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我与家人一起游览了半山国家森林公园。
一入公园,翠绿的树木、粉嫩的玉兰、清澈的池水都已披上金色的纱衣,被灿烂的阳光照得焕然一新。沿着山势往前走了一段路后,阳光大都被浓密的树叶遮住了,只筛下一点点像蚕丝一样细小的光,不知向上走了多久,万里无云的高空总算露出了一角,湛蓝的天好似清澈的溪水。环视四周,这儿溪流潺潺,它似乎是一面镜子,让天空和树木倒映在自己身上。忽然,一副漂亮的图画呈现在我眼前:粉嫩的玉兰花遮住了廊亭的一小部分,碧绿的溪水沿着山势,冲流而下,形成了一个小瀑布,溅起朵朵水花,落入了两个圆形的天然石池中,两旁的树木苍翠欲滴,花儿姹紫嫣红,还不时能听到鸟儿的婉转啼鸣,我不禁感叹到:这里真如同人间仙境一般啊!
沿着台阶往山上走,就有一些娱乐设施等着我们。我和小锐玩了跷跷板,小锐用力蹬一下地面,她就到了最高处,而我被砰的一下摔到了地面,但我和小锐都开心地哈哈大笑。不过我最喜欢划船,先坐在位子上,双脚踩在踏板上,然后曲腿,使劲拉把手,拉到最大程度时,再把把手推回去,这是个力气活,我被弄得大汗淋漓,但心里还是十分快乐。
这次游半山公园可真开心啊!既赏了美景又做了运动,使我流连忘返。
周末,天气晴朗。真是春游的好日子,我们一家人决定来一次春游公园。
站在公园西入口处,能看见设计新颖而带有古典风范的三座拱桥。
站在公园拱桥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型石雕,上面雕刻着我们盐城人的风俗习惯,上面的图案栩栩如生啊!随后我又来到了喷泉广场,那里的喷泉随着优美的音乐忽高忽低,起伏不定。一会儿泉水如柱直冲,犹如一条条蛟龙在空中盘旋。一会儿又与轻柔的音乐全面开花在空中交织,聚起又被风吹散。如烟如雾,当喷泉徐徐降落时,一条人造彩虹从天边飘来,宛如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天空,这一美景怎不能让人吹呼陶醉呢!紧接着我们来到最出神入花的“石门踩浪”没想到,它竟是五千吨岩石堆砌而成。我们随着轻快的流水声不知不觉地来到人造瀑布前,那哗啦啦的流水声,好像是在唱歌谣,那声音让人感动心旷神怡。
太阳快落山了,天色渐渐暗下去,突然,湖对面的草丛中亮起了一盏盏小灯,忽闪忽闪的,一会儿变成红色,一会儿又变成绿色,好像一颗颗调皮的小星星正眨眼呢!在这景色如画的湖面上的灯光更是妙极了,那闪烁的灯光倒遇在湖中,好像镶嵌着无数颗蓝宝石。
脚下,一颗颗小花灯在不停的闪烁,宛如从天空掉下的小星星反射到头顶的天棚照得蔚蓝蓝的,把人们带来了心旷神怡的感觉。
最后夜幕真的降临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的结束了我们这次春游。
在一个阳光明媚,春色满园的日子里,我来到了 太子湾。
那里景色迷人,花儿开得美不胜收。一眼望去,一片郁金香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各色的郁金香含苞欲放,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不敢露出自己的小脸。有的对着我们绽开了笑脸,在风中微笑、摇头,风儿像一首乐曲,打动了我们的心灵,郁金香也跟着节奏摇起头来,仿佛在说:“春天来了,我最引人注目!”
我一看,迎春花好像不服气,连连摇头。你看,那新来的迎春花可骄傲了。她穿上金灿灿的连衣裙,在我们面前不停地展示自己。在风中拉着一根枝条,翩翩起舞,美丽极了。有许多迎春花在风中不停地开出来,金黄色的衣服在空中摇摆。
我一不留神,咦!桃花姐姐也来了!在枝头上不停地做动作。一开始,还是一个小小的,粉红色的花骨朵儿,有害羞,再展开四五片花瓣,最后才愿意露出小脸蛋,但是一点点也不美。微风把她的小脸颊吹红了,多美啊!再看看那里,小草从地里钻了出来,油菜花也跟来了,芬芳迷人,婀娜多姿。许多沉睡的花儿都苏醒了。
不知不觉,我已经走在了花丛中,那么多美丽的小花就像一位位小仙女,把我团团围住。我停止了走动,在花丛中坐了下来,静静地闻着淡淡的清香,让我觉得自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我又站了起来,在花丛中情不自禁地转起圈来。真美丽啊!花瓣落到了我身上,像下了一场花瓣雨。
一个美丽的地方,虽然只是座公园,却永远在我心中。
锦屏公园是个既有趣又好玩的游乐场。
进了公园的大门,就看到我最喜爱的秋千,我马上飞奔过去,一下子坐在了上面,然后我就叫爸爸。因为我想让爸爸帮我推一下,让我慢慢地飞上去。等我飞上去后,我就感觉自己十分掌握不好平衡,生怕从天上摔下来,把自己摔个鼻青脸肿,那可就惨了!但是,我鼓足了勇气,慢慢从空中落下来。等我落下来以后,我又跑向滑滑梯,只听“刷”的一声,我就滑了下来。接着,我就连续绕了几个来回,爸爸妈妈都被我转晕了,而我却一点也不晕,从这里可以看出,我玩得多起尽呀!
从滑滑梯上下来,我就来到了碰碰车的目的地,我二话不说,就连蹦带跳地跳上了碰碰车,此时,我感觉有一股热气直踊上来,只听“沙”的一声,我出击了。刚开始,我还觉得好好的,但是到了后来,我就感觉车身歪歪斜斜的,好像要倒了似的。但是,这难不了我,我放松心情,掌握好方向,不过一会儿,我就随心自如了,似乎在开着车溜达,散散心呢!
从碰碰车场出来。我就来到了坐过山车的地方,我和爸爸妈妈坐上了过山车,刚坐好,过山车就“嗖”的一声开走了。我看着前面歪歪扭扭的道路,害怕的怦怦直跳,再说了,这车速还很快呢!等我从过山车上下来,我还在想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是多么刺激呀!那是我永远望不了的。
锦屏公园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但是我还没有玩过,若是以后有空,我还要仔细浏览一下。
我的家乡有很多美景,但我最喜欢我家乡的雕塑公园。
我们开车来到了雕塑公园。一开始还在下雨,可我们真幸运,到了那里之后,就不下雨了。我们迫不及待地进去了。我放眼望去:观光欣赏的游客都站立在雕塑前,都想一饱眼福。有的还不时发出赞叹声呢!接着我们又看到了:一棵棵垂柳,如果不仔细看,你 还 发现不了,柳条上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大树的叶子也发芽了,真像一个个小姑娘刚染了绿色的头发;草地大部分是枯黄色的,但有些小草都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小花也长出了花骨朵儿;空气清新,雨过后的朦胧的景色,如同仙境一般,显得雕塑公园更加美丽。我心想:这一场春雨给了雕塑公园不少好处啊!往里走,我看到了一个叫“山水”的雕塑,它是一条又长又厚的石板,上面压着几块石头,妈妈告诉我:“几块大石头是“山”,“山”上黑色的光滑的像水流的部分是“瀑布”。我心想:原来雕塑也有意思呀!我情不自禁跟雕塑也合起影。好想留住这美好的景物。再往里走,就是“家乡的云”雕塑了,那是几个白色的长条的石头搭在一起,要不是我看了名字,不然我就把它当成为小动物遮东西的大蘑菇了呢!接着还有“春江月明”、“秋分”、盲人摸象“等等。
这就是我家乡的雕塑公园,一个美丽又有艺术气息的公园。我爱我的家乡!
一个周末的清晨,我和爸爸妈妈愉快地到紫阳公园游玩。走着走着,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情景: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在家人的“看护”下攀爬到朱熹雕塑上玩耍;一些年轻人在供人休息的椅子上吃零食;在石桌旁,纸张、食品垃圾袋散落一地;草坪、路边,随处可以看到烟头、烟盒……往前走,我碰见了清洁工人,迎头上去问:“阿姨,您每天差不多要打扫多少斤垃圾?”阿姨脱口而出:“要扫100斤左右。”听到这话,我停下了脚步,陷入了沉思:和身边华丽温馨的公园景色相比,这些不文明的行为让我感到很不相称。我不禁想起课堂上老师的话:“美丽家园需要你我共同的呵护,人人都要争做文明小市民,争当‘沈郎之星’。”
是呀!我们到公园郊游时,应当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设施,让依依的杨柳朝我们点头微笑,让青青的石凳和幽香的木椅成为我们的休憩处。走进社区时,应当爱护一草一木,保持环境卫生,让瀑布般的三角梅向我们招手示意,让美好的环境点缀我们幸福的生活。乘坐公共汽车时,应当主动排队,礼貌让座,让年老的爷爷奶奶抚摸我们的头说:“小朋友,真有礼貌。”横穿马路时,应当遵守交通规则,行走斑马线,让年轻的警察阿姨夸赞我们是遵守交通规则的小模范。
我正在沉思时,一张张纸片忽然映入我的眼帘,只见它们忽左忽右地随风飘舞。我立刻上前,左右开弓,将它们牢牢地抓在手中,带着欣慰的心情径直向近处的垃圾车走去!
這时,我抬头看了看前方,爸爸妈妈已经走远了。我顿时加快了脚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真是快乐的一天,我们全家人一起去爬山,妈妈给我们买了亲子装,特别漂亮哦!爸爸开着车终于到了朱雀森林公园。
远远望去,那起伏的群岭是墨绿色的,再近一些便成深绿,越来越近成了浅绿和翠绿,我们走了大约几分钟的路程,就到了坐缆车的位置,坐在缆车上,越走越高,真是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好漂亮的风景啊,蒙蒙细雨中的大山看上去真是美极了,凉风习习,就像到了天上一样,整个空中就是一幅漂亮无比的画卷,缆车一共有十一阶,到了站,我们继续爬山,路是用石头铺成的台阶,我便一步跨两个台阶地往前跑,我们经过了双龟探路,望夫嘴,封仙台,石海,伏龙岭,杜鹏林。感觉好累呀!山路越走越陡,我终于告诉妈妈我不想往上爬了,我们下山吧!妈妈说:“登山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像你这样怎能爬上山顶呢?”我想,妈妈说得对,于是我们休息了一会,便一步一步往前走, 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了,哇,我终于看到目的地草甸营地了,我大跨步的跑到了草甸营地,我看见了一番奇异的景色,我能看见雾气在山间游动,云在山顶上飘动,水从对面的山顶一落千丈,落进山底的深潭里,在这大山中,让我想起了李白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名句。
爬山虽然很累,但是我很快乐,因为我看到了仙境般的美景。我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哦!
直到现在,我每到一个地方,凡是碰见两山相夹或两排高大的建筑物相夹,我的第一意识就是,这两座山或两排建筑物,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所以我在外面经常迷路,尤其在城市里。上海7号线有两个靠得比较近的站:“长寿路”和“常熟路”。我好几次下错站,以致现在每到这两个站就紧张,怕弄错了。为什么呢?因为在我家乡的方言里,“长寿”和“常熟”是完全一样的读法。人要靠语言来思维,这个事情让我意识到:对有家乡的人来说,是用方言来思维的。
我有一个初中同学群,群里90%的同学只读到初中就出去打工。经过十七八年的积累,很多同学在城市里有房有车,有的还有了自己的事业。平时在群里,他们交流的最多的是工作问题,车子问题等,言谈中总少不了炫耀。
但有一次,有个同学忽然在群里说,他已经三年没回家过年了,另一个同学紧跟着说,他五年没回家了,接着很多人说起回家的情况。有一个说:不管怎么样,今年过年一定要回一次家!另一个说:如果能在家乡找一个两千块钱的工作,就回去算了。还有一个说:能找个一千块的工作,我这边什么都不要,也愿意回家。
我有一个从小学到初中的同学,已经十年没有回家。有一天他在qq里突然对我说,我的父母是很好的人,因为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去我家玩,我爸妈用腊肉下面给他吃。这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他还记得,其实我知道,这是因为他太想家了。
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有位老师主持来沪青年工人的社会调查,最近在访谈工人。有一个打工者说:我真希望***没有搞改革开放,我也愿意日子苦些,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每天跟父母和孩子在一起。
回家过年,其实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一件事。套用贾平凹的话来说:家乡对我们的影响,就像乌鸡的乌,那是乌到了骨头里面。
回家的交通
十多年前我上本科的时候,从大西北到武汉,坐的是那种编码没有字母只有四个数字的绿皮火车,22小时,通常要晚点两三个小时。西北往武汉的路线,不是人流最多的,但春运那个挤啊,大大超出了今天90后的想象。好在那个时候,学生一般都可以提前集体订票,买得到座位。而站着回家的,几乎全都是农民工。每次上车的时候,无论有票的还是没票的,都一窝蜂往车上挤。
我对过年回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我背着一个包,提着一个包,与同学一起,从第一节车厢狂奔到第十几节车厢,然后被后面的人推着挤上了车。上车后一分钟,车就开动了。我记得火车广播里号召大家发扬风格,让站着的乘客挤一挤。大家真的很友好,四个人的坐位,挤了五六个。火车过道里人贴着人,想蹲下来都没有办法,连厕所里也挤着好几个人。
男乘客还可以想办法,可苦了女乘客。记得有一次我身边坐着一个在西安读书的大学生,他要小便,就脱下外套让我给他挡住身体,想把尿撒在矿泉瓶里,但他很紧张,用了十几分钟才勉强撒出来。我还记得有一次身旁坐着一个从西北打工回家的河南妇女,尽管有位子,但她实在太困,太想睡觉了,就把位子让给别人坐,自己钻到座位底下睡觉去了。
应该要肯定,我们国家这十年间的铁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铁路线路的增加,尤其是动车和高铁的开通,极大缓解了交通压力。火车站、火车上,起码不会像过去那么拥挤了。
过年回家那种路途的遥远、时间的漫长、竞争的激烈、拥塞以及不安全感,让我对“男儿有志在四方”的观念产生了极大厌倦。所以,本科毕业时,我找工作坚决要回到湖北。后来我就在家乡隔壁的县城一中当老师。自2004年到2011年来上海读研之前,我再也没有遭受春节回家难的痛苦。尽管从隔壁县回家的汽车在过年时依然被塞得满满的,但毕竟只有两个多小时,实在挤不下,还可以花两百多块钱请出租。我在上海读研的这几年,其实也没有遭受回家难的痛苦,因为上海到武汉的高铁和动车很多,普通车也有几趟,买票很方便。
今天各位出行,如果坐火车,不是高铁就是动车吧?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那种速度慢、见站停的普通列车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大家有没有想过:到底是谁在乘坐普通列车?
我想大家肯定一下子就能给出答案:除非没有其他更好的交通工具,学生不会坐,城市人不会坐,主要是那些底层的老百姓,比如农民、农民工在坐。
去年暑假和寒假回家,我特意选择坐慢车,16个多小时的硬座。就是要看看是哪些人在坐慢车,看看慢车上还是不是过去那个样子。的确,主要是农民、农民工在坐慢车。对农民工来说,选择坐慢车,比动车起码节约一半的钱,比高铁节约三分之二以上的钱。从深圳到武汉,高铁一等座要八百多,二等座五百多,但慢车硬座不到两百。尤其对于全家在外打工的人,从深圳到武汉,可能要节约一千多元,这对农民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
不过,慢车也没有过去那么挤了,因为农民工虽多,但很多都被动车和高铁分流了——既有主动的分流,也有被动的分流,因为价格便宜的慢车越来越少了。
大家可以注意到,今年12306网站通告的春运期间的加班车,三分之二以上的是非动车高铁。这个安排还是挺人性的,因为说到底,加班车就是为了农民工而加,低价位的车符合他们的`需求。
而且,你会发现,普通火车与动车的氛围完全不同。
在动车上,相对比较安静,大家不是玩电子产品就是睡觉,相互间很少交流,;但是,在普通火车上,熟悉的、不熟悉的,都在热烈地交流,还有打牌、吃东西的,做什么的都有,也有用劣质手机放歌曲的,大家都不担心打扰到别人,也没有人认为别人的做法对自己是一种干扰。慢车上的风格是粗犷的,是人间生活的那种氛围。
对比动车高铁与普通火车,很容易就能发现这里的阶层差别、生活方式的差别。而且你还能感觉到,底层人的心理,比我们想象的要乐观得多,健康得多。底层的状况虽然普遍很糟糕,但大家还是很听话地活着,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如果在外面活不下去,还有家园可以退守。
开私家车回家过年,在青年打工者中越来越普遍。我待会进一步讲这个事情,因为它的意义大大超出了交通工具本身。
骑摩托车回家的情况,大家可能在新闻里看到了。每年春节,总有摩托大军回家过年。我的一个表哥,每到过年时就让他的儿子坐汽车回家,而自己骑摩托车带老婆回家,路上要两天一夜。另一个表哥也是骑摩托带老婆回家,有一年在途中撞了人,不知是真撞还是被讹诈了,反正被人家扣了一天多,赔了一万多块才放人,半年的收入就这样没有了。
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失落
我觉得,当前农村的亲情关系,很大程度上是靠老一辈建立的关系维系着。在老一辈那里,这种关系处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时空里,但对年轻一代来说,大家的关系早已被现实割裂了。比如,我和我的众多表哥,小时候一起上山捉鸟,下河摸鱼,关系好得不得了,但这一二十年来,他们一直在外打工,我一直在外读书和工作,一年最多在过年时见一次,平均下来每年还没有一次,因为他们不是年年都回家。拜年的时候,大家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在亲戚家吃饭喝酒聊天,甚至留宿一晚,现在大家都骑着摩托车拜年,去亲戚家匆匆走一遭,放下东西,客套几句,就要离开了。平时的生活啊情感啊什么的,都没有来得及交流。大家拜年,不再是为了亲戚间互相走动,馈赠礼物,交流感情,而只是为了完成传统和长辈交代的一项任务。
悲哀的是:如果老一辈都不在世了,新一辈的联系也就慢慢断了。
更让人悲哀的是:农村的日常生活充满着深刻的悲剧。自打工潮于九十年代兴起以来,很多农村人一直在外打工,二十多年来与父母团聚的时间,平均到每一年可能就十来天。很多农村老人倒毙在田间地头,病死在床上,儿女都不在身边。没有来得及为父母养老送终,成为许多人终身的悔恨。
每次回家,看到我身边的老人摇摇欲坠的样子,我就觉得心里难受得很。
如果一个人为了生存,连爱父母爱子女的机会都被剥夺了,你怎么可能指望他去爱别人,爱社会,爱自然?你怎么可能指望他能用超出金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的价值?所以我想说:现代生活是一种让人心肠变硬的生活。
在农村,还有什么可以将农民动员起来?
自从2006年免收农业税之后,中国农村的基层组织主要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不再与农民的根本利益发生关系,也不再能将农民组织起来,农民处于“个人自治”的状态。
(1春节的力量。亲人团聚,过年拜年。过年的力量,亲情的力量,是当下动员中国人最有效的力量。这也是过年最让人感觉温暖的东西。当然,以前过年时的各种集体活动,都已消失殆尽了。
(2祭祀。中国农村还是保持着过年、过十五给祖宗上坟“送亮”的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去祖宗的墓地给祖先点蜡烛,烧纸钱,放鞭炮,与祖先交流。很多已经在城市安家的人,也会赶在大家三十这一天开车回老家给祖宗上坟。许多曾被废弃的祠堂,这些年也逐渐恢复起来了。
(3葬礼。很多老人没有挨过冬天。过年前后,是老人逝世的高峰时段。丧葬在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对今天的社会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媒体上动不动就喜欢报道某某地方为举办葬礼大肆挥霍,让大家误以为这是普遍现象。其实恰恰相反。相比古代,今天的丧葬已是在最大程度上简化了。“贵生重死”的观念早已失衡了——大家越来越贵生,对于死,不再有敬重,不再让死者享受哀荣;对于天地,不再有敬畏。
但丧礼,在现实中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去年快过年的时候,本家一个叔叔亡故——本家人和四面八方的亲戚来给他守丧,守丧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像过节一般,交流一年的生活情况、见闻和感想,称赞中央的政策,谴责干部的腐败……深夜里交谈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守丧完毕,大家集体出力,将他抬到山上,让他入土为安。
社会学者经常用“原子化”来形容今天农村的现状,说白了就是,农村原有的那种共同体已经消失了,人与人之间不再像原来那样有着密切的关系和交往,不再像过去那样每到过年时相互串门,集体上街玩等等。为死者守丧和送葬,在农村反而成了村里人团聚和交流的一个契机。这也是我在家乡看到的唯一能够让大家团聚的方式。
妻子•房子•车子
(1妻子。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农村的男青年来说的。在今天的社会,农村男青年在本地找媳妇越来越难。一来,这是由中国男多女少的现状决定的。而且,农村稍微长得好看点的女孩子,基本都嫁到城里去了,愿意嫁在农村的女孩子越来越少。二来,农村青年讨媳妇,要具备的物质条件很高,现在普遍的一个情况是:彩礼六到八万,房子两套:在老家一栋楼,在县城一套房。这个压力,并不比城市青年讨老婆的压力小。
过年的时候,打工的青年男女都回来了。只要哪一家有适龄女孩子,去她家的媒人可谓络绎不绝。这在乡村已成了一门生意,农村说亲,几乎到了“抢”的地步。如果初步说定一个,男方至少要给媒人五百块,最终结婚时,还要给上千的报酬,有的甚至要给到两三千。
传统的农村婚姻,从相亲到定亲到结婚,要三四年时间,男女双方有一个了解和熟悉的过程。现在却不同,年里看对的,过了年,马上定亲,然后女青年跟着男青年出去打工,等到半年过去,女方***了,立刻奉子成婚。
曾听过一个搞量化统计的学者对农民工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之一是:农村孩子结婚越来越迟。但我看到的情况恰恰相反:因为女孩子难找,男孩子一到二十岁,父母就张罗着给儿子物色对象,物色好对象之后,既怕女孩子变心,又考虑要到城市讨生活的现实情况,就催着孩子赶快结婚。可以想象:在现代社会这种动荡不安的生活中,这样的婚姻会出现多少问题!事实上,农村离婚的情况,也是与日俱增的。
(2房子。刚才已经说了,现在农村人娶老婆要房子两套:一套在家里,一套在县城。其实县城的那套房,平时都空着,只是过年时回来住,但对年轻人来说,那就是城市生活的一种代表。过年时,有的也会把父母接到县城过年,但父母住不惯,在县城过了大年,初一就赶回来了。在老家的生活是“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而在县城除了那套房,什么都没有。
但是,为了添置这两套房,将来给儿子娶媳妇,很多家庭是举全家之力在外打工。
下面给大家看我在去年过年的时候写的一则笔记,涉及到房子和婚姻的问题,但还有其他的含义在其中。
2013年冬天的一则笔记
跟大哥、细哥到二郎庙水库捕鱼。(细哥承包的这座小水库只有三十亩的水面,在海拔八九百米的山上,水很纯净,可直接饮用,鱼放在里面长得非常慢,一年下来甚至还要瘦。每年腊月底或者年初,细哥就要从外面进鱼秧,虽说是鱼秧,其实有三斤多一条——这种鱼是在平原地带的池塘里用饲料喂养的,进价是两块多,但是鱼在纯净水里清洗了一年之后,肉味大大改善,可以卖到五块多一斤。
一个拉砖的师傅把车停在坝上。我们问他,从山下往山上拉一趟要多少钱。他骂了一句话粗话,然后说:“两百块,划不来!”又说,就是这样的生意,也越来越少了。山里的楼房基本都做完了,没有做的也都在县城里买了房。大哥说:“在县城买房又么样,到时住在那里做什么呢?”司机说:“只要是人,总有个生存的法子。”又来了一个人,是细哥的同学,他的摩托车上带着老婆和还在读初中的儿子。得知他在这山里做了楼房,还在县城买了一套房。细哥问:“你要买那么多房做么事!”他叹了一口气:“我们这时代不叫人过的时代!没办法!”“做了一栋楼,买了一套房,还叫没办法!明年还去打工吗?”“不去打工,在家里做么事?”而这座水库上头的两个塆子的人家,基本上都在这里做了一栋楼,在县城买了一套房。
其间来了一人,开小车,戴墨镜,手腕上戴着很粗的黄金链子。老远就用粗嗓子喊正在水上下网的细哥,问有鱼没有。细哥正划着独木船,一只手划,一只手下网,笑着答:“你又不买,问着做么事!”同我们说话时,他的墨镜始终没有摘下来,神气得不得了。墨镜又对细哥喊:“别扑了麻雀(翻船哈,我是秤砣,到水里就沉了,帮不了你。”说完就独自哈哈地笑。他同我们说起晚上要陪开挖机的斗地主。说是挖山种天麻,规模很大,已经买了十五万斤树。从言谈中得知,他平时在县城住。细哥的同学也说,他准备将家里几面山的树都卖了——分田到户后交了几十年的税,没有沾过任何光。后来听细哥讲,墨镜小学没读完,就在外面混,替人讨债,拿斧头砍人,就这样起家的。
一会儿又来了母女三人,带着一个三岁的小孩。她们是来买鱼的。跟墨镜是亲戚。墨镜却不认识那个年纪最小的女孩。“跟以前长得不一样了呀!”墨镜说,“在哪里打工?”她说在温州。“属什么?”“属鸡。(刚满20” 墨镜说:“还没有说人家吧?我帮你介绍个。”女孩的母亲说:“她回来这几天,已经有好几个人来介绍。”“某某某正为儿子找媳妇急得哼,我把你说到他家。”(说,替人说亲的意思女孩母亲连忙说:“那怕是不行,她想嫁到县城里。”墨镜说:“他家在县城有套房子。那男孩的娘脾气不好,但你们又不跟她过,你们到县里住,做点小生意。他家也有钱,你叫他们现在拿个四五十万,轻而易举就拿出来了。”墨镜走的时候,表示过两天,要带那男孩上门相亲。
(2013年腊月25
(3车子。近些年来,对在外打工五年以上的农村青年来说,对一种东西的渴求,可能比对房子和妻子更为强烈,那就是车子。车子不一定要多么好,五万,八万,二十万,各种档次的都有。老百姓不认识车子的牌子,不知道车子的价位,只知道这些车叫“小车”。不管什么小车,关键是要有!
在农村,房子是一个媒介,车子更是一个媒介——是你在外面混得好,有身份的代表,房子不能移动,车子却可以四处招摇,表示衣锦还乡。很多二代、三代农民工,当下最大的期待就是买一个车子。尤其对那些好些年没回家的人来说,他再次回家,必须要有辆车,否则他怎么证明自己?
春节的县城,到了水泄不通的地步,这些车子绝大部分都是从外面回来的,与此同步的情况是:物价飞涨。
知识的无力感
这十多年来,外界对于农村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农民工身上。众所周知,他们在城市打工的日子很苦,而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往往无人照料。其中酸甜苦辣自不待言。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在农村日子过得较为殷实的,也恰恰是这些有几个成员在外务工的家庭。(仅仅只有一个成员务工,通常不足以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应该说,他们的辛劳和泪水还是得到了适当的回报。
倒是有两类家庭,他们处于最困难的境地,却往往被忽视。一类是孤寡老人。一类是举全家之力,把子女培养成大学生的家庭。
在第一类家庭中,这些老人的年纪一天比一天大,身体一天比一天衰败,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日子过得异常艰难。有人会问:国家不是有低保吗?是的,他们中的确有部分人吃上了低保。在我的家乡,低保的额度是每年八百。但是,绝大部分这样的老人,仍在低保的福利之外。因为他们处在农村的最底层,没有人替他们说话。低保名额通常被身强体壮者拿走。甚至,有些村干部为了堵住所谓“刁民”的嘴,不让他们到镇上或县里反映村里的问题,就把这些人变成低保户,有的甚至全家吃上低保。“有钱人吃低保”,早已成为农村公认的一桩怪事。过年的时候,大家也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家家户户给这些孤寡老人送点东西。
这里所谓第二类家庭,主要是指有孩子在1980年代出生的家庭。这些孩子,从小学读到大学,一直都在经受教育收费的最高峰,没有哪一坎能够躲过。并且,二十多年来,农村税费多如牛毛,家里一年的收入,不够交税。大人内外应付,心力交瘁。最要命的是,作为满载家庭希望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勉强找到一份饿不死的工作时,又面临结婚、买房等种种压力。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农村的80后大学生,都是以牺牲整个家庭的幸福为代价来读大学的。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毕业后没有希望收回成本,倒是让年迈的父母继续陷入困顿。
最近一个博士师兄请吃饭,他说他现在最害怕的就是回家,感觉很难融入到村子的生活,所以他每年过年他都回去得很迟,来学校很早。为什么呢?因为当你一出现在村子里,村里人其他的不问,就问一个问题:“你现在能拿多高的工资?”所以,他过年回家,基本不出门。这个体验跟我是一样的。你要问我过年在家乡看什么,其实我没看什么,因为一大半时间是呆在家里看书,看电视,写东西。
作为农村大学生,当你回到家乡的时候,你童年那些伙伴都衣锦还乡了,而你连自己的问题都不能解决,你还能做什么呢?没有人信任你的知识!
小结
说了上面这些,相信大家能够理解,对于我这样漂在外的农村大学生,回家过年既是一件非常急迫的事情,也是一件情怯的事情。
回家究竟看什么?其实真的没有刻意去观察,但是很多事情却不停地往你心里撞,也就有了很多感受。越看,对乡村的未来越迷茫。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