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含热泪看完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那一个个使人热泪盈眶的画面,让我掩面深思,他们那种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深深打动着我。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是一群生活中的普通人。在2014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有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他开始了助学之路。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崇仁厚德!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了很多,我们也不能只沉浸在感动的时光里,我们应该让自己平淡无奇的生活多一抹亮丽的色彩。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帮助弱者、专心工作等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虽然是一些微薄的行为,但是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还是可以感动世界的。
能感动他人的人,是高尚的;懂得感动的人,是幸福的。学习他人的无私,传递爱的宣言,践行爱的承诺,奉献自己的力量,让爱充满人间,让感动长存人间!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
体育馆里放着熟悉的歌,只是这首歌被重新定义,看着学弟学妹们陆续进入体育馆,满是青春朝气的他们,脸上都挂着笑容。
又是一年栀子花开的季节,又是一个枝头挂满惆怅的六月,今天,我们在这里告别,告别自己在大学的三年,告别自己幼稚轻狂的三年。三年前,我们收拾简单的行李,怀着共同的梦想来到大学,三年后的今天,他们要再次背起行囊,开始新的征程。
我知道,毕业是终点又是起点,是征程又是驿站。
虽然没能坐在后面的观礼台上,只能隔着屏幕观看,但也让我感慨万千。感叹于时间飞逝,在我们的见证下,又一年轻学子扬帆起航。感叹于青春的美好,看着学弟学妹们相视一笑的年轻,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恍惚间,我潸然落泪,听着那一声声此起彼伏的“老师,我爱你”,看着舞台上老师们哽咽的身影,注视着同学们恋恋不舍的相拥,我感动了,或许是被他们的闪光灯刺激了眼睛,或许是耳朵受不了他们的喊声,又或许是他们曾经的经历勾起了我的回忆,只知道,那一刻,馆里很安静,安静得充斥着轻轻的抽泣声。
请记住,大学每段美好的回忆,请记住,现在身边每一位同学的模样,请记住,曾经给你们谆谆教诲的老师。每一句话都是那么平常却不平凡,虽然是隔着屏幕聆听,但是我也受益匪浅。
三年匆匆,我们成为这一年六月的主角,这是一个怎样的时刻。这一刻,我发自内心喊出:老师,我爱你!这一刻我抽泣着哽咽,这一刻,我拿着相机,然后闪光灯不停得记录着母校的点点滴滴。
这是时间的交汇点,三年最后的标点。为了这一刻展翅高飞的精彩,为了这一刻极目远眺的喜悦,我们曾经一起握紧坚持、自信、理想,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因为我知道这三年还承载着老师、家长太多太多的期望,我还需要前程似锦的未来。
毕业典礼最后的音乐响起,意味着我们从今天起会分道扬镳,而我们又将进入新的征程。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里面讲了四个人物——刘伟、孟佩杰、刘忠、谢晓君。
先说刘伟:他在十岁时因触电意外的失去了两个胳膊。他坚强的开始练习游泳,最后却因患了过敏性鼻炎,不得不放弃游泳,又开始学习钢琴。他说过:要么赶紧死,要么就精彩的活。活着就值得庆祝。他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只要努力就会获得成功。
再说孟佩杰:这个人我知道,以前曾在电视上看过。她五岁时被母亲送给刘芳英收养,三年后养母因病瘫痪。她用孝心和毅力支撑起了这个家。孟佩杰付出的是孝心,赢得的是尊重。他孝敬长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我最敬佩的还是胡忠夫妻了。胡忠带着孩子不远千里来到大草原,在孤儿学校里当一名志愿者。而他的妻子谢晓君也在一所学校里教书。两人很长时间不能见面。他最牵挂的是母亲和外婆。因为他要照顾孤儿,所以没有时间探望母亲。他希望他的孩子可以像他一样为国家付出。他们让我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人们有这样的精神真是不多了,所以我们要向胡忠、谢晓君学习。
今天,我们看了《感动中国》,它使许多人热泪盈眶,我觉得它是净化心灵的仪器,它谱写了真、善、美的乐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动中国》,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悟。
《感动中国》有几十位让人们感动到流泪的人,可以说最耀眼的不是明星,而是这几十人纯洁、善良的心。
这几十人中我每个都觉得让人感动,刘盛兰每天省吃俭用,捐钱给孩子们。他那时月薪才300元,可他却一下子捐了50元,他那时已经73岁了,后来又一场大火烧了他的房子,回到农村生活更辛苦。可他仍在捐钱,10元、20元、30元、40元这位老人吃东西都是吃垃圾里拾来的,还会拿人家扔掉不要的菜叶,而且17年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真善心!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正直、善良、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还有一个叫段爱平的。她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可她为村里的牺牲非常大。我们应该想成为百万富翁吧。这个段爱平就是个百万富翁,可是她却把自己的钱全都捐了出去,而且她有食道癌,最后穷得都没钱看病,而且她还会下雨天帮村民一起修房屋漏洞。我们要学习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崇高精神;学习她真心实意地帮民致富、解民困难、化民恩怨、心系百姓、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她不管身处何时何地,心中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在荣誉面前不忘本的淳朴本色。
看完《感动中国》之后,我励志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向《感动中国》里面的人物学习,帮助、救助需要帮助的人。
说形式做足,内容欠缺是有道理的,整个毕业典礼耗,如果从我们进场开始算起,大致四个小时,一个小时的会场等待,这是中国式典礼的常态,也就不予计较,两个小时的讲话,校领导讲完换院领导,院领导下了换老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学长代表,恨不得再给来个校工代表,食堂代表,然后狗血的事情出现了,毕业典礼的高潮环节,学生自己的节目表演,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设想的全院大合唱也没有出现,典礼仿佛还没开始就已结束,事后吐槽声一片,这到底,是谁的毕业典礼?
如果说一年前我还是抱怨群体中的一员,那么现在,我已学会了从一开始就不抱期望,早就做好了听陈词滥调的准备,甚至还在分析各种的写作逻辑,做好了心理准备,失望感也降低了很多。
让我感慨的是坐在我旁边的贺斯媞,她是这次典礼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从典礼流程到典礼预算,从主持人穿什么衣服到典礼上摆几把椅子,事无巨细,全部都要操心,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学生,辛苦是自然的,然而她还成为了吐槽的对象,一个班的班长就为了自己班的视频没有在典礼上播出而找到她争辩,也有很多同学在她面前直接抱怨典礼的各种细节,忽略了她为了这次典礼所付出的努力。看着斯媞在学生合唱环节跟着其他班一起大声歌唱,努力想鼓动气氛的时候,我拿起歌词纸,加入了几近无人的大合唱,如果,你非常在乎的事情,在其他人心里,只是一文不值,你还会,为之前赴后继吗?
作为一个从小学开始就当班***人,我特别能理解斯媞,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会加入和她一起唱。小学的时候校运动会,领导说纪律好的\'班能拿到风采班级,于是为了那张奖状,自己不吃零食,还要辛苦的管着其他同学不吃零食,拿着根小教鞭跟调皮分子斗智斗勇,为自己班的宣传稿比其他班少而急的跳脚,最后运动会结束才发现原来无论好坏,每个班都有一个风采班级奖。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明白了热情被现实狠狠浇熄的滋味。如果一张奖状,一个荣誉,全班五十六个人,有五十五个人不在乎,你还会,为之竭尽全力吗?
这几天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回想起刚进大学时候的我,其实也是这样的,为了班级活动忙前忙后,担心天气,担心人数,担心气氛,最后发现其实除了你,没人把这种活动当回事儿,所以慢慢学会变聪明,对别人不抱期待,长此以往,激情渐消,美其名曰,成熟。
对别人的努力表示尊重,对自己的努力不抱期待,这样,虽然热情不复,但也不会再失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