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是啊!每当长大成人才知道他们的辛苦,为了我们能更好的生活,他们可以放下自己的尊严,舍弃自己的面子,为了多赚一分钱而拼搏。
他们老了,皱纹在脸上舒展开,白发渐渐长出,也许因为工作因为学习,没有仔细看过,但,如果你仔细看看,一丝愧疚感涌上心头。他们的爱,也许这辈子我们都无法偿还,可是他们也没有想过我们偿还,这是一种爱,一种不需要任何回报的爱,只要你开心,健康,快乐就够了。每当看着我们的笑容,他们又何尝不是在笑呢?
我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孩子的.外公老了,不爱说话了,经常在自己的摇椅上躺着。那个孩子屁颠屁颠地跑过去听外公说过去的故事,外公就讲给他听,后来,越讲越激动,那个孩子觉得外公的故事太精彩,经常去听。那绘声绘色的故事打破了以往的沉静,老摇椅又开心的摇起来。这一个小小的举动,让外公变成了一个演说家,也许聆听,是我们小辈最好的陪伴吧!
也许工作太忙,但请你抽出一些时间去聆听他们的故事,哪怕不好听,不精彩,也请你不要不耐烦,因为他们讲的故事也许就是你小时候的囧事。因为,你是他们的一切。聆听,是最好的陪伴。也许,说出来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释放,是一种快乐。
聆听,是最好的陪伴。
小时候,我便被父母送去学钢琴。最初,我并没有抗拒,以为很好玩,只不过是黑白琴键,按按而已。
记得我的钢琴老师是一位女教师,她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十分的和蔼可亲,她的皮肤黝黑,但依然美丽。老师待人温和,不过有时挺严厉的。
“身板挺直,不要歪歪斜斜的,像什么样子!”“怎么又弹错音了?”练习室里充满了老师的训斥,“算了,今天先练到这,下次继续吧。”
我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在回家的路上,脑海中不时浮现出老师那愠怒的面孔:也许我真的没有学琴的天赋吧。难道练琴的手指长,唯独我的手指短。我一边走,脑海中总想着老师那严厉的面孔。忽然发现路边一位一瘸一拐的老爷爷正在艰难地捡着瓶子,他驼着背,弯腰似乎很吃力。捡一个瓶子都好像在完成一项重要任务似的。
我的内心似乎被针刺一般:一个残疾老人为了生活尚且如此坚强,我练琴被老师训斥算什么呢?遇到困难应当乐观面对,勤能补拙。从此,钢琴练习室里多了一个勤奋的我,老师旁边多了一个好学的`我。
一天,我照着平常一样练琴,只见老师大踏步走进来,一脸兴奋地对我说:“阳阳,你这阶段的练习很不错,过两天区里有一个青少年才艺展示,你可以报名参加的,不要放弃这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老师的鼓励如一阵春风拂过我的心,我平静的心湖顿时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我要报名参加,一定要展示自己这阶段弹得最好的作品。
老师走后,我选择了《浏阳河》这首难度较大的曲子,开始练习起来。妈妈在一直鼓励我说:“孩子,我相信你两天后的展示会圆满成功的,你的勤奋,你的努力,妈妈一直都看在眼里,俗话说:胜利属于坚持到最后的人,妈妈相信你,加油吧,孩子!。”
两天后,我满怀自信,精神抖擞踏入钢琴展示现场。在舞台上,我深呼一口气,手指灵巧地在琴键上舞动。悦耳的音符从我手中溢出。我忘了自我……。
台下掌声如雷,父母和老师都微笑着看我,那时对我最好的鼓励!我觉得这是我学钢琴以来弹奏得最好的作品!
前不久,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代沟。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这哪是爱学生?反思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进取,顾大局,识大体,努力按照上级的要求,按学校要求,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不但要自己思想过硬,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乐于敬业,端正态度,明确责任,勇创佳绩,还应想方设法投入到学校集体的建设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校增光、添彩。自觉维护学校利益,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舍小家顾大家,洁身自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甘为人梯,爱生如子。
最后,借著名教育家镇西小语作为我的座右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师在学习中的心声。
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近来拜读李镇西老师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使我真正全方面了解他多年的教育心得及理念。这本书对我的教育意义很大,李老师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首先,我十分敬佩李老师高尚的人格。虽然他如今已成大名鼎鼎的教育专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他至今仍战斗在教育第一线,一直站在讲台上,一直都和学生保持零距离!由此我想到自已,刚从大学毕业时,我也曾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并为之骄傲自豪地奋斗了上十二年,可是随着工作的调动我由大学来到中学,我遇到了从教多年来最大的困惑,教育的对象一下变成了中学生,我原来的那套方法似乎全不灵了,学生不理解我的苦心,通常只需讲一遍的问题我要重复很多遍,他们还是会犯同样的错,作业也常有拖欠不交现象,课堂纪律也时常是让人头痛我一度十分怀念以前的日子,那些学生多勤奋啊,根本不让我操心欠作业,违反课堂纪律方面的事。现在无论我怎么努力,那些后进生的成绩还是提高不了,我有时累得直叹气,很怀疑自已的价值和能力;可是李老师却把做最好的老师当做自已毕生的追求。可见当老师最重要的还是心态问题,心态调整好了,很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说到心态问题,我们来看看李镇西老师是怎么衡量自已的教学工作,他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做更好的老师,因为他从不拿自已和那些教育专家比,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用心去处理每件事,力争每天都做得更好,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李镇西老师认为教育中的爱心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是我非常欣赏的观点,一直以来我也坚信自己是个有爱心的老师,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中的爱心问题也有的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书中他谈到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这几年我一直比较困扰犹豫,对那些调皮捣蛋生到底要不要惩罚如今我明白了这其实只是一个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把握的度的问题了。因为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读这本书还有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李老师是个很有文化底蕴的人,他淡薄名利,才思敏锐,文字功底十分深厚,这与他坚持每天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每天坚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坚持写一篇教育日记是分不开的。我恐怕做不到每天读那么多书,但有一点我却深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积累,才会不断取得优秀的教育成绩。
在这忽冷忽热的天气下,我得到了坏消息:姥爷病了。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安排我来到医院,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陪姥爷输液。
一路上,树木似乎也受不了霾的阴沉停止了张狂,行人更是没有几个,只能看见一片飘忽不定的树叶在马路上胡乱翻滚,呼啸着飞向了远方。我更全副武装,口罩几乎蒙住了整个面孔,棉质的厚手套戴在手上。
病房内,姥爷正躺在床上一个人呆呆的不知在想什么。我的推门而入给了他一个惊喜,姥爷身子微微的向前靠了靠,脸上挤出一丝的笑容“你怎么来了。”
“我来看看您。”
“哦,来坐这儿吧。”姥爷拍了拍床边的空位。我慢慢地坐了下来,紧接下来,我与姥爷都没有再开口,时间似乎停滞下来,我想安慰一下姥爷,却不知道该怎么说,姥爷有些激动,想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外面冷么。”最终姥爷还是抓到了一个话题。
“嗯,挺冷的,还有很大的雾。”
“外面还有雾?”姥爷像是很惊奇。
“当然,雾很大。”
之后又是久久的沉默,两人又失去了话题。在无聊之极我还是拿出了手机,没能忍住诱惑。姥爷将目光移向天花板,又发起呆来。他在想什么呢?估计是在想乡下的外婆吧,姥爷跟外婆总有话可以说,两人在一起才不会寂寞。玩手机的我忽然感到身上有些发热,难道是医院温度太高了么?
“来,把药瓶给我,我要去一趟厕所。”不知多久之后耳边突然耳边传来姥爷的声音。我快速的将药瓶取下小心翼翼地递给了姥爷。
“要不我陪您去?”
“不用了就一小段路。”我不放心的跟随在姥爷身后,姥爷一步又一步慢慢的'往外移,到了门口,只能用那只正在输液的手推动门把,一下又一下门却始终未开。
看着他行走的身影我忽然发现,老爷真的老了,而他此刻最需要的就是陪伴啊!这才是最根本的病。
我快速走了过去,为他开了门,陪他走了一路。在我一步一步走动之时才明白,陪伴也许就是病人做好的药。
王晓春是我小学一年及时的语文课老师,也是我学校一位最年轻的老师。他在别人的眼里也许是一位非常暴力的老师,但在我的眼里却是一位很有亲和力,非常痛爱和关心学生的好老师。他只不过是把他对学生们的那种‘爱’默默地藏在心里,不愿表达出来而已。其实,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也很害怕。但经过了那件事之后,我对他的看法彻底的改变了。
记得那是一个夏日炎炎的下午,教室里热得像火炉一样,同学们都像霜打的茄子——焉了。当然,这也不全是天气的原因,多半是因为王老师的课太无味了。突然一个同学晕倒了,这显然是中暑了,这可把我们吓坏了。这时,王老师二话不说,就把那位同学包回了自己的办公室。把他放在自己的床上,然后用湿毛巾敷在他的头上,倒了一杯开水,一口一口地喂着他。想自己的亲生父母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这时,站在窗外的我们有点儿羡慕、嫉妒、恨了。那位同学醒了,可老师却没和他一起回教室。老师去哪儿了呢?我们疑惑不解,过了一会儿,老师回来了。可他脸上全是汗珠,手里还拎着些什么。老师对我们大喊了一声:“吵什么吵啊,我才出去一会儿,你们就大闹天空了啊,还不得了了呢。”说完便让各组组长发了他手里一直拎着奇怪的东西。我们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根冰棍和一袋冰袋。冰棍是从隔壁店里买来的,这我们都知道。可这冰袋是从哪来的呢?看着王老师头上的汗珠,我们都已经猜到答案了。顿时,我们都留下了眼泪。老师看了,说:“哭什么哭,这么没出息,将来怎么成为国家的栋梁啊,快吃,吃完了就上课。”随着老师的一声落下,我都狼吞虎咽起来,很快就吃完了。又接着和王老师上他那无味的课。
王老师是我最好的老师。当然,如果他能把他的那种无味的教学方法改一下,那他就是名副其实的好老师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