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突然觉得好安静,如同一方灰色的天空下一面灰色的湖。
看不见与死亡多大区别。反正是与世隔绝。我安慰自己还有味觉,还有听觉,可为什么我一点不觉得食物很鲜美?为什么我只听到自己的心跳?我的世界,如今只剩下稠密的黑暗。
迷路
我害怕出门,门外的欢笑也许是对我的讽刺。我害怕旁人投来的诧异目光。所以我想,既然已经看不见了,既然上天给了我残缺的生命,那么,我与这个世界必然存在残缺的联系。
我看向窗外,却不知视线能落到哪里。雨声,听起来像是闪着黑白雪花的电视机在发牢***。
我会想念阳光,在清晨温柔的投进窗口,窗帘轻轻地被风吹动,没有喧嚣,只有一片金色的宁静;我会想念大海,海天一色,蓝的如此纯净,帆努力的.张,远看就像一只水鸟迷恋自己的倒影,贴着水面缓缓飞行;我会想念睡醒时睁开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褪色的墙,灰色的柜子,还有白色书架上一本白色的练习册,定格在我那15岁的那一页。
我把镜子放在第一道阳光能照耀的地方,但它耀眼的光芒未能将我从梦中唤醒;我听见海的呼啸,海鸥的呜叫,眼前却是一片漆黑;我打开房间里所有的灯,却看不见最熟悉那个箱子,那扇窗。
我厌倦沉睡。有人说睡着是逃避,而我厌倦睡不是因为我敢于面对,而是因为我反复做一个梦:独自穿行在在空无一人的城市,高楼林立,仿佛灰色的迷宫,我不断地走,不断的迷路。
相遇
我终于决定让自己学会适应这世界,因为我不甘心我的世界只剩下一种颜色,所以我起身,推开门,走出去。我小心地走,小心地听,小心的感觉。
在这个城市,我不断与人相遇。我听见擦肩而过的人们发出的笑声,笑声离我很远,然后变得很近,之后又远了。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我也能想象他们意气风发的样子。我听见小孩的哭声,不知是哪传来的尖锐的哭声,穿透了街道上嘈杂的声音传到我耳朵里。我感受到他的难过,这是最原始的悲哀。我听见有一个男人骂骂咧咧边走边踢一个空罐子的声音,罐子“彭”得一声被踢飞,又“砰”地一声丢落到远处的地面。我能感受到他的空虚,我也知道自己正皱着眉头。
我最喜欢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这里往往很安静,很安全。一个小女孩跑过来要我陪她做游戏。我之所以知道她是个小女孩,是因为她独一无二的稚气嗓音,嫩的如同清晨还带着露珠的花瓣。她要我在一张空白的脸上,闭着眼睛画上五官,她说她总是画不好。说着她递过来一张纸和笔。“姐姐你一定能画好!只要画上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她兴奋地说着。我开始画了——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我听见她说“姐姐你怎么不闭上眼睛啊?”我放下笔:“哦?我的眼睛闭上跟不闭是一样的……”
习惯
我渐渐习惯了黑暗,渐渐习惯了别人得知我失明后不同的反应。我学会了习惯,很自然,很平静。我体会着人情冷暖,充实着自己空荡的生命。
在我摔倒时我遇到过渴望中伸来的手,在我独自发呆时我遇到过问我“你怎么了”的温柔嗓音。我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沉沦呢?
我终于明白,就算看不见也能有回忆和想象,也还能感受。
我想我的世界不再只有一种颜色。暖是红,冷是蓝,我都知道呢!
朋友不需要太多,有个好朋友就足够了。在你快乐时,能与好朋友一起分享快乐;在你伤心时,可以向好朋友诉说心中的烦恼;在你需要帮助时,好朋友就会挺身而出,一起走过风风雨雨。
他,从小学到初中我们还是一个班,还是那样的要好,还是那样形影不离。让我更加的相信,我们之间的友谊能够地久天长,
刚和他做同桌时,我们经常为了一些小事而吵架,动不动就想动手打架,但我俩从来没有动手过,似乎吵架不能把我们的感情拉开,但我们的感情渐渐的上升。在我需要帮助时,他会尽量的帮助我,摆脱困难,在他需要帮助时,我也会挺身而出。
时间慢慢的消失着,我们的感情却逐渐上升。我想:我们的友谊似乎超过了某种程度。
一次,老天不作美,天空下着小雨。放学回家。我没有带雨伞,只好冒雨走回家。正当我跨出校门口的时候,远处传来:“等等我,我们一起走。”我转头一看,是他。他撑着伞,快跑着过来。我惊奇的说:“什么时候,我和你家是一个方向?我们是极端,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不要紧,我先送你回家,我有伞,再说我家蛮近的。”我没有出声,默默的点了点头。心中一股翻江倒海的气势,让我说不出话来。他,不愧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们撑着伞走回了家,“我到家了。谢谢你送我回家,路上小心。”我说道。他只是一笑而过,转身向家的方向走去,望着远去的背影,我心中有很多感叹。
天空灰蒙蒙的,冷风吹着,但我似乎感觉不到寒冷,但有一股强烈的热量从心中涌出。眼角不知何时,流下了一滴泪,那么晶莹剔透。
望着远去的他,我直到望不到他才上楼。回家的感觉真好。
他,我最好的朋友,希望我们的友情能够穿越千年的爱恋。
在课堂上,首先而且最应该保持激情的应该是教师自己。有时候,一项原本无甚新意的活动就因为你的激情而带动全班学生的兴趣,一项原本很有新意的活动,就因为老师的心情而影响学生。
2009年暑假前参加了校本培训,内容为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一书。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做人、学习、做事和交往四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样一个主题问题给出了66个小的教育主题(即本书所说的教育细节),即是,做人篇包括:教育的本质是学做人、诚实、自信、健康、生存能力、责任心、积极心态、坚强、乐观、耐心、谦虚、独立、勇气、幽默、感恩、勤俭节约、吃苦、自我教育即反省;学习篇包括:方法、习惯、自学能力、兴趣、思维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新力、探究力、勤奋、问题意识、活学活用、合理安排时间、整体规划、休闲;做事篇包括:如何做事、目标、使命感、有计划、毅力、挫折、面对失败、行动、自我激励、做喜欢做的事情、劳动、选择、踏实、自我保护;交往篇包括:交往的心里需求、知足、真诚、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宽容、爱心、倾听、语言表述、友谊、距离、合作意识、孝、师恩难忘、处理冲突和分享快乐。其中每一篇的第一个教育细节都是这一部分的总论,即做人、学习、做事和交往四篇都有一个分别的总论。然后各篇的分论点各自独立成篇。
通观全书这是一本有关教师自我修养、教育常识重新确认的好书,对一些过去老师普遍遵循的教育原则又重新拿出来确认一遍,感觉很朴实、全面,但要真正落实躬行,并成为每个老师每时每刻自觉的行为却不是看书学习就能做得到的。全书不求理论框架的完整用散文随笔式的轻松优美的笔调对教育这件事做了实实在在的再认识再反思,供人参考,引人深思。比如什么是好的教育?本书序言做了探讨,教育要像杜甫说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人不同,而教有类也,教无定法,便不可言传,此乃无之境界,大教无言矣”。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好的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的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的教育。
在学习的过程中深深感觉到这本书应该常读常新,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自我修养的提高结合起来,反过来指导、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教育行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当然在通读全书之后,还是觉得本书在编排体例上可以构建的更加完善。当然有可能因为成书出自多人手笔,在内容上有重复的地方。个人觉得本书四个大的方面:做人、学习、做事和交往四篇可以加以整合,比如做人篇统摄全书、做事篇和交往篇可以加以整合,甚至可以将学习篇中关于人格养成部分归入到做人和做事篇中,学习篇中重点介绍一些学习方法。这样本书的结构更加合理,重叠部分可以避免。还有就是可以考虑将做事篇编排在做人篇之后,因为做人和做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某种意义上涵盖了学习,而学习篇放在最后,有了前面的做人基础,做事的锤炼,学习应该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学好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一孔之见,遗笑大方。可能由于出书的快速,书内有不少错别字未能校对出来,不过这对于全书而言只是白璧微瑕。我之所以这样挑剔,是因为我在看书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想法,就是不仅老师来看这本书,让孩子们即学生们还有家长们都来看看,提高自己反省自己,沟通认识,达成共识。而如果要让孩子们来读此书,就应该校对更为精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