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剧情里青春的足迹,我找到了曾经的自己。那群朝气蓬勃,天真烂漫的人群里,那些模糊的我们谱写着的曾经幼稚的诗行。可是那诗行里饱满着我们的热情,我们的真诚,我们的忠实,我们的梦想。
青春真好。虽然稚嫩,虽然狂妄,虽然固执,虽然困惑。但是那是一条婉转且旖旎的小径,让人情不自禁的走进梦想的深处。在单纯富有的青春岁月里肆意的渲染,肆意的泼撒,把人生无虑的精彩描绘的无与伦比。
N多年了,看过了很多的电影,可是都是过眼云烟。一觉醒来,甚至都记不住主人公的样子,更没有能让我记住的理由。那些被文学包裹和装饰过的爱情,不乏都是要么都是生离死别,让人叹息。要么就是饱经沧桑,总会曲终人散。留下的只有对红尘的哀怨,对爱情的惋惜。对人性的褒贬,对生活的困惑、、、、、、、
所以渐渐的也很少看电影,也很不喜欢看电影。总觉得电影里的爱恨情仇只是一种生活娱乐的需求,一段生命中无聊时的消遣。《泰坦尼克号》一度风靡了全球的所谓的真正的爱情,在我看来,无非就是诠释了资本社会消极堕落的滥情之作。以及那些奢华的阵容,露骨的媚艳所带来的瞬间快感。
在那段懵懂的青春岁月里,有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可是曾有几人能把青春里的.故事和成长演绎的如此真切,如此的动情?曾有几人能把花季里纯洁朴实的感情演绎的如此温馨,如此的动人?
青春只有一次,人生也只有一次。纵观身边的无数男女,细数身边无数男女演绎过的感情,我不得不扼守长叹。花一样的年华、梦一样的青春里,我们做过什么,留念过什么,在浮躁世俗的眼下,在湮灭流离的往事里,还有那样的豪情,那样的真挚,那样的可歌可泣的曾经吗?
好怀念青春,怀念一起在山间地头,沟壑溪畔嬉戏打闹的往昔。怀念那群和自己一般大小,一样顽皮,同样争强好胜,同样喜怒分明的玩伴。在人生跌宕起伏的路上,你们都走的一帆风顺吗?虽然那时也会偶尔生气,偶尔拌嘴,但转过身,依然是最烂漫的笑容,依然是最亲密的挚友。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声声叫着夏天……”随着这悦耳动听的音乐响起,我渐渐从书海中走了出来,开始聆听这令人动情的音乐。这优美的旋律,勾起了我对童年的深恋。慢慢的,我开始陶醉在这曼妙觉悟的乐声中,心灵与之共鸣。它也拉动了我心里的那根弦,拉引了我对童年的回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不错的,儿时的我带着好奇心与乐趣去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去发现美,创造美。也曾像鲁迅小时候那样,有自己生活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我也常常在我自己家中的那片园子里,与蚱蜢一起跳跃,和青蛙一起对唱,与百虫争鸣。当我玩累了的时候,还会直接躺在地上休息,用帽子遮挡太阳,创造出一片“黑暗”,与虫蚁共眠。有时,当我醒来,发现天已向晚,该起身回家吃饭了,于是我就依依不舍地同我的虫朋蚁友告别了……
在我的童年时,我不仅有动物朋友,我还有很多活泼可爱的人类朋友。我们常常在一起谈天说地,其实只不过是一些生活小事罢了,但我们确实快乐。这种乐趣超过了在初中生活里,我与同学品《三国》、论《水浒》英雄时的快乐。我感到了“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满足,也想“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初中紧张无聊的生活冲淡了儿时之趣;一身的任务,也让我无法再享童年之乐。我也意识到,现实已把结局注定——我的童年已去,它已如梦般消失。
童年给我留下深深的回忆,在我心中,它犹如一朵夏花,永远灿烂,永葆青春。每每想起,它都能带给人一种真、善、美的享受。我想当我毕业之后,我定会一一捡拾童年的梦,再创一部《朝花夕拾》来让我对童年的回忆,定格在书上,永不褪色。
如果能回到从前,我一定好好对待母亲,不让她那么操劳。
我睁开眼,看到母亲坐在我身边,笑着。她笑起来的时候,脸上的皱纹都挤在一起了,嘴角边还有两个迷人的小酒窝。我第一次发现母亲那么美。“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行,那就明天。”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你赶紧准备准备。”她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的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
还敏感。“唉,这事都过去了,你还想那些事干嘛,没必要啊,不要太在意了。”我说。她突然抬起头,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充满了感激,她又笑了。
第二天清晨,她早早的起了床,细心打扮了一番。这是她第一次这么精神!
到了北海,我们优哉游哉的走着。看着那些美丽的菊花,我的心情也舒畅了许多。多年没见的菊花,还是那个样子: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人有的时分只想单独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用。”
——《合欢树》
我似乎离母亲越来越远了。我抬起头,望着树叶飒飒地响。
我经常见到母亲,在梦中,她的青丝如霜。她抬起头来对我笑。我要上前去追逐——但我可恨的两条腿!母亲的面孔含糊了,化作我指间的几缕微光。我叹息着,我永远忘不了她的离去。
一页手稿飘落。闲来无事。便翻阅一下好了,权当消闲。我翻开来,上面是《秋天的怀念》。
喀啦,泛黄的手稿展开来。
是梦吗?我看见了熟习的影子。是母亲。她傍着身子悄然往外走。再看满地的碎玻璃,窗外雁阵北归。我看看瘫痪的双腿,神色恍惚,我,回到了从前?
看到母亲出门,我跟了进来。她抽泣着,没有察觉到身后的我。她向前走着。她忽然曲了腰,刺耳的\'咳喘声如针般扎着我。“妈!”我不由出了声。母亲回过头来,我分明地看到她指缝间,显显露的一片鲜红!“快,你往常就得去医院!”我着急地望着她惊惶的脸。她悄然摇头:“妈没事儿的。不用了。妈会治好你的病的,一定会……”“我的瘫痪有救了,你得先去!”母亲诧异地望着我,许久跪倒在地上:“这不可能……”便开端像个孩子般大哭。
我呆呆地望向她。
“妈只剩半年的时间了……”
我把自己反锁在屋里,面前堆着小山一样的稿纸。我还是把母亲推进了医院,凭空地幻想她能好,或多活几天也好。我陪伴她,又猖獗地想要知名——我要她在最后的时日里得到幸福,去为她的儿子自豪。她的脸上,不时有小孩子般的笑容,却也经常心疼地看着我。
“喀啦”,一片枯叶飘落。
又是一场幻梦。但我分明看到,母亲的脸是笑着的。
我翻开灯,拾起一只笔。
没有消散的,是母亲的影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