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若想修身,必先自省。自我反省是一个人铸就完美人格最重要的手段。反省使我们可以找到自己自身的不足,然后加以改正,还可以提升自己的思想修为和道德境界,不断地完善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却满眼都是别人的缺点,这使我们被蒙蔽让我们变得自负,变得猖狂,变得不知所谓,有的时候其实我们发现了自己的缺点,但是碍于面子,或者是觉得这是小事,所以不会去改正,逐渐地,我们的精神就会堕落,生活本来就是一种修行,能否修得正果,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认识到了自省的重要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但是犯了错,我们是否能及时发现并且去改正它呢?这就是困难的地方因此,每日不断地反省自己,今天我的德行是否有失?我做事是否尽心尽力了?我是否有对别人信守诺言?又是否用尽全力去学习了?如果没有,我今后应该如何改正?如果我已经做到了,那我今后又将如何保持并将它做得更好?善于反省,才会有真正的提高,提高就意味着不会在同一个地方第二次跌倒。若是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做到了于心无愧,日子久了,修行自然也就上去了,这是一种精神世界的修养,也是一种行为上的修养,知行合一成为君子,成为德行兼备的人,也就不困难了。
自省除了可以改正自身的不足,还可以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因为你会不断的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用心去改正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内心的潜能就会被无限激发,因为你不知道你可以走到哪一步,所以会一步一步的往前走,走着走着就会发现,原来我已经进步了这么多,原来我还可以进步这么多,用我们的话来说,这其实就是一种自律精神,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只有时刻提高自己,才能站稳脚跟。社会中风大浪大,想要站稳已是不易,若想继续前行,就必须找到前行路上的那盏灯,这样才不会在社会的诱惑中迷失,才能够稳稳当当的朝着目标前进,前进,再前进!
自省,既是自我品德修养的一种方法,也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已言行的一种途径或过程,孔子说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也。”朱熹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苏格拉底说:“未经自省的生命不值勤得存在。”可见,自省对于人生来说是多么重要。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毫无缺陷的,十全十美的,都有说错话办错事的时候,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每句话都说对每件事都办好的。人不可能不犯错误,重要的是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不足,过失和错误。我们能不能像古人那样“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对自己进行严格地剖析、认真地“拷问”,以古代君子的思维方式来要求自己?
古人能以“一日三省吾身”来规范自己,而今天的许多人却很难做得到。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愿意自加,却很少人愿意自减,总是以为自己说的对,都有是有道理的。“长于责人,拙于责已”,或以自我为中心,犯了错误,只想遮掩、推诿、抱怨、狡辩或怨天尤人,总之就是没有勇气去面对,没有下决心去改过,事实上是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圣贤,也是会有过错的,但错误_有时是可以避免的,避免的方式就是静下心来反省下自己,找出内在的根源,并努力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它。如果有了过失而不能自省,就会使我们越来越滑向更大的错误的深渊,就会给事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对于自己做错的事,知道悔悟和自责,这也是敦品励行的原动力。勇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反省不智之思,不谐之音,不达之事,而且还要及时自省,反复自省,这样才能得到真切、深刻而又细致的收获。
反省是对心灵镜鉴的拂拭,是对精神污垢的洗涤,是一个人心智的不断提高,思想境界的不断升华,自省是一种最简单的减法,经常减,时时减,减去一切对于我们不利的东西。
当然,反省不必拘泥于形式。可随时随地地进行,一个人静坐时,饭后散步时,深夜独处时,晚上临睡时都可以思考下自己。花钱时,要反省到我们是生养我们的父母;贪玩时,要反省是否对得起鞠意提携我们的老师;和同学闹别扭时,要反省是否对得起平日里对我们关怀备至的同窗好友。
自我反省能够让我们不断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认识和发展自己的长处,并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这样,我们的人生之路才能走得更远、更稳更好。
“人,一撇,一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句话是一位哲人说的。的确,因为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做到完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人无完人,人就需要不断的自我完善,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才能进步,才会随时代一起创新,一起进步。为了不断完善自己,人们就需要学会自我反省。
反省——即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学会反省,就是人做出一件事实作出自我检查。
古人云:“知人者昏,自知者明。”的确,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试想,如果一个人自己不能了解自己,目空一切,心胸狭窄,心比天高。又怎么会虚心进取?就更不用说成功了。
古人邹忌自知自己不如城北徐公美,但却从中得出客人有求于他,他的妻子爱他,他的小妾害怕他,都是因为有求于他,这说明他是一个注重自省自知的智者。
先哲说:“人生的真谛在于认识自己,而且是正确的认识自己。”许多教育家认为,一个人的反思意识应从小培养,因为让学生学会反思,可以使学生调节学习策略,选择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习自学性。
传说中,上帝为人们挂上两个袋子,一前一后地挂着,前面的袋子装着别人的缺点,而后面的袋子则装着自己的缺点,所以人们做错事就习惯去别人身上挑毛病,很少怀疑自己。
就像小时候,每当我们不小心跌倒了,第一个念头就是看看什么东西绊了脚,我们总是怪别人乱放东西,实在找不到还可以怪路不平很稳,虽然这么做没有减轻疼痛,却找到一丝安慰,可以证明自己没有责任。
其实,我们遇到问题时,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我们已经不是小孩子,我们要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学会反省自己的言行。
所以,当我们遇挫折时,我们只能怪自己没有选择好。因为任何时候,学会反省自己,始终是最明智、最正确的生活态度。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倍乎?传不习乎?这是孔子弟子曾参的一句话,其核心是自我反省整部论语乃至儒家学说的主要思想,即是自我反省乃至自我不断地反省,可以说,反省是人的理性到达一定阶段的产物。
自我反省,即是自我检查,反省的目的则是为了做一个更好的自己,然而要自觉的反省决非易事,因为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很高的自学性,跟很大的勇气,我想还需要一颗心,一颗坚定不移,无坚不摧的恒心。
然而作为现代人,生活在这热闹而又烦噪的社会我们颗心却似乎经不起时间的拖拉,时间一长,不少人便会把自己的志向抛到九霄云外,在欢乐中,也在自己心灵疲惫中迷失自我,然而当夜深人静时我们面对自己赤裸裸的心灵,我们正确审视自己的同时,换来更多的是长吁短叹,
我有过这样的经历,一言以蔽之,无奈的心灵折磨我不愿回到这个苦难的深渊中,这么,救命的路标在哪里?我正确的路又在何方?
读中国的儒家学说颇有心得,孟子说:“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是齐家、治国还是平天下,修身是根本,无德之家必不能存,无人之国必不能久。国家是由众多小家组成的,欲国之长久,必先立德,欲国家立德必先令国之小家立德,欲国之小家立德,则必先使小家之人立德,这立德的过程,便是修身了。
修身是一个过程,《大学》上讲“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是极有德理的,有德之人最根本的是要明是非,“知不致意不诚,心不正。”又怎能明是非呢?因而,我同意古人所讲的,我认为修身最关键一步乃“正心”
何谓正心?正心者,清心也?包拯曰:“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人立于天地之间,德是根本,有德就会有修养,一个人心无邪念,便是心善,心善者若能合理控制自己内心的***,便能清心了,也就有德了。
人既德立便思如何立功了?尤其年少轻狂的我们,立功便须有才。便翻开泛黄的《二十四史》,从前向后,越翻越是伤心,单就思想来讲是后代思想家胜过前代者,没有。如孔孟二人后世儒学家多如牛毛,但却无人能出其左右。为什么长江后浪压不倒前浪呢?我不想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古人在死人面前总是跪着,因而谁捧着死人,谁的面前便跪着一群人,再高的人,一旦跪下所见,多也只是这个死人了。另一个原因是后世有才者大多已是双鬓斑白的垂暮之年了,他们做事多按常理出牌,这虽足够稳重,但却很难超越先人,他们好比身上背着一块石头,踩着先人留下的脚印前进,脚印虽深了,但还是这种步法,千年如一,因而便最终将这路踩得向下倾斜了。但他们还是走,走了千年,终没能停下。
导致他们如此的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年轻时所有的这一股冲劲,一种敢不按常理出牌的勇气,但愿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这么一股冲劲。我想:谨慎有余,魄力十足的人,才是今天中国的希望所在。而自我反省乃至自我不断地反省,便是这种人才的希望所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