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需要材料(论据)来论证,材料为证明论点而来。有人形容两者之间的关系,说:观点要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显然,这么讲比较形象。在实际的议论文写作中,观点不能从材料中来,也就是说材料不能证明论点的情形,不少。也可以这么讲的就是:观点和材料脱节是议论文写作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例3】
罗马教会的十字架上绑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底下雄雄烈火无情吞噬着他的躯体。但他大声喊道:火可以将我烧死,但不能毁灭真理。后人会了解我的价值!这位老者就是为真理献出生命的天文学家布鲁诺。历史早已验证了这位老人的话。他经历痛苦取得的价值是使真理在世上永生。
确乎,布鲁诺被火烧死是一种痛苦,可是,这种痛苦的价值更多地在于能说明愚味的可怕,在于说明人类认识真理的不易,而不在于说明使真理在世上永生。
【例4】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牧师把一张地图从一本书上撕下并撕成碎片,让他不听话的儿子重新拼好。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他儿子仅用几分钟就完成了。其原因是他的儿子拼的不是地图本身,而是地图背面人的照片。因此有了他儿子这样的一句话:我想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也就会是正确的。
这个故事给予我一个很大的启示就是只有学会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你周围的.一切。
就材料本身而言,与启示中改变相关的内容也就仅儿子改变拼图方法这一点,可从这一点上就能得到如此的启示吗?不能。要想得到启示,那就得把故事进行重新叙述。
像是一种宿命,古代的女子习惯了等待。又像是一把枷锁,等待,使她们寸步难行。
你于大汉深宫,手抱琵琶,低头沉思。你在等待,等待那人以你为妃,等待幸福。望着镜中你的美貌,你以为等待不过是瞬时之事。然而,你忘了,在这尔谀我诈的宫廷,美貌不过是蜻蜓点水之轻,画师把你绘于宣纸之上,却已不再是你的容颜。飞蛾,尚有扑火之勇,你怎会于此等待至老?面对和亲,你说,我去。其实,你在心里呐喊的,应是莫等待吧。
等待的枷锁应声而碎。莫等待,一首《昭君怨》流传至今;
莫等待,你让一个失去你的人视后宫粉黛如飞尘;
莫等待,你让另一个得到你的人甘愿对大汉朝俯首称臣。昭君,是你打开了等待的枷锁,吹响了莫等待的号角,有了追求幸福的权利。
你,十四岁进宫,却因太宗去世而被送入尼姑庵。最美好的时期,你在后宫中等待;
最难熬的时期,你在青灯前等待。我们都应该知道,你不会甘于等待。于是,你抓住时机,成功逃离那座寺庙。
从才人到贵妃再到母仪天下,你也曾受过冷落。或像他人,于深宫处等待斯人;
或,莫等待,自寻办法,主动争取。深思过后,即使为时代所不容,你依旧选择了莫等待,你却找当时最受宠的贵妃,一席谈话,如醍醐灌顶。“六宫粉黛无颜色”,这样的语句该是形容你的吧。
莫等待,你不必空对青灯;
莫等待,你统率着后宫三千佳丽;
莫等待,你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莫等待,你,使日月为空。
等待如一把枷锁,将你牢牢束缚,既如此,何不将自身化作刀剑,斩断人间束缚,让自身得以解脱。
人之一生不过百年,任你风华绝代,任你才情无限,到头来,还不是一抔黄土。
古代妃子如此,我们又何尝不是?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不必等待,自此开始,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之一是虽然短暂,但刹那的光辉,便似永恒。
有位乡下的青年读了点书,讨厌生活单调,决定去城里闯世界。临走时,他向村中的一位长者请教,长者给了他三个字的忠告:“不要怕”,并说好等他回来时还有另外三个字相赠。30年后,饱经风霜、满头白发的青年决定还是回乡度余生。回来后,得知当年的长者已死,心中怅然若失。这时,长者的儿子转交给他一个信封,说是长者临死前嘱咐交给他的。拆开信看,里面只有三个字:“不要悔!”
炒股可以说是最刺激的游戏,当你有机会进入这个游戏中时,在心理上一定要准备好:“不要怕,也不要悔!”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