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如何阅读一本书》,是因为有好多同学老师都推荐这本书,都说是值得反复看的好书。
我看了序言才知道,这本书在1940年就已经有了第一版,现在的版本是1972年的改版,一样是越来越受欢迎。
可以说,单单是看译者和作者的序,就让我有了阅读这本书的兴趣。那就是他们说出了很多我对阅读的看法,其中有一点就是大多数人的阅读水平还只是停留在小学六年级的水平。
1972年的时候,作者所在的国家已经渐渐地扫除了文盲,跟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也是差不多的一个文化普及的状态,可以说很多人都能看懂书画字报,可是却大部人是看不下去稍微结构严谨的文字,就如一些论文,理论性地文章书籍。不是说字体不认识,可是不能真正地理解。
在看到作者提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真的有很深刻地体会。
因为我就发现小时候自己非常喜欢看书,可以不用家长的陪伴也能自己一个人看图画,看拼音,看童话故事,那个时候的阅读量很大,同时也帮到了我写作文。可是到了上初中高中之后,我的课外阅读书籍减了很多,大部分就只是看学习上的书本。
如果说你给我一本小说或者故事的文章,我会看的很入迷,可要是让我看一些解答类的文章,或者大部头的理论的话,就看几眼就不耐烦,一点也看不下去。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我就看到了自己需要提升的就是学会主动去思考,去阅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一本书为自己所用。
这的确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的好书,很多值得一再揣摩的学习点。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书是――《伊索寓言》。这本书讲了许许多多的小故事,如《蚊子和秃头人》、《守财奴》、《捡银币的人》、《驴和狗》等生动的故事,有的故事让人哈哈大笑,有的故事让人赞叹不已,有的故事让人难以理解。
在这本厚厚的《伊索寓言》中,令我最赞叹不已的是《老鹰的回报》,这个故事写了这样一件事:从前有一只小鹰很贪吃,便想去吃一条毒蛇。因为小鹰没有,反而被毒蛇攻击了。这时,一个人看见了这一场面,便去帮小鹰,毒蛇只好匆匆的逃跑。毒蛇因为没有吃到鲜美的鹰肉,便一心想去报复。一天,那个人把一桶水放在田边,去割庄稼了,蛇便把毒液喷进了水中。那人觉得口渴,便想去喝桶中的水。那只小鹰见了,忙飞过去将水桶打翻。那人大吃一惊,低头一看,看见桶中的水竟将绿草给毒死了,那人终于明白了……
人帮助过鹰,鹰也作了回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有善报,只要你帮助过别人,别人也一定会来帮助你。
合上这本《伊索寓言》,我又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
最近读了不少关于阅读的书,发现之前的读书方法有些问题,所以就决定”从头再来“。之前在阅读中了解到了主题阅读的这个概念,准备先读一部分关于阅读主题方面的书。
今天就读到了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这几天利用碎片时间,在网上也读了不少关于读书方法的文章。发现很多内容都出自于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
可以说很多关于阅读方面的书,多多少少都有这本书的影子。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就是因为这本书出的够早,不过里面介绍的阅读方法,到现在看来也是很实用的。
书中把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拆阅读,主题阅读。
第一层次就是基础阅读。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基本上能识字读书的人都在这个层次,只要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在这个层次。
第二层次就是检视阅读。这个相当通读或者略读,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先了解一本书的大致内容。通过书名、目录、索引、作者介绍等,先对书的主旨有个大致的了解。
然后根据自己对书主旨的了解,挑选几个跟主旨息息相关的章节来读。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可以放慢速度读一下,就这样快速的提取书中的精华部分。
当然我的理解是也可以整本书快递的阅读,一目十行,遇到自己喜欢的部分在慢下来阅读。现在很多书大部分内容都是引经据典,一个章节精华部分也就是开头的引题,和最后的总结,中间全部都是举例说明。按照这个方法阅读,一般200页左右的书,几十分钟就能读完了。
第三个层次就是分析阅读。很多朋友都会疑问:像上面这么快速的读一本书能记住吗?分析阅读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说白了这个章节就是教大家怎么做读书笔记的:
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
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通过读书笔记的方式,把以上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样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肯定还会重新回头去翻书,这就相当于又通读了一遍。当然,这些读书笔记也要拿出来经常看看,加深印象,这样才能把作者的论述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第四层次就是主题阅读。这个概念我开头的时候提过,这里详细说一下。可能读了一本书之后,我们的部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可以通过读这本书同一主题类型的书来解决问题。
主题阅读首先就是先确定书单,大家可以通过书名、目录、索引、作者介绍等,先对一本书进行大致的了解,看看是不是自己要找的书,最后确定一个书单。
在读书单里面的这些书的时候,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些书有哪些论点是类似的?有哪些论点是相悖的?为什么会相悖,哪个更有道理?
主题阅读不仅能拓展我们的视野,还能让我们思考起来,在思考的同时,也是我们内化的过程。
当然,主题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输出。我们通过一系列的主题阅读,不断的内化。形成一个我们自己的一套理论,能够把这套理论写出来,或者是教给其他人。这个时候我们才算是真正的吃透这些书,达到我们读书的目的。
大家好!今天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本我的好书,那就是《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的一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写的。这本书是以一个学生的形式写的,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让我读来感到非常亲切。书中的人物描写的栩栩如生,尤其是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小学生形象,他们虽然各有缺点,但每个人都有些闪光的东西。读了这本书,我感到书中的人每个人都是那可爱,那么善良,他们充满了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就连我的心里也充满了爱,我觉得我生活的这个世界,我周围的人们也都是这么爱我,我感到无比幸福!
来吧,同学们,来读这本书吧,它也一定会深深地打动你,你可千万不要错过哟!
在我的“书本世界”里珍藏了许多优秀的书籍,其中《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使我印象深刻,难以忘却。
这本书讲的是鲁滨孙在初次航海中遇险,流落在孤岛。他为了消除寂寞与想念之情,独自一人写日记,考察小岛。在这当中,他看见了凶恶的土人,残***动物,吃死人肉。鲁滨孙设下陷井,引狼入室,用三枝枪加倍地装上,向他们开火,然后用枪和腰刀向他们冲***,把他们全部消灭。聪明能***鲁滨孙保住了自已的生命,建造了房子,适应了生活,他在离群独居中苦中求乐,找到了伙伴,认识了友好的黑人和“星期五”他们。不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危难总是在鲁滨孙身上发生,在海滩上,他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恶战,险些丢失了性命,当找到救星时,可好景不长,大船又被夺,但鲁滨孙不畏艰难地战斗着。最终,他以智慧和所掌握的知识回到了故乡,回到了阔别35年的故乡。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19天。啊,多么长的时间,表明了鲁滨孙不轻言放弃、坚定地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看完这本书,我从中理解了人在逆境中只有依靠自已的智慧和所掌握的知识,不向恶劣的自然环境低头,不轻言放弃,就能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朋友们,你们不妨也看看这本书,或许它会使你勇于面对困难,取得成就,也有可能会使你从失败中站起来,重新奋斗!
书是带我们走进智慧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书是带我们去遨游知识海洋的潜水艇。今天我就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叫做《一根怪手杖》。
《一根怪手杖》是童话故事,里有三十个小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民族语言的声韵之美。里面有“流星仙女”“蓝色的香水”等等的小故事。其中我最喜欢“长颈鹿先生住在哪”这个小故事了。这篇故事讲了小白兔一次冒着大雨,寻找长颈鹿先生问问题,之后通过自己的办法找到了长颈鹿先生。这个故事也让我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多动脑筋,巧妙地运用方法,困难才能迎刃而解。
这本书还有许多道理!例如;“宝贝猪当裁判”告诉我:不要看外表,往往你看不起的人实力也会很高。“小青蛙和小刺猬的冬眠梦”告诉我友谊无处不在……让你们更加懂得一些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道理。
我再告诉你,每篇故事不仅有注音而且后面还有一页的练习题,实践题,让我加强了阅读理解,也让我更爱这本书。一次,我在洗衣服时想放弃,但是我看了这本书,我已经感受到了自己做的这件事情是多么光荣!
我爱你《一根怪手杖》。对了!你们喜欢我向你推荐一本书吗?下次我在想你们介绍下一本书了!
整本书四个篇章,其中三章写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另一章专门写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顺便提一句,上文中小编说的读目录,然后在心中形成自己的目录,可以不是书的目录,能理解能吸收最重要。
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级别逐次提高,难度逐次升级,从方法和程序上,后者包括前者。
简单说,基础阅读就是扫清障碍,做好阅读的准备,主要是语言上的。比如你英语不咋地,如果想要读全英版《资本论》,就要先把语言关过了。
检视阅读,分两种,一种是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一种是粗浅的阅读。略读适用于你到了书店浏览书,花上10-15分钟时间,利用前面第一条写的打开一本书的正确方式,完成了前几步,掌握了书的骨架,然后在正文中,从某章你感兴趣的看1-2页,或是随便挑上几段读一下,这就够了。这样,你会形成一个基本认识,明白这本书在说什么,是怎么说的,这本书的水平如何,是否值得买。粗浅的阅读,主要是针对大部头或者比较深奥难读的书,仔细啃很慢而且会逐渐丧失兴趣,所以第一遍应该粗浅的阅读,最紧要的,就是要忽略掉一切细节,比如这一段晦涩难懂,就可以跳过,跨节、跨章都无所谓,不要在乎一个概念、几页文字,读下去!读完!这是最重要的!哪怕只获取30%-50%,也是值得的。等你过段时间具备了更高的能力,就可以更深一步了。
分析阅读,这种阅读,一是要能提炼出书的大纲。二是能读书联系自身,思考出这本书跟自己的关系,也就是我能从这本书中获取到什么,知识还是启发还是什么?三是能写出书评,对这本书作出你的评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等。读书一定要联系自身,要读书为自己所用,若非如此,读再多的书也无益。这一点也是我从读这本书学到的最有用的一条!读书、读报、读人、读事,概括说就是但凡输入,都要联想一下自身,时刻想着问自己,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所以读书笔记,就可以这么做,哪句话自己特别有感触,就可以顺势把感触启发记录在侧。评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尊重作者,尊重不是指不能批评,而是要客观,一定要怀着空的心态跟着作者的逻辑去充分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思,然后再客观地予以评价。读书切记带着偏见或带着观点读,甚至是带着挑毛病的心理。不要为反对而反对,成了情绪化的好辩者。要知道读书难道不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认知,而是要打压作者一番显得自己更牛么?
主题阅读,这是阅读的最高阶,也是最难的,包括了前面三个步骤。所谓主题阅读,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阅读,可能需要读好几本书,读不同作者的书,读同一作者不同的书,就是为了弄清一个问题,理清一个脉络,这样写出来的书评旁征博引,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是比较牛的。
至于书中写的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小编采用了检视阅读的方式,没有太多启发,这里就不罗列了。
再补充一点小编的心得。第一,不是读书就一定好,书一定要筛选,读书读经典读好书,歪门邪道快餐垃圾不如不读。比如,影响自己的50本书,你读出来了吗?第二,不是逐字逐句从头到尾才叫读书,读书可以有各种层次,不同的书不同的需要,不同的读法,同一本书不同的遍数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读法,即使是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也不是同一速度逐字逐句读下来,不太重要的细节可以略读快读,重要的概念理论、说明重要问题的地方要细细阅读,还要反复对比品读等,要以效率质量为目的,搞灵活。第三,要养成边读边给自己提问题的习惯,如,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谈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他是怎么阐述的,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等等。
总之,通过这些记录,希望大家可以对如何读一本书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从而更加高效地开始自己以后的阅读。
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认为说得很有道理。当你拖着行李箱,上了火车,在驶入目的地的过程中,拿起一本书,认真地品读,喝上一口香茶;窗外凉爽的风袭来,茶香与书香完美地融入空气中。这一切是否美好?我想,总比在车上坐等几小时等待抵达目的地要有趣得多吧。
2010年的暑假,无意间在书店翻到了郭敬明等人所著的两本游记之一的《下一站神奈川》。语言虽然没有名家的优美,但朴实又略有些清新的文笔,加上美丽的插图,看上去很有意境的美感。
当你带着这本游记,乘着飞机前往日本并顺利抵达目的地时,你会感觉空气比中国的更清新,天空更为湛蓝,和中国所谓的“灰蒙蒙”迥然不同;棉花糖般的云彩漂浮在空中。漫步街道,地面比中国的干净,即使下了一场雨,也不会很脏,“倒是空气被冲刷出泥土翻新的气味”,散发着一股清香。巴掌大的、一层层的叶子,在雨水的洗礼下,绿的发亮。
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繁华自然是不用说的,来来往往的车辆行驶在大街上。但等不及就闯红灯的现象不多,很少见,而中国人却经常作这样的事情。毕竟日本是发达国家,看看他们历史悠久的文化,无论是大到去神社拜祭,还是小到去亲戚家拜访,还是有很多的礼仪。自然而然,他们也是很守规矩的。
而这本游记中,受作者们所“青睐”的,莫过于神奈川的海。青蓝色的天空几乎看不到一丝的云朵,站在沙滩边,享受着海洋冲上岸边“哗哗”的声音,灿烂温暖的阳光笼罩着你,也笼罩着整片大海,脚下金色的沙子,也发出耀眼的光芒。夹杂着丝丝清香的海风扑面而来,“退去的时候留给人满身的辛辣咸味”。掏出照相机,为这一海景留下美好的瞬间,偶尔翻看翻看,回想它给你的美好感觉,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轰隆隆”的飞机起飞声。旅行虽然结束,但旅行带给你的美好却永远不会消失,它留在你的心中,只是看你能否去回味回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