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颇有收获。这本书收录的是肖川近年来创作的教育随笔。读着他所写的一篇篇美文,我也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肖川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现实生活中,机构的职能错位却有时发生。正如监狱可能成为一所学校一样,学校也完全可能成为一所监狱。”
“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俄国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然而。剖析我们当今的教育,似乎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我们的教育过早过多地给予孩子们约束,不准干这,不准干那,课堂上只有举手才能站起来发言;为了避免作业出现错误,任何人不许做题,老师讲了后才做;不喜欢音乐,却硬是被家长拉去学乐器;不喜欢美术,却硬是让家长按者在宣纸上泼洒笔墨;明明孩子喜欢摆弄些科技制作什么的,却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熟不知,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发展。人人都企盼被欣赏,而不员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
由此看来,人必须成为自己的解放者,并在伦理意义上成为自己的创造者。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要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成为人们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还学生真正的自由,让他们每个人都个性张扬。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让我看到了教育随笔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这种记录教育的形式产生了兴趣。这种对理性世界的感性表现让人在欣赏中华文字之美的同时汲取着丰富的专业营养。畅游于此,让人心境开阔,灵感涌动。读此书,必要用心才有所感,有此所感才有所得。
几个朋友相约来到位于昆明东郊的白沙河水库游泳。
五月的昆明气候已是盛夏的感觉,处处鲜花盛开,给人一种舒爽而惬意的感觉。
也许是我们年轻气盛的缘故?
那一天,
我们决定来个自游泳比赛,水面的直径大约有五百多米,看谁能从南面游到北面。
记得那天我们共有八个人(我们江苏三个,贵州三个和四川两个),
由于那天刮得是北风,水面的浪花特别的大,
我们只能斜着游,在游到七八十米的时候,他们几个就败阵下去了,只有我们江苏的三个还在艰难地向前继续游去。
大约游到一半的时候,我已有点感觉体力不支,脚下的水温也很冰凉。
此时,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我朝着伙伴喊道:“浪很大,我们怎么办?是返回?还是继续前进?!”
伙伴说:“我们不能返回,要继续坚持-------浪大我们就退着往前游!”
那时的`浪花打在脸上真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一浪接着一浪。
大约离岸边还有一百米的时刻,
我的一条腿抽筋了,
我对自己说:“不能慌,要镇定!”
那时我只能用两只手与一条腿在往前游。
就在我离岸边还有五十米之时,我的另一条腿也抽筋了,
心想这下完了,我终于向伙伴发出求救的信号,
这时不远处的一位好心的中年男子向我游来,
他说:“不要慌,要保持镇定!我在你身边陪你游。”
此时此刻,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不能慌,我一定会战胜的。”
两条腿都抽筋了,只能靠两只手的力量来划水向前游。
二十米、十米------还有五米,
终于到岸了!
此时的我已是累得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躺在岸边的草地上,
两眼一片漆黑,
整个地球都在飞快地旋转--------
感谢那位不知名的好心人,
在我危难之际能陪伴在我身边,
并予以我一种莫大的力量!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是作者肖川博士历时十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集。文章的话题都直抵人心,说出了我们教育者的心理话,读书的过程是与读者对话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感受到肖川博士那质朴与豪放、灵性与率真、睿智与宽厚集与一身的学者风范,还有他那颗对教育事业无限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诗意教育,也渴望着自己去发现、去体味教育中那如诗如画的意境。
在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要与经典为友;告诉我们教育带给了我们什么;告诉我们要审视我们的教育目标;告诉我们教师要“六个学会”即“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六个学会”。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那些有过错的,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对于学生的尊重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冷落学生、不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教师对学生要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只有真诚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我们对于学生的自尊心,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他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一个没有体验到自尊感的学生,会在今后的社会中去尊重别人。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道义的责任,一个社会怎样对待处境不利的人群,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