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采用了“概、议、联、结”的结构形式,文章写得很有深意。材料概括简洁,结合现实分析透彻,结尾提出希望,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新意的见解能感染读者。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能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12》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角色。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可以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温总理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面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面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
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会回来了,那些受难者的青春也不会回来了,但这种对于苦难的聆听和见证,会让我们对现实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实际上,在这个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个对苦难历史的记录着和见证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动和责任。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女儿在上课,我就翻开了这本书,第一篇是李吉林老师的《我,长大的儿童》,一位即将古稀之年的老人用一颗童心讲述了她的故事,我被深深吸引住了,一口气读了下去,43位名师的成长故事与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感受着他们一个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品味着大师们朴实而又深刻的教育箴言,分享着大师们独特的教育智慧,仿佛如沐春风,心灵受到了洗礼。
粗略地走马观花读过一遍之后,我意犹未尽,又第二次翻开了这本书,这一次,我利用空余时间,细细的品味品读,我再一次为这些杰出的人民教育家而折服。
之所以他们能成为名师,他们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李吉林老师说过,“老师的工作是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的,我没有用教师的尊严压服他们,而是用爱,用真挚的爱去沟通,去融合他们。”
李老师用自己的爱赢得了学生的爱,也赢得了做为一个老师的快乐。张化万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说学生是人生最好的镜子,在作为一个优秀教研员的同时,他感谢学生,学员,课堂上让他出丑,他觉得这是学生在成就他,这是学生对他的爱,正是由于他这份对学生宽容的爱,成就他以后的成功。林润生老师在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一待就是11年,把他所有的热情和心血洒在了这个地方,当实验小学向他伸出橄榄枝时,他毅然选择条件相对较差的母校,他的爱是那么平凡而又那么无私。
读到这个故事,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对现实的不满,对孩子学不会而埋怨让我感到惭愧。爱多么简单的字眼,要做到是多么的不容易,什么时候我也能象他们一样,从教几十年从没对孩子发过火生过气,读了《名师人生》,我懂得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只有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唐江澎老师把学习当作生命存在的方式。为了订阅书刊、购买图书,财政状况常常危及衣食。程红兵老师更是永远保持“书生本色”,读大学时,家里给的零用钱几乎全部捐给了书店;工作后,逛书店仍然是他的嗜好,永远禁不住好书的诱惑,家里堆满了书。最让我感动的是尤屹峰老师把读书当作是给“贫血的大脑补血”,刚开始工作,他从自己每月31元的工资里拿出大部分订阅了十几种报刊杂志;他给自己规定任务:把自己当作真正的学生,一边教学,一边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凡是要求学生读的书自己首先读,要求学生背的文章自己首先背。
为了读书,他常常把饭烧糊了,有时甚至将锅底烧漏了,为了读书,别人再休息的时候他在读书,每天只睡4、5个小时,为了读书,农忙时,累的都怕不起来,他躺在田头看书……于永正、贾志敏、洪宗礼……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没有哪一个不是酷爱读书的,为了多读书,他们三更灯火五更眠,他们废寝忘食无闲思。正因为不倦的学习,他们积累了巨大的'人生财富,正因为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才如此得心应手。
每每读到这些特级教师好读书,乐以忘忧的故事,我为我开始慢待这本书而羞愧,订了那么多的书,我有几次是那样细细品读,书柜中的书有的甚至忘了名字。说实话,一些教育专着我看着就头疼,既然不能消化这些书,那么就读轻松有益的好书吧。读了《名师人生》,知道许多名师也是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读书成长起来的,我告诫自己要有计划的读,慢慢地来接受一些教育专着,毕竟那些那些书是教育工作者最好的营养品。
老师不仅仅是一位老师,还有着多重身份,只用一只眼睛看世界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必须自己要有一桶水。名师们不仅仅局限在教育教学上,在工作的8小时之外,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名师人生》中有那么多多才多艺的老师,张兴华老师除了教好数学,他热爱播音和歌唱,把他的特长带入到教学中,赢得学生更多的喜爱和爱戴。
华应龙老师不仅是教学的好手,也是打篮球的高手,他在篮球运动中取得了学生的信任,顺利的改变了问题学生,也给了他强健的体魄,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工作上。尤屹峰老师更是教了数学,语文,还教了小学所有的课程,他们的博学多才也为自己的教育事业增光添彩。一个多才多艺的老师更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回想自己,刚从师范毕业,画画和唱歌是我的爱好和特长,可工作后,家里的画笔一支支生锈,颜料一盒盒干掉,不知多久没碰过了。一有活动,需要一展身手的时候,总是盼着美术老师音乐老师来帮忙,从孩子口中听到他们有多崇拜美术老师,有多喜欢音乐老师不免有些酸楚。孩子们喜欢的不是一个只会死教书的老师。
读了《名师人生》,我品味着人生真谛,丰富了教育智慧,坚定了教育理想和信念,获得了前进的方向和力量。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坚定自己教书育人的步伐,做到勤学习,乐探索,不断用名师的人格魅力感染我的工作热情;用名师的智慧人生丰富我的教学艺术;用名师的执着奋斗装点我的成长历程。
话得从一年前说起了,接到老师的通知,我们得知第二天有一堂非常有趣的课,是焦斌老师来上。一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非常高兴,不约而同地拿出课本预习,而我的同桌却不知叽叽喳喳地在说些什么,他把头往我这边一探,故作深情地说:同桌的你知道吗?焦老师可是十分有名的语文专家,他可是我的偶像。听同桌这么一说,我更加迫切期盼着第二天的来临了。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我的偶像给盼来了。同桌用胳膊碰了碰我,幽默地说:胖胖的外形,我喜欢!帅气的姿势,我喜欢!。忽然,一声Hello!酷狗!把全场的气氛带入了高潮,焦老师清了清嗓子,亲切地说:同学们,很荣幸能为你们上这堂课,在上课前,我们一听一首歌活跃一下气氛。焦老师一下子就成了我们心中的三好老师,和我们也成了铁哥们。音乐的声音越来越模糊,我们正式开始上课了。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与象共舞》这篇课文,读了这个题目大家想说什么呢?焦老师大步走向讲台,从容地说。我的同桌思索片刻,便自信满满地举起手来。焦老师微笑着,说:这位同学你来说一下吧,为什么要与象共舞呢?与象共舞象征着什么呢?我的同桌自信地回答完了老师的提问。焦老师走到他的面前说道:真好!好得不得了!这和我们的班主任方老师截然不同,她不会轻易夸赞别人,而焦老师满口都是夸赞我们的话,让我们收获了学习的乐趣,增进了学习的***。老师一一提出了问题,我们回答过后,老师都不忘一一说声真好,一声声真好叫进了我们心中。
与象共舞,人象和睦。与焦共舞,其乐无穷。真好!焦老师真好啊!
名师的文学底蕴都是很深厚的。这些名师都具有很深的文学功底,无论是于永正、贾志敏、支玉恒等老一辈的专家还是蒋军晶等后起之秀,无一例外。他们对教材处理得是那么得当,他们的教学设计是那样的简单大方而实在,他们的教学语言是那样的精准、朴实,他们对课堂生成的处理时那样的灵活自然。这样的大师不是一日炼成的,那是一种厚积的薄发,是胸有成竹的体现。这样的课堂是我们学不来的也是学不像的。因为这些都来源于他们的日积月累,他们是在用一辈子的时间在备每一堂课,那就是丰富而大量的阅读,是阅读使他们具备了一个语文老师最基本的素养,使他们拥有了小学语文教师最好的教学技能。
当时听蒋老师的课,在感叹和佩服的同时也很疑惑:和我们几乎同龄的蒋军晶老师何以能够那么出色?等到了解了蒋老师读书的经历后,疑惑自然就解开了。我们何曾像他那样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书呢?那么我们不如别人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名师都是发自肺腑的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的。但凡名师的'课堂,我们都可见那亲切自然的教态,和颜悦色的微笑;都可以听见那慈祥温和的声音;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可以发现他的眼中只有他课堂上的孩子。正是这样的爱,促使着一位又一位的大师为了教育的事业而鞠躬尽瘁,而名扬四海。因此名师的课堂总是很真实,真扎实,很实在也很朴实,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因为这些大家都要为他们所爱孩子的终身发展服务。
一开始没有想过要出名,只想着要把自己的学生教好,因此名师的课堂没有花架子,凡是在课堂上可用可不用的东西坚决不用。一切都沉下心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听说读写尽在其中。
到底是怎样炼成的呢?随着学习的深入,思考仍然在进行中。可是通过这次的学习,通过这些思考和认识,我深深地知道了我和名师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也就慢慢地有了努力的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