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反映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探索与前进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的四集专题片《教育强国》于11月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8点档首播,每天播出两集。
全片共四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
该片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教育从总人口80%都是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如今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0多万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正一路向着教育强国迈进的奋斗历程。
据悉,该片摄制团队赴上海、山东、贵州、广西、海南等14个省份教育一线,采访了65位亲历者、一线师生和专家学者,通过镜头定格中国教育的时代风采。
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心里潜藏着一个想法;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心里潜藏着一个方向;
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心里潜藏着一个梦。
——想快些长大,去建设祖国。
曾经,辉煌。
翻开历史的篇章,倒数年轮,回到隋唐时期,细数辉煌的曾经,那时的中华民族,是多么的强大!高超的建筑水平,唐都长安和大明宫含元殿,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诗词的盛行,诗人的数量之多。都为祖国添加了不可缺抹的色彩!回想那时,中国引领天下,无数外国学子来到中国学习知识。这一系列的事例,都表现出我们中国的.辉煌!
如今,败弱。
回到现实的戏场,观看剧场,一阵心痛的感觉不知不觉地涌了上来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又一次为同胞们默哀,可我更加的想问,为什么当时的中国不可以反抗?不可以保护那些无辜的老百姓?为什么要让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支离破碎?是不愿意吗?还是真的没有能力吗?讲到这里,还是忍不住引发思考,如果当时那个人才济济的社会,有好的政策好的政府去引领我们,带着我们走向安定和谐的生活!可梦终究太美会醒!新时代,还需要我们建设!
未来,拼搏。
梁启超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是啊,自古英雄出少年。21世纪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国家的命运与我们紧紧相系。像一根线,不可割断。有人说,外国太强了,我们就像一个婴儿无能为力。可我想说,有一句话叫做“初生牛犊不怕虎”。只要敢拼,爱拼,想拼。我们就可以挑起祖国的重担,血洒长虹,以魂铸剑。用少年的勇气,拔起中华宝剑,斩下’敌人‘的头,再次将中国推向辉煌的道路!
为誓,崛起。
少年们,睁大明亮的双眼,看清这是谁的主宰,谁的时代!立下雄心大志,真正的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我们是“o”,代表朝阳;我们“n”,代表堡垒;我们是“e”,代表崛起!我们是我们是一体……
我们一个梦,我们有一个梦,它可以经受磨难;它可以经受风吹;它可以经受雨打。我们都有一个梦,它叫强国梦,强军梦……
通过参加今天上午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我们在一起——西安高校百万师生战疫云端大课”活动,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的感触很多,想用三个词来概括,分别是自信、感动和使命。
一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我为身在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道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而感到自豪。自西安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果断采取专项措施,上下一心,戮力同心,共克时艰,突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自信。
二是心怀感恩,前路坦荡。在疫情大考面前,万众一心,齐心抗疫,每个人都是抗击疫情的参与者,没有身外人。无论是冲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留守后方保障人民生活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都是最美逆行者,因为有他们我们才安全。正如视频中看到的一句话:“我们最大的幸运,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总是被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确实是这样,致敬每一位为抗疫付出行动,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人。每每看到这里,总是热泪盈眶,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体谅,多一分支持!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到!只要我们齐心抗疫,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三是使命在肩,强国有我!高校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辅导员是学生的主心骨、知心人。总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不论何时何地。我热爱辅导员工作,我深知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之重大。在打好这场疫情防控保卫战中,守好我们的阵地,守好我们的学生,让家长放心,让学校放心,让党放心!不问前路,不问归期,我们一直在路上!
11月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的专题片《教育强国》播出。该专题片共4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专题片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展示了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专题片的热映,在全国教育系统引起强烈反响。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凤义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人口素质显著提高,为我国经济奇迹创造了重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正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关键课程的作用,提升课程质量,增强课程吸引力,努力培养合格的、有信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国初期数以万计的人通过学习,改变了个人命运,国民素质整体提高。”江西省玉山县凤凰小学校长王丹说,“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如何让更多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我们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学生成长打好精神底色,构建更加科学的课程体系,更加关注贫困学生、留守儿童,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
“我为新中国教育事业所取得的跨越式成就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教体局局长许俊良说,“今后,我们将继续坚守教育理念,心怀教育梦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新时期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是新中国教育温暖而有力量的回忆。”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征街小学校长杜忠成说,“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赋予了今日教育人前所未有的重任。使命在肩,我们要立足当下,不忘教育初心,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写好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
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党委副书记郑中兵说:“经过新中国70年的发展,我们成为教育大国,正奔跑在教育强国的路上。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为党育人初心、勇担为国育才使命,在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征程中,书写教育工作者的华章,不负人民教师的称号。”
“我们要用心做教育,让更多的农村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成就未来。”扎根乡村教育的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湖村小学教师尤圆圆说。
“观看专题片,我们既看到了新中国教育经历的曲折、坎坷,同时也为70年中国教育的发展而欢欣鼓舞。未来,我们将回归教育本源,推进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不同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振师道尊严。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征途上走好愈加坚定的步伐。”安徽省宁国市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胡正平说。
通过参加今天上午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我们在一起——西安高校百万师生战疫云端大课”活动,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的感触很多,想用三个词来概括,分别是自信、感动和使命。
一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我为身在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道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而感到自豪。自西安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果断采取专项措施,上下一心,戮力同心,共克时艰,突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自信。
二是心怀感恩,前路坦荡。在疫情大考面前,万众一心,齐心抗疫,每个人都是抗击疫情的参与者,没有身外人。无论是冲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留守后方保障人民生活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都是最美逆行者,因为有他们我们才安全。正如视频中看到的一句话:“我们最大的幸运,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总是被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确实是这样,致敬每一位为抗疫付出行动,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人。每每看到这里,总是热泪盈眶,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体谅,多一分支持!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到!只要我们齐心抗疫,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三是使命在肩,强国有我!高校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辅导员是学生的主心骨、知心人。总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不论何时何地。我热爱辅导员工作,我深知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之重大。在打好这场疫情防控保卫战中,守好我们的阵地,守好我们的学生,让家长放心,让学校放心,让党放心!不问前路,不问归期,我们一直在路上!
这两天中央一台播放了四集纪录片,《教育强国》,我们一家都看了看。
我印象深刻的是:建国初期,我们国家有很多人不识字,国家采取了很多办法来消除文盲。比如,在农村,农民在小黑板上写几个字,大家去种地的时候也带着。人们劳动时就挂在不远处,大家一抬头就能看见,这样一点点地学,总算学会了常用的字。他们这种点滴积累,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军队里,跑步比赛的时候,不是发令枪响起跑,而是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先蹲在地上写好规定的字词,才能开始跑。他们把学写字当成很重要的任务去完成。这样经过几年的学习,我国当时文盲半文盲的.比例才从百分之八十多,降到百分之五十多。
1977年我国恢复了中断十一年的高考招生制度。全国的知识青年奋勇拼搏,他们考上大学后,争分夺秒地学习,在路灯下,在清华校园的活动板房里,大家都在千方百计地想把浪费的时光追回来。他们有的人已经结婚成家,很多夫妻一起上学。经过努力,很多人都成了国家的栋梁。光阴多么宝贵呀!我们千万不能错过最美好的求学时光。
九十年代开始我国适龄儿童都会按时入学,接受教育,你能想象建国初期五十年代我们有很多农村孩子,因为经济条件差,上不起学吗?
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大部分学生都能上得起学了,但还有很多偏远山区的孩子,上学很辛苦。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弄勇小学,前几年孩子们还得攀爬很长的竹制的悬梯。这几年政府为他们挖通了隧道,铺好了水泥路,他们上学更方便了,比之前绕道单程节省了半个小时。当我看到前几年有一个孩子,肩头扛着一卷黄色的草席站在悬梯上的照片,我一面为他们在这么困难的求学路上跋涉感到心酸,一面为这些孩子们在困难环境中坚持求学感到自豪!
这几年国家不仅给孩子们修好了上学的路,还给他们接通了自来水,这样他们就不必冒险去水井里打水。像我这样大的孩子连提一暖瓶热水都费劲,不知道他们是花了多大力气才能从水井里吊上一桶水。政府还给他们改善了住宿条件,独立的上下铺,我看到了他们脸上幸福的笑容。
还有每天的营养餐,从20xx年开始,国家每天补助贫困地区的儿童,每人每天4元钱。希望他们像我们一样在宽敞的教室里好好学习文化知识。
如今在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张永辉是保安队长的助理,但他也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研究生。41岁,很多人都早已是油腻的中年大叔,挺着肚子,喝着枸杞泡的茶到处溜达了。张永辉却义无反顾地开始了研究生的学习生活,12年里,他坚持学习接连考上了专科,本科,研究生文凭。自觉学习,这得需要多么强大的自律精神呀!我们常常需要老师家长多次督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同这位张叔叔相比,该是多么惭愧呀!
今后,我一定要以这些努力学习的人为榜样,点滴积累知识,同时努力做到自律,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珍惜宝贵的时间,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月7日上午,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我们在一起——西安高校百万师生战疫云端大课”举行,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组织师生通过学习强国陕西平台等在线收看,坚定师生战疫必胜信心,在身边的疫情防控战中自觉践行伟大抗疫精神。
课程中,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李倩作了校园疫情防控知识讲座;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刘伊明、西北大学学生李雨豪、西安航空学院学生孙仝、长安大学辅导员杨帆分享了面对此轮严峻复杂的疫情,各高校师生逆行而上、为爱坚守,同心抗疫,筑起疫情防控坚固防线的动人故事。
学校师生收看后,纷纷表示在此轮西安疫情防控进入总攻阶段举行战疫云端大课,非常及时,对鼓舞广大师生坚定信心,凝聚力量,一鼓作气,迎接战疫的最后胜利具有重要意义。课程内容丰富、生动,在讲授校园疫情防控知识的同时,用兄弟院校校园疫情防控身边的战疫故事,激励广大师生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学校师生将坚决听从指挥,服从大局,以“艺”战疫,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生动实践中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为取得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贡献“陕艺力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