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而愉快的暑假匆匆地过去了,但暑假中游峨嵋山我至今还历历在目,让人回味无穷。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美好的时光吧!
我们来到峨嵋山,买了张地图,凌晨两点跟着导游上山了。
早上五点半,我们坐金顶索道缆车上山,我坐在缆车上向下看,就感受到绿意浓浓,那高大挺拔而又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显得生机盎然。它们舒展着强壮的筋骨,枝头上蕴藏着一个个嫩绿的新芽,喜气洋洋地探出头,那清明亮的色调照耀着我的眼睛,似乎在展示着它那永不衰竭的生命力,给峨嵋山增添了几分生机。
早上五点四十分,我们坐观光小火车向山顶驶去。我坐在里面?望了一下天空,看见天空有朵彩云,正慢悠悠地天空中飘着。这彩云并不大,四周也整齐。由七种不同的颜色组成:红、橙、黄、绿、青、蓝、紫,可为是七彩斑斓。这块云在空中慢悠悠地飘浮着,就像孩子随意涂抹着画面,美丽极了;又像进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一样,让人陶醉
到了山顶,已经快六点了。这时候,天空苍茫一片,云涛汹涌,壮如大海。时而浓云涌来,人在云中飘飘欲仙,时而云海飘散开去,群山峻岭、苍翠欲滴。有些云在天空中变幻形状,时而像座座险峻的雪山,时而像一团团棉絮;时而像一朵朵梨花,开放在浩瀚的天空中……最壮观的是,偶尔云海中激起无数蘑菇状的云柱,腾空而起,继而徐徐散落,化作缕缕游云。范成大曾经写下诗名惊叹这幻变的云海:明朝银界混一白,`咫尺眩转寒凌兢。天容野色倏开闭,惨淡变化愁天灵。
六点零几分,只见天边发出了一丝微微的金光。渐渐地,天边缕缕霞光变幻着颜色透了出来,就像一幅巨大的油画挂在天空。过了一会儿,一个小亮点映入我的眼帘。起初,这亮点缓缓地蠕动,它好像怕羞似的,总是不露出它的真面目。这亮点慢慢地扩大,亮度也逐渐加强,成了个红彤彤的半个“小火球”,一半在山顶上跳动,另一半在山里。它的周围像镶了一道亮闪闪的金边,在浅蓝的天空里格外显眼。渐渐的,周天红遍,金光闪耀,顷刻间,“小火球”由紫红逐渐入大成橘红,金红。“小火球”就好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一纵一纵的,慢慢儿,使劲往上升。到了最后,一轮彤红的太阳撕破了云团,跳跃而出,万道金光射向整个世界……周围,霞光尽染无余,那轻舒漫卷的云朵,好似少女腼腼腆腆地站在面前。穿着彩色衣裙,翩翩起舞。这日出在约持续了半个小时,整个过程令我叹为观止,终身难忘。
太阳升高了,把万物都染成了灿烂的金黄,一如既往地“履行”着它的使命。看完日出,我们便恋恋不舍地踏了新的旅程,一路上,我们在讨论着这个迷人而又难的日出。
美丽的峨嵋山让人流连忘返。
我在北京玩过许多地方:八达岭长城、圆明园、故宫、颐和园、鸟巢、水立方、故宫……可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还是故宫。
北京故宫,以前叫做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故宫的建筑布局严格分成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现在很多宫殿里面都不让人进了,所以在人山人海中,我基本是看不到里面的,只能看一下外面了。
一走进太和门,眼前出现一个非常大的院子,这是一个3万多平方米开阔的院子。后面的太和殿就是我们常说的金銮殿,象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皇帝登上皇位、军队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那么多人是要这么大的院子的。
在太和殿外面的两个角落,各有一件器具。其中一个是在一块石板上面,中间***一根铁针,周围有都刻度,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个叫“日晟”,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当太阳升起时,铁针的投影只向哪个时刻,就表示什么时候了。日晟的对面就是一座石头亭子叫“嘉量”,是计量器具,用来称量东西的。那么为什么要把这两件器具摆放在这儿呢?因为在中国古代,它们代表上天的旨意和国家的统一,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紫禁城最大的云龙石雕,在保和殿后。电子导游说这是一块完整的石头,但这么大一块石头是怎么运过来的呢?看了说明我才知道,当年建紫禁城的时候,皇帝叫了民夫2万多人,在沿途挖水井,在冬天的时候就用水泼在地上,让路上结上冰冻,就将这块巨石放在木棍或铁棒上面,连拽带推的运到故宫的工地上,古代的人民好聪明呀!
故宫里大部分宫殿都是红墙黄瓦、朱门金钉。我问妈妈这个金黄色的瓦是不是真的金子,妈妈笑着说这个是琉璃瓦,我们绍兴的房子用的瓦都是黑色的,江南的房子基本上都是黑瓦白墙,而皇家中用的瓦大部分都是用黄色的,而墙都是红色的,妈妈说这是因为在古代黄、红色被规定为代表皇室色彩,有皇权的象征。故宫真的很大,很多地方我们也没有去,细细的听电子导游讲解,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只是可惜很多我没有记住,大家如果有兴趣就自己去看看吧。
盼望着盼望着,坐了一夜的火车,一大早,我和爸爸妈妈、姑妈姑父还有洋洋哥哥一行6人,终于来到了我渴望见到的祖国的首都——北京。
我们的第一站是——颐和园。刚刚踏进颐和园的大门,迎面而来就是一间古香古色的楼阁,上面写着“仁寿殿”三个大字。仁寿殿前有一些古代装扮的贵妃阿姨和皇帝叔叔们,穿着古装站在门口迎接我们的到来。走过仁寿殿向右拐,我们进了德和宫,妈妈说这里是过去皇上、贵妃还有王公大臣们看戏娱乐的地方,果不其然,我看到了一个高高大大的舞台,上面有很我衣着古装的人在弹奏乐曲,听起来美妙极了。一时间,我仿佛也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古代。
我们又继续游览,走过一段曲曲折折的小路,眼前突然一亮,一片广阔的湖水在我们面前展开,湖水又清又绿非常好看,湖水中还隐约约地倒映着着一座大山,我抬头一看,这座山可真是高大雄伟呀!真不知道它和这面湖到底叫什么。哥哥好像猜透了我的心思,充当起了小导游,说道:“这山叫”万寿山“,这湖叫”昆明湖“。”我听了哥哥的话,心想:“一定是过去的皇上希望自己长命百岁才叫万寿山吧!”
接着我们来到了颐和园中著名的景点长廊,妈妈说她上小学的时候,语文书上专门写到了长廊,听着妈妈的介绍,我边走边看,果然我发现这长廊真是十分的长,目光转向墙壁,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墙上有很多形状各异的小窗子,仔细瞧瞧竟然没有一幅图案是一样的,我不禁的惊叹起来,古代的建筑工人的手艺真是巧夺天工,颐和园真不愧是皇家园林啊!
接下来,我们坐上龙船向湖心岛摆渡,一座长长的大桥离我们越来越近,我细心地数了数,一共有十七桥洞子。妈妈好像知道我在想什么,就对我说:“宝贝你看,这桥有十七个孔,中间的孔最大,它的两边逐渐地变小,最后两个孔小得连小船都过不去了。”爸爸接着妈妈的话说:“这座桥的名字就叫十七孔桥,它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湖心岛的一座长桥。”听着爸爸妈妈的讲解,我对十七孔桥有了更多的认识,下船走上桥,微风拂面,凉爽宜人,桥上石雕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刻着神态各异的小狮子,我看着这巧妙的十七孔桥,心中赞叹不已,心情一下子舒展起来,看来旅游真能增长不少见识呀!
接下来我们要去“圆明园”游玩,在那里我们会看到什么呢?那就看看我的下篇文章吧!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我国的满、朝鲜、白、苗、哈尼、纳西、瑶、蒙古、布依等少数民族,也流行过端午节,又各有其风俗。如满族的拜天、射柳、击球;朝鲜族的荡秋千、踏跳板等活动。
我国幅员辽阔,风俗各异,端午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独特的习俗。其中以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和湖南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的“苏州端午习俗”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因此,20xx年中国端午节将三省四地习俗“打包”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成为唯一入选的节日类项目。
江苏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市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山东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市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安徽含山县端午,每人要吃几个杏子和桑葚,民谚说:“吃了端午杏,一年不害病;吃了端午桑,一年不害疮。”湖北宜昌端午竞渡。农历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陕西兴平市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铜川市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广东从化市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
我在北京玩过许多地方:八达岭长城、圆明园、故宫、颐和园、鸟巢、水立方、故宫……可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还是故宫。
北京故宫,以前叫做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故宫的建筑布局严格分成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现在很多宫殿里面都不让人进了,所以在人山人海中,我基本是看不到里面的,只能看一下外面了。
一走进太和门,眼前出现一个非常大的院子,这是一个3万多平方米开阔的院子。后面的太和殿就是我们常说的金銮殿,象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皇帝登上皇位、军队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那么多人是要这么大的院子的。
在太和殿外面的两个角落,各有一件器具。其中一个是在一块石板上面,中间***一根铁针,周围有都刻度,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个叫“日晟”,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当太阳升起时,铁针的投影只向哪个时刻,就表示什么时候了。日晟的对面就是一座石头亭子叫“嘉量”,是计量器具,用来称量东西的。那么为什么要把这两件器具摆放在这儿呢?因为在中国古代,它们代表上天的旨意和国家的统一,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紫禁城最大的云龙石雕,在保和殿后。电子导游说这是一块完整的石头,但这么大一块石头是怎么运过来的呢?看了说明我才知道,当年建紫禁城的时候,皇帝叫了民夫2万多人,在沿途挖水井,在冬天的时候就用水泼在地上,让路上结上冰冻,就将这块巨石放在木棍或铁棒上面,连拽带推的运到故宫的工地上,古代的人民好聪明呀!
故宫里大部分宫殿都是红墙黄瓦、朱门金钉。我问妈妈这个金黄色的瓦是不是真的金子,妈妈笑着说这个是琉璃瓦,我们绍兴的房子用的瓦都是黑色的,江南的房子基本上都是黑瓦白墙,而皇家中用的瓦大部分都是用黄色的,而墙都是红色的,妈妈说这是因为在古代黄、红色被规定为代表皇室色彩,有皇权的象征。故宫真的很大,很多地方我们也没有去,细细的听电子导游讲解,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只是可惜很多我没有记住,大家如果有兴趣就自己去看看吧。
“兰亭”原是古代的一所驿馆,因其种满兰花,因此得名。沿着幽静的翠竹小径,踩着光滑的鹅卵石,我们来到了兰亭。刚走进去,就看到一块大石头上写着遒劲的“兰亭”二字。不远处的鹅池里,一群白天鹅在水里自由安详地游着,其中有一只正舞动着一对雪白的翅膀,像穿着白衣的仙女;几只黑天鹅正低头觅食,那优雅的姿势配上高贵的羽毛,美丽极了。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吹皱了平静的小池塘,一层一层的微波,在水中荡漾,也荡开了我的心扉。
我继续往前走着,来到了一座小桥边,我看到旁边的石碑上写着“墨池”,我一头雾水,正想问妈妈,突然听到了导游阿姨正在向游客解释“墨池”的典故,我便挤进人群,细心地听着,原来这里是王献之小时候练习书法的地方,这里还有一个很有意义的小故事:他的父亲“书圣”王羲之让他用这里的水在石板上书写“大”字,王献之写完了三缸水,觉得自己已经写得不错了,有一天就写了一个“大”字拿给父亲,请父亲评判,他本以为父亲会好好地夸奖他,可没想到王羲之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大”字下面加了一点,便把字还给了王献之,王献之也是一头雾水,拿着“太”字给母亲看,母亲说,这个字写得最好的就是那一“点”。王献之一听,惭愧地地下了头,从此更加发奋练习书法,终于成为了像他父亲一样的大书法家。听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任何人做任何事唯有勤奋、刻苦,并且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就。
最后,我们来到了《兰亭序》碑文前,据说王羲之的真迹已经被作为陪葬与唐太宗一起埋入地下,现在的碑文是康熙皇帝写得,最有特点的就是他写得“一”字又粗又大,而且字体全部一样,原来这是康熙皇帝觉得自己是一代帝王,所以“一”字也是独一无二的。
原来,看似平常的汉字里蕴藏着这么多的文化和故事,我会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来也要像他们一样。
游完了兰亭,我被名人的书法艺术和文化故事震撼着,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我永远记住了这里——兰亭。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