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蚂蚁奇遇记作文300字

三年级蚂蚁奇遇记作文300字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09-03 15:20:46
三年级蚂蚁奇遇记作文300字

三年级蚂蚁奇遇记作文300字【一】

今天,我看了一本新书名叫《乌丢丢的奇遇》。它是一篇又精美又哀伤的长篇童话。它重要讲了:乌丢丢是布袋爷爷的小脚丫跟珍儿妈妈缝的小丑娃组成的。有一天乌丢丢到吟老家,告知了他的来历并意识了很多友人,可可七姐妹、诗篓子……

在回珍儿家的路上,乌丢丢理解了人生的意思是爱。最后令人无比打动的是,乌丢丢找到珍儿后,趁珍儿酣睡时,用他那独一的一只脚,牢牢地靠着珍儿,因而乌丢丢的脚化作了珍儿的`另一只脚措辞得体,立论公正而他本人却无声无息地永阔别去了,读完当前我很受激动,晓得了爱护生命的宝贵情真意厚之作并懂得了用爱滋摄生命;用爱回报性命。

乌丢丢最后忘我贡献的精力,值得咱们学习,并告诫我们爱能让人们的友情变得更加神圣。

三年级蚂蚁奇遇记作文300字【二】

我在读《乌丢丢的奇遇》时,有很大的感触,在故事开头,便以一个充满疑问的事件引出开头,后以一个小小的故事讲明了事件的前因后果。读到这里,我便为珍儿的爱心所感动,当乌丢丢与老爷爷一起踏上征途时,我感到自己把心都丢在书里了。后来,他们找到了珍儿住的地方,而珍儿的学校起火了,珍儿为救一只小狗,而被困在大火之中,乌丢丢奋不顾身地冲进去,珍儿虽然得救了,而乌丢丢也烧得只剩下当初那个小脚丫了。

最后,乌丢丢那只脚,在珍儿睡觉时,将她的坏脚补好了,而牺牲了自己,我为乌丢丢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精神所感动。

三年级蚂蚁奇遇记作文300字【三】

早就想读这本书了,如今,我终于看完了《小布头奇遇记》。

刚开始,小布头是小老师做出来的,小老师为啥要做小布头呢?原来因为要给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发玩具,玩具本来够,可小哈巴狗又懒又脏,所以小老师做了小布头,小布头还认识了好多玩具朋友。分到小布头的是豆豆,豆豆不喜欢,就和苹苹换了,小布头成了苹苹的玩具。

才在苹苹家呆了几周,小布头就想离家出走了。小布头很高兴,自己会开火车。第二天小布头就离开了苹苹。可你知道吗?小布头刚走,就后悔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小布头坐着火车,到了狗爷爷家,你猜小布头在狗爷爷家呆着哪儿吗?呆在白鼠堆了 !不过没呆多久,就被一只鸡扔到了锅上了,那只鸡叫小芦花,很快小芦花和小布头成了好朋友。刚高兴没多久,又有一个叫大勺子的来了,和小布头吵了起来。小布头很伤心。

到了晚上,小布头被老鼠拖回了洞里,小布头一次又一次机灵的逃了出来。最后到了二娃家,坐着风筝掉下来,很幸运又一次获救。

最后小布头胆子变大了,也越来越聪明了,还冲进鼠洞救出了黑熊和布猴子。

小布头终于回到了苹苹家,再也不想离开了。为什么呢?因为二娃就是苹苹姐呀!

通过读《小布头奇遇记》,我从小布头身上学到了他的勇敢,自信和智慧。我推荐大家读这本书。

三年级蚂蚁奇遇记作文300字【四】

我是一只小蚂蚁,大家都觉得我太小了,所以给我起名叫小小。

有一天,小小在草丛里看见了一颗金豆豆,它怀着好奇便吃了那颗金豆。奇迹发生了,小小看见自己的身体缓缓变大,其它的小蚂蚁纷纷说:“小小怎么变得这么大呀?”此时,小小心里非常激动、兴奋。它感觉自己的四肢非常有力量,随便走一步,就有几米远。

小小准备去串门,让朋友们看看它的变化。可是朋友们看到小小都很惊讶,还有点害怕,担心变大的小小把自己的房子踩破,所以都劝它去其它朋友家里串门。

于是,小小失望地走了。它准备去找吃的,却发现平时一粒米就能吃饱的它,现在根本就不够塞牙缝的。出去玩时,它的肚子也一直咕咕叫,大家都听见了。顿时,小小的脸上红红的,感觉非常的尴尬。

到了晚上,小小想躺在床上睡觉,可是却发现房子太小了,根本就进不去。同时,小小也发现自己原来的衣服也变小了,根本就穿不上去。于是,小小便出门买衣服。可是跑遍了整个动物世界,都没有找到能够让小小穿的衣服。

小小明白了,原来变大,其实也不是很好。最后,它找到了一瓶神奇的药水,喝下去之后,又变回了从前的小蚂蚁。

三年级蚂蚁奇遇记作文300字【五】

《小布头奇遇记》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小布头是幼儿园里小老师用一些小碎布和她的白色缎带做成的一个小布娃娃,因为它是用布做的,所以叫他小布头。

他被小老师分给了苹苹,他胆子很小,放炮的时候他会吓得躲到长颈鹿的`四只腿底下,伙伴们都嘲笑他,到了苹苹家他还敢从酱油瓶子上往下跳,结果把苹苹的饭碗给弄翻了,苹苹生气的把小布头扔到一边,严厉的对他说:“你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不应该浪费。”小布头生气的离家出走了。

经历了很多事情后,小布头知道错了,也变得非常勇敢了,他非常想念苹苹,最后在二娃的帮助下坐着风筝飞机回到了苹苹身边。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