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心理学家一直在争论,到底是短期目标好还是长期目标。有个经典的实验是这个领域的传奇人物艾伯特·班杜拉做的。插一句,有人调查后得出结论,这个实验被引用的次数排在第4 。班杜拉和戴尔·申克研究了一群7到10岁的孩子。这群孩子参加了一个以自我指导式学习为特色的课程,期间做了很多算数训练。
他们让一些孩子设置短期目标:每节结束后都至少做6页题目。他们让另一些孩子 只设置一个长期目标:7节都结束后完成42页题目。这样,两组总的节奏是一样的。第三组没有设置目标,第四组连题目都没有做。
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能力测验,结果发现,设置短期目标的那组,比其他所有组的成绩都好。表面上,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实现了目标,渐渐增强了自信和自我效能感。把焦点放在每节的具体目标上,他们比其他人学得更好、更快。
但是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是该领域最权威、最严谨的杂志《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后不久,这样杂志有刊登了荷兰研究者的一篇论文,该论文表明长期目标更好,至少对研究中的男生来说如此。关心长期目标的男生,在学校里表现的更好;而相对不关心这类长期目标的男生,在学校里表现的则比较差。关注长期目标似乎比关注短期目标更有效。
那么,为什么长期目标在这些高中生上有效,但是在前面研究中的算术课上无效?一个原因是,高中生可以清楚的看到日常任务与长期目标之间的联系。优等生不仅强调长期目标,而且比其他学生更可能把当前的努力学习看作实现那些目标的必要步骤。另外一个原因或许是,年纪大的孩子比年纪小的孩子更擅长思考未来。
不管那些男生后来是否实现了他们的\'长期目标,他们都看到了每日努力和遥远梦想之间的联系,于是愿意努力,以取得进步。而且,他们的辛苦应该有了回报,就像本杰明·富兰克林一样。富兰克林在晚年时承认,他从未实现让小册子干净一周的短期目标,更不用说道德完美的长期目标了。但是,两种目标之间的联系激励着他一直向前走,而且,结果令他欣慰。
所以我们在修炼意志力的第一步,就要设置清晰地目标,设置一个长期目标的同时在设置一个比较具体的短期目标。
孟子曾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我要接受生活的种种磨炼与考验。有了磨炼,沙砾才能变成绚丽夺目的珍珠;有了磨炼,矿石才能变成价值连城的钻石;有了磨炼,古今中外的成名人物才得以成功。
你知道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的《史记》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那是司马迁在遭受宫刑这一奇耻大辱的磨炼中着作的。因为司马迁笑对磨炼,所以他成功了,并为我们创作了永垂不朽的《史记》。
你知道二战时期叱咤风云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是怎样成功的吗?你可能从没有想到过这位美国总统从小因病成为受人讥笑的跛子,然而在逆境中成长的他却因此获得了不一般的自信,他告诉我们:既然磨炼无法逃避,为何还要哭泣?也许笑对生活会有更美的彩虹出现。鹰一般自信而犀利的目光,慷慨激昂的演说,促使他成为美国的骄傲。因为罗斯福接受了磨炼,所以他成功了。
你知道美国的作家海伦·凯勒是怎样成功的吗?你知道她的故事吗?海伦·凯勒面对聋哑盲这三重打击,她曾经迷茫,甚至有过放弃生命的念头,但她放弃了这一念头,看不见阳光,却可以把温暖捧在手中;听不见声音,却可以用心灵去感受;说不出震撼人心的讲演,却可以用双手记录下这三天光明磊落的畅想。因为海伦·凯勒接受了磨炼,所以她成功了。面对古今中外的著名人物的成功事迹,你认为他们是在平坦的道路上取得的吗?那么,朋友你错了。任何一个人物的成功都要接受磨炼。所以,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接受磨炼吧。不要在逃避了。这样,我们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大写的人。让我们盼望接受磨练吧!
对于很多人来说,停下来喝一杯是没坏处的,就像有些人可以在派对上享受一根香烟、接下来几个月在再不抽烟一样。但是,如果我们是那种一喝起来或一抽起来就控制不了自己的人,那么我们不能把那杯酒或那根烟看作孤立事件。我们一杯酒都不能喝,即使是在朋友的婚就像一些礼上,因为破例喝了第一杯,就会破例喝第二杯,长期下去,我们是戒不了酒的。
对付这样情况最简单的策略也许是,不喝酒,遇到酒就绕道而行。这样情况的人就需要“明线”的帮助,明线规则,是明确、清晰、简单的规则。越过明线时,我们一定会注意到自己越过了明线。如果我们答应自己“适量”抽烟或喝酒,那这就不是一条明线。它是一条模糊的边界,没有明确指出我们在哪个点从“适量”变成“过量”。边界那么模糊,而我们的大脑又擅长忽视小的错误,结果,我们也许会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越界太远。所以我们是无法确信自己总在遵守适度饮酒的规则。相反,零容忍是一条明线:完全戒除,任何时候都不例外。
所以,修炼意志力的一条策略就是设置明线,如果不能坚持就完全戒除。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