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时的情景
今天,我依旧如往常那样来到了玉泉,但比平时晚了一些,这时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我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位聋哑青年在画画。有位跑步的老师停了下来,有位散步的老人停了下来,大家都来看青年人画画,有两个小孩也来凑热闹,看他们戴着红领巾,大概是小学生吧。还有一位母亲怀里抱着一位婴儿,来看青年画画。一位小女孩穿着漂亮的花裙子,扎着一个马尾辫,小男孩穿着一身非常帅气的衣服,那位老师穿着运动服,戴着眼镜,一双大眼睛,身体笔直;老人和那位母亲穿着短袖上衣和短裤。青年的画还没画完,他们都用吃惊的.目光看着那幅画,开始议论起来了。老人说:“他画得真漂亮呀!”母亲说:“他简直就是个天才。”老师说:“对呀!”小孩说:“我们长大也要当非常出名的画家。”连母亲怀里的婴儿也咿咿呀呀的,仿佛在说:“他画的真好。”就这样,他们热烈的议论着。
我以后做事情也要认真去做,专注去做。
在“泉白如玉”的玉泉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那天,我又到花港的玉泉边观鱼,看到许多人围着他。于是,我怀着好奇心挤进人群,想看个究竟。原来是他正在静静地画鱼。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游动。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赞叹着、议论着。
“哟,金鱼游到纸上来啦!”一位穿着漂亮裙子,扎着羊角辫,戴着粉红色蝴蝶结的小女孩惊讶地叫出来。
一个小男孩充满羡慕的说:“哇!你看,那条小鱼的尾巴翘着,好像给我们打招呼呢!是神笔马良下凡了吗?要是我也能画这么好,该多好!”
大家都称赞年轻人画的好,其中有小孩,有老人,有教师,有农民。有个小孩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年轻人画画,手也不由自主的.跟着年轻人的动作来回比划着,嘴里还叽里咕噜的说话;有位老人挤过来赞叹道:“小伙子画的不错啊!”老人用手梳理着长胡子,还不时唱了几句京剧;一位教师的目光死死的盯住年轻人的画纸“跟真的简直一模一样!”教师赞叹着;这时一位农民路过看见这里很热闹,于是走了过去,原来有位年轻人在画画,画的栩栩如生,“要是俺也能画出这样的画就好了!”大家都在想象着,直到太阳落山了,大家都带着美好的想象回家了。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
“嗯,小伙子不错嘛!鱼在你的笔下栩栩如生,非常生动!一位老爷爷拄着拐杖,摸着胡子,点着头,意味深长地注视着。在老爷爷旁,又一位老爷爷笑着说道:“这么年轻就画得那样传神,我们老一辈自愧不如呀!”
这是,一个奶声奶气的小姑娘欣喜地说:“妈妈!妈妈!金鱼在叔叔的纸上活啦!”站在女孩旁的一位阿姨摸着她的头:“你也要向叔叔学一学呀!看他!多专注啊!”
正当大家左一句,右一句,议论地不可开交时,我发现无动于衷,心里不觉油然升起一种敬佩,当大家都在表扬他时,他一言不发,真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啊!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此刻,我想说:“生活中不是干事难,而是少了人们专注的精神。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围住上党。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立即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援上党。他们赶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王龁变本加厉,想率秦兵进一步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道而来的秦军对峙,准备打持久战。
王龁三番五次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该如何是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使计让赵国把廉颇调遣回去。”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
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的人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老了,不中用了,眼看就快投降啦!”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赵王听信了此番议论之词,随即把赵括找来,问他能否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肯定没问题。”赵王听了非常高兴,于是,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劝阻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话当成耳旁风,不予理睬。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会葬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直到***得他们片甲不留。”
秦国范雎获知赵括替换廉颇为将的消息后,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 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然而,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就这样,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想带兵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成语“纸上谈兵”便由这个故事而来。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的意思】在纸上谈论用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兵,打仗,用兵。
【妙语点拨】大将军赵括仅仅懂得兵法原理,但是缺乏实践战法,最终兵败身亡。这启示我们,做事情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没有实际意义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四十万赵军被秦军打败,赵括固然逃脱不了责任。但真正导致赵国失败的原因其实在于赵括的大王。这位大王从选拔理论能力高,操作技能低的赵括率兵抗秦,便给赵军埋下了悲剧的伏笔。实际生活中,管理者要想取得成功,知人善任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