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感受力、领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归根结底是由艺术的无错特点以及它给儿童提供的巨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所带来的。如他们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人云亦云;他们能大胆发问,并积极尝试解决和回答;他们会就某些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常用的句式有:“我认为……”“我觉得……”“我有一种感觉……”“我不同意某某的观点……”,等等,这些都表现出孩子们积极的情感态度。
从书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从书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追求的敬业精神,看到了哪种勤奋好学,刻苦研究的学习精神。对艺术、知识的追求与渴望深深的打动了我。如讲在听课时,认真的做好记录,对于名师讲课,要多反思体会,学习与实践能结合的经验,在教学中敬业精神、学习精神和探知精神,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吸取更好的教学精华。
以上所述,乃是我在这次读书学习中的一点肤浅体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和学习工作中,我将以实际行动,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力争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美术教师。
过去,我去创作画指导上,方法过于单调,不善于引导启发。让儿童不从下手,创作体裁与儿童的生活脱离,没有很好的收集各种形象资料让儿童去感受,特别是连环画创作,学生无法完成。通过学习,让我对儿童只创作的指导方法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去实践、尝试,走出我省农村美术教育的新路子。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一书,由玛琳。嘉伯。林德曼(美国)著。那到手的时候,我大略地翻看了一遍,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深深感到这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只有枯燥理论的教育丛书,而更像一本实用的教学手册。
此书一共分为四大部分:
一、美术课程的基础。
其中阐述了美术在我们世界中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详细记叙了各学段学生学习目标,美术特长学生教学计划等等。
二、美术的构成:美术元素,构图原则以及艺术创作。这也是篇幅最长的一部分,因为其中涉及到线、形状、明暗、阴影、空间、设计原理、构图、构思等等几乎所有美术教学中的关键点,最有意思的是,每个关键点中,都有“学习动力小创意”这一部分,如“线”章节中,作者提到“如果你一直在使用铅笔,试着用一下别的工具,钢笔或者炭笔等等,如果用力压着这些工具来画,会发生什么?如果轻轻地画又会怎样?一边画一边扭动画笔呢?你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握笔方法,比如握着一边或者顶端?”又如“肖像画”章节中,作者为孩子们练习画不同的面部表情提供了各种方法:“当你悲伤、快乐、生气的时候,耳朵、鼻子、眼睛、嘴巴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吃饭、睡觉、大笑、哭泣、大叫、打哈欠、吹口哨、打喷嚏时、表情又会有什么变化?情绪对面部表情有何影响?当你感冒的时候看上去是怎样的?”“从三个角度观察模特头像,画三幅轮廓线画或动态素描,然后将三幅画叠加,让画面相互交叉”……
这让我想到了,一年级中《画自己》这一课,我着重对抓住自己五官特点这一方面,通过观察几个不同小朋友的脸,或者照照镜子仔细观察五官、用手摸摸感受自己的五官等方法,来感受每个人五官的不同特点,但是,就算是同一个人,当他的表情不同时,五官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书中的内容深深启发了我,为何不来一个喜怒哀乐的表情对比呢?在课前可以收集一个小朋友不同表情的照片,或者是笑或者是大叫甚至在哭泣、打哈欠……在课堂中,假如有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在课件中看到了自己的同学,并发现原来人的表情是这样有趣,画自画像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表情画出来,这是多么生动有趣啊!
从作者的这些小创意看,美术作业仿佛如同游戏一般有趣、随性,结合书中插图来看,教学活动更在意着学生的感知能力、学习动力、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纯地对作品加以成人的审美观来看待。
三、美术欣赏:观赏美术作品并作出回应——历史、分析、审美。这里也包含了各时期,各派别美术作品的简介。其中从古代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当代美术直到现代美术作了简要的记叙,包括各个时期艺术家的简介和作品介绍。
这一章节中,作者还为老师们提供欣赏作品的方法,一幅画,怎样去欣赏?欣赏些什么?评判是否有标准?怎样形成自己的判断?这包括作品主题、视觉结构、历史意义、理解、美感等方方面面,比如:“作者是如何驾驭各种美术元素和构图原则的?注意观察作品的线条、图形、色彩、明暗、空间、图案和质感,以及它们与平衡、比例、主次、节奏、和谐、统一和对比的构图关系。这些美术元素和构图原则在作品中是如何安排的?”
我想,这些问题的思考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上,也会有借鉴作用。很多学生在到了高年级美术课堂上就仿佛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不会去思考而只是等着老师为他灌输知识,而我感到,我们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他们应该要能说、敢说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到了高年级,学生应该自己去思考探索,教师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学生从线条、图形、色彩、空间等方面去初步感受,谈出自己的想法,欣赏才有意义。
四、小学美术课程的建设:计划、评价组织、提问。
在全书中,作者还很贴心地设计了各种实用附录,供教学时使用,如:著名艺术家、博物馆及其他资源、静物画参考素材,肖像画比例等等。虽然是关于美国小学、美国式教学的书籍,但是对于我们而言,也是有很大的参考、学习价值。
我们走进听课的教室,端正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老师上课。老师走上了讲台,作了一下自我介绍,然后就开始给我们上课了。
老师说:“这节课同学们要学习的是设计新手机。”说完,她就拿出一个像汉堡包一样的东西,问我们:“这是什么东西呢?”我们齐声答道:“汉堡包。”老师说:“不对,这不是汉堡包,而是一部手机。”然后,老师打开“汉堡包”,里面画着手机里的各种按键,还有屏幕。接着,老师说:“这是我设计的一个手机,特别突出了它的外表,这节课,同学们就要用自己的想像力来设计新的.手机。”
老师一说完,我们便拿起纸和笔,模仿课本里的样子来设计自己的新手机。我呢,设计了一部小猫形状的手机,它的嘴巴是手机的屏幕,两只耳朵是音响,肚子上有一个大方块,里面画着各种按键。它的四只脚上还各有一个键,是选择手机功能用的,只要一按音乐键,手机里就会放出悦耳动听的音乐;按一下打电话键,它马上会弹出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选择一下,就能和他们沟通;按一下电视键,肚子上的按键就好像遥控器一样,想看哪台就按哪个键;最后一个是,那就不用说了,是游戏键,只要按一下,就会出现各种游戏供你选择,让你玩个痛快。最后,尾巴上就是手机的开关,想打开的时候就按开键,想关闭的时候就按关键,非常的方便。再看看其他同学设计了什么,哈!有人设计了冰激凌手机,有人设计了火箭型手机,还有人竟然设计了一个大脚丫手机!
我们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交给了老师,然后老师发给了我们一个个可爱的笑脸,让同学给贴在黑板上的画投票,嘿!我的票数越来越多,最后得了第一名。老师还奖给我一个大笑脸呢!
这堂美术课不但特别,而且很有意义。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一书,由玛琳。嘉伯。林德曼(美国)著。那到手的时候,我大略地翻看了一遍,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深深感到这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只有枯燥理论的教育丛书,而更像一本实用的教学手册。
此书一共分为四大部分:
一、美术课程的基础。
其中阐述了美术在我们世界中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详细记叙了各学段学生学习目标,美术特长学生教学计划等等。
二、美术的构成:美术元素,构图原则以及艺术创作。这也是篇幅最长的一部分,因为其中涉及到线、形状、明暗、阴影、空间、设计原理、构图、构思等等几乎所有美术教学中的关键点,最有意思的是,每个关键点中,都有“学习动力小创意”这一部分,如“线”章节中,作者提到“如果你一直在使用铅笔,试着用一下别的工具,钢笔或者炭笔等等,如果用力压着这些工具来画,会发生什么?如果轻轻地画又会怎样?一边画一边扭动画笔呢?你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握笔方法,比如握着一边或者顶端?”又如“肖像画”章节中,作者为孩子们练习画不同的面部表情提供了各种方法:“当你悲伤、快乐、生气的时候,耳朵、鼻子、眼睛、嘴巴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吃饭、睡觉、大笑、哭泣、大叫、打哈欠、吹口哨、打喷嚏时、表情又会有什么变化?情绪对面部表情有何影响?当你感冒的时候看上去是怎样的?”“从三个角度观察模特头像,画三幅轮廓线画或动态素描,然后将三幅画叠加,让画面相互交叉”……
这让我想到了,一年级中《画自己》这一课,我着重对抓住自己五官特点这一方面,通过观察几个不同小朋友的脸,或者照照镜子仔细观察五官、用手摸摸感受自己的五官等方法,来感受每个人五官的不同特点,但是,就算是同一个人,当他的表情不同时,五官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书中的内容深深启发了我,为何不来一个喜怒哀乐的表情对比呢?在课前可以收集一个小朋友不同表情的照片,或者是笑或者是大叫甚至在哭泣、打哈欠……在课堂中,假如有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在课件中看到了自己的`同学,并发现原来人的表情是这样有趣,画自画像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表情画出来,这是多么生动有趣啊!
从作者的这些小创意看,美术作业仿佛如同游戏一般有趣、随性,结合书中插图来看,教学活动更在意着学生的感知能力、学习动力、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纯地对作品加以成人的审美观来看待。
三、美术欣赏:观赏美术作品并作出回应――历史、分析、审美。这里也包含了各时期,各派别美术作品的简介。其中从古代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当代美术直到现代美术作了简要的记叙,包括各个时期艺术家的简介和作品介绍。
这一章节中,作者还为老师们提供欣赏作品的方法,一幅画,怎样去欣赏?欣赏些什么?评判是否有标准?怎样形成自己的判断?这包括作品主题、视觉结构、历史意义、理解、美感等方方面面,比如:“作者是如何驾驭各种美术元素和构图原则的?注意观察作品的线条、图形、色彩、明暗、空间、图案和质感,以及它们与平衡、比例、主次、节奏、和谐、统一和对比的构图关系。这些美术元素和构图原则在作品中是如何安排的?”
我想,这些问题的思考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上,也会有借鉴作用。很多学生在到了高年级美术课堂上就仿佛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不会去思考而只是等着老师为他灌输知识,而我感到,我们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他们应该要能说、敢说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到了高年级,学生应该自己去思考探索,教师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学生从线条、图形、色彩、空间等方面去初步感受,谈出自己的想法,欣赏才有意义。
四、小学美术课程的建设:计划、评价组织、提问。
在全书中,作者还很贴心地设计了各种实用附录,供教学时使用,如:著名艺术家、博物馆及其他资源、静物画参考素材,肖像画比例等等。虽然是关于美国小学、美国式教学的书籍,但是对于我们而言,也是有很大的参考、学习价值。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