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它们犹如一种磁场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好的家风给我们的成长成人带了好的影响。有位大学生叫王强,成长在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祖孙三代人过着平静和睦的生活。这个家庭从没有和邻居发生过争吵。奶奶是个勤快人,每天早早起床,拿着大扫帚把整个大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告诉他:“人的双手是个宝,勤劳可以创造一切。”幼小的他虽然还听不懂那些大道理,但他从小养成爱劳动习惯,并从劳动中体验到了快乐。妈妈每次带他去外出游玩,她一定要带上一个塑料袋,把吃剩的果皮、糖纸装进去再扔进垃圾桶。长大后的王强就养成了随手带着塑料袋的习惯,从不乱扔垃圾。父亲酷爱读书,经常写。王强从小也爱看书,从上小学起就坚持写和读书笔记,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这是和睦、平静、温馨、严谨的家风为王强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相反,不良家风给我们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有位初中生小敏,家庭生活非常优越,家人从不让她做家务活,妈妈还说:“做家务活没出息,这是下人做的事情!”最后,小敏养成了好吃懒做坏习惯,并且从不关心别人。由于她的自私、懒惰、自以为是,因此她没有朋友,内心孤独!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的家风才能陪伴我们更好的成长!
小时候,每次上学之前,爸爸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吵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爸爸是个政治老师,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妈妈告诉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从小学会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她一直对我要求严格,虽然日子好了,但也要勤俭节约。记得一年级那年,在一位高年级学生的教唆下,我经不住校门口烧烤诱惑,几天之内背着父母把多年“积蓄”一百多元钱压岁钱都花玩了,结果换来了父母严历的批评及半天的卫生间“禁闭”。父母都是教师,工作十分辛苦,但工作态度认真,爱岗敬业。在家里,父母把家庭把持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每到周末一家3口齐动手做卫生,很小的时候,我就在妈妈的要求下加入了这一行例,手拿一小拖把,屁颠屁颠跟在他们后面。我的父母都爱看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他们榜样的引导下,我迷上了阅读。从上小学开始到现在,我读完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和《西游记》。除名著以外,我还喜欢看儿童小说、科普科幻故事、寓言故事等方面的书籍,如《少年科学博览》、《草房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弗游记》及杂志《微型小说》、《读者》等。我还酷爱看史学书,现在我看完了《上下五千年》、《汉光武帝刘秀传》、《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史记》等。
今天,我已成为一名初中生,早已养成了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艰苦朴素,学习认真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和谐,严谨,勤俭,敬业,向上”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好家风伴我成长。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一、何为家风?
通常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
家庭乃一切活动的中心──社会是由家庭所组成的,而社会的状况,乃是由各家庭的家长所造成的。社会以及国家的心就是家庭。社会的安宁,国家的兴盛,均有赖于家庭所产生的影响。
二、良好的家风至关重要!那什么是良好的家风呢?
大凡出人才的家庭必有好的家风。孟母为保家风纯正三择其邻,又断机杼,使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的孟子刻苦攻读,成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大家。位列三公的曾国藩对子女要求严格,不允许高人一等,提倡节俭持家,使其子女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良好的家风对于家庭成员犹如土壤、阳光、雨露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什么是良好的家风呢?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了:
一、求是
即实事求是,面对家庭、面对社会都要有务实的态度,不可云里雾里不着边际,更不可遇人遇事想当然,即要坚持辩证唯物的看问题。
二、立德
就是在家庭提倡父慈子孝,兄和弟恭,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在亲友间提倡平等待人、诚信待人、互济互助,创造温馨的人脉关系。立德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那就是爱国。我国有句妇懦皆知的老话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家才能称之为大爱。孔老夫子有句十分简洁的:仁者爱人,是对“仁”的完美解释,而仁又是我国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其实,德性如何是一个人和一个家庭含金量的显示,是一个好人和好家庭必备的决定因素。
三、诚信
即诚实守信,做到了,人们敬之;做不到,人们蔑之。讲究“言必信,行必果”,讲究“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万不可:见利忘义,丧失人格;利令智昏,得到骂名。须牢记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四、勤俭
即勤俭持家,简朴为人。无论家居生活、学习还是所办事业,都应以勤为首,因为勤能补拙,勤能成事。另一方面,好的家庭不容奢靡之风,使家庭成员远离不良之气。勤俭二字表面看起来只与经济相关,却暗含作风及人生追求的大文章。所以,古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成由勤俭败由奢。
五、嗜读。
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提高文明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一个好的家庭必定与书紧密相连,叫做“书香门第”。特别是今天,知识获取的途径增多,知识更新的步伐加快,更要求人们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嗜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是不间断地学习,是终生学习,是把学习变成一种有益的嗜好。
良好的家风,不仅对家庭至关重要,对国家也是如此。优良的家风和国风构成甫害颠轿郯计奠袭订陋雄厚的国家软实力。这才是决定家国命运的关键所在。青年人应当从孩提时代,就开始让他们感受良好的家风,以免被世俗腐化所影响。
新教育实验,是为了弥补原有学校教育的不足,立足于实际的行动。在国家课程这一块上,新教育认为,原有的课程改革已经做得比较充分了。所以在新教育中,对理想课堂这一部分只占一章。相对而言,在新教育提倡的其他行动中,资料较为丰富。
这很容易造成一种假象,新教育实验对国家课程理想课堂关注不够。但在实际的状况是其他的行动,都是为了理想课堂服务,为了国家课程服务。所以进行新教育实验,必须牢牢抓住理想课堂国家课程,这个大头不放松,抓住这个根基不放松。忽略了这一点,最后可能就是闹了一个笑话,而一无所获。
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国家课程的教育质量,而不是为了进行新教育而进行新教育。
所以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主线是以理想课堂为主,其他行动都是理想课堂的分解,自觉的为理想课堂服务。在时间空间,权衡分量上要依据这个原则来划分。
国家课程和学科教学,不能画等号,当然,在现代的科学体系中,都是以学科来划分的,每个学科沿着自己的隧道往前挖掘。国家课程,立足于学科,但不局限于学科,他又有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因素。所以在国家课程中已经潜在包含了新教育所列举的其他各种行动。把国家课程等同于学科教学,这样的观点也是错误的,但主体上还是学科教学。
在新教育中,高度重视书香校园建设,在所有的行动中,读写交流的因素都占了主要地位。虽然实践活动比较重要,但是作为人类学习以前经验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阅读交流和书写进行。
无论把实践活动提到再重要的位置,学科教学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但不是以学科教学为唯一的目的。学科教学与学生发展之间的矛盾,可能是近些年学校课程改革力求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人类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过程来看,不可否认精英人才在其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在任何时代,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在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方面不会绝对的平均,都要由多到少分成一定的层次,有精英人才,有平凡的人。
近几年在课程改革中提到的多元智力理论,各种闪光点啊,各种表扬啊,不准进行成绩排名啊。这些教育行动的实质是一种进步,他是为了给那些在学科学习方面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一部分人,指明一条发展的道路,虽然他们资质平平,不能在学科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但也要给他们一条发展的道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素质和天赋,快快乐乐的向前发展。这种改革仅此而已,绝对不是把中等天赋以下的人,都发展成像精英人才一样。所以绝对不能忽略精英人才的培养。
一些教改经验十分成功的学校,因为教育者的经验特别丰富,愿力宏大,所以创造出了优异的教学成绩,这是和其他学校相对而言,用社会公开承认的升学分数线来衡量的。但是在他们的学校内部,班级内部,学生的精英、平凡的差别依然存在。
无论是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实验,都不能忽略精英人才的培养,不能忽略高深的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教育。
在新教育实验中,同样是这样,不能因为行动的繁多,忽略了国家课程的学科教学,忽略了精英人才的培养,否则就要走弯路。
新教育实施的两条道路,以学科和国家课程教学为主题,其他行动为他们服务这样的道路,第2个是每月一事的时空提纲。这两条道路,实质上,第一条道路与学科为纲的道路是主线,是灵魂。每月一事的纲目,是具体实施的方法,两个是一回事,而不是两回事。
实质上就是一条,学科教学与其他行动的关系问题。无论新教育的理论多么的完善和充分,无论他提供的资料多么的丰富和充足,但是在实际做的时候,必须要一点一点的做,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行动思路,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中心。要不然材料越丰富,弯路就走的越多,内容越详尽,浪费的时间就越多。就像南辕北辙的成语一样,盘缠越多,马儿跑得越快,车子越好,离目的地就越远。在新教育实验中,提纲路线极为重要。
以国家课程为纲,其他行动看作是国家课程的分解,为国家课程服务,这样的思路是正确的。
在关注国家课程中,提升专业能力的过程中。从教师个人层面和学校层面,以一种怎样的行动策略,来不断的提高水平,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学习优秀学校的经验如洋思等等,仅仅学一个静态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他们动态形成的过程,或者是动态的工作过程。
在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一书中,就描述了这样一个过程。一个教师在进入教育行业之前,经过了充分的选拔,在师范院校进行了专业的学习。这是教师工作的底线,具备了初步的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然后进入工作岗位以后,不断的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当然这其中也有教研室,中心校,学校组织的教研听课活动。
要想有长足的发展,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窦桂梅反复强调了读书和思考的重要性。在读书和思考的前面,强调了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教学主张,有独立思考精神,长期坚持积累的精神。在这种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广泛进行深入的阅读、思考和实践。
没有独立的思想,没有自己的主张,没有独立的思考精神,不能长期的积累。把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专业思想,当做别人的跑马场,人云亦云,不加辨析思考,无论如何,专业精神是无法发展起来的。没有这样的精神,读的书越多,只不过是两条腿的书橱。写的文章再多,也不过是歌功颂德应景的文章。所以科学的精神,认真的精神,专业的精神是第一位的。
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在于个人的努力,各级管理部门也只能在基本方面,主要的方面,做一些引导检查评比。如果眼中只有各级部门的检查评比,那么无论如何,也不会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从学校的教学管理上来说,应提倡老师的独立精神,为这方面的发展提供基本的条件,比如购买较为充分的专业书籍,但是这方面的工作只能引导,无法进行检查和评比。其他工作方面要立足于把握好教学的基本工作,基本的管理,基本的制度,不可管的过多和过细。因为这种管理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一般水平上的作用。但也一定要把这种一般作用发挥好,如果不认真去做,这种一般作用也不能体现出来。从这里要认清教学管理的本质,不要有太多的妄想,否则只能天天沉浸在梦里,天天忍受着无法实现的痛苦。
关于这个方向,在新教育实验中,有卓越完美理想崇高等等这样的表达,但这种独立的思考精神教学主张,在新教育中,并没有表示的特别充分,所以说这一点认识很有新意,确实是有特别重要。
关于,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流,这种提法实质上和窦桂梅的提法是一致的。但是两者用的语言可能不一样。从而可以看出阅读写作和交流合作,吉祥三宝是教师发展的主要模式。那么这应该也是教研的主要内容。从教学管理上来说,要关注教师的专业阅读,关注教师的专业写作,关注教师的专业合作。
窦桂梅,有一点我觉得讲得特别好,教师的备课。备课不仅仅是把教案写出来,在上课前去把课本读一读,想一想怎样讲。也不是集体备课进行交流。更重要的备课,在读书和写作中完成,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在广泛的学科专业阅读中实现。而不是仅仅备课前读的那一小会儿。对教学方法和学生思想规律的了解,在广泛的阅读教育专著和教育写作中完成,而不是仅仅在备课前,就把它完成了。专业的合作,是在广泛的专业交流,专业协作中完成,而不是备课前完成一次集体备课就可以了。没有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流的备课,是一种肤浅的备课,有一点作用,但是往往流于平凡和形式。更深刻的教研,是那种深入的专业知识的阅读和对教学方法的阅读,深入的专业合作和交流。这两点合起来可以叫做教研工作的深浅模式。
以前在读新教育的时候,有一个疑问,新教育对教学日常工作,为什么没有提呢?实质上,教师的三专发展模式就是正宗的教研活动。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要减少以前的那种肤浅的要求,集体备课和听课的活动可以减少,但是要增加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流的内容,这才是更深厚的备课。既然有专业写作,那么每一课教案后面的反思,可以集中进行专业写作,内容要围绕学科教学。
教师有专业的追求,广泛的阅读名家的著作,而且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有深入的实践,这样,教学效果一定是优秀的。
教师的阅读,一定不要局限于新教育的一些个别材料和书籍,而是广泛的涉猎专业名家的著作,这才是真正的专业阅读。教师的反思,一定不能仅仅局限于围绕新教育的一些项目和理念进行了反思,一定是注重对学科教学的深刻认识。
窦桂梅老师当初的追求,“一个朴素的愿望”就是站在普通的讲台上,做一名真正的教师。窦老师的成长告诉我们,她是一个本份的教师,也在尽一个教师的本份,她的起点并不高,基础也不厚实,她的快速成长,源于她的自立,自觉和自醒。窦老师的成长告诉我们,正确的信念就是稳定的动力,教师的自我专业追求如果内化为信念,就不会被消除,从而形成坚毅持恒的信念。追求就在自身的土壤中,一旦拥有它,生命的种子就会迸发无限潜能,生根、发芽、开发、结果,从而结出丰硕的果实。
(一)激情不老,伸展个性。
马克思说,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窦老师认为教师的激情就是要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现在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的确,真正的激情不会因年龄的增长,化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窦老师的这种不老的激情不仅体现在课堂上,她每天坚持一小时以上的阅读,几年来,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读书卡片。联想自己,我的阅读量实在是太少了。古典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的不足,所以我必须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知识的弥补和充实,要像干燥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教师不能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浪,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
(二)爱在细节,海纳百川。
窦老师提到,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雪中”去“送碳”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教育工作的发展具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与国情现状对人才的成长环境、心理需求都有着相当程度的制约作用。面对当下,我们不得不承认大环境中我们经受着多方面潜在因素的挑战,复杂的国际形势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才的心理意识,所以认清当前形势,分析时局变化对思政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1国际间的频繁交流淡化了民族意识
国际交流的本质是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单民族独立的思想体系无法适应国际贸易的客观需求,所以研究外国的价值观与理论体系尤为重要。我们发现当对外开放的脚步越来越深入,各国的交流认识从贸易合作逐步趋于文化思想的融合。社会责任在外国霸权主义、阶级观念的影响下对国民特别是青年人的潜意识构成了威胁。
人才淡化了社会责任感,面对肩上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降低了投身其中的热情,人生理想的动摇对国家的发展会造成致命的影响。所以我们在看到国际贸易中巨大经济利润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对人思想意识的副作用。
1.2资本主义对外的思想渗透不断加剧
如今世界格局的大环境在风平浪静的表面下依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各国不断推进科技发展巩固国防建设,危机意识与防范意识无处不在,特别是在社会制度差异巨大的国家中尤为明显。从社会主义制度兴起到现在的几十年间,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解体,合作同盟的减少降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综合实力。整体时局的低谷会打击人才的热情,发展的原动力不足将制约国家前进的.脚步。
1.3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快了社会负面新闻的传播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今信息的传输速度日益加快,我们在享受便捷顺畅的网络服务时,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露出来。如今的网络不仅是公共交流的通讯渠道,更是社会各团体、组织发布信息资讯的媒体平台。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高技术人才,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日常生活都会频繁的接触网络。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环境,其中不乏有不良信息肆意流窜,诱导性的负面新闻及极端的反动观点更是屡禁不止,这对人才的思想意识与价值取向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这个暑假我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这本书,还没有读完就让我感慨颇深,让我学的东西很多很多。
窦老师当初的追求,“一个朴素的愿望”就是站在普通的讲台上,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我被窦老师的追求久久的感动着,而我已经拥有这一份令当时的窦老师羡慕不已的人生坐标。却没有感到这份荣耀,没有感到如此的神圣。有时更多的则是累,更多的是为单调枯燥的循环往复而牢***满腹,窦老师的对教育事业的挚诚,对学生的真心的爱让我感动。从这本书里,从窦老师的身上我才真真切切地明白了什么是激情。今年我所教的是一年级,经过半年的时间和孩子们接触,我明显地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孩子们上课毫无精神,无精打采,好像还累得要命,课堂上只有几个孩子在发言,其它的孩子吃的也有,玩的也有,就是没有学习的,趴着的,拐着的,迟到的……语文课上进行起来很困难,孩子们不愿意读书,读起书来声音也特别地小。每节课我都用心准备,课堂上我大讲特讲,自己总觉得自己很有激情,可是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看了窦老师的书后,我才彻底地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激情:那就是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对孩子的爱。
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是窦老师富有创意的理念。看了窦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以及教学理念,原来窦老师特别注重孩子的阅读量,六年的时间窦老师带领学生积累了300多首古今诗词,精选了180篇文章,泛读了84篇文章,精讲了72篇文章,略读了24篇等等。可见超越教材,就是让我们带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积累知识。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再来审视我的语文教学,我只顾着让孩子透过一本教材教学生阅读、学习,从而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超越课堂不仅仅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窦老师通过开展家长和孩子的心灵对话,老师和孩子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不仅让她和她的孩子,也让我了解到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才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的自我超越,是富有时代魅力精神境界的行为,是自己成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成为学生心中一本不读不厌的大书。是啊,经验早就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老师的使命就是强化这种愿望,呵护这种愿望。从窦老师的书里,实录中,我知道她就是这么做的,而我也要向她学习,做一个真正为孩子终身发展的好老师。
在这本书中,我重点阅读了《我的教育主题——为生命奠基》这部分,对于主题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何谓主题教学?窦老师认为:主题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以验,通过与具有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里的主题,既非思想主题,亦非知识主题,而是一种文化主题。它主张在实际教学中,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但却有着共同主题的语文学习文本重新作一番统整。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的功能增强,容量变大。它不仅是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更是实施教学、改革课堂的一把钥匙。
窦老师在文章中谈道:“主题教学有一个基本操作框架,即:话题切入——探究文本——比较拓展——链接生活——升华自我。”我认为这是一个开放的框架。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都是按主题设单元,应根据不同主题的特点,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和策略,让学生“入境”,所谓“入境始与新”,再通过对重点文本的揣摩、领悟、反思、感受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窦老师称之为“典范方为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或者相关的语文实践,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所谓“拓展求发展”。
窦老师之所以能够快速成长,源于她的自立,自觉和自醒,正确的信念就是稳定的动力。她的成长经历告诉我,只要我们拥有追求,拥有信念,像她一样通过不断地读,去思考,实践,努力寻找新的进展,而不是原地踏步,裹足不前,愿我们都能够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贵人。
在新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旗帜下,学校购买了一批各学科特级教师名著。一直没能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方面被大部头的书吓倒,这么厚,怎样才能读完。一直沉浸在单篇文章的阅读中,现在越来越觉得应去阅读整本书。
前几天看白老师文章,说他一天能读一本书,我觉得这不可能实现,那么厚,怎么读。上网看看,有许多阅读达人的快速阅读经验。
细想想,确实是应该有这样的能力,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会有专业的成长。
以前做过一段时间的高效阅读教学研究,其中许多方法确实是可借鉴的。一本书不一定像读一篇文章一样要精读细读,可以先浏览,然后抓住重要的精彩部分,有价值的部分,进行精读细读,我想这样,速度就会加快。读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完整系统的了解作者写了什么。而是看作者的哪些经验能够为我所有,改变自己的工作。所以那种认为读整本书就是把这本书的所有内容都吸收掉消化掉的想法,是不必要的,实质上,无论读得再细,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认识,永远无法达到作者认识的深度。老是抱着把一本书彻底读懂读细的想法去读书,那样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博览群书的,实质上这样去做也没有必要。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为我所用,应该抱着得意而忘书的目的去读,有选择的读,这样去读,一天读一本书,是能够实现的。读完以后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有这样的知识,我想阅读整本书可以实现的。前两天对某个问题有兴趣,从网上买了一本书,300多页,拿到书后用了三个小时,就读完了。而且画出了关键的词语,对其意思理解比较好。读书的关键是有兴趣,有知识背景,精力集中。
于是开始做,读整本书的尝试。先读第一本书《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午休起来3点开始,读到6点,完成了对这本书阅读的一大半,先浏览了一遍,掌握了大概内容,找到有价值的部分,然后有选择的精读。如果再有一天时间应该能够读得差不多了。可见,快速读整本书也是可以实现的,只要注意方法。
对窦桂梅的大名,很早以前就知道了,也简单的看过几篇文章,今天在读完他的这本书以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是一位学者型的教师,被誉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最强音。
首先他是一名教师,他立足于日常繁忙的教学。虽然后来做了教学管理,但是依然深入课堂。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理想和对人生的定位。
但他对自己的定位不是一个平凡的角色。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他对自己的定位可能有不同,但都是卓越的,优秀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断的超越自己,达到高峰。在上学时很优秀,被留校,然后去追求做一名教师打造优质课堂,后来有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再后来参与学校教学管理,教学主张达到高层次。现在虽然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最强音,但是依然走在不断探索的道路上。
他是一名学者。在大学里,著作等身,广泛阅读,知识渊博,是学者。他虽然是一名教师,工作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里,但是她的阅读量,思考的问题,她的著作,丝毫不逊于学者。
从他对主题教学的思考可以看出博览群书,有自己的思考。他提出的几个观点,都是那么深刻。他提出的一些问题,大多数我也思考过,但是他往往能一语中的,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见识,一源于他的博览群书,视野的广阔,更源于他深入的实践,对事业的追求。
看他的一些对语文教学的论述,自己的心仿佛也亮堂起来了。
他提出的主题教学与新教育提倡的儿童课程,十分接近。他提倡课堂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大阅读量和语文的实践活动,与新教育中的理想课堂和晨诵、午读、暮省和各种各样的行动高度相似。可见很多事情,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内容,一个相同的认识和思想,因为人们的角度不同,表述的方法不同,但是它的内容可能完全是相同的。对阅读诵读和反省的认识,新教育用了那样一套表达系统,他用主题教学这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读完以后,马上发现他们两个讲的是一回事。
第2个观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认识。这个是语文教学的老话题。他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有些想法以前我也有认识,但不敢坚持,不能深入。他的主题教学主张中,这个认识是根源之一。
第3个观点,他提到了专业自尊和专业自我,一个教师不能人云亦云,必须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主张,才能创造最佳的业绩。
第4点,他对于语文备课过程的认识,有些确实是非常有深度,有个性,有自己的独特主张。
这相当于新教育研发卓越课程中讲的,对国家课程的二次研发。窦桂梅,他站得更高更远,从更本质的角度进行二次研发,他的主题教学无疑就是一次很有深度的二次研发,甚至可以说,他的研发,远远超过了教材和课程标准本身的深度。这可能又是他所提的三个超越的一个含义,要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在小学和初中要全面铺开使用的部颁语文教材,全国几千万语文老师,他们拿的是同一本教材,但是每个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采用的方法肯定是不一样的。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二次研发的独特方式。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很多的层次。比如说,有工具训练派,还有人文为主派,有二者融合派,还有核心素养派,还有应试派,有情智派,诗意派,城市派,农村派,朗读派,海量读写派,题海战术派,导读派等等,没有哪一种派别是绝对优秀的,因为语文教学的极端复杂性,都要根据自己对人生和职业的定位,根据现实的条件,只要扎扎实实的去做,做出成效,对于自己来说都是好的。但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主张,并且能够深入开拓坚持下去,效率最低的肯定是没有派别和主张,人云亦云随风倒的教学。
新教育有一套他的语言和表达系统和工作形式,比如说理想课堂这一块,有六度和三重境界,当然他的观点应该学习,但这仅仅是一个提纲,是一个大概的主张,是一个导向。新教育更加提倡教师的专业学习,他希望站在专家的肩膀上走得更远,他提的专家范围,绝不仅仅限于新教育的专家。对于学科教学来说,只抓住理想课堂的几条是不够的,必须广泛的涉猎有关教育名家的著作,所以学校购买各科特级教师专著是恰当和正确。专业的领域,需要有更加专业和具体的知识,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比如窦桂梅,他的专业定位很明确,就是小学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他的教学主张更加明确,他在学校教学管理中主管的也是语文教学,对其他学科涉及很少。
在新教育实验中,要把新教育的工作形式,工作内容,与日常工作融合起来,要把新教育做为一个主导思想,与其他学派其他教学思想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新教育落地生根,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发扬光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