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心的冲突》的作者是卡伦·霍尼,一位德裔美国心理学家。童年时期父亲对霍尼的贬低与嘲讽、母亲偏爱哥哥与对她的冷落,让霍尼的童年生活颇不快乐,但也为她日后踏入心理学的领域埋下了种子。
霍尼认为我们内心的冲突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我们会不得不在各种背道而驰的愿望之间做出决定:比如,我们既想独处,又想有朋友相伴;既想学医,又想学音乐;既想自由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然而,很多人选择忽略这些冲突的存在,随波逐流,任由事情摆布,享受着这种内心的“平静感”。而这本书让我认识和了解自己内心的冲突,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打破虚假的平静。正如书中所说,若想认识冲突并做出选择,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有时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是真心想要独处,还是只是为了逃避社交?第二、发展自己的整套价值观。从别人那里接受到的信念始终无法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也很难以这些信念为基础来作出选择。当出现新的占据主流的信念时,又很容易不假思索地将旧的信念抛弃。往往复复之中,就会始终无法理解内心的冲突因何而起,也就无法认识冲突。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第三、有意愿和能力做出选择并且承担责任。
就如书中所言:虚假的平静其根源在于内心的迟钝,根本不值得羡慕,而且还必定会使我们虚弱无力,一遇到风吹草动就缴械投降,所以,有意地去体验冲突也可以成为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
——题记
当我还沉浸在初中,以仰望的姿势望着高中生时,自己的高中生活却已走过了许久。时间轰轰烈烈的与我擦肩而过,它的流失犹如随着季节变更而飘落的叶子,轻的没有声音。
不知是什么时候的事了,我开始喜欢站在融有阳光的树影下,在那罅隙间,踩着叶片,那破碎声会让我回到过去。怀念初中,怀念那一半纯白,一半阴暗的日子。怀念我们可以张扬的在大街上唱《双截棍》,可以在球场上大把大把的流着汗,在自己喜欢的女生面前人来疯的大叫,可以在操场上坐一整天,让阳光把我们的影子和笑声拉长。我们一起哭过,笑过,流泪过,骨子里流淌着叛逆的血液,我们聒噪,但也会莫名其妙的安静下来。三年围城式的生活,我们习惯了在课堂上偷偷看《火影忍者》;习惯了在回家的路上飙车;习惯了躲在房间里与同学打一个多小时的电话……而如今,我们已站在”初中”的城外,只想回到过去,试着让故事继续。
过去,成长,现在。我无力正视每一个过程。
每个人就像一棵青色的蔓藤,疯长着——在阳光下,带着思念。可那些思念所堆积后,就如比萨斜塔一样垂钓起思念者的心。尽管如此,可我仍希望自己内心深处有一大堆思念,因为在离开后,我不会期待再见。
有几次在街上碰到初中同学,我会很高兴,可又不知说什么,只是笑,笑后就会互相简单寒暄后离去,以往的亲切已荡然无存,痛苦?无奈?是谁变了,那些曾经捏着“Onetothree,threetoone”的友谊的我们不应只是这种邂逅;那些本以为可以念念不忘的.人怎么可以在念念不忘中变的无声无息了呢?
枯黄的落叶又开始铺满大地,站在上面踩出的”唰唰”声,我似乎听见了时间走过的声音。本踩在同一片落叶上的我们已经分离了。让我换种方式再度回首。
第一秒,停住脚步,双手插戴。阳光笑的很放肆。
第二秒,叶子崩裂发出声响。头顶飞过许多大鸟。
第三秒,回头远望。他们还在原来的地方笑着,闹着。
第四秒,大鸟飞远,恍然大悟。离开的仅仅只是我……
谁能告诉我书中拿着水晶球的女巫在哪里,谁能告诉我时间怎么偷……
清晨到了,我也醒来了。对于我们小草来说,清晨是多么欢快。清晨有甜甜的露珠.微微的风,吹着我们翩翩起舞。这时我看了看周围的兄弟姐妹,他们也都起来了,连小花姐姐也在风中舒展着枝叶,露出了甜甜的笑脸。我们在风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出来了。这时公园里的人多了起来。远处有一对母子正在闲谈。我饶有兴趣的看着一个小男孩正在.用手绢擦着一个人造蘑菇,他把自己当成了义务清洁工。在我们浑然不知的时候,危险已经降临。刚才在远处的那一对母子已经来到我们身边,那个母亲已经一脚踩进了草地。难道她没看见旁边的'牌子吗,牌子上清清楚楚的写着:请勿进入草地。这时他已经把我周围的兄弟姐妹给踩倒了,我多么想去把他们扶起来,可是我是个小我动不了。那位母亲在花姐姐的旁边做着难看的样子,叫她的儿子给她照相。我只能闭上眼睛等待死神的降临。“你们不能在草地里照相,难道你没看到牌子吗。”突然间一个小女孩的声音传了过来。我睁开眼睛看到那个小女孩,非常感激。可是那对母子,不但不听还要赶走小女孩。她们的声音引来了很多人,人们都指责那对母子。母亲红着脸连忙拉着儿子狼狈的溜走了。人们也散去了。
那位小女孩不被踩倒的兄弟姐妹扶了起来。一阵风吹过来,我们不能说话只能用优美的舞蹈去感谢她。如果天地下的人都像小女孩那样,那这个世界是充满美好的。
所谓的典型性原则,就是在写议论文时,在选择论据时,要尽可能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其它普通的论据尽可能的少用。这个典型性有一些问题要说明,就是这个典型性是相对的,比如某个论据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可是因为在同一篇文章里使用的人太多了,它就没有那个“典型性”了,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尽可能避免“撞车”的情况;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有一些生僻的论据,是许多人都很少知道的,虽然它也很典型,但它缺乏一种“共知性”,没有代表性,所以其可信度也是不太理想,因此,不要以为人们是少用的论据它就具有典型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