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家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西塘古镇,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
一直以来,我只知道西塘古镇有名,不知道我爷爷的老房子也是不简单。有一天,我跟着爷爷一起去鲁镇纪念馆,在那边参观时,居然发现里面挂有爷爷家的老房子照片。
爷爷家的老房子,距今有一百多年了,属于明清建筑。老房子占地面积有近400平米,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四合院布局,有朝门、大天井、正门、小天井,大小房屋12间,两侧间数面积对称。各屋的间隔都是使用木板,屋顶四合屋脊均起端檐垛脊,不过因年数久了,有些损坏的地方后来是爷爷自己用水泥补的。
从正门进去,里面又是一个独立的小四合院,四周围墙上砌着很好看的图案,两边还不重复的。
老房子最吸引我的还是位于朝门内泡桐树下的那口水井。夏天,井打出来的水,洗脸,洗手,凉凉的,特爽。冬天,井里的水温,有20多度。听爷爷说,井水因甘平无毒,还可以用于止血呢。
我喜欢爷爷家的老房子。
我们家有三栋房子,每一栋房子都是一本厚厚的书,记载着老一辈的辛酸苦辣和奋斗历程。
先说第一栋,那是座落在山村里的三间泥土垒成的茅屋,墙有一尺多厚,下面用黄泥垒成,到了檐口用土坯收边,屋顶上铺着茅草,后来又换成了麦秸,那是爷爷和奶奶在年轻时,请了好多人帮忙才盖起来的,我的爸爸、姑姑都在这座房子里长大成人,随着岁月的流逝,爷爷和奶奶在变老,爸爸和姑姑在长大,房子也在渐渐的老化。
到了九十年代,因为爸爸要结婚,所以家里又在草房子的旁边盖了第二栋房子,是用砖砌的墙,上面盖的瓦,还加了走廊,做了水泥地面,这一座房子在当时的农村算得上是高档的,为了建这栋房子,爷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到山上选下地基的.石头,然后用老牛套上板车拉回来,因为那时的路不好,所以好多砖头都是人挑的,爸爸说,为了盖这座房子,他的肩膀都磨掉了好几层的皮。再后来,又陆陆续续的拉起了院墙,盖起了厢房,但不论怎么变化,依然还是泥巴和砖结构。
这几年,因为城乡经济的发展,家里的经济也渐渐地好了起来,爸爸和妈妈商量了以后,又在镇上盖了一座二层小楼房,不锈钢的大门,塑钢的窗户,水磨石的地面,二楼还贴了地板砖,因为面积很大,所以爸爸妈妈都劝爷爷和奶奶搬过来一起住,但爷爷和奶奶都说,家里的地还要人来照应,到了镇上来回不方便,所以一直不愿意来,但是他们的那座茅屋却只能空在那个地方,再也没有人居住了。
三十年的岁月,三十年的变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想,爷爷和奶奶的老房子,也会渐渐的成为历史,再也不会出现,但那个岁月的经历,会永远的留在他们的记忆中。
今年寒假,我和范布宁等三个小朋友一起去报了一个“素描班”,除了画架等材料,学费全免,连“学生”也是“老师”组织起来的。哈哈,其实是我想学素描,妈妈帮我组织的,因为她就是老师。
第一节课是教画圆柱。在正式画之前,先需要整理用品:铅笔要削好,画架要搭好,纸要铺好……我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直接动手画,还得先看示范吧。先打一个框架,再打线条,深深浅浅……转眼间,一个漂亮的圆柱就诞生了,好像是放在纸上的,超有立体感。因为素描有高光点、亮面、灰面、阴影、明暗交接线五调子,把这五调子表现出来就有立体感了。看着妈妈画,我想:“这简单,看我的!”于是开始学妈妈的样子打框架。但有句话说的好:看事容易做事难。
刚开始打圆柱上面的那个扁圆时就发现:原来这么难!笔好像故意在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打不圆。而妈妈要求用直线组成圆,我却直线画成了圆弧。这时我一开始的高兴劲全像天边的云被风吹走了一样,无影无踪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勉强画好了我的框架,但“不幸”还是发生了:妈妈说我画得:1、太小;2、结构不对。两个原因就把我的这幅“佳作”PS掉了,并让我在反面重画。这真让我“欲哭无泪”啊!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看妈妈是怎么画的,然后学着妈妈样用心去临摹,终于又一次勉强把框架画好了。看看范布宁:哇,她画得真快!但我告诫自己:不能急,画得太快会把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框架搞糟的。
接下来是在框架里用线条画出明暗,这样就有立体感了。打线条也是有讲究的,线条要打得两头一样粗细,做到“两头轻,中间略粗”为最高境界。但这种线条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出来的,这是一点;第二点更重要的是打线条千万不能乱,打出来要一组一组的,并要有在角度的交叉。如先打横着的一组,再打斜着的一组;第三点是线条的深浅关系,如果要浅,则既可以减少线条数量,也可以把线条加深或变浅,除了手上用力不一样,加深或变浅可以用不同软硬度的.铅笔。
最后,我完成了那张作品。看着有些模样的圆柱,我颇有些自豪:这可是我的第一张作品哦!当时自以为画得不错,等到“培训班”结束,看看真是实在比较糟糕的。我的素描旅程作文青春人物素描作文课间十分钟素描作文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计算机起到了很多的作用,当自己的练习册上出现了难题,打开计算机,上了互联网,输入那道难题,答案便出来了;当看见自己的知心朋友离开了你,到别的地方,你可以和她网上聊天,这样又能见面了……看来上网作用也很大。
但随着计算机已经一个个进入各自的家庭里,而我们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一点点上升,上网冲浪已经成了时尚。上网聊天、收发电子邮件,成了时髦;网上游戏更始大家喜欢……这样的学生使学习成绩慢慢下降,从最好的变化成最差的,成天沉浸在网吧,迷恋着计算机游戏。根据抽样调查,全校有83.2%的学生上过网,没上过网的学生中只有3。9%表示无所谓态度,其余普遍都很喜欢。大多数同学打发周末和课余生活的方式,除了看书之外,位居第二的就是上网。另外,有33.5%的同学认为他们不能离开网络生活。大家看大学生都这样,中小学生会怎样呢?
在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我们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们还在这样沉浸在网络中,看来,文明上网,人人有责。
看着自己家漂亮的新房子,坐在门口看着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子,我又在想着以前住过的老房子。
记忆中的老房子在阳光下总会透出温馨的的气息,感受到老房子的温暖。老房子的屋顶是红色的,墙外面铺的是蓝色和白色的瓷砖,给人的感觉是简洁明亮,门前种着许多的玫瑰,还有几株高大的梨树,每当春天来临,玫瑰开放了,雪白的梨花也开了,小鸟常常站在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谣,我静静坐在门口的一块石头上,轻轻和小鸟一起歌唱。我从小就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下长大。
可有一天,老房子的宁静被打破了,当那天我们一家人知道老房子要拆迁的消息后,爸爸坐在门前的那块石头上一边叹气,一边“吧嗒吧嗒”地不停抽烟,而妈妈却在一旁抽泣,一边自言自语说:“哎,要拆迁了,这房子陪伴了我们几十年呀,真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现在要拆了,想都不敢想,真可惜。”妈妈就像发神经样,一边整理东西一边不停说着。就连一向做事很淡定的姐姐拿着相机不停拍着,一边拍一边思考着,大概是要把这里的点滴记忆都放到那小小的相机里。我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也时不时坐在那块石头上看着小鸟傻傻地追着跑。
没有多久老房子就变成了一片废墟,我们离开了老房子,现在已经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我在这里交上了新朋友,我也慢慢适应了新环境的生活,可我还是会想起在老房子生活的情景:太阳初升的时候,霞光万丈,茂密的梨树下,有一个小姑娘坐在石头上,对着梨树上的小鸟唱歌……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