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只见徐老师拿着两个杯子,一个杯子里装有水,另一个杯子装着硬币。徐老师神秘地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做个实验,我把这些硬币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会有什么反应?”话音刚落,教室就像炸开了锅。“我认为硬币会沉下去。”“还有,水会满出来。”“不对,硬币不会沉下去,水也不会满出来,其实硬币会浮上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
徐老师开始放硬币了,大家都用好奇的眼睛盯着徐老师和硬币。只见徐老师小心翼翼地把硬币扔进了水里,水里立刻划出了一条美丽的弧线,奇怪的是水居然没有溢出来。“哇,真是奇迹!”班里响起了尖叫。接着,徐老师又接二连三地放起了硬币,“2枚,3枚,4枚……”我们默默数着杯子里的硬币越来越多,不禁鼓起了掌。突然,有位同学说:“老师,换个方向扔。问题一定出现在方向上!”徐老师微微一笑,便顺手向另一个方向扔去,怪了,水还是没有溢出来。又有一个同学说:“老师,往中间扔!”只见徐老师抖了抖手,往中间扔去。“哇,水还是没有溢出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叫到。老师又加了一枚,不可思议的是水还是没有溢出来,但是我们发现水超出了杯口的地方,形成了一个透明的“小山包”。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地看着水和硬币。简直是太神奇了,老师已经扔了34枚硬币了!正当我们欢呼时,水在一瞬间溢出来了,同学们诧异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是怎么回事?”我百思不得其解。终于,老师给我们揭开了奥秘:原来水是有张力的,当硬币放的比较少时,张力没有被破坏,水便没有溢出来:当硬币放的多时,水的张力被破坏,同时,硬币占据了杯子里水的空间,水就溢出来了。
这次的实验,不仅让我知道了实验的答案,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这次的实验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发现和科学,只要你留心观察,思考,就一定会有收获。
老师走上讲台,拿出一个小铜球和一个小铁环。小铜球整体来看像个小鱼竿,金属柄上有一个蓝色橡胶套,柄头有一个细铁链,它的末端吊着一个“小胖子”。铁环也有一个手柄,环直径大约3厘米,像一个吹泡泡的工具。
老师拿起它们,对准以后一连穿梭四五次,都轻松自如。
老师又拿出酒精灯,打开了它,只见紫蓝色内焰外有着橙黄色外焰,如同一个穿着橙黄色外衣和紫蓝色裙子的小姑娘在不停地跳舞。老师先把小铜球放在内焰上,同学们齐声惊呼:“错了,应该放在外焰上。”老师问:“为什么呀?”这时卢可辛说:“内焰温度低,燃烧不够快,外焰温度高,应该放在外焰上。”老师把小铜球放在外焰上,只见它底部变黑,身子变大,好像小火焰和小胖子一起出去玩,可小火焰不小心把他的`裤子弄脏了,为了向小胖子道歉,就请他吃饭,所以他就越来越胖。
老师把小铜球和铁环又穿梭一遍,可这次铜球安安稳稳地坐在铁环上,进不了“家门”。老师说“这是热胀!”
老师又把它放入水中,只听“呲”的一声,一缕白烟腾空而上,周围也涌出一些气泡……过了大概3分钟,老师把它拿出来,和铁环又穿梭一下,又是自如的了。老师说“这就是冷缩,看来我们实验成功!”
实在是太神奇了。正如伽利略所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得来。”我们一定要多观察。其实,热胀冷缩的原理已用在生活中,比如水泥路,每隔一小段都切一下,防止夏天或冬天时地面崩裂。同学们也可以到城市中去寻找哦!
在一次自然课上,老师拿来了一个手绢和一些水,说是要烧手绢。
这时,同学们议论纷纷,都说如果把这块手绢烧掉,就太可惜了。因为这块手绢真是太可爱了——上面有着一只可爱的小猫。可是老师还要把这块手绢烧掉。因为老师说这块手绢是上了保险的,同学们半信半疑。
老师先把手绢放入水中,再小心翼翼的划亮火柴,点燃手绢,这时,同学们个个都目不转睛的看着这块手绢,“切!”有的同学说“手绢肯定不会燃烧的!”可是,那块手绢竟然烧着而且非常旺了。老师连忙用碗扣在手绢上面,让我们猜手绢会咋么样,同学们都说烧坏了,大家瞪大眼睛看老师,只见老师把碗拿开,呀!这块手绢竟完好无损!
这时,平静的教室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大家都在议论手绢怎么不会烧坏。这个时候,老师笑眯眯的说“其实,我说手绢上了保险是句趣话,烧不坏的手绢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刚才我浸的水里有70%是酒精,火烧的是酒精,只要这30%的水不干手绢就不会烧坏。
做实验真有趣!
五一劳动节学校放假,爸爸妈妈带着我去名扬天下的天目山大峡谷旅游。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总算到了目的地。
天目山大峡谷,生态环境很好, 远处眺望,这里的山连绵不断,导游讲这里的绿树覆盖率是100%。这里有奇松云海,瀑布流泉,名人胜迹,佛教寺观,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当晚我们住在景点不远的一家农家乐里面。住宿的附近有菜地农田,还有许多茂密的竹林,一派田园气息!当天行程结束,回到住所,时间还早,我就在附近转悠,发现这里有蚂蚁呢,非常兴奋!于是我继续寻找,终于发现菜地边有一群排的整整齐齐的、又黑又大的蚂蚁正在找食物。我赶紧掏出早就在家准备好的樟脑丸在蚂蚁四周画了一个圈,蹲下来观察。只见蚂蚁们原本整齐的队伍变得乱七八糟。有些蚂蚁好象失忆了似的,在圆圈里东倒西歪,撞来撞去,还有些变得软弱无力,像是懵了。我看他们没敢越出圆圈,先去吃晚饭了。
吃完后,来到圆圈旁,没想到,蚂蚁们都无影无踪,真不知道为什么原本害怕的蚂蚁怎么敢大胆的走出去的。我又找到一群蚂蚁,在四周画了一个更大的`圈,刚开始的状况和上次一模一样,直到蹲了个半天,我才发现蚂蚁又恢复了意志,又继续前进,这使我产生了更大的疑问,询问了许多人都不知道,回到家中上网查了查资料才知道:其实蚂蚁不害怕樟脑丸,蚂蚁主要靠触角感觉,樟脑刺激性大,严重影响了他的感受能力所以会显得无所适从,到了后面,樟脑丸差不多散发完了,蚂蚁才敢前进。
没想到蚂蚁不止勤劳,而且是这样的聪明,对任何东西是那样的敏感。
下午一放学,我便匆匆忙忙的回到家。到家之后,我卸下书包,飞快的从书包里拿出晚上的家庭作业写起来。今天晚上作业十分多,过了好长时间才把作业写完。爸爸看见我作业写完了,就走过来说:“儿子,作业写完了,有没有兴趣和爸爸一起做个有趣的科学实验。”我刚写完作业,有没有事做,正觉得无聊,一听爸爸的话,我连忙说:“好好,快,我们快开始。”我们今天要做的实验的名字叫带电的报纸。我一听这个名字,就觉得这个实验一定很有趣。爸爸说:“儿子,你知道怎样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就能把报纸贴在墙上不下来吗?”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了,只好实话是说:“想不出来。”爸爸接着说:“今天我们的实验就能让你知道。”一听,我马上双眼放光的盯着爸爸,希望他继续说下去,爸爸说:“其实,今天我们的实验材料很简单,只要一支铅笔,一张报纸就好了。”
我和爸爸一人拿了一份材料。准备好材料,我就照着爸爸的步骤跟着做。我们先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用铅笔在侧面迅速的摩擦几下,报纸就先后粘在墙上是的掉不下来了。然后掀起一个角,掀起之后,再松手,被掀起的角就会被墙壁吸回去,最后把报纸慢慢的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声音,然后再把报纸铺墙上,报纸就不会掉下来。一完实验我就连忙问爸爸:“爸爸,为什么报纸角一被揭起,就会被墙壁去呢?报纸从墙上揭下来的时候就会有静电的声音呢?”爸爸听了我的问题,便给我解释:“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带电的报纸就会别洗到墙上去。当屋子干燥,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声音,带电的报纸,很容易就会再次被墙壁吸上。”
听了爸爸的解释,我豁然开朗。心中想:这科实验不仅有趣,还让我懂了很多道理。从这件事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科学知识,我以后还要多做科学实验,学习更多的知识。
随着悦耳的上课铃声,叶老师拿着一支蜡烛和一个打火机走进了教室。看到叶老师手中的东西,我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吊了上来,忍不住七嘴八舌起来:“这节课老师要给咱们做实验吗?”“该不会是又要停电了,老师提前做准备呢?”“难道要给哪个同学庆祝生日?”叶老师微笑着说:“今天,咱们来做一个让蜡烛熄灭的实验。”
只见叶老师先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燃,然后神秘兮兮地对我们说:“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蜡烛熄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用嘴吹。”“用扇子扇。”“用水浇。”“说得都对,可今天老师只用一个杯子就可以让蜡烛熄灭。”叶老师说着,像变魔术似的从桌子下面拿出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不可能,杯子既没有嘴也没有手,怎么把火熄灭呢?”看着同学们一脸不相信的样子,叶老师学着魔术师刘谦的样子说道;“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叶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拿起玻璃杯,使杯口朝下,小心翼翼地罩住正在燃烧的蜡烛。我们拼命地睁大眼睛,盯着火苗,生怕漏掉哪一个环节。刚开始,明亮的火苗没有任何异常,在杯子中欢快地跳动着。可才过了一会儿,火光渐渐暗淡了,就像一个年迈的老人,无力地垂下了头。再过了几秒,火苗只剩下一个小红点了。最后,火苗颤抖了几下,终于熄灭了,飘出一股细细的白烟。“蜡烛真的熄灭了!”我们不由地叫出声来。看着我们惊讶的表情,叶老师微笑着问:“蜡烛怎么会熄灭呢?”大家纷纷议论起来。最后,叶老师请我们班的小博士李予宁来为我们揭晓答案。李予宁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道:“蜡烛燃烧时需要氧气。当杯子没有罩住蜡烛时,有足够的氧气供蜡烛燃烧。而当蜡烛被玻璃杯罩住时,杯中的氧气渐渐耗尽。氧气没有了,蜡烛自然就熄灭了。”听了李予宁的一番讲解,我们才恍然大悟。
原来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这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