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爱丽丝门罗的小说《逃离》。每幅短篇小说都值得细细品味,润物细无声的笔触却在意想不到的结局下于无声处听惊雷。门罗的文笔清淡平和,但丝毫不缺女性角度独有的细腻心理。朴实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一出随时即将掀起狂风暴雨的情感跌宕。她的每则短篇故事仿佛潜伏于女性灵魂,挥散不去,久久缠身,替每个女人在平凡近乎窒息的生活中呐喊出内在的挣扎和想法。唯此之刻,回味无穷。
媒体曾把她比作俄国当代作家契诃夫,我觉得这是不准确的,她代表不了任何人,任何人也代表不了她,她是独一无二的罗门。在平凡的主妇生活中将女性共有的生活轨迹和共鸣的心灵波澜通过波澜不惊的手法再现波澜壮阔的逃离心路。全世界但凡未经历的,正在经历的,以及经历过的,都通过她旁观冷静的观察下用沉稳内敛的笔触精准的击中女性穴位,深刻地勾画出女性在平淡危机生活中的迷茫,逃离,抗争,沉默,无奈以及悲伤。
想讲两个对我印象深刻的小说故事。第一部即《逃离》本身的故事,女主角卡拉,年少时不顾一切选择自己所爱的男人,甘愿过着充满风险和挑战的生活,她写了一张简短字条给自己的父母:“我一直感到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我知道在这一点上我是永远也无法得到你们的理解的。”慢慢的,她却在和丈夫家庭生活的相处中渐行渐远,平静的海洋深层是暗流涌动的`情感喷发。她决定离开,并寻求乡间的一位夫人帮助她逃离。可正当她登上一辆大巴决定奔向远方时,“她现在逐渐看出,那个逐渐逼近的未来世界的奇特之处与可怕之处,就在于,她并不能融入其中。她只能在它周边走走,张嘴,说话,干这,干那,却不能真正进入到里面去。可是奇怪的是,她却在干着所有这样的事,乘着大巴希望能寻回自己。像她自己满怀希望可能会说的那样——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手里。当她正在逃离他的时候,也就是此刻,他仍然在她的生活里占据着一个位置。可是等逃离一结束,她自顾自往前走自己的路时,她又用什么来取代他的位置呢?又能有什么别的东西——别的人——能成为如此清晰鲜明的一个挑战呢?”未知世界带给她无尽恐惧和陌生,她在“这生命中的紧要关头,挣扎着让她那巨大的身躯和灌了铅似的腿脚站立起来,超前踉跄走去,喊道‘让我下车,我必须得在这儿下去,我就是要下去!’她终于回到自己原来的家,日子一天天过去,她抵抗着那样的诱惑,“肺里有什么地方扎进去了一根致命的针,浅一些呼吸时可以不感到疼。可是每当她需要深深吸进去一口气时,她便能觉出那根针依然存在。”
其实这段心理描写我能够感同身受一些,仿佛自己能窥见大部分妇女的影子。比如我的母亲,退休后便常年过着家庭主妇的生活,她日复一日的做着家务活,偶尔发出感叹和埋怨,“整天就是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想出去出不去。只能在家呆着,家附近转转。”我觉得自己突然就有点理解她了。她的青春没有了,她余下的年华却要在日复一日的家务生活中渐渐消逝。生活是不会给这样年龄的人带来惊喜和新鲜的了。她或许早就习惯接受,可偶尔的叹息却是心底最真实的写照和情感循环。(有一次她因为家庭原因和父亲大吵一架,生气的离家出走,她是没有地方可去的,我担心她,手机联系她,她短信发过来叫我保密。第二天我和她约在一家面包店碰头,她泪眼婆娑地告诉我:她没有地方可去,她也不知道去哪里,她一个人瞎逛,漫无目的,再大的地方也没有她的容身之处。她一个人晚上睡了一家不知名的陌生宾馆,可能睡多久呢?这毕竟不是自己的家和自己的床啊。说着说着她流下了眼泪……
我想每个女人都有想要释放真实自己的冲动。只是有些女人毅然而然离开了,有些女人选择隐藏自己的心里想法,继续隐忍地过着寡然无味的生活,直到忍受它,接受它,习惯它,麻木它。表面和睦的家庭生活,固然对某些女性是幸福,但另一方面或许就是禁锢的枷锁。表面的虚幻泡沫五光十色,却是脆弱不堪,一个手指就能轻易将之戳破。当然这一切,请抛开道德角度的千夫所指。因为这不是单从道德角度好坏就能说清的问题。
看着卡拉的故事,脑海里又浮现出电影《时时刻刻》里的朱利安摩尔。电影里,她过着幸福的主妇生活,有个爱她的丈夫和可爱的儿子,可她的痛苦,纠结,无人可诉无处可说。有一天,她最终因为覆架在她个体身上的时代与性别枷锁,不说一句离开家庭,走向远方,不见踪影。我觉得她寻求的生命激情和真实是无法获得大多数人认可并理解的。她正一步一步将加在她身上的束缚外壳一件一件卸去。而事实是,更多时候,不是所有女性都有这样的勇气继续一段未知和全新的生活的。
还有一篇是《激情》,女主角格雷斯按照既定的轨道过着自己平静的生活,读书毕业后在一家旅馆找了份活儿成为一名服务生,邂逅了一位对她有好感的男生,自然而然的约会,拜访,成为伴侣,,谈婚论嫁。曾经年少向往的的爱情毫无波澜的出现眼前时,她如同被生活好般,毫无欣喜可言的面对接受。可格雷斯她是特别的,和大多数女孩不同,她也从不屑于成为大多女孩需要成为的样子:“漂亮,当成宝贝似的供着哄着宠着,自私而蠢笨。”此时的生活,对格雷斯而言就像被生活摆布的棋子,找不到真实的感觉。直到她因为脚底划破遇到格雷斯男友的哥哥尼尔。尼尔为人深沉,犹如“深不可测的海底洞穴”,忧郁,整日以酒作伴。尼尔是医生,了解她脚部伤势后随即载她去医院进行包扎,无征兆的,尼尔不发一言带着她开往野郊,他瞒着弟弟私自带走格雷斯,“开车的速度与在高架路上飞行时可称不相上下。”可格雷斯却不认为疯狂,反而奇迹似的十分安详。她的身体内除了涌流着欲念以外别的什么都没有。一会儿,他在车里将格雷斯手的掌心压在自己的嘴唇上,舔了舔,又松开。之后,他将驾驶座位交给不会开车的格雷斯,让她当下就学习开车。他们之间的对话不多,但是通过对话的过程,格雷斯开始接触到了本质性的真实。离别之前,尼尔将她拥在自己的双臂里,抱得那么紧那么持久,她为他围裹着,同一时间既是在索求又是在施予。他说:他不过是想要在她身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然后就要走开的。离别后的第二天,格雷斯听闻了一条消息:一辆去小赛博湖的半路上对直撞上了桥墩,车全毁并且烧的不见尸首…
我可能无法过多知道尼尔遇到具体什么事。但我觉得尼尔能看懂格雷斯心理似的,感受到格雷斯内心那如火般燃烧的***和激情。平静的生活,疯狂显得真实。尼尔不寻常的无望的真实勾起格雷斯内心无比的火热和情感。是的,她从未觉得自己离真实有这么近的距离,她,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活生生的活着,而不是行尸走肉般的过活。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有些人的生活如果平淡无常寡淡如水,也许就会不自觉地就把生活当戏,疯狂一把,这样大概是对生活的抗争或是对自己活着的释放吧。
这是一部科幻片。但其中的情节令人感动,十分精彩,这就是著名的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今年寒假,我和家人一起来到了电影院,欣赏了这部“巨作”。
故事是这样的,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儿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家园。然而,宇宙之路危机四伏,为了拯救地球,为了人类能在漫长的2500年后抵达新家园,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挺身而出,展开了争分夺秒的生死战。
在这部电影中,我见到了钢铁意志的韩朵朵,见到了坚韧不拔的刘启,见到了英勇无比的王磊,但我最欣赏的却是那个英勇献身的刘培。
刘培强,在电影中也就出现了20多分钟,顶多是一个配角。可他却在我心中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
他是一个中国的太空飞行员,身上有着许多我们要学习的品质,我喜欢其中的两个故事,其中有一个情节,没有讲到,就是刘启的妈妈病了,他认为已经无药可救了,便让刘启和韩子昂去了地下城,不再花钱医治刘启的妈妈。虽然这样做不太好,但我认为刘培强能在关键时刻分清局势,该如何去面对并作出判断,还是能值得我学习的。另外一个情节就是他开着飞船撞上了火柱引爆木星。我还记着他说的一句话:“没有人类的文明就不叫文明”。我想,正是因为这样,刘培强才会不顾一切地撞上火柱,英勇献身,刘培强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以自己一个人的生命换来了全球35亿的人的性命。这种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传承,去发扬光大。
《流浪地球》,这一部电影给了我许多知识和无限的遐想。我还想再一次看这部电影。
“我一直感到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逃离》里卡拉的一句话一下子将我拉回过去的十年。
大学校园里,无以填补的孤单、对未来漫无边际的不知所措、等待被爱却不能得到,渴望而又无从与人分享……那些浅浅的痛楚,虽然从未有过轩然大波,但始终不曾彻底离去。日子似乎垂手可及,可手太无力。
毕业后,找工作、换工作,恋爱、分离。不知道是意识太清醒,还是生活太像梦游,总是想要向未来一头扎去,总是以为这一次是光明坦途,总是觉得留在身后的值得舍弃。没有去流浪,没有去私奔,也没有呼天抢地,但“人生另有活法”的念头挥之不去。十年里,为“另一种活法”付诸了种种努力。
还没来得及丧失信心,那遥不可知的另一种活法已被岁月漂白得失去了意义。当手找到了合适的位置、脚习惯了每天的姿势、胃养成了规律,心灵和头脑在百折千回中沉淀了自己,也越来越清楚地明白每天都已是生活在未来里。
有了独立周延的内心,又发现还不太会画外在的圆。即使是深爱的人,有时候也会觉得多余,常常想退回到一个人的大圆满里去。于是,偶尔会发呆,偶尔会耍赖,偶尔要“告假”,偶尔干脆直言“我需要经营经营自己”。
年前看预告的时候就感觉这部电影很酷,与朋友约好了提早去看,结果还是到上映第三天才买到票去看。这部电影也是在第三天开始逆袭,口碑出来了,看的人也更多了,甚至有些人去二刷,三刷,看完确实让人兴奋。
我们看的是晚上十点的场次,天还下着小雪,冷的伸不出手,但是电影院确是很热闹,大家都在兴奋的等待着,讨论着。在小县城里,这个本该睡觉的点,在过年时却格外的热闹。
电影开始了,因为没有看过原著,所以刚开始的代入感并不是很强,只是觉得场景做的很好,也是一步步地根据剧情走的,慢慢地,人物也多了,剧情线也清晰了,感情线也有了。由于太阳的快速成长,为了保护地球及人类的繁衍,人类决定把地球推走,途中经历了各种困难,我们也失去了很多。地球环境也变得很恶劣了,但是人间的温暖还在,人们还是充满着希望,姥爷死的时候,杭州地下城毁灭的时候,绝望的时候又满怀一丝希望去努力的时候,也是让泪点异常低的我泪流满面。
当然,剧中也有让人感动的一幕幕,春节的各种小细节,北京第三区交通委的安全提醒,地面采伐石头的山区贴着的“安全生产,预防先行”的标语……使这个故事更加的饱满。
对于我这种只会看看的人,我真是觉得要给这部电影打满分,或许在专业者的眼里,这部电影还有许多瑕疵,还有很多不符合常理的地方,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这部电影已经做的很不错了。网上说的也很不错,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先河了,虽然有不完美,但是我们走出了第一步,往后一定会比开始更精彩。
在此,也祝已经大卖的票房更上一层楼,中国电影,未来可期!
最近我的朋友圈被一部国产电影刷屏了,很多人赞誉它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起点,无论是特效还是剧情都堪称一流。怀着好奇我走进电影院观赏了这部影片。
《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影片故事设定在20xx年,讲述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太阳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万一千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
在流浪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木星引力的影响,4000多台行星发动机熄火。虽然在全人类共同努力下发动机恢复了运作,但地球已经突破了洛希极限面临解体,人类文明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灭顶之灾。主人公刘启提出了“点燃木星”的方案,在其父刘培强的牺牲下最终成功化解了危机。
平心而论,在剧作和制作方面与好莱坞一线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流浪地球》的价值在于:中国终于能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价值观和自己的主题,拍出有自己特色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里对“英雄”这个形象的塑造十分有东方韵味:为保住火石坠下深渊的无名司机;为了救韩子昂丧命的队员刚子;发现智能机器人“莫斯”叛逃后协助刘培强,不幸牺牲的领航员马卡洛夫;来自不同国家的救援队不约而同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最后机会,只为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成功的任务……所有人都拼尽全力,生死与共,“人类命运共同体”愈发清晰。
事实上,通过发动机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这个构思本身就极具浪漫主义,和中华五千年的家国情怀密不可分。影片中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对联合政府说出:“没有人,一切都没有意义。”真正意义上的人,是感性兼有理性,是复杂情感的集合,是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温度的,绝非空间站中储存的DNA图谱和电子档案所能替代。因此,当刘培强知道希望渺茫时仍然选择了牺牲空间站,去搏取那微小的拯救地球的可能,莫斯评价“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望。”正是对整部电影最好的升华。
“人类的勇气和坚毅必将被镌刻在星空之下。”
一提到科幻电影,你大概能想到的便是票房最高的《盗梦空间》、《星际穿越》、《阿凡达》等美国科幻电影,而中国科幻电影则一直不为人们叫好,可算得上谈资的科幻电影也为数不多,如今上映的《流浪地球》则肩负着国人对中国科幻电影的热情期待,中国虽然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了科幻电影拍摄,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投资、大制作,却一直缺席。
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因为其科幻小说《三体》系列的成功,拥有大批忠实粉丝,其同名小说《流浪地球》也将中国科幻电影推上了新的巅峰,尽管如今这部电影的诋毁之说愈演愈烈,但它还是有许多亮点的。下面说说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点评,或者说感想吧。
科幻电影少不了的是特效,人常爱说“五毛钱的特效”,但这部电影的特效却毫无堆砌感,尤其是对各个地标城市和地下城的呈现,着实使人震撼,俨然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种密不透风的生活,让人心中生畏,而对地下城人们生活的刻画也较为真实,各种行当的工作,形形色色的人们。“希望是什么?---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说出这句话的是班长,韩朵朵则对她嗤之以鼻,这里韩朵朵的不屑态度和电影后期朵朵为了号召人们返回拯救我们的地球的全球广播形成对比,峰回路转。“老东西”韩子昂被压死前电影以插入的手法回忆了朵朵的身世,为他的牺牲增添了悲怆之感,回忆灾难前合家融融之乐,也使爷爷的死更加具有悲情色彩。这里不得不说的是,韩朵朵对于爷爷之死感情的表达渲染更具有爆发性,电影也给了她很多镜头,而刘启则表现的太过理智,电影只给了二三个镜头就过去了,也算是一个槽点。
电影的最后,地球成功的转向,远离了木星,拯救地球的计划却才正式开始,地球将进行二千五百年左右的漂泊流浪。这也警示人们,一定要好好爱护我们的家园。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