心里话:“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穅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用现在的话说:“神人的德行,能包容万事万物,使整个世界成为太平境界,他怎肯为天下俗事忙忙碌碌呢?这神人,外物没有什么能伤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没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热。他的尘垢秕糠等糟粕物,都能造就出尧、舜那样的圣贤人君来,他又怎么会把外物琐事当一回事呢!”

在尘世中,还有什么职业比君王荣耀?在尘世中,还有什么功名,比君王治理国家的功名更大?尘世中、还有什么样的地位能够享受君王一样的利益?连君王都懒得做的许由一样的人,还有什么样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能够对他的身心有所羁绊呢?

我想:许由、应当是老子眼中第一逍遥的人!

有关逍遥的作文【六】

我们期盼的暑假终于来了,大家都出去玩,当然也少不了我。我们坐着和谐号,来到了合肥。

第二天,小姨一家人也来到了合肥,小姨家到合肥乘坐高铁只要20分钟。小姨和姨夫带我们和果果妹妹去逍遥津公园去玩,因为听说那里面有很多娱乐设施,很好玩。到了公园,我一眼就看见了摩天飞椅,那转起来真的很吓人,但因为不安全,我们没去坐。

果果妹妹很小,她想坐毛毛虫,所以我们陪着她坐了一会儿。最好玩的是,一只羚羊的角都掉了,还有大象喷的水也不太干净。我突然发现后边还有个花果山,看着挺好玩的,于是我们去了那里。我和弟弟“乘坐”了悟空的“顺风车”,一路向前奔去。在下坡的时候最吓人,水花都溅得好高。

接下来依然是关于水,那个名字我也说不来,具体的是我们坐在一个很漂亮的椅子上,借喷水机打到山上的东西,我发现了一个像伞贝一样的东西,我就一个劲儿的往里喷,可水还没站稳,就又落了下来。

我们又玩了许多项目,然后告别了公园,去吃饭了。

有关逍遥的作文【七】

想想上一次读《庄子》还是那个因为背《逍遥游》而差点崩溃的高中时代。

到如今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去把它当做一本书去读。

关于“无所可用”《逍遥游》中最后一句“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看似简单,却很好的概括了庄子对“无用”的思考。

这一个晚上都在想这句话怎么说才说得通,也找了很多不同的解读。只是,总没有一个特别能说服我自己的说法。郭庆藩先生的解读比较通行,因为“无用之用”而“何所困苦”。

南怀瑾先生的解读颇为有趣,因为“就算看到(它)也没有用”,所以你借助了它而不需要再“困苦”了。

钱穆先生的解读比较玄乎,他认为,只要“化其心为鲲鹏,化其身为大樗,夫既已无己矣,而又何功与名呼哉?”

还有种说法是,反正它没什么用,你还“困苦”什么?先看看背景。

庄子和惠子吵架,惠子说他有棵樗(臭椿),不合绳墨、不合规矩、放在路边连木匠都瞧不上,没什么用。庄子就说,把树种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地”,然后就可以在大树身边徘徊、在树下睡觉。这样斧头也砍不到它,也没东西伤害它。

庄子和惠子经常相互抬杠,不过更多的是庄子讽刺惠子过于功利。高中的时候有一篇材料作文,就是以“无用之用为大用”立意,现在看来多少有点啼笑皆非,因为当初连“无用”的定义都说不清楚(现在也未必说得清楚)。

按照郭庆藩先生的意思,这棵树因为其本身没有用处,因此免去了刀斧加身的夭折之灾,反而可得天年,长命百岁,这就是“没有用处”本身带来的用处。这是对于树本身的解读,可以作为第一层意思。

而根据上文提及的第四个说法,因为这棵树没什么用,反正它对你一点用处都没有,你还烦它做什么?这是对于人而言的解读。但是也只可以作为第一层。

南怀瑾先生的解读很有意思,他觉得这棵树晴天可以遮阳、雨天可以挡雨。睡在树下,又因为树本身强烈的味道,万物都不能打扰伤害你,因为连蚂蚁都怕这个味道,就算它看到这棵树,也不会过去(就算看到也没有用),因此你可以借着这棵树得到大自在、大逍遥。这可以是第二层。

而钱穆先生则让人怀鲲鹏心、化大樗身,直接变得“无用”,籍此远离功名利禄的困扰。这估计就已经可以是第三层了。因自己的无用、对他人无用、借助无用、身化无用。庄子很喜欢“无用”,也很喜欢“无为”,《逍遥游》中,许由说:“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是追求大自在的人,不愿为凡尘所牵绊,只是,“没有用”到底有没有用?这就不是三言两语说的清楚的事情了。难怪佛道儒三家吵了几千年都扯不清楚。我倒是挺喜欢南怀瑾先生“借物”的解读,只是,总觉得有点牵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