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印象深刻的几处是农民刈麦,尼古拉去世,凯蒂生产,安娜与渥伦斯基猜忌争吵,尤其是安娜自***前的痛苦挣扎半癫狂(心理描写很逼真)。在背叛了传统道德体系下的无爱婚姻后,安娜这个曾被众星捧月的骄傲女人,被社交圈排斥,被社会孤立。渥伦斯基成了安娜的全部,极度的不安全感使得她愈发敏感猜忌,偏执痛苦。最终,安娜走向了灭亡,用生命证实了渥伦斯基对她的爱。安娜曾想过摆脱困境,可发现自己无处可去。在卧轨前,她曾想过服用过量鸦片自***,但是生的***促使她没有那样做。在发现自己几近崩溃时,她曾寄希望于唯一的好友多莉,可惜愧疚和不齿没能让她当着凯蒂的面求助。而后卧轨时,她曾一度想站起,可惜太晚,火车已轰鸣而至。直至死,安娜还是留恋着这个世界。
如果安娜及时同卡列宁离婚,似乎结局会是不同的走向。安娜最初拒绝和卡列宁离婚是不愿低声下气承认自己有错和不想放弃儿子谢里沙的抚养权,后来想通了,卡列宁却拒绝离婚。有人觉得安娜咎由自取,她太贪心,要自尊,要儿子,还要和情人的爱情。但是这样的安娜才是真实的人,复杂而又矛盾。况且读者用上帝视角,从结局里看出离婚是最优选择,可是主人公不会预知未来,不知道当下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这何尝不像生活中做选择的我们?安娜看似为爱情而死,实则社会生活的隔绝和个性的被限引导了安娜的毁灭。如果安娜所处的社会包容进步,每个人都独立自由(如婚姻自由,经济、人格独立),结局还会一样吗?
跟安娜一样,列文也是一个希望挣脱社会束缚,完成自我实现的人。安娜热情躁动,以激烈的方式与社会对抗,而列文则通过温和的内省方式摸索着信仰,追求自我价值。在和凯蒂的婚姻中,他找到了爱和责任。反观安娜与渥伦斯基的爱情印证了之前看过的一句话:爱人爱到七分刚刚好。安娜的这种倾注全部的占有欲极强的爱让渥伦斯基难以消受。爱得太满,会失去自我,也给对方很大的压力,结果爱变成了负担。不过控制爱的度,很难吧,也许需要好好修炼。
这本书主要围绕三个不同的家庭展开叙述,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
列文和凯蒂彼此相爱,彼此理解包容,他们的家庭是幸福的。凯蒂的姐姐多莉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为了孩子被迫接受丈夫奥伯朗斯基的出轨,他们的`家庭是貌合神离的。奥伯朗斯基的妹妹安娜和卡列宁的家庭才是不幸的。我主要讲讲安娜。
安娜嫁给了比自己大二十岁的丈夫卡列宁,卡列宁一心扑在工作上,把安娜看作没有情感需求的花瓶,冷落了八年。
寂寞空虚的安娜面对渥伦斯基(一名年轻帅气的奇兵)的猛烈追求像初恋的少女打开爱的河堤,很快淹没了自己。为了追求有爱情滋润的幸福生活,安娜抛夫弃子,做了渥伦斯基的情妇。虽然过着奢侈的生活,但由于爱情的不对等,对儿子的想念,以及丈夫为了所谓的宗教信仰宁愿一直戴绿帽子也不同意离婚等多方面的不如意导致安娜情绪崩溃,最后卧轨自***。
从安娜身上我学习到以下几点:不能无底线的去爱一个人;即使再相爱,也要学会给彼此独立的空间;要想在爱人面前保持长久不衰的吸引力,除了注重外在形象,更多的是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
以前有一个女孩问我是否喜欢斯嘉丽这样的女性,因为自己当时还没有看这本书,就临时抱佛脚,去百度了一下大概情节,故事在我脑海中的最初轮廓就是围绕斯嘉丽嫁人,成寡妇,再嫁人,夺走亲妹妹的爱人,对于爱情相当随意,对于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痴痴傻傻分不清……接着我对她回答说:我这么专情的一个人,自然不会喜欢斯嘉丽这样的。她并没有再回复我。
现在看完这本书,回想一下,斯嘉丽和媚兰是整本书中最重要的两个女性角色,截然相反的两个性格,如果可以重新回答她的问题,我想说,我会喜欢斯嘉丽这样的女性而不是媚兰这种。我觉得这部小说传达一部分女权主义的思想,斯嘉丽重建塔拉的过程展现的淋漓尽致。这学期行为学老师上课曾经问过我们班所有男生一个问题:如果将来你们的妻子挣的钱是你们的.三倍甚至更多,你们愿意在家做奶爸吗?事后我还特意问了我一个挺要好的朋友,他不假思索的就回答不愿意。不管怎么说,我都觉得在爱情的基础上,我是心甘情愿的。其实斯嘉丽并不滥情,只是在爱情方面不太成熟罢了。
特别喜欢白瑞德说的一段话:我从来不是那样的人,不能耐心的拾起一地碎片,把它们凑合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个修补好了的东西跟新的完全一样。一样东西碎了就是碎了,我宁愿记住它最好时的模样,而不愿把它修补好,然后终身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可是就算在找一个新的东西来替代它,也永远无法换回你心中最初的那份美好。就像我的沙画瓶碎了,我买了更贵更华丽的项链,可是,最初买沙画瓶时心中那无可替代的美好,随着它掉落地上的一瞬间,碎的难以接受。
爱,如空气,如阳光,无处不在。而我,正沉醉在这充满爱的世界里,体会那细致的爱。
记得那天,细雨蒙蒙,天空灰沉。丝丝缕缕的冷雨如晶莹的坠子从天而降,斜斜飘洒,一点点,一滴滴,落在地上。我躲在外婆黑色的大伞下,和她一起走在在萧瑟的风雨中……
伞大就是好啊!躲在伞下,我丝毫感受不到风雨的寒意。可是,当我把目光投向外婆那边时,却发现外婆的右肩竟被雨水淋湿了一大片。我停下了脚步,提醒外婆:“外婆,伞歪了!”外婆慈爱地对我笑笑,说:“没歪啊!”“你真的拿歪了,你看你的肩膀都湿了。”我再次重申。外婆并不答我,反而用手摸摸我的头,问我:“你有没有被淋湿?”“当然没有,大伞都要把我整个人罩住了呢!”我答道。外婆就笑了,她笑的时候,眼神里仿佛漾出了一抹光,那是道神奇的光。那光让我感受到浓浓的爱意,我沉醉在这爱的世界里,感觉暖暖的……
长街,霓虹灯,时光带走了很多,也留下了很多。又是一个下雨天,同样的我和外婆撑着同样的黑色大伞,走在同样的风雨中。可是,似乎在同样中又有一些微妙的变化。天变得越来越黑,乌云翻滚着。雨越下越大了,像泼,像倒,从天空倾斜而下。风肆虐地刮着,雷公大声地怒吼着。附近的花儿们也被无情的刮走了。我长大了,长高了,告别了稚嫩,已渐渐有了大人样。时间也在外婆的脸上刻上了更深的皱纹,为她的头发染上了更多的白色。这次,握着伞柄的手换成了我的。伞外,雨骤疯狂;伞内,静谧温暖。突然,外婆对我说:“珏珏,伞歪了。”我笑笑,对她说:“外婆,伞没歪。”外婆眯起了眼睛笑了笑,用手把伞扶了扶。但那沉甸甸的爱又把伞弄歪了。
其实伞不仅仅是伞,更是一杆爱的天平,总会在不同人的手里有所倾斜。
春,是生命的起点,亦是生命的终点。
——题记
山坡上那一片灿烂绚目艳黄的是脱离世俗的迎春花,它们总是在冰雪初融,春光乍到时就活泼开放,但在春末,它们又无悔地凋谢了。我只能呆呆地坐在它们身旁,望着它们枯萎的花瓣,听着它们无奈的倾诉。我忽然间听见朴树的《那些花儿》,他那淡淡的忧郁之声,让我感到春天的凄凉。
黄绿的嫩芽爬满了整个树枝,它们像刚出生的小baby,稚气未脱,叫人不忍心去触摸它们。而那地上枯黄色的落叶,像老人饱经风霜的手,历经沧桑,任凭岁月的流逝飘然落下。嫩绿的叶子看着它们发笑,然而它们却不知道,终究有一天,它们也要这样匆忙的离去,就像流星划过星空一般短暂。
人们都说,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那些绿,让我们看见了生命的精彩,那些红,让我们望见了青春的活力。可人世悲凉,人间荒芜,又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到春给予我们的礼物?春,是生命的起点,亦是生命的终点。生命轮回转动,就像时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永远不可能再回来。
春天,和煦的日光把寒冷的冬天,似乎不着痕迹,但它却带不走我们心中的失落。那种对生命的脆弱而感到的失落。
春天,我站在田野里寻觅倾诉。春阳的柔情让我闻到了故乡的气息,可莫名的惆怅和空虚使人愁肠百结。我顿时感悟到人是如此渺小,它和时间相比,就像宇宙中一颗很不起眼的星宇。我们不能让时间永远留存,我们只有被时间无情地抛弃。
我们用整个生命去拥抱春天,在春天里尽情地奔跑。我们不能荒废了春天,沉迷于美丽的春景而忘了赶路。要知道,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多花些时间来点缀你精彩的人生吧!
春天依旧到了,如约。
天气很暖和,仿佛是突然间,阳光便不再是老人口中的“纸老虎”,而是炕下暖洋洋的炉火。风也跟着暖和起来,暖风吹得人醉,上课都有些迷糊了。
阳台前伸展这一枝枯木,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它不像别的树那样,花枝已经开始抽条,泛青,而只是在那里挺立着,仿佛死去。
昨天,它开花了。
像是一夜之间雪攀上了枝头。正当我好奇怎么会下雪时,满树的花瓣抖了抖,我这才意识到开花了。
白色的花瓣映着阳光,十分亮眼,虽说白色是冷色调,但看了却十分暖和,愉悦之情登时笼上心头,嘴角都不自禁的挂起一丝笑容。花蕊半推半就地聚在一起。由于没有叶子,远远看起来就像一朵巨大的蒲公英,似乎要随风而去。
梨花不易闻到香味,即使那么大一簇聚在一起,也似乎没什么味道。
学校里的几株花树开了,不详其名,但是很香。
就在班门口,很好欣赏。一共两株,一株深红,另一株颜色稍浅。
火红火红的,映在漫天大雪中,煞是好看。漫天的飞雪飘飘洒洒,点缀在花瓣之间的夹层中,花变成了红白相间的颜色。那红是流动着的,又是凝固着的;那白是旋转着的,又是跳跃着的。风一吹,满树的花儿好像旋转起来,像一个深不可测的漩涡,要把人的身体,精神,灵魂都要吸进去。等在清醒时,却有些迷茫了。
浅红色的那株,有种大家闺秀的感觉,却没有林黛玉那么弱不禁风,深居浅出;但缺了些穆桂英眉宇之间的英气,跟像是一种两者之间的美女。让人不怎么印象深刻。
两株花很香,但要在静下心时去闻,那种味道有些像荷花的味道,是醇厚的檀木间裹挟了一丝刺鼻,恰到好处的中和了两种极端的味道。
也不知是不是幻觉,那种味道和梨花的味道都夹杂了一些幸福感,细嗅其芳香,愉悦之情喜于言表。
因为有爱,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可爱,让世界充满爱,品尝幸福的味道。
生活中,我们时刻都可以感受到他人所给予的爱;亲情,父母的爱;友情,朋友的爱;师情,老师的爱……所有的爱都来自于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此刻便撒下了爱的种子,让他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唯有那一刻,我们才能品尝到幸福的味道,原来被他人宠爱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爱,不仅仅体现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世界也需要充满爱的味道,爱的温暖会创造幸福的生活,展开幸福的翅膀。
xx年,一次严重的天灾致使我国汶川,5。12打的真的突如其来夺取了多少人的生命;破坏了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在这样的困境中,我们全世界的人民都没有丧失挽救汶川的希望;一只只坚强的军队向灾区献出了自己的爱心,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为那些人们搏得生存的希望,一丝线索他们也不会放弃;一个个白衣天使尽职尽责,尽自己最大的本领挽回他人的生命;还有一位母亲,在他临死前拼命地为自己不到一岁的儿子发短信‘孩子,请记住,妈妈永远爱你!’所有动人的场面都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之伟大。还记得有那样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它牢记在在心,去感受真爱给予的幸福。
我已沉醉于爱的世界,在爱的世界中感受到了幸福。其实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爱的化身,唯有我们理解爱,懂得爱,珍惜爱,才会被爱的力量所陶醉!
我感觉到了,幸福的心声。那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沉醉于爱的世界真的真的很幸福!
余光中说:我觉得如果把世界上的作家分为两种,一种是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另一种是没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我宁愿参加后一组。因为后一组中伟大的作家很多很多,绝对超过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组。他还称诺贝尔文学奖是西方人的文学奖(我赞同,因为亚洲人获得此奖很少。)在评选过程中,对非欧洲和非英语的华语作家存有很明显的偏见,他建议,“华语作家完全可以设立自己的诺奖”。
之所以诺贝尔文学奖持续10多年,是世界各大媒体都很关注的文学活动,而“诺奖”的分配是问题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大半是欧洲人,美洲人少一点,亚洲人最少,只有三四个。而在欧洲人中,北欧人占的比例很大,这是地理上的“自我中心主义”。
西方人欣赏华语作品正如我们欣赏他们语言作品。他们不到华语作品的内涵吧!其实,华语作品在文学上是一件魄宝,是我们精神的食粮。西方人的作品对他们也一样。
诺贝尔文学奖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原因:第一因为它是世界性的,第二是因为瑞典的政权很稳定,是一个国王在公平地主持这件事,典礼非常隆重,并是瑞典宪法规定实行的君主宪制使得国内政治比较稳定,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华语也可以有自己的诺奖。以中文为母语的人口有13亿,完全可以设立华语文学奖,因为华语的世界占了半边天。我们中国华语作家很多很多,要更好为华语文学在世界流传,我们中国应设立世界性的华语文学奖。
媒体有责任鼓励文学。华语文学是一座宝藏,媒体应该鼓励挖掘文学人才,也大力宣传华语文学。要设立世界性的华语文学奖,少不了媒体的作用,更少不了媒体的鼓励。
为了发展和传播华语文学,可爱的中国,我爱的祖国,应设立世界性的华语文学奖。来吧!热爱文学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呼吁设立世界性的华语文学奖。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