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的星星虽然渺小,但却将天空点缀的淋漓尽致;缺角的明月虽然暗淡,但却有无限的轻柔的光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完美的。正如“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但有时,缺陷也是一种美。缺陷也会给人无穷的力量,给人勇气和毅力。缺陷也可以造就美。
假如自己有了缺陷,那么自己会怎样呢?我会勇敢的面对缺陷,直到成功!
是的,只有勇敢的面对缺陷,才能抚平自己那颗消瘦的心。
勇敢的面对缺陷,顽强绽放生命之花!
即使是遇到再艰难,再困苦的事也要勇敢的去面对!去接受!只有如此,才会真正的感受到人生的乐趣,感悟出人生的真谛。
勇敢的面对缺陷吧,它会使你的人生更精彩!
人的一生如同在大海中航行的一艘帆船,无论在多么平静的海域,总会有起起伏伏,总会遇到风浪的打击。
面对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选择迎难而上,还是选择退缩?
退一步,消极地沉浸在挫折带来的苦难中,你也许会被风浪淹没,而勇敢一些,积极地迎难而上,与困难斗争,也许风浪过后是无限美好的天空。
巴尔扎克在自己的手杖上写着:“我能战胜一切挫折。”也许正是这种坚毅的品格,才使巴尔扎克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也许正是这种坚强的信念,使他的作品能永垂青史。
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
西西弗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他每天做着辛苦却永远也无法完成的工作。而当人们看到他时,他却并没有传说中的凄苦模样,而是捉了只蝴蝶在快乐地玩赏。
上帝给了他世间最大的挫折,但并没有剥夺他积极、乐观的权利。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他依然可以拥有一份笑看风清云淡的心境。
在巨大的不幸面前,曹雪芹倾注满腔心血于《红楼梦》,写出了这本传世不朽的经典;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张海迪用惊人的毅力学会了多种语言,为社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巨大的挫折面前,奥斯特罗夫斯基用手摸索着,完成了伟的作品。
面对挫折,他们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坚毅,也就选择了成功。
挫折,不是失败的理由,只有在大风大浪中依然勇往直前的航船,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人生成长道路上,人常常会遇到成功和挫折,有的人以乐观的态度直面挫折,一路披荆斩棘,终将迎来胜利的彩虹。
在我的生活中,有过被打倒在地的经历,但我都会勇往直前地站起来,迈过那道阻拦,至今仍还记得那如同噩梦般的值得珍惜的挫折,但那次经历还是使我心有余悸啊!
我小时候因为外婆外公生活在四面环山的小村里,去最近的县城都要一两个小时。可谓是远离尘嚣,因此从小我身体就虚弱,动不动就生出一大堆病来。
记得有一次,我因身体受寒而引发一场高烧,外婆外公很担心便叫来了父母。父母心急火燎来到村子后立马带我去看医生。医生忠告我多加锻炼,如此才能强身健体,最好去做持久性的爬山运动。
父母听从了医生的建议,亲自留下来陪我爬山。但我自幼就不喜欢动,便对爬山不感兴趣,此时正是酷暑时节就更不想运动了,但最后在父母的逼迫下,我不得不跟爸爸去爬山。
当日恰是正午时分,金日悬空中,知了发出一声声刺耳的尖叫,混着阳光,仿佛是要穿破大树上的嫩叶,还未爬山烈日已使我燥热不安,而父亲仍不见丝毫烦躁。
此时,父亲带我从山脚下走进山。抬起头,只看到远在天边的山顶仿佛伸入云端,我不禁有点灰心叹气。父亲听到我的叹气,严肃对我说:“这是你人生中的一个挫折,如果你连这都跨不过去,以后如何能够面对那接踵而至的困难?唯有你走过崎岖的山路,才能到达山顶,欣赏高处美丽的风景。”
听了父亲的话,我重新点燃信心。父亲在前面爬着,而我则在他身后跟着。但是,我仍走一段便喘气停下来休息,父亲并没有批评我,只叫我休息好继续爬山。时间就像蜗牛一样慢慢的过去了。到了日落之时,我们才爬到山腰。之后父亲说道:“今天就到这儿了。明天再来吧,什么时候爬上山顶,我再离开。”
听到父亲的话,我终于坚持不下去了。腿一酸,手一松,差点倒下去。父亲连忙转过身抓住我的手。坐下来后,我心想我终于克服困难来到了山腰,便觉得高兴。又在心里定下要爬上山顶的决心。之后的几天,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终于爬上山顶,看到高处美丽的风景,领会了一番“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只要跨过重重挫折,就会体味到胜利的喜悦。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古往今来,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哪个人没有越到过挫折,关键在于如何面对。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攀登者一起去爬山,第一个攀登者,爬了一会儿后,感到劳累,就退缩了,还剩两个攀登者继续前进。到了山腰,风越来越大,天气也越来越恶劣,第二个攀登者也退却了,只有最后一个攀登者知难而进,到达山顶,欣赏到无限的风光。
人生就像爬山,爬山的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山路上的荆棘,狂风和恶劣的天气就是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山顶无限的风光,就是战胜种种挫折后的成功。
古往今来,皆是如此。面对挫折,陆游萌发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信心;面对挫折,李白发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言壮语;面对挫折,苏轼流露出了“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期待,
风雨过后的阳光难道不是更加绚丽的吗?李时珍经历风雨,努力战胜困难,最终编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爱迪生面对众多碳丝,不辞劳苦,心情研究,最终发明了方便千万家的电灯;许振超面对自己贫乏的知识,不后退,努力学习,创造了世界吊桥记录。
遭遇挫折,不应立即退缩,而要勇敢向前。擦擦额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勇敢面对吧!相信总有一天会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你嘴边甜甜的笑。
提到挫折,有人联想到的是深渊巨坑,其内心的恐惧将面前的困难无限放大,最终挫折成为一个无法看到光明的天壑。
提到挫折,有人立即联想到的是一块垫脚石,因此,即使不管这块石头有多高多大或把你绊倒过多少次,他们也能从容相对,踩着垫脚石向高处爬去。
面对挫折,若被面前的困难遮蔽双眼一味恐惧,最终必成为恐惧的囚徒,一事无成。著名的演说家程菲陇,常常在万众瞩目下进行演讲。然而,在去年的一次演讲中他出现了口吃,最终因状态不佳结束了那未完成的演讲。据他助手回忆,在那次演讲前他似乎把自己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紧张和恐惧上而非演讲之上。程菲陇的失败并不在于他的技艺不精,而在于他缺乏直面困难,战胜恐惧的勇气。因为恐惧失败,他变得战战兢兢,小心谨慎,殊不知,正是这过度的恐惧小心,将他带上了一条再也无法回头的末路。他没有输给台下的任何听众,而是输给了那个心怀恐惧的自己。
程菲陇的失败虽令他受到打击,可是他还并未失败。若他能抛弃恐惧,直面挫折,乐观面对,我相信演说家的舞台上他会更加的靓丽多彩。
人生亦是如此,人生之路,并不会一帆风顺,而是充满荆棘,需要我们克服恐惧,唯有克服恐惧才可以披荆斩棘。
面对挫折,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心态。因为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跟着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由此可见面对挫折,我们最先要克服的是自身的心态,因为心态可以影响我们一生,虽说能克服挫折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我们要坚信只有不畏挫折,挫折才会畏惧你。
“结局很美妙,开头并非如此”。让我们用自己坚定的态度来面对那“可怕又不过如此”的挫折,开拓我们自己的人生之路吧。
1关于演奏技术与作品的问题
是技术优先,还是作品优先?这是一个决定我们学琴的前进方向的重要问题。不论日常的学琴练琴还是比赛,重要的是音乐的表达,而不是演奏技术的表现。音乐是根本,技术是手段。钢琴比赛的中曲目选择这一问题也和这两者的关系紧密相连。就拿比赛中的选手来说,他选择了演奏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笔者推测这位选手至少学琴四年以上,作为这样的选手,他的技术完全可以演奏一首像样的中小型乐曲,但他选择了莫扎特。首先在技术上,选手还达不到要求,声音的清晰、干净、均匀还需要训练。还有乐句的划分、音声的把握、力度的控制、速度等等。演奏技术与作品音乐性表达之间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是:通过基础练习、练习曲、小型曲目练就一定的演奏技术,在此基础上,对自己可以把握的作品进行诠释。请注意,这里是诠释、演绎,而不是模仿。那么你对作品的理解,你在演奏过程中所获得的乐趣,你带给听众的情感体验,就是演奏的全部,而不是费劲所有力气,弹下一首很大的曲子,以表示我进步了,而在音乐内涵的理解上和表达上达不到曲目的难度和高度。因此也不能带给听众听觉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技术永远都是为音乐服务的,离开了音乐性的技术表现则是生硬没有生命力的,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背离了演奏的初衷。
2关于音乐性与完整性的问题
在演奏中,音乐性和完整性应该是最重要的。所谓音乐性就是对作品的理解;完整性则是在演奏过程中的整体表现。对于业余钢琴学习者来说,能够有创造性地去表现作品当然是很难的要求。这就要求选手在平时就要多多积累,多听音乐。听音乐是提高演奏音乐性最直接的方法。听多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就会越来越好。哪怕是初学时简单的几个乐句,也要带着对音乐的表达去弹奏,而不是仅仅把乐符弹对。学琴的目的是学音乐,通过键盘达到对音乐的表达。不光是钢琴,所有乐器的学习,最终的目的都是音乐的学习。只有站在学习音乐的高度学习钢琴,才能有较快的进步,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精神享受,学习的兴趣也随之增加,形成良性循环,也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有长足的进步,甚至朝专业钢琴演奏的道路上发展。每首作品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保证作品结构上的完整性十分重要。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在作品的第一个音下键时就要开始进入音乐表达的状态,脑子里应该装着整首作品,而不是一个个段落或局部难点,不然只能给人背谱的感觉,而不是音乐作品的表现。特别是有个别地方没有很好的把握时,不要停下来,而是继续沿走下去。
3临场发挥的问题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比赛只有一遍机会,一遍过后评委不会再听。很多选手们在比赛过程中感觉到紧张。这与选手的个人性格有关,有些人天生就不会怯场,但更多的选手会出现一定的紧张情绪。原本在家练得好好的,可是一上场就紧张了,以前弹得很熟的曲子也会出现短暂的遗忘。有些老师教给选手们的办法是,将评委老师看作木头,不用管他就是了。可是,事实上选手们很难做到旁若无人。其实,大多数评委老师都是十分和蔼可亲的,老师们都有比赛经历的,十分能理解比赛选手的紧张心情。特别是年纪小的琴童,评委老师会用欣赏鼓励的眼光看你们演出,看到你们的进步,评委老师也挺高兴的,所以,选手们要在心理上和老师更亲近一些,将你们所学到的曲子展示给评委老师们欣赏,带着这样一种心态,就不会那么紧张了。还有一些小细节方面的问题。有些小选手上来就弹,到了最后,音还没结束,人都跑不见了。这些问题要注意,上台之后,可以调整座椅的高度和远近,再试试踏板的深浅,在此过程中镇定情绪,放松紧张的心情,做做深呼吸,想好速度和情绪,再开始。要知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演奏的全过程都要聚精会神,全情投入,心里自始至终都要有音乐。结尾时也要善始善终,将音乐的意境表达完整,不慌不忙,从容结束。再则就是不要把获奖看得太重,要把内心的音乐带给听众和评委,选择能够胜任的作品会让选手更自信。多锻炼、多上台,渐渐积累经验,相信临场紧张的问题逐步会得到解决。
金庸先生创作的武侠小说是通俗文学领域的瑰宝,被屡次改编出现在电视荧屏上,为影视脚本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源。不同时期、不同编剧与导演对原作的解读视角不尽相同,使同一部金庸武侠小说存在着众多电视剧版本。而且,随着国内电视剧市场的迅猛发展,加上影视制作技术的日益进步,电视剧生产呈现井喷趋势,各种题材的原作被翻拍的频率逐渐加快。20xx年,全国共计生产完成并获准发行剧目429部15983集,比20xx年增长了213集,其中不乏被翻拍的电视剧。但这种蓬勃发展的数量背后也存在隐忧,即粗制滥造现象增多,整体剧作的内涵和质量有所下降,甚至备受观众“越拍越滥”的诟病。《新周刊》杂志曾做过统计,“20xx年至20xx年的100部翻拍剧,被观众基本认可的不超过10部”①.新近翻拍的《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等金庸剧,较最初版的观众口碑有大幅下降。这种情况不是孤例,其他翻拍的某些武侠剧、抗日剧也时常出现粗制低劣的情况。究其原因,翻拍电视剧过于追求短期收益、编剧制作投入不足是主要根源。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xx年荧屏上的影视剧,翻拍剧的比例占了百分之五十之多,而这个比例将会继续扩大”②.翻拍的泛滥恐会导致经典文本更新换代周期缩短、过度消费的问题,也影响观众对于经典作品的印象与评价,是对电视文化资源的无形浪费。因此,解决翻拍剧质量低劣的问题,提升其文化内涵和持久的生命力,已成为拯救国产电视剧甚至是电视文化的重要课题。
一、翻拍金庸剧的缺陷
1.剧情雷人,与原着出入较大
电视剧作为文化消费品,有较强的消费时效属性,为了用日臻完善的技术和思想更好地诠释故事情节,同一剧本的版本更新属于正常现象。金庸武侠小说的原着集中诞生于1960年左右,在多年流传的时间里形成了大批忠实的读者,他们自然有更强的观看兴趣,但在观看时不免带有原着的烙印和评判标准;而且,多次翻拍同样的情节内容难免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好奇心和持续关注度也逐渐降低,从而影响收视率。因此,如何推陈出新地吸引观众注意力,成为翻拍成功与否的关键。
为了吸引到更多的观众兴趣和市场关注度,翻拍金庸剧的主要策略是内容上大幅改编,如对老旧的剧情做一些扩充,或者加入一些新的情节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由于文本时间均设定为古代,在翻拍过程中频繁加入的创新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爱情、魔幻、现代化的对白。例如,新版《笑傲江湖》加入了令狐冲和东方不败的爱情线,并且在结尾处加入了“换心”的情节,利用多角恋、魔幻的噱头增加卖点;新版《神雕侠侣》在小龙女和杨过的爱情中加入了很多现代化的对白,试图将言情剧粉丝的注意力也收入囊中。尽管这些翻拍剧加入了许多新的元素,打破了传统剧情的框架,但无论哪一种新的尝试,都与原着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有悖离的趋势,与武侠文化氛围也存在冲突之处。
翻拍的金庸武侠剧中,最普遍的问题是剧情与原着出入较大,完全肢解了经典文本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内涵。例如,新版的剧情主线虽然未变,但很多细节、对白、人物甚至一些支线情节都有重大变化。“任意删减剧情,或是增删主要人物,或是加入太多的情爱戏,或是让英雄人物世俗化、粗鄙化,或者反面人物的人性模糊化等,这些做法不但不能赢得观众的青睐,而且也是对经典作品的严重亵渎。”
③长此以往不仅会造成观众对经典的误解,还会破坏金庸武侠剧长久以来积累的良好观众印象和评价口碑。可见,经典电视剧为贪图短期收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过分夸大、不合理的情节改编,并不符合电视剧产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2.画面华丽,但缺乏内涵
随着影视技术的突飞猛进,每一版翻拍剧在画面制作上都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性,如灯光效果、服装造型、情节特效等都更具视觉美感和冲击力。但画面改进的同时,却在剧情内涵上鲜有突破,过于追求表面功夫,甚至有“戏不够,情来凑”“好看却不耐看”的情况。较典型的是新版《笑傲江湖》,新增的令狐冲与东方不败的感情线占据了大部分剧集,大大压缩了令狐冲和任盈盈的爱情主线,在情节上喧宾夺主,频频出现叙述线索顾此失彼的现象,破坏了整部剧情的清晰感和人物关系平衡。新版金庸剧中还存在画面华美但选角失败的情况。新版《天龙八部》中的乔峰、新版《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等重要角色,都被广大观众所诟病,认为演员气质根本与人物不符。可见,“翻拍不是简单的复制,是对影视剧进行改编和重新拍摄”④,在演员选择、戏份安排、情节构思、艺术表现、技术渲染等方面都需深思熟虑,有整体的水平提升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改版。
简言之,翻拍金庸剧“只重视画面不重视内涵”的问题表现为:在情节上一味追求卖点,忽视对原着内容的塑造;在演员造型上,只重视为演员设计华丽的装扮,忽略了对演员和人物匹配度的考量。这都反映出急功近利的心态,会导致电视剧文化价值内涵的缺失,甚至造成电视剧艺术的畸形发展。
3.剧集冗长,情节拖沓
旧版金庸剧的一大特点是情节紧凑、剧集较短,反映出当时“以原着情节为根本”的电视剧改编原则。
随着电视剧市场的膨胀,受商业利益的驱动,翻拍剧刻意增加集数,导致剧集拉长、剧情发展缓慢、情节拖沓现象日益严重,动辄出现五六十集的“鸿篇巨制”.这种剧集冗长的状况与当前电视剧按剧集收益的运营模式紧密相关。为获得更多收益,原本一集的剧情往往会被“注水”到二至三集。但观众的体验效果却变差了,疲于“追剧”而表现出厌倦情绪。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加长剧集时,没有注重对内容的充实和叙事节奏的控制,空镜头过多、剧情冗长拖沓。例如,新版金庸剧为了追求画面上的美感,穿***过多风景、人物特写的空镜头,虽然部分地提高了电视剧的整体美感,却忽略了叙事主线是电视剧的核心吸引力;新版《神雕侠侣》增加了林朝英和王重阳的爱情线,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但这条支线却足足跨越六集之长,且大部分是没有对白的人物特写镜头,难免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二、原因分析
“中国的电视产业陷入了这样的怪圈:一边是观众抗议翻拍泛滥却又争相收看,另一边是业界宣称翻拍扼***原创力却又不断拍摄新的翻拍剧。”⑤如此矛盾的情形让人不由得好奇,翻拍剧到底有何魅力,它因何产生,又有何影响?
1.文化消费的产业化驱动
早期电视剧坚持为艺术而创作的理念,制片过程也秉承尊重原着的原则,较少受到商业化的影响。因此,情节上不会掺杂过度的商业包装和模式化表现手法,文化品位上也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着风采。金庸武侠剧系列中的经典版本便产生于那个时代。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转型,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和思想浸淫各个领域。电视剧生产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资金的涌入使制作成本水涨船高。“有些投资方只关注主演是谁,导演是否有名气。投资的随意性说明在这个资本逐利的过程中,电视剧创作本身并不是重点,而只是资本运作的一种外在形式。在这种背景下,翻拍剧因其低风险、高关注度、相对较低的真实成本和制作难度等特点自然受到资本的追捧,成为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的主流。”
⑥可以说,当下翻拍电视剧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观众的注意力,并利用售卖广告档期进行盈利。于是,翻拍剧为博得大众眼球往往增加人物间的复杂恋爱关系、炫目的特技打斗场景等“烂俗”剧情,淹没了原着中的情节主线。任何艺术创作中一旦注入过多的商业动机,必然会影响其艺术质量。对此有学者评价:“翻拍经典虽然是文化传承,但对有些人来说却更像是一种赚钱的幌子。这并非是一个人、一个环节的错,而是应该整个行业一同来反思。”⑦
2.电视台采购模式的影响
电视剧最主要的买方和播出平台是电视台,而电视台的商业运营模式则会直接影响电视剧的生产与营销。
在旧版金庸剧拍摄的年代,电视台的资金运作较为独立,购买电视剧的主要衡量标准就是质量。故旧版金庸剧在制作过程中一般都会保留原着的“原汁原味”,仅对文字无法描绘的场景细节进行补充。
目前,广告赞助是电视台运营的主要资金来源,收视率成为电视台衡量一切的标准。电视剧的成本与收益问题则是采购方--电视台--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这就直接影响到作为生产方的电视剧制片人的行为。“导演李少红曾明确透露:目前国内的电视剧市场以题材论价,在开拍前就定好了价格。”⑧电视台买不买某部电视剧,多是取决于剧中明星的分量以及观众的期待度,这种取舍标准使那些原本为艺术内涵而拍摄的电视剧缺少生存空间。此外,电视台购买电视剧主要以剧集数为价格计算标准,集数越多往往售出价格越高,这就使得翻拍剧极力拉长剧集,从而导致剧情拖沓的问题。
3.编导、演员等拍制成员因素
编剧是电视剧的灵魂,导演是电视剧的掌控者,演员则是电视剧的表现终端,聚集了好导演、好编剧和优秀演员的电视剧就已经成功了大半。早期经典金庸剧大都由著名导演和编剧操刀,他们对于剧情的把握度较高,演员对剧中人物性格的理解也较透彻。因此,旧版金庸剧中的演员装扮和形象虽然不像当下包装的那样“炫目”,但演绎的角色却都能入木三分,荧屏形象至今仍有大批忠实拥趸。
当下的电视剧制片经费基本是各种商业投资和赞助。受赞助商影响,导演看中的演员角色往往从其票房号召力的商业层面进行考量,极易出现选角失败的情况;而选中的多为明星,他们对剧本及饰演人物的熟悉程度受紧张的拍摄档期所限,无法做到足够细致到位。因此,翻拍剧中往往出现演员与所饰演的人物在气质、性格、演绎上相差较大的情况。即便外形装扮华丽,也无法掩盖人物性格刻画失败的事实。此外,在编剧的重要性认识上,国内的认知与投入还不够匹配:编剧的地位较低、待遇较差,许多颁奖典礼甚至都未设置最佳编剧奖项。长期的忽视使国内编剧们无心钻研剧本,侧面助长了翻拍、模仿之风。
拉长剧集进行翻拍几乎已成为经典电视剧不可避免的命运。翻拍并无不妥,之所以遭人反感,只是某些客观或主观因素导致翻拍剧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当前亟须明确该如何正确地翻拍经典电视剧。
三、改进建议
“电视剧制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广大电视观众所接受,这个接受的过程依赖于传播过程中的编码与解码。一部电视剧是否被认可,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解码。”⑨而目前,编码、解码的双方--电视剧制作方和观众--在翻拍剧上产生了矛盾,我们应正视这一问题,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努力将其引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1.改变短视的商业思维
从效益上讲,翻拍剧能借助观众的熟悉与怀旧心理吸引更多的关注,从而节省宣传成本,有效降低投资方、制作方的风险。“翻拍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它利用原有的故事题材来进行再次改编和制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原创剧本稀缺的问题,为我国影视产业的兴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⑩但从前文的问题分析可见,要改变翻拍剧口碑下降的命运,根本上是要改变当前电视剧制作过程中浮躁、短视的商业思维。过度强调商业化目标必然带来唯利是图的短视行为。制片方为了追求收视率,把原着剧情拉长,增加世俗化情节,颠覆原着经典的人物形象,难免降低剧作的文化内涵。长期如此,将引起观众反感与失望,导致收视率下降,陷入低成本粗制滥造的恶性循环。因此,确保金庸武侠剧等经典在翻拍中的相对艺术独立性是其品质保障的根本。这就需要电视剧行业管理者提高对此类经典电视剧的重视度,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以促使制片方改变唯利是图的短期商业思维,增强在翻拍时把控艺术品质的原则性。
2.尊重原着的文化内涵
翻拍好一部电视剧,其难度丝毫不亚于原创。“翻拍受到已有影视文本的限制,受到观众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式和观赏习惯的限制,从事翻拍的电视剧艺术家需要有对生活的深刻领悟,对人物的独特理解,对影视语言及其表现手段的熟练掌握,以及与历史对话、与文本沟通的能力,如此才能在翻拍中展现一片艺术新天地。”
当前,翻拍金庸剧中被观众诟病最多的就是篡改原着情节现象。强行加入一些俗套甚至“狗血”的情节,其实并不能如愿吸引观众的眼球。新版金庸剧收视率几乎全线下降的事实说明,因文化内涵下降、情节线索混乱反而会失去原本忠实的观众群,尤其是高端的受众群。“严格来说,只是在利用短暂的话题来吸引观众眼球,它只是对市场的一次透支消费。”因此,尊重原着、保持文化底蕴是翻拍剧还应坚持的“底线”.
3.合理追求画面感
电视剧的画面感包括演员造型和拍摄镜头两个方面,目前翻拍金庸剧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一些误区。对选择演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拍摄镜头上,过于追求美感而忽视了内涵。演员的气质是后期人物造型所不能弥补的,选择的演员不仅要得到观众认可,而且要与角色气质相符;拍摄镜头不仅要为电视剧的画面增色,更要将情节内涵表达得合理且新颖。现在很多金庸剧在翻拍时会选择人气较高的偶像明星,试图以此吸引年轻受众的眼球,但这些偶像演员的气质大多与武侠人物需要的古装风格不附,再加上过于注重对镜头画面美感的追求,导致翻拍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翻拍剧对演员和拍摄镜头的要求更加严苛,必须加强演员选择的合理性,避免让电视剧投资方独揽选角的大权,要选择适合于剧中人物特征的演员类型,塑造更贴合原着人物的荧屏形象。同时,要增强情节与画面感的融合度,做到内涵与美感并重,否则“高清的拍摄技术和时尚的形式包装也丝毫掩饰不了整个电视剧实质内容的苍白与空洞,翻拍不是完完全全的拷贝,观众不会对只换了演员、场景的故事感兴趣的”.
综上所述,金庸武侠小说是经历时间洗礼留下的文化财富,经典金庸武侠剧是电视剧发展路途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觑。当下翻拍的金庸武侠剧存在的问题,是事关经典武侠剧乃至整个国产电视剧健康发展的问题。因此,需要认识到“翻拍的真正意义在于,重温经典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在细处加以超越,观众在习惯于经典所带来的温暖的同时,要有不破坏整体风格的惊喜与创新”.为了有效利用和有序开发电视剧创作的珍贵文化资源,保护经典武侠电视剧种的艺术价值,翻拍此类电视剧应多措并举,营造健康的文化产业生态,将以金庸武侠小说为代表、蕴含中华传统文化财富的大量翻拍剧做精、做强,从而推动国产武侠电视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