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这么久,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是很难的,我也是二十好几了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分享一点小,有两个问题,你越清楚就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1.我是谁?2.这个世界是怎样的?
带着这两个问题去生活,总有一天生活会给你答案。面对喜欢的事情,如果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梦想,那就再问自己一个问题:“这辈子不做会不会后悔?”如果会,那就勇敢地去追求,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活过,就这一次,为自己疯狂!
读完朱敬一先生的十封信,可以说,对于研究生活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许多问题也得到解答,作者围绕进行研究工作的过程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梳理了一遍,形成这意味深长的十封信,我了解到,做研究之前,需要在哪方面提高自己才能更好提出研究问题,敬一先生告诉我们是“读书”,不住相得读书;当你投入研究之中时,则创新是重要的,要能在研究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想法,不要局限自己的思维;最后,当你完成研究时,研究报告在交流中可以得到更多的意见和批评,而这将促进你在学术创作中不断进步。这本书不算太长,也不难懂,由于时间关系,提出的只是部分内容,当中还有许多宝贵的意见和观点值得我们细细研究。
生命的意义就是在于追寻梦想,这是人生的目标,如果你放弃了梦想,你就失去了绚丽的人生本色。实现梦想要努力不懈,又要有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的精神。而要别人三令五申则是被动的,当然,也不能好高骛远。
我有一个朋友,他有一个十分高远的梦想,要让祖国富强,可谓是雄心壮志。他十分优秀,饱读书籍,人们问他问题,他总能对答如流,口若悬河。在我的眼里他当真无愧是个天才。对于他如何有这么一个梦想,我只知道他好像是游览圆明园时,看到那残垣段壁之后向我提出的。
红尘滚滚,长路漫漫,他已是他们班最爱奋斗的学生了。所以梦想是神奇的,它能促进人生的成长。《史记·淮阴侯列传》里记载的韩信就是一个典型的证明,他以自己的坚强成就了他的梦想,韩信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有率兵打战的念头,他曾感激漂母一食,他曾忍受跨下之辱,这一切是为了什么?追寻梦想!而要实现梦想就要学会忍耐和坚持。
晋代的王羲之曾经自傲于家中,不可一世,但这得到的是什么?他沉醉在自己的书法中,不知天地之高大,如坎井不知江海之辽阔,但他发现自己的错误时,便苦练毛笔字,最终获得了他人的赞誉,成为举世无双的一代书圣,所以要实现梦想是不能“沉醉不知归路”的。
追寻梦想,如果整天幻想,就是天方夜潭,热爱生活的人都有一个梦想,它畅想在人的脑海中,给人带来力量,给人带来光芒,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如果没有一个梦想来支撑我们的'灵魂,那将会怎样呢?必然是大浪淘沙,灰飞湮灭。
追寻梦想,就是追寻金色的太阳,吸收它的光芒;追寻梦想,就是追寻生命的营养,带给我们健康;追求梦想,就是追寻心灵的天空,让我们插上飞翔的翅膀;追寻梦想,就是追寻灿烂的童年,让我们学会珍惜美好的时光……把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投入到梦想中,每一滴失败的汗水和泪水,都值得回味。沧海桑田,不变的是人类历史中一代代寻梦者燃烧的激情!
细读前四封信,朱敬一先生围绕读书问题,上了一课。“读书”这个话题打从我们开始接受教育,便一发不可收拾,社会,家庭,学校,无不告诉你,读书不是万能,但没有读书却万万不能,在信息时代,随着个人在社会中的成长,一种关于实用主义读书和各个论者也都在反复冲击和动摇人们的读书目的,品读经典变得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快节奏消费知识,成为一种趋势,报纸和电视不断消费人们的眼球,我们接受的信息很多时候是别人用各种价值判断加以选择和筛选过的,在这个时候,人们看似了解很多,知道很多,但都是被动获得知识,我们了解和认识的.世界是媒体塑造的世界,是别人眼中的世界。另一方面,在这个物欲横流,激烈竞争的社会,人们向往成功,追求成功, 读书也被认为是一种人们能寻找成功捷径的方式,于是,人们开始带着某种目的性读某方面的书,长期以往的教育方式带来知识的过早划分,单一性强,学生精通某一方面抑或一窍不通。当然这些现象都无可置否,然而,在这个书中,朱敬一先生站在一个研究者的角度,告诉我们,成功者往往是那些能主动提出问题,能在相关领域发问的人,而不是一味的,遵循别人的脚步,成为一个被设定程序,只会解决问题的机器人,被动接受信息,所以,作为一个追求的年轻人,应该努力成为能提出问题的创造者,”很多人批评我们台湾的训练出来的学生,大多是很会解问题,但是不会找问题。你给他们一个问题要他们解,非常厉害,不管多难都很快,一天两天,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就能解出来;但若是要他们自己找出问题,就比较困难。那怎样才能让自己比较会找问题呢?就是要不计目的地广泛吸收知识。“[1] 这一点指出了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学生面临的尴尬现象,朱先生认为,做研究要先读书,先博后精,在读书中发现兴趣,并深入探索,慢慢形成自己的研究领域,反之,视野过于狭窄,容易导致后期创造过程创意不足。而扩充视野的主要方式就是不计目的读书,不住相读书,这对于年轻的研究者提出了深刻的要求。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