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颇有收获。这本书收录的是肖川近年来创作的教育随笔。读着他所写的一篇篇美文,我也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肖川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现实生活中,机构的职能错位却有时发生。正如监狱可能成为一所学校一样,学校也完全可能成为一所监狱。”
“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俄国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然而。剖析我们当今的教育,似乎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我们的教育过早过多地给予孩子们约束,不准干这,不准干那,课堂上只有举手才能站起来发言;为了避免作业出现错误,任何人不许做题,老师讲了后才做;不喜欢音乐,却硬是被家长拉去学乐器;不喜欢美术,却硬是让家长按者在宣纸上泼洒笔墨;明明孩子喜欢摆弄些科技制作什么的,却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熟不知,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发展。人人都企盼被欣赏,而不员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
“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们中国的教育被人称为“听话的教育”,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才与神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他们身上却很难找到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学生们没有了自己的主张,习惯于人云亦云了,随波逐流成了一种大趋势。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悲哀吗?
由此看来,人必须成为自己的解放者,并在伦理意义上成为自己的创造者。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要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成为人们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还学生真正的自由,让他们每个人都个性张扬。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让我看到了教育随笔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这种记录教育的形式产生了兴趣。这种对理性世界的感性表现让人在欣赏中华文字之美的同时汲取着丰富的专业营养。畅游于此,让人心境开阔,灵感涌动。读此书,必要用心才有所感,有此所感才有所得。
有句话说得好: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使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没倒的话。生活还得继续,就算为了可能的绽放,我们也不能放弃希望。有时候会感觉到,人生就是爬坡,放弃比选择更难。有了信念,就有了希望,就会看到美好的未来。
那是去年暑假里八月的一天,我在家里呆着觉得很是无趣,就让爸爸带着我们一家人出去游玩,我们一家人相约来到了天柱山。上山之前爸爸决定让我和他一起徒步爬山,爸爸说徒步爬山虽然要辛苦些,但可以看一看沿途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还可以近距离地接触一些小动物,拗不过爸爸的说辞,我很不情愿地答应了。妈妈和弟弟选择了坐缆车。
八月的天气很是炎热,知了不停地在树上叫着。一开始的时候,我是连蹦带跳地走在山道上,这里看看,那里看看。爸爸告诉我要匀速前行,保存体力,而我全然不顾爸爸的提醒。走到一半的时候,汗水一个劲地从我额头上泌出,衣服都湿透了,双腿也像灌了铅一样迈不开了,再后来我就是走几步就歇一会儿。“快点儿啊,心雨,加油!”爸爸站在前方喊着我。唉!都是因为爸爸,非要拉着我和他一起徒步爬山,而妈妈和弟弟坐着缆车上山多轻松啊,才不会像我这样大汗淋漓、步履维艰呢。一想到他们正在缆车上开开心心地、惬意地欣赏着美丽的山景,我就特别的不爽。“哎呀,反正我是走不动了。”我瘫坐在山道的阶梯上。“快点起来,坚持坚持,还有一小半路程就到山顶了。”爸爸对我说。“爸爸,我实在是走不动了,我们原路返回吧。”我坚定地坐在那儿,任凭爸爸怎么拉我,我都不起来。“好吧,咱们先休息一下。”爸爸看着我实在很累,心疼又无奈地说着。爸爸告诉我:“爬山是很辛苦的,但是要坚持,心中要有信念,就一定会到达山顶,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感到不一样的情趣。”
山道上,游人们一个一个地走过我的身旁,有老人也有小孩,个个都是气喘吁吁,步履维艰,再看看我自己,真觉得他们和我一样也是选错了上山的方式。我坐在阶梯上,仰望着山顶,山顶上弥漫着雾气,白茫茫的一片,感觉山顶距离我们好远。环视着周围的一切,人们边走边说边笑着。嘻嘻,突然一只小松鼠从我身边跑过,转眼间,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很是欢快自在。哇,真可爱,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活生生的松鼠呢,还有几只小猴和游人们嬉戏着。
渐渐地,我觉得爬山也没那么多不好的了。我立刻起身,一步一步地向上爬着阶梯,爸爸在一旁一直给我鼓劲加油。我想我一定可以顺利地抵达山顶,我默默地激励着自己。妈妈和弟弟打电话过来说,他们已经到达山顶了。
在“会当凌绝顶”信念的支撑下,我一步又一步地坚持着,终于我和爸爸到达了山顶。爸爸、妈妈和弟弟对我竖起了大拇指,称赞我勇气可嘉,很了不起,我终于战胜了自己,也庆幸自己没有半途而废。来到山顶,我俯视着山下的一切,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感觉自己成了大自然的主宰。一家人以天柱山主峰为背景,一起合影留念,我还单独照了几张酷酷的照片。此时,我明白了信念的珍贵和美好。
信念不仅是一种希望,更是一种动力。因为信念,人生才跌宕起伏,处处显着困难挫折之后的补丁,只要我们心中常驻信念,人生才会更加精彩充实。所以,人生最可贵的,莫过于人们心中的那一抹信念。
学会创新,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以改进自己的工作,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意味着我们要对司空见惯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新的见解……当前的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前的社会也正提倡建设创新社会,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成为当务之急,培养我们教师自己的创新精神更是迫在眉睫。要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们就一定要具有开放的头脑、进取的精神和探究的兴趣。
掩卷深思,不仅让我们感叹书中到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中,我学会了许多许多,倾听教育大师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表述,我将怀着永恒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教育的理想。
教师要给学生以更多的展示、引领和平等的给予,就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学会与学生共同分享。教师学会了倾听,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世界。这就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应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给予,而不是施舍。这也正是新课程下的教师的角色的转换和师生应该建立起来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体现。
教师要善于合作,当然不仅仅是在与同事教育教学事业方面的合作,更重要的是:有了合作的意识,教师就会尊重和接纳学生的不同、差异、另类,甚至异端;教师就会“求大同,存小异”,作必要的妥协、退让、隐忍和放弃。作为教师,在合作中,可以与学生和家长建立互信;在合作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合作和接纳学生的同时,让学生接纳教师传授的.知识、方法;在合作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前进的动力。教师善于合作、善于沟通,而又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已及人的胸怀,学生自然会通过观察、体悟、分析等自觉行动,达到教育的目的。
读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我佩服肖川先生的深刻见解。他站得比我们高,看得比我们透,讲得比我们深。他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理想与信念竟然如此异彩纷呈,他让我们感受到自由思想力量,憧憬幸福的教育生活,更激发我们去实践,去追求。
他的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着真实、亲切与随和。他说:锤炼语言,也就是锤炼思想;追求表达的独特与精致,也就是追求思想的独特与精致。在教学中我们也应当如此,我们应当追求课堂用语的精炼与准确,只有多学习,反复练习,才能有所进步。我要做肖川先生笔下那个“寥寥数语”者,而不是“洋洋千言”者。
书中讲到:别将生命的弦绷得太紧,留一份闲适给自己。理性的顿悟,灵性的升发,需要闲适;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也需要闲适;创意,往往在闲适轻松时翩然而致;情趣,也每每在闲适从容中一展风采。
是啊,不就是在这种闲适中,我才能感受到闲适的美好,不就是在这种闲适中,我才能思考如何给学生闲适。教育人,需要一份闲适给自己,才能在心静时找到教育的真谛;需要一份闲适给自己,才能领略知识的海洋,思想的价值,提高自己的学养;需要一份闲适给自己,才能思考学生需要怎样的闲适。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不是急功近利的,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是闲适;学生畅所欲言是闲适;遇到问题交流讨论是闲适;安静的思考,认真完成作业也只有在闲适中才能真正落实。
肖川先生给予我们教师的是真诚与深刻,我们有责任与义务把真诚与深刻的接力棒传给每一名学生。让我们一起在努力实践中,期待教育的理想的实现。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