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面俗称"牛肉拉面",是兰州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
随食客的爱好,拉出大小粗细不同的面条,喜食圆面条的,可以选择粗、二细、三细、细、毛细5种款式;喜食扁面的,可以选择大宽、宽、韭叶3种款式;想吃出个棱角分明的,拉面师傅会为你拉一碗特别的“荞麦楞”。拉面是一手绝活,一个面节正好拉一大碗面,每拉一下,要在手腕上回折一次,拉到最后,双手上下抖动几次,则面条柔韧绵长,粗细均匀。
观看拉面好像是欣赏杂技表演,拉到最后时的“一拉一闪”又仿佛是舞蹈演员在挥舞着彩带。牛肉拉面的优劣取决于清汤。兰州人吃牛肉面,先喝一口汤,便知是不是地道。熬汤时常选用草原上出产的肥嫩牦牛肉或黄牛肉,加大块牛头骨和腿骨,再按比例加入牛肝汤和鸡汤,在特大罐形铁锅内熬成即可,则肉汤气香味浓,清亮澄澈。
食用时只选用清汤,加入清煮萝卜片和调味料。煮熟的拉面浇上萝卜清汤,佐以牛肉丁(或片)、香菜和蒜苗,调入红亮的辣椒油即可食用。兰州清汤牛肉面有“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五大特点。即牛肉汤色清气香;萝卜片洁白纯净;辣椒油鲜红漂浮;香菜、蒜苗新鲜翠绿;面条则柔滑透黄。兰州人似乎对醋特别偏爱,端来一碗面,先操起大腹醋壶。调入一股香醋,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吃出牛肉面的酸辣清香。吃牛肉面往往要超出平常的食量,一碗面直吃得发梢冒汗,还要将酸辣的清汤喝个精光。如此美味,实在不忍浪费。不过,忌食酸辣的食客恐怕难以品尝到牛肉面的酸辣清香。
吃一口果然名不虚传正如清代诗人张澍曾这样赞美“马家大爷牛肉面”:
“雨过金城关,白马激霤回。
几度黄河水,临流此路穷。
拉面千丝香,惟独马家爷。
美味难再期,回首故乡远。
日出念真经,暮落白塔空。
焚香自叹息,只盼牛肉面”。
可见早在清代“兰州清汤牛肉拉面”已是兰州的美味小吃了。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它化凶为吉。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风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风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在中秋节,我国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春节一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春节联欢会边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有的大人还守年岁的呢。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中国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我最喜欢过春节了,不仅可以尽情吃,尽情玩,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就是我家乡过年的风俗。你们家乡过年的风俗是怎样的呢?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我的老家是浙江的临海,有许多与别的地方不同的习俗:过新年、元宵节、中秋节。
快过年了,人们纷纷从全国各地赶回家乡过大年。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挂上了红红的灯笼,贴上了红红的春联。
除夕那夜,全家人(包括爷爷奶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家家户户就开始放烟花爆竹,一走出门,便听见了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从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传来。这声音把我吓了一大跳:吓得我赶紧用手捂住耳朵!这声音大得,连说话声都被淹没了,不得不让人大声地喊。之后,我看着满天迷人的烟火,每个烟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真叫人看的眼花缭乱,简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烟花节”。
在我们浙江临海春节一般都是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止。大年初一那天天还未亮,我就被鞭炮声吵醒了。天刚蒙蒙亮,只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插烛焚稥,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在初一那天还有许多禁忌:不准扫地吧,不准将水倒出去,不准动刀······
还有,我们那儿过元宵节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过。元宵节那天你猜我们吃什么?汤圆No!No!No!不是汤圆,在我们哪儿吃的是“羹”,它是将一大堆原料搅拌成的,都是薏米浆为主,再放芥菜叶、猪肉末、豆腐干······搅合在一起,搅好了之后,就用小火慢慢煮,最后调味出锅,因为做羹的原料很多,所以通常都是一煮就是一大锅,这够全家老少吃好几顿呢!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风”。各地的风俗,各有各的特色;各地的节日,各有各的过法。因为有了这样的不同,节日才会变得非常有趣。你家乡的`风俗,又是怎样的呢?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我的家乡,匍匐在祖国锦绣江山的手掌心里,狭长的仪态承载母亲了的模样,干燥的气候凝成了她开朗的性格,丰富多彩的文化是她墨色发丝间那朵玫瑰花,源远流长的历史成就了她的气质。她闺名金城,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兰州。
她见证过历史的沧桑。从嬴政指点江山的笔下,到杨广胯下马驹的铁蹄,生辉于左宗棠的目光中,展翅在建国伟业的金光里。
今天,我静坐在黄河岸边的石头上,出神地凝视着川流不息的黄河水滚滚而来,又匆匆离去,久久说不出话来。如今,这座城市发展的如此迅速,恰如这混着泥沙的母亲河,大跨步地奔跑着,繁荣着。谁还能记起历史长河中的金城,谁还能眺望到远处的苍凉戈壁和大漠黄沙,谁依稀听到当年的金戈铁马和异域风情的胡琴羌笛?
这般思考着,我于是开始留意脚下的土地,追溯她的历史,展望她的未来。
黄河边的那几座水车,工作十分奇特,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如今那水车也许不曾如从前那样转动,转了水,转了景,转了光阴。它现在仿佛是一个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不再辛苦。它被麻绳围绕保护,被柔和的日光灯倾洒金箔,可这依然不能磨灭它那斑驳的木轮上,一道道深或浅的裂痕;那裂痕陪它看多少日出,又随它听多少水流。这就是组成她的一部分,值得让我们欣赏的,难以割舍的一部分。
沿着羊肠小道往前直走,就渐渐踏入“绿色长廊”滨河路。这里路面宽阔笔直,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漫步其中,让人感到十分惬意。在这儿,最出名的便是“黄河母亲”由“母亲”和二“男婴”组成。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状成长的华夏子孙。
看看兰州,这座历史名城,她多么美好,多么叫人心生喜爱!这就是我的家乡,她不算多么宏伟,却也默默向世人展示着她的风貌。
8月6日早晨,爸爸和他的同学们到兰州大学法学院开毕业20周年座谈会。我们一大批家属也一起来到了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综合性重点大学。我们进了校园沿着大道参观,大道两旁是粗壮的大树,树冠像一把把大伞为我们遮住了烈日。
我看见了爸爸他们上学的教学楼、住过的宿舍;还参观了他们运动的操场,跑道上我还和爸爸的同学董叔叔比赛跑步。从运动场出来,我们来到兰大图书馆---“积石堂”,这里是学生们阅读的.地方,大家都在馆前合影。再往前走就是兰大著名的毓秀湖。湖不大,湖边柳树低垂,周围非常安静,爸爸说他们过去经常在湖边读书。
湖间小岛上有一座亭子,称为“忠烈亭”,里面有一块石碑,是为了纪念兰州解放时牺牲的兰大师生。毓秀湖边的钟灵园有很多高大的松树,我们参观时有一只小松鼠在树枝间蹦蹦跳跳,引的大家都开心地叫起来。
兰大还有许多有名的建筑及名人塑像,每一处都能让爸爸和他的同学回忆起在大学的时光。我能感觉到,他们都很爱兰州大学!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