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一个既新奇又深奥的的知识;科学是一个可以创造辉煌的事物。
读完这本书,书中的科学知识非常吸引我的眼球,还有一些科学小制作更是让人惊叹不已,最让我值得称赞的是他们发现探索科学的精神。他们每个人对事物都能进行仔细地观察,从而发现科学的奥秘。
我也有自己的探索和发现一天,我在家门口看见一团黑黑的东西和一个绿绿的、长长的东西,我手忙脚乱地跑回家里拿放大镜,我一看,傻了眼,原来,一只毛毛虫在向一群蚂蚁打架呢!我想:蚂蚁这么小,能斗赢它吗?过了一会儿,几只硕大的蚂蚁爬到了它的身上,一口咬住了它,它尽管奋力挣扎,但还是被蚂蚁咬死了。因为蚂蚁齐心协力,所以最终取得了胜利。蚂蚁怎么召唤同伴?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仔细观察蚂蚁的全身。发现它头上有一对小黑点,我想:这个是什么?我经过上网查看,才知道这对小黑点是蚂蚁的触角,它可以用来传递信息,蚂蚁就是这样传递信息的。一次,我发现我家的狗在地上吐着舌头,我以为它饿了,便拿了一块肉骨头来喂它,可是我无论怎么催它,它就是不吃。我想:既然不吃那它要干什么?我带着这个疑问,打开电脑一查,原来它吐出舌头是为了排汗。
科学给予了我不少乐趣,让我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从今以后,我要更加认真学习,更加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积累自己的科学知识,创造自己的科学制作。
前几天,我在家里洗澡,浴缸里放满了水,我在里面舒舒服服地泡着,嘴里哼着小曲。正高兴的时候,突然一滴冰凉的水珠掉在我的鼻子上,吓了我一跳,是怎么一回事呢?我抬头望了望天花板,发现上面有好多小水珠密密麻麻的排列着,有几滴正在往下掉。我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就把我爸爸请了进来,因为我爸爸他什么都懂,问他一定知道,爸爸说:“这天花板上的水珠是浴缸里散发出来的.水蒸气遇到天花板受凉就会结露,而且天花板表面又是很光滑,所以就会越聚越多,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掉下来。”
“哦,原来是这样的道理,我明白了。”我一边洗一边就想:天花板上掉水珠会让洗澡的人感觉到不舒服,怎样才能让天花板不掉水珠呢?我脑袋里闪过一个念头——要是把卫生间的天花板做成拱形,这样一来,在天花板上形成的水珠就会乖乖地顺着拱形流到底下,然后再在拱形的底部做一个小水槽接上水管连到下水道,这样就完全能消除洗澡时天花板掉水珠的现象。对,就这么办。
晚上,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听后,说:“今天我带你洗桑拿好不好?”“可我已经洗过了呀,明天吧?”“不行,就今天一定要去,去了你就会明白的。”我不知道爸爸葫芦里到底装着什么,只能跟着他去了,可到了桑拿中心以后我明白了,因为他们那里的天花板就是拱形的,上面的水珠顺着那美丽的圆顶往下流淌,我挠着头笑着说:“原来是这样啊,我明白了。”爸爸一拍我的肩膀说:“聪明!这就是我们身边的科学,科学道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你更加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知识,来迎接新的挑战。”
真没想到,我们身边还有这么多科学啊。
下了几天雪,终于出太阳了。我和妈妈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突然,妈妈问我:“为什么冬天的太阳能从南边的窗户照进来?夏天的太阳为什么却从北边的窗户照进来呢?”我一听,马上想起了《十万个为什么》上面讲的故事,我就把书上的知识告诉了妈妈。妈妈笑了,说:“我们来做这个实验吧。”
我们用电灯当太阳,用皮球当地球。当“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时候,有时“太阳”光直射“地球”的北边,有时候“太阳”直射“地球”的南边。妈妈告诉我,我们住在地球的北半球,太阳直射北边的时候,是我们的夏天,太阳就能从北边的窗户照进来。太阳直射南边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冬天,太阳就会从南边的窗户照进来。
看来,只要我们留心,身边到处都是学问呀!多看书的好处真大呀!
下午2:00,爸爸准时送我们去儿童博物馆。我们一路上说说笑笑,高兴极了。
到了儿童博物馆,我马上蹦下车,向儿童博物馆的大门奔去。其中,我最喜欢的展馆是航海馆里的造浪台。造浪台是触屏型屏幕。我“点”了一个平底沙船,妈妈说平底沙船应该可以承受较大的`风浪吧。我却说不一定。于是,我开始造浪了。我先来一个微型波浪,平底沙船基本上是纹丝不动,勉强还承受得住。过了一会儿,我来了一个中型波浪,它就承受不住了:只见船在“水面”上左右摇晃,“水”不时泼入船中,岌岌可危。在大家的加油声中,我使劲地摇动手柄,波浪也越来越大,简直可以与真正的海浪有一比。平底沙船在波浪左右夹击下,在我们的摇旗呐喊身中,沉到了水下,消失了。
我对妈妈说道:“还是我猜对了吧!”“你真棒!”妈妈笑眯眯地夸奖道。
其实,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它要你去探索!
今天作文课上,大家分外高兴,因为老师要让我们做一个科学小实验。
做实验前,老师问我们:“你们觉得方糖遇火能烧着吗?”同学们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到底能不能燃烧呢?我也很想知道。
老师把酒精灯点燃了,再用镊子夹起方糖,放在火上烧。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方糖还是没有烧着,却看见方糖底部由白变黄,最后滴落几滴糖汁。这个实验证明,方糖直接烧是烧不着的。
不过,老师就像是个魔术师一样,悄悄“变”出了一盆烟灰,神秘地问:“你们觉得方糖和烟灰在一起能不能燃烧呢?”话音刚落,教室里又沸腾起来,大家众说纷纭,难以定论。最后,老师让我们小组实验。大家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开始了实验。徐路遥小心翼翼地点燃了酒精灯,我用镊子夹起方糖在烟灰里沾了两下,又滚了两下,这方糖便穿上了一层“灰”衣。我把方糖放在火上烧。随着“嗞嗞”的声音,方糖烧起来了。徐路遥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大喊道:“你们快看,方糖着了!方糖着了!”而总是眯着眼睛的袁静怡,此时也把眼睛瞪大了,而我的嘴巴也张成了“O”型……大家都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方糖就会突然消失。火烧得太旺了,我赶紧把方糖上放到盆子里。不一会儿,方糖上的火就熄灭了。我们七上八跳的心,终于平静下来。黑乎乎的方糖散发出阵阵糖香,怎么还有的焦糖布丁的味道呢?细细一看,原本白花花的方糖变成了焦黑色,还有一条黑色的“小蛇”从方糖里“钻”了出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方糖里真的有“小蛇”吗?我靠近一看,哦,那条“小蛇”就是这方糖烧焦的糖汁啊。
原本不会燃烧的方糖和烟灰为什么放在一起,就这么易燃呢?老师给我们揭开了谜底:烟灰中含有碳酸盐以及一些稀有元素,这些化合物可以起到催化的`作用,让方糖燃起来。烟灰在这里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原来这就是方糖燃烧的奥秘啊!”我不禁感叹起来。
这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科学就在身边,我们只要敢于探索,就一定能发现生活中的无穷奥秘!
我也曾发现过很多很多身边的科学,比如说上千斤的重物,在地上放几根钢管,推重物就不在那么难了,还有我们手上的指纹,是为了提物时防滑……所以,我对科学有着很深的兴趣。有一天,天下起了瓢泼大雨,我撑着伞急急忙忙赶回家,突然,猛的一阵大风,把伞吹到我的身后,我跑了没几步,觉得伞就像有生命一样,把我拉住了。后来,我回到家,打开电视机,无意中调到了一个跳降落伞的节目,由此想到了我在雨中把伞倒过来跑的事,我研究了一下,认为是风受到阻力的影响,有阻力的`话,伞就顺阻力方向跑,而我行走的方向和他正好相反,所以才感到行走不方便的现象,为了更一步确认,我自己做了一个降落伞,我把一些塑料袋拉剪成方形,四周穿上线,线下挂着重物,然后从高处放下,果然是慢慢飘下来了。由此可见,我在雨中无意间把伞撑倒了而行走不便是因为风的作怪。那些飞机降落和帆船都是这样的原理。
我发现的科学还有很多很多,因为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如果你是一位有心人,那你一定会在身边找到很多科学。
摩擦力是一个问题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叫阻力,摩擦力也分两种,一个叫静摩擦力,则另一个就是动摩擦力啦!
那拔河比赛比的是什么?很多人会说:当然是比哪一队力气大喽!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对拔河的.两队进行受力分析就可以知道,只要所受的拉力小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就不会被拉动。因此,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就成了胜负的关键。首先,穿上鞋底有凹凸花纹的鞋子,能够增大摩擦系数,使摩擦力增大;大人和小孩拔河时,大人很容易获胜,原因就是大人的体重比小孩大,对地面的压力就大,摩擦力自然也大。另外,在拔河比赛中,胜负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们的拔河技巧。比如,脚使劲蹬地,在短时间内可以对地面产生超过自己体重的压力。再如,人向后仰,借助对方的拉力来增大对地面的压力,等等。其目的都是尽量增大地面对脚底的摩擦力,以夺取比赛的胜利。呵呵,没想到吧,拔河比赛还有那么多学问在里面哩!
摩擦力有功也有过,可假如地球上没有摩擦力,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假如没有摩擦力,我们就不能走路了,因为既站不稳,也无法行走,比如在冰上步行,冰太滑,走不多远就得满头大汗,道路会比冰还要滑,螺丝儿拧不紧,椅子全都散开来,在地上滑来滑去,根本无法使用,开车停不下来,笔都抓不住,更别说拿笔写字了……如果没有摩擦力,地球将会变成我说的这样。
科学在我身边,只要你认真观察,定会发现无处不在的科学。
读了这个题目,相信很多人都会问:“不就是一个小小的鸡蛋吗!怎么就握不破呢?再说了,你有什么根据呀!我就不信这个鸡蛋握不破!哼!”所以今天,我要带着大家,走进这神圣的科学大门,去寻找真理。
今天,在课上,老师问:“你们相信有奥不破的鸡蛋吗?”我的心中虽有一点疑惑,但我还是回答相信。老师找了一名女同学上来握鸡蛋,一秒钟、两秒钟……只听见“啪”的一声响,鸡蛋破了。
这时,你可能会说了:“不是我不破的吗?怎么就破了呢,而且还这么快!"接着下一组的实验,你就知道了!
老师又找了一名男同学上来握,只见他握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碎。老师又叫了几个男同学上来帮忙,过了一秒钟,又一秒钟,我心想:看样子,他们是不能握破了,只见他们咬着牙、憋红了脸儿、双脚蹬地,我心想:怎么回事呢?我明白了,他们一定是没有劲儿了,可是,怎么能呢?不管了,反正他们也握不破了!但,出乎我的意料,又是“砰”的一声响鸡蛋破了。
最后,老师解开了我们的疑惑,原因很简单,是这样的:因为力有传递性,鸡蛋壳是由一种碳酸钙构成的呢,比较坚固。如果它受力均与匀的话,它不会破的哦,但如果握不好,使它受力不均的话,它就会破的!
你们明白了吗?我想: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听别人说,自己要有主见,自己亲自试一试才能找到真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