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应台心里,母亲美君也不曾在她“女朋友”的名单之中,“只是我的母亲而已”。
曾经旅居美洲、欧洲及香港近三十年的龙应台,总是为自己的事业、家庭和人生奔忙,在她不经意之间,乡下的90岁母亲却已开始走向退化失智。
“我没有当到我爸妈的朋友,我的觉悟太晚,二十三岁之后就没有跟他们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屋顶生活过。我们通常都会讲说,夫妻之间是要努力的。但是,老天啊,不是只有夫妻之间,对于你所有的亲爱的人、亲密的关系,你对你的父母、你跟你的子女,其实都是需要努力的。”
“她不知道我是谁,但是当我坐在她身边、握她的手的时候,她至少会感受到我对她的温暖。”
这是她现在的生活——在历经三十几年的精彩人生后,65岁的她回到屏东乡下,每天陪着失智的高龄母亲看日出日落。
“当我亲手摘下我自己种的第一根丝瓜时,我发现我又回到了原点。”
在不断的分离和目送中,女儿龙应台终于回归于内心的踏实和幸福,找回了与母亲的最初。
花儿一定是想着拥有蓝天的,就像落花渴望拥有流水的情一样。或许它太渺小了;天空大团大团的蓝会让它忧伤得喘不过气来,所以它只能在离SKY很远的地方盼望;盼望会有一个天使飞过,替它守护SKY!
也许快乐的人总是相似的,而悲伤的人却有着各自的悲伤,我也喜欢天空和着明媚和忧伤的色彩。就像这个夏天一样热的那么自然;我会安静的听花述说,就像它在说自己一样。
不懂夏天的燥热,因为我总是能看见电扇呼呼的转,它会让我想起年华亦是如此不停歇的转。用一句自认为颓废的话写下生活:我们真的就像是一群没有家的游鱼,在灰色的海洋里孤独流浪;等跃过龙门,一切都会成为被风吹逝的过往,也会忘记曾经的流浪。
郭敬明说,快乐是什么?就是掩饰自己的悲伤对每个人微笑。他用这句话骗到了很多人的眼泪,但他没能骗到我。因为我是属于那种不太会流泪的人,不过我喜欢他这种解释;如他的文字一样明媚而忧伤。我是突然想要把他加入文章的。因为我总是固执的认为我就像是一条游鱼,而我却能从他的文字中找到丝丝与游鱼相符的.忧伤。
但我不是,如果我是一条游鱼。我会说,我没有和它们相似的快乐,也没有自己的悲伤。我只是一条游荡于幸福边缘的精灵,被女巫施了魔咒,囚禁在这并不宽敞的水潭里,一直游荡。但我并不试图脱逃,生活太眩晕,只有这里最安全。幸福是渔人手中的那张五彩斑阑的网,它会捕住那些想要跳出水面去触及它的鱼。幸福太遥远但却是自己的。我相信当最后的光化为清晨的第一米阳光出现在地球的另一半时,我会找到它,带它一起去流浪,天长地久的流浪
龙应台的文字,我在前几年读过她的《目送》,感受到文字里的那份独特的美丽,忧伤,深邃,也读过《孩子,你慢慢来》,作者用大量的文字写了与孩子相处的日常点滴,甚至有人说,学会懂得与孩子相处,都应该去读这本书。在文字里可以体会到作者激烈,丰富的内心冲突,比如面对孩子长大应该放手时候的情形,其中的不舍与纠结,这些情感被作者写的淋漓尽致,她的文字写尽了人间的温情与冷暖,朴实中带有很真挚的情感,深情款款,这是容易打动我的地方。
最近一次读龙应台的作品,已经是读《天长地久》了。
《天长地久》这书名听起来有点像是写关于爱情类的文字,其实这本书是写给母亲的文字。
2017年的时候,龙应台移居屏东潮州镇,亲自照顾已经失智的母亲。光阴似箭,在作者看来,人生里有些事情,就是不能蹉跎。最好的孝顺,就是陪伴在老人身边,《天长地久》的书里是这样写的:
我清清楚楚看见现在的你。你坐在轮椅中,外籍看护正在一口一口喂你流质的食物。我坐在你面前,握着你满布黑斑的瘦弱的手,我的体温一定透过这一握传进你的心里,但同时我知道你不认得我。很多时候,后知后觉想起来要好好对待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就如作者所写的,亲自在母亲身边照顾,已经是在母亲失智的时候。于是也有了作者的提问,为什么那么多的行动,都没有在母亲认得的时候开始做呢?如果这些行动,在母亲还认得清人的时候开始去做,那是不是更好呢?没有如果,不过庆幸的是,只要行动,一切就还不晚,就如作者,因为陪在母亲身边,边写作,边照顾母亲,不仅圆了自己的夙愿,还让她在一定程度上读懂了母亲。
通过长久的陪伴,作者发现了太多要写给母亲的文字,写给母亲的话,也让她更懂得母亲,《天长地久》里写给母亲的文字,书里分为19封信,那19封信里,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些情感是多样化的,也是从多角度去写的,信的内容里有写父母从前的一些经历,也有写作者自身的一些感悟,与孩子相处的感悟,但相同的是每一封信都包含了无限的深情。羡慕作者,羡慕作者在母亲晚年的时候陪伴在身边,照顾饮食起居,连同体恤那份逐渐老去的岁月里不断发生变化的情绪。
生活里,也有太多的人,当发现要学会跟父母如何相处,并且向对方表达着爱意的时候,父母已经老了。
也可能耳朵有点背了,甚至完全听不到了,也有可能从前挺直的腰板,现在已经是驼背了,也有可能眼睛花了,看不清针线了,甚至更有可能,已经神志不清了,认不清人了。家里有个亲戚,去年开始,就已经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有的时候清醒,有的时候糊涂,家人无时无刻提心吊胆着随时可能会发生的意外。
人的衰老,是一堂无法避免的生死课,只是这堂课是什么时候上的问题。花开就是花落的预备,生命就是时序的完成。哪里有真正的地久天长,只有把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当成是地久天长,才是真正的地久天长。
愿我们的生活里都少一些遗憾,愿我们都多一些美好。
xxx:
那天对你说的话,我在此向你说声“对不起”。但不管我对你说过些什么,我也会永远记住,而你也要永远记住,我们永远是好朋友!
我,语文不是很好、知识不是很广阔、表达能力也不是很棒。而你,却与我截然相反。除了英语、数学卷上的90几能给予我安慰外,其他科目都只能算是中。有时候,我真羡慕你,想跟你换个脑袋。因为,起码你各科的成绩都算平等。
3年级的时候,我平时比较静,胆子也比较小,没什么朋友。但新转来的你却和我很要好,直到现在。但在漫长的3年多里,也发生了很多事情。
我的课外知识不多,话也不多。可你,却像是一条永远流不完水的'河,话也永远也说不完。一次,我和你手牵手一起在校园的走廊上“散步”。忽然,徐穗琪像箭一样飞过来,把你拉了过去,然后你们两个便“哗啦哗啦”说个不完。我凑过去,想和你们一起谈话时,却发现,你们说的我都不懂,可能你们说的是关于课外知识的。于是,我只能像一只无人理会的小鸟,站在一旁,给你们冷落了。
虽然,我还记得这些。但是,我也记得我们之间发生过的点点滴滴。我记得我们一起排练小品的过程,记得我们一起痛骂男生们的时候,记得我们一起收本子交给老师的每一天。
我也知道,我也有冷落了你的时候。记得,那天上体育课的时候,我和曹斯敏飞快地冲向体育室,拿了羽毛球和球拍。于是,便痛快地玩了起来,你却只能在一旁无奈的看着(你不会玩羽毛球)。后来,你提出了要一起玩跳跳球的建议,我和曹斯敏却没有听你的话,不理睬你,你二话不说气冲冲地,就走了。我玩得开心,也没有管你走不走了。那次的事,我深感抱歉。
“请有兴趣参加羽毛球比赛的同学立刻来操场”刘老师在广播上说道。于是,不一会儿,操场上,便人山人海了。我在4楼看着操场,你知道我擅长打羽毛球,也知道我很想去参加。便拉着我的手,飞快地跑下楼去。我很胆小,也很害怕。所以最后,还是没有参加,而你却表示对我的失望,有点怪责我的意思了。虽然不是你要参加比赛,可你对我的事却像对自己的事一样,关心、紧张,这也让我无比的感动。羽毛球比赛的事情让你失望了,我在此表示歉意。
不管怎么样,缪丹妮,让我们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度过剩下的2个月吧!!
20xx年x月x日
你的好朋友xxx
《天长地久》里的作家龙应台,一如既往的敏锐,用平淡的语言慢慢述说了自己这些年想说又来不及说的话,通过一封封份书信触动了大家的内心。
作者全文都以美君称呼母亲,应当是想抛开女儿的身份,以朋友的角度聊母亲。母亲陪伴了孩子那么长的人生,而让她后悔的是她竟然在美君认得她的那么长的岁月里,没有知觉到:我应该把你当朋友看待。
是啊,朋友之间做什么?吃饭、散步、喝咖啡、去电影院、旅游……而母亲,很少在女朋友名单里。她只是母亲而已,她从小起就是我们的后盾,保护我们的安全,推动我们前行,而我们却很少回头看她们。“如果可以早点有这个觉悟,早点和母亲做朋友,真是福分”。我们都没有想到把那个女人,看做是一个也渴望看电影,喝咖啡,清晨爬山看夕阳,需要打电话说闷的女朋友。成年以后我们总是和一群朋友一起玩闹,但没有给母亲相应的照看和关注。可是啊,母亲从来不只是个母亲,她们有名有姓,有性格有脾气,有伤心的时候……只是我们习惯性的忽略他们的诉求。
上一代人不知吐露,下一代人无心体会。作者把她妈妈的历史和她自己的感受呈现给我们。从这里,我也不禁思考,我认识的我的母亲真的只是我的母亲的样子,我不曾了解她的过去,她的青春,甚至是她现在喜欢做的事。
生命从来不等候,人生有些事,就是不能蹉跎。工作虽忙,但接下来让我们换种模式和母亲相处,把她们当朋友一样,好好一起成长,或许就从一起看场电影开始吧。
当然,龙应台给了安德烈和飞力普很多终身受益的影响。
《女朋友》的最后,这是龙应台和两个儿子关于60分的对话。
龙应台问两个儿子,“有什么观念或者价值,你们觉得可能来自妈妈?”安德烈和飞力普给出的答案中,有“自由主义”,有“独立思考”和“尊重女性”(文章里飞力普补充说:不要不经思索就自动接收任何一种观念或说法),拥有了“终生看书”的习惯。
这些答案里夹杂着不少漂亮的词汇,但龙应台并不是用她的文字、她的书来影响自己的孩子,她依然是从母亲的角度,从生活之中最平凡的琐事,从与孩子积极的沟通与辩论里,去传递自己的价值观。
飞力普记得,小时候龙应台分析他的作业布置得并不合理,这件事让飞力普明白不是老师教的就一定是对的。安德烈记得,龙应台曾给他们兄弟俩讲《西游记》,完完整整地讲完了一百章。
也正是因为这些“自由主义”“独立思考”等观念的影响,飞力普才会在面对母亲和女友之间天然的矛盾关系时,敢于站出来对母亲说“不”,也正是因为龙应台本身秉持的这些观念和价值,才会在面对儿子的反抗时,一边伤心,一边接受。
关于儿子“女朋友”的问题,龙应台像每一个儿子的母亲那样纠结了很久。
龙应台在写给母亲应美君的信中,说起儿子的女朋友,也无奈地缴械投降,“美君,我真的被打败了。”
她甚至像那些敏感的母亲一样,握着母亲应美君的手想,如果应美君不是自己的妈妈,而是自己的婆婆,她还会在这个时候回到屏东,照顾年迈失智的应美君吗?
“大概不会。”龙应台冷静地给自己的假设问题以否定的'回答。
“所以,就认了吧。‘小三’不会对你像女儿般亲,可是,她会爱你所爱的人,给你所爱的人带来幸福。”龙应台这样说服了自己。
纪录片《女朋友》里,有很多龙应台作为母亲、作为女儿的挣扎。她将自己的弱点和不完美暴露出来——她不得不面对自己与生俱来的对儿子那种母亲原始的占有欲的爱和束缚。
看到这里,我能想象到,龙应台应该算是一位挺强势的母亲吧。但是她敢于开放自己内心的羁绊,争取做到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处理和儿子之间的关系,还是值得敬佩。这也是她的2个儿子愿意跟她敞开心扉的原因。
随着80后、90后的自觉,这一代的年轻人开始意识到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影响。可相反的是,在中国,挣扎的是年轻的“安德烈”和“飞力普”,而很多父母没有挣扎,他们只是想尽办法坚持自己的意志,用“不孝”来定义来自孩子的反抗。
龙应台的“平等意识”和她想与孩子成为“朋友”的渴望,帮助她在母子关系之中自省。“如果将自己最亲爱的人放置在一个权力结构中,损失会很大。”
龙应台所说的这种“损失”,是家长对子女那种一以贯之的“为了你好”所带来的伤害,是“叛逆”的子女不得不背负的一种没来由的愧疚。这是一种两败俱伤。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