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典故作文开头

古人典故作文开头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03-31 14:48:43
古人典故作文开头

古人典故作文开头【一】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滥竽充数的启示:

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古人典故作文开头【二】

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

公元41年被 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 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孟翼听了很窘,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

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 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 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

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 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盂冀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 “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 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六十二岁那年,“马援又主动请求出征武陵。原来,那时武陵的少 数民族首领发动叛乱,光武帝派兵去征讨,结果全军覆没,急需再有 人率军前往。

光武帝考虑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马援见没有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说: “我还能披甲骑马,请皇上让我带兵去吧。” 说罢,当场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光武帝风他精神矍烁,矫健的动作不减当年,便批准了他的请求。

第二年,马援因长期辛劳,患了重病,在军中死去,从而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誓言。

马革裹尸的启示:

“马革裹尸”体现的一种人生价值取向,是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

古人典故作文开头【三】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古人典故作文开头【四】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望着窗外秋风中摇摆不定的黄叶残沙,吟起了这首忧愁伤感的诗,“哎呀!你莫非得了忧郁症,别打扰了我练功的雅兴!”正站在教室后空地里练功的`李逵听见马致远的多愁善感的哀叹,不仅没有心酸感动,还怪他扫了自己的练功兴致,冲动地冲过来,举起拳头,准备打他。“好了,好了,两位同学,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要顾及同窗友情嘛!”曹植连忙阻止。“哎!这马致远,天天在那说他的愁诗!我都快听得火冒三丈了,他家破人亡,还是倾家荡产了呀?“你瞧他,一点儿情感诗韵也没有,还这么捣蛋!”“他才是……”“……”好了,别再这么纠缠了,花些时间在学习上吧!有道是‘温故而知新’,学了这么多内容,就不知道好好温习一下,才能获得新的知识嘛!你们怎么总在废话、争论上花功夫,而不知道把功夫花在学习温习上呢?”孔子身为班长,放下正在复习的书本,指责着他们。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起,老师走了进来,全班一片肃静,“今天的学习任务是作文或诗篇,给你们10分钟,写完后,我来检查!”。

10分钟瞬间即逝,在许多同学沙沙笔声后,老师开始评讲作文了!

“第一位同学,高鼎的作品‘草长茑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老师说着,“什么,高鼎你可是我们班的班干部啊,佼佼者,怎能写出这种诗?还忙趁着回家时间放纸风筝!天哪!我说了多少遍,这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你不仅不按时间回家还……还要放……放风筝!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心思全不在学习上!快去写一份深刻的检讨,顺便让你的家长晚上给我打电话,我要好好反映一下你的学习状况!”“但是,我的家长全都去游玩了啊!”“什么!你的家长也如此贪玩!”老师气得上气不接下气,又只好拿出李白的诗,朗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什么?李白!你怎么写出这么不合情理的诗,近视了?还是老花眼啊?难道你家就在荒地上,否则怎么会床前明月光呢?还是什么霜?不符合情理,不切实际!重写!李白!李白,人呢?怎么不回应!“床前明月光……”李白喝得酩酊大醉,一手举着酒壶,一手拿着酒杯,两腮通红,醉醺醺地说着。老师一看,大声惊叫:“天哪!你竟敢在课堂上狂饮……酒!这成何体统!怪不得你做诗胡思乱想,还扰乱课堂纪律,你,快去写一份深刻的检讨,还要罚你写十篇诗来!”老师气得火冒三丈,举起孟浩然的诗念起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哪!你睡觉还不知道醒来,什么作息时间都没有,真是不成体统,我说了多少次要早起早睡,而你却睡得不知觉醒!哎!罚你抄写上课作息时间表500次!”“可老师,我说的是另一种自然意境啊!”孟浩然一脸迷雾,抓耳挠腮地说。“什么!你还要顶嘴!快去写800份检讨!”老师气愤至极地说。接着,老师又拿出下一份古诗……

古人典故作文开头【五】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而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说:“你这个办法可不行啊,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趴在曹操耳边,叽叽喳喳讲了起来。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