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庆 在任何人的眼中,绿色乃是人生命的颜色。 可在我的眼中,绿色是我的梦,而小草却是绿的使者,生命的象征。
你瞧!绿色来了。野外:花儿在开放,鸟儿在歌唱,整个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我十分喜爱这万木争春的春天,尤爱那绿色的小草。因为它的生存并不求有好的场所。无论是在旱地、沙漠、水沟、悬崖、山地等,只要有一点点土,它就会扎下自己的根,奇迹般地生长起来,给大地装点上一层新的绿色。而且,它不会刻意博取别人的同情;无论怎样干渴,它若还有一点生命力,就不需要人们为它浇水、施肥,而是靠着自己的顽强力量去努力获取生的权力。
你们知道吗?世界上还有好多首赞美小草的歌呢!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迹天涯海角......”
小草,它不顾环境的恶劣。无论天寒地冻、万木凋零,小草还是不忘把希望的种子和根埋入那慈母般宽厚的胸怀里。
小草还有更美的一面:在一阵春风的吹拂下,小草突然跳起了“迪斯科”时而左右摇摆,时而像过路人招手;时而舒展双臂,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尽情的嬉戏。这时,你如果停足观赏一下,一定公被这怡人的景色所吸引。
也许,会有人赞美花的娇艳,花的'美丽;也有人会赞美挺拔的树木,为人们遮挡风雨;但是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无名的小草,因为有了它的衬托,那些花儿才显得更加的娇艳、美丽;正因为有了它的娇小无助,才显得树木那样的高大挺拔。而小草从不与花儿争芳斗艳,从来都只是默默地给大地带来绿色。
你们一定听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无论是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它都是顽强地生存着。这给了我对艰辛生活挑战的勇气,让我对未来更加充满了追求与渴望。在这我要轻轻地说一句:“无名的小草,你是我心中的英雄 ,生活的榜样。我爱你!!!”
“独立”这个词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有的出自父母之口,交谈中,说孩子独立;有的出自老师之口,课堂上,教人独立;有的出自孩子之口,互相比较,说能独立。但是真正能做到独立的,却很少。
有过这样一例:每天父母为孩子备好一切,只求孩子认真学习,生活中为他做这做那,只要孩子以学习为主,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惰性,有时虽会说:“我要自己来!”但实际行动却是:手一张,脚一身,衣服和鞋都有父母来“帮”穿。有的孩子甚至认为父母为我们做这些理所应当,就该做这些……
生活中,父母虽会帮我们很多,但却不能帮我们一世。他们终会老去,离开。我们也会有自己的生活,到那时,我们自己还能否自理?有的可能会说:能啊!我会扫地,会洗碗……有这些本事当然,但如果什么都不会,在生活中,就只有吃亏!只有自己独立才能是的出境……
母亲常对我说:“孩子就不能惯!就该做自己可以做的事,现在不做,长大还得了?”所以只要有什么扫地,洗碗,煮饭,端茶之类的小活,就会是我做。父母从不帮我一下,也不提点几句,只会说要自行领会,体会。
虽然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都只是几分钟便能完成的事情,但如果用心,细心的做,你会有成长的。做事不是完成任务,也不是为了谁做事,只是让你自己从中体会,自己收益的小文章。独立就是做一些无意义的事吗?不是的。这些事虽小,但并不是无意义的。小事成大事,大事成独立,独立是为自己好,不是为了谁。就算为谁,也是为你自己好!老做小事,可能会枯燥无趣,但你有没有想过多做便会熟能生巧,便会越来越熟练快速呢?
学会做小事,认真做小事,才会干好大事!因为注意了细节!
只有生活独立了,自主了,才会在学习上,工作上有成就。小事虽小,但小事多了就会是大事。做多了生活小事,才能遇到大事时不乱,不慌。
独立不是口头说,不是在课堂上左耳进右耳出的听老师讲,也不是与朋友较真的说自己能独立!而是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我要独立,我能独立,我是独立的!
父母,是我们温馨的避风港;父母,是我们撒娇时的依靠;父母,是我们物质上的来源,精神上的支柱。但是,我们是否想过,有一天,父母会离我们远去,或许是我们离开父母远行,我们总有一天要学会独立。
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意识,是我们学会独立的基本要求。当代大学生,吃好的买根本不用顾及钱不够,花钱如流水,钱不够就伸手向父母要。他们认为向父母拿钱是天经地义的,就是从不想一想父母赚钱的辛苦,也很少抱着感恩之心去利用父母给的钱,而是一味地攀比挥霍。他们名义上已成年,独立,但是从本质、人格、心理上的独立却十分幼稚。这就需要当今大学生重新对自己进行思考。
培养社会责任感,懂得回报,是独立的表现。当你自己对着父母说“不用你们管,我已经独立了”时,你是否想过离开了父母,你真的能独立吗?虽然,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很多,但我觉得应多让他们去社会体验体验,每逢暑假有许多学生就会去打工,参加夏令营,他们在不断地学会独立,在体会独立的这个过程中,王文韬的父母,之所以对儿子签订了一份数额1。6万元的借款协议,目的也是为了培养他的勤俭节约,懂得感恩,懂得报答社会的一种表现。
父母的正确做法对培养孩子独立意识有着指导作用。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家庭里面,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父母就会让他们自己去经营自己的事业,父母只是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孩子们刚开始什么都不懂,他们只有通过自己查阅、上网、自学等方式经营自己的事业,他们钱不够,也不会向父母要钱,他们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最终他们事业有成。是的,或许在传统的我们看来,他们的父母有点残忍,但是这却是对子女的一份最真挚最实用最有意义的爱。
当我们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厌烦时,我们想想,我们该独立了。父母的唠叨也是一种教诲,说明父母对你的担心,说明你还不是十分独立。独立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前提,独立是培养社会责任感,懂得回报社会的表现。当我们在向父母要钱时,能主动打一张借条,也许我们就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了。当我们有一天离开父母独自去闯世界时,你就能真正体会什么叫做“独立”了。
我用带着棉布手套的拳头重重的砸在他厚实的棉衣上。他却继续笑,笑的不怀好意,笑的满脸幸福。其实,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打死我也没有想过,居然有人会喊我“小胖妹”。从小,我就是有名的“没良心”,光吃不长,直肠子。而与眼前这个阳光男孩分别的一年里,更是没有增加了“半克拉”的脂肪。清瘦的女生总是会引来周围艳羡的目光,而和胖沾边的字眼对于女生而言,便是最有***伤力的浊言浑语了。
近些日子,他突然很喜欢买巧克力给我。或许,那浓郁幼滑,甜美芳香的块状甜品,最能诠释一个人的心情吧。喜欢吃甜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将它作为苦涩生活的调味品,暗示自己,生活是甜的;另一种则是渴望与其甜美的味道引起幸福的共振。而他,显然属于后者。他开始习惯性的往我嘴里塞各种形状的巧克力,并带着温柔的眼神。这让我想起《新倩女幽魂》中,憨厚的宁采臣用糖喂小狐狸的情节。每每想到这样的光景,便仿佛置身于阳光中,周身的一切都被镀上了一层闪亮的颜色。我担心过,这样吃下去,万一变成了一个胖子,那该怎么办。可是,眼前这个男生依旧是一脸灿烂的不停的喊“小胖妹,小胖妹。”从它酒窝的轮廓里,我仿佛看到了我们幸福的未来。
我依然是瘦的,但越发喜欢“小胖妹”这个和我并不相匹配的称呼。也越来越喜欢巧克力那幸福的味道了。
在当下科技迅猛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有无数的渠道得以接触世界,以手机APP和网络平台为主。开放的世界能带给人们的难道只有“丰富”、“多元化”的生活吗?我认为不是如此,信息世界似乎在汲取人们的“精神力”,以作为其自身不断“膨胀”的养料了。
从数据中显示的00后最常用的十个手机应用来看,“娱乐”成为了人们的主题。人们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挖掘信息洪流中深层次的内容,只是任由微信、微博中真假难辨甚至子虚乌有的碎片信息填充自己的空洞——当然是徒劳的。当人们的脸上全部挂起事不关己的笑容,当“戏子家事天下知”成为常态,当“娱乐至死”的精神渗透进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信条,人们将耽于享乐,只贪婪地追求即时快感,在自己编撰的“童话”中画地为牢,再也不能承住生活的真实带来的一丁点压力。由此,娱乐泡沫的背后是上升的忧郁率,甚至自***率。
与此同时,轻易地触碰世界也带来了人们的同质化,尤其对于年轻一代。在微博、美拍等地,人们太容易看到世界的主流走向,太容易意识到自己与主流的“种.种不同”,又太容易将自己掩埋、遮盖在其中了——有多少人曾摈弃心中所想,抛弃“自我”,信奉着“主流即为正确”的道理去迎合世界呢?这样一来,世界切割了人们作为“个体”的独特棱角,将人们汇集成一模一样的沙丁鱼群,在信息的海洋中随波浮沉。
由此,我们不得不担心普鲁斯特笔下的“精神死亡”,失去“他者”的时代中,没有人质疑,没有人逆流,只有步伐整齐划一却不知所向的乌合之众。人们失去了作为个体而言的独立思想,从而失去了群体中思想碰撞的光芒。这样的群体静默者,膨胀着,最终走向深渊,带来的是如同一潭死水的社会。
或许有人说APP“罪不至此”,但我们只在此希望所有人保持独立思考的权利和逆流而上的勇气。
这样的境地该如何打破?希望如鲁迅先生所说,“能发光的发光,能发热的发热”。若每个人都能找回自己的声音,回归真实的自己,坚守住那些曾被时代抛弃,被世界夺取的思想,那便能成为一名勇者,一名具有独立思考的勇气与智慧的人,不被信息的洪流淹没,而最终能从中劈开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的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