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吐绿,也是养蚕的好季节。
我的好友张钟情送我一张布满小米班大小的黑黑的蚕种。每个蚕种中间都有凹点,不久,小蚕破壳而出,跟小蚂蚁差不多大;黑褐色,头大身小身上长满细毛,大约两天后身上毛不见了。他仰着头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东西吃,可它太小还不能吃整片的桑叶。我只好把叶撕成碎片,洒在盒子里面喂它。
小蚕非常贪吃,只要它一吃桑叶就不肯放下,大嚼起来不知饱,不管什么时候看它,它总是在吃,如果它正在吃得高兴时,你硬把它拉下来,就死死抱住桑叶不肯放下。只好把桑叶也带起来了,那馋样毫无绅士风度。它长得可快了!有时,它一夜就可以长几毫米长呢!
有一次,我去看蚕宝宝正在干什么,我一看,呀!蚕宝宝一动不动的趴在那里,好像生病了,我急得像热上的蚂蚁就急得团团转急忙找来妈妈问是什么回事。妈妈说:“孩子,蚕宝宝不动是要脱皮了。”我说:“是这样呀!蚕宝宝没有生病呀!”大约过了一两个小时,我再来看它们时,呀!有好多蚕都在脱皮呀!它们先从嘴角裂开一条缝接着不断地收缩蠕动身子,然后慢慢地从皮里钻出来,刚脱皮的小蚕已换上了新妆——白嫩的蚕宝宝。
蚕宝宝每脱一次皮就长大很多,更使劲的吃桑叶,它围绕着桑叶的边缘来回的咀嚼,吃叶的时候发出“沙沙”的声响,不仔细听的人还以为是下雨呢!一片桑叶几分钟就进入它们口中,蚕渐渐长大,然后又脱皮,等它脱了四次皮后才发育成熟。
蚕宝宝一个月左右已长成大了,这时惨淡眉目清秀,胸部透亮,头上有对小眼睛,前下方的嘴又在吐丝孔,四对胸足与尾巴帮助它运动。在簸箕里面扭来扭去的样子十分可爱,我不是的用手摸摸它那肥胖的身子。
蚕宝宝过了不长时间后就不吃叶子,它围着簸箕到处爬;原来它是在找好地方开始吐丝,它围绕自己的身体吐出一根白丝,不久后就把身体包在里面。我看不见蚕了,便问妈妈:“蚕在里面干什么?”妈妈告诉我:“蚕变成茧,把自己包在里面不吃不喝,接着变成红赤色蚕蛹,大约十来天后蚕会成蛾,蚕蛾会咬破茧出来交配产卵它就这样繁殖后代。”听后,我感到蚕真是一个大魔术师。
蚕全身都是宝,它把一切读献给人类,件事丝织品的原料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蚕蛹是化工的原料可制作酱油,它的粪便是农家的有机肥料。
亲弃疾写“春蚕到死丝方尽”是蚕的一生真实写照,听说一条蚕可吐丝三千米以上;你看小小的蚕儿难道不是世界上的一宝吗?当你看到那精巧绚丽的绫罗绸缎时,你会为这小蚕儿创造的奇迹而惊叹;更被它们平时默默无闻的辛苦劳作最后献出自己宝贵生命为人类作贡献的精神所感动。它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春蚕吐丝丝丝不断,做蜡烛照路路路通明。"千百年来,多少人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在她的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中,又有多少祖国的花朵成为九州华夏的栋梁之材!谁又能知道,这其中包含着多少的汗水与泪水,也许老师那丝丝白发,斑斑皱纹是最好的`见证。
不知是哪个花开的时刻,悄悄地,悄悄地,我们--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就来到了世上,慢慢地,慢慢地到了上学的年龄,便缠着爸爸要去上学。我们永远忘不了那人生的第一次,是多么地高兴、快乐。原来是老师和蔼的微笑,温和的话语就像快活的音符一样奏出美妙的乐章,让我们如痴如醉。
就这样,老师在我们心里播下了快乐的火种,校园里时时响着我们清脆、明亮的声音。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啊!于是,我们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因老师的爱而起。老师把所有的希冀寄托在我们身上。正是这样,苦心培育我们的老师在这爱的路上艰难跋涉,教我们如何做人,怎样处事。当我们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时,他们在叮咛:同学们,别忘了奋进呀;当我们在学习上失败时,他们在鼓励:成功是从这里起步的;当我们悲伤时,他们在安慰:同学们振作起来呀!多少个难忘的日子呀!是您--光荣的人民教师,让我们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如何感受生活,如何珍惜幸福,如何自我发展。您不仅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要学着去感恩别人。这其中的点点滴滴,一个个动人的情景把我们的生活点缀得精彩美丽,也把我们的记忆巩固得刻骨铭心。
虽然我们只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我们也要学着释放温暖,更要怀着对老师感恩的心去思考、行动,毕竟老师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在这样的时刻,我代表全体同学,向我们尊敬的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亲爱的老师,因为有了您,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美丽,混沌之中,才有了指路的明灯,迷茫的夜空,才有了永恒的北斗。您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您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您肩负着民族的昌盛,您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在您的抚爱下健康成长,在您的关注下奔赴远大的前程。
因为有了您,就有了一个特别的节日--教师节。从此,全社会就多了一份对您深深的敬意与关注,我们看到和感受到了您的伟大和平凡。您的伟大在于创造世界,播种未来,您是点燃我们理想之火的人,是保证民族未来优良素质的人;您的平凡在于除了奉献别无所求,无怨无悔,心无旁鹜。您从不在乎所失所得,因为您深深懂得自己在付出什么,在收获什么,这是任何数字都无法计算的生命价值和幸福成果。"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我们的老师心境的真实写照。敬爱的老师,我把您比作绿叶,我把您比作红烛,也颂不尽您的奉献和成果啊!您不是绿叶却在滋养绿叶,您不是红烛却能照彻心灵,因为在我们眼睛里映射出的永远是您的身影。您把我们生命的每一个音符,都镀成世界最美的颜色。从此,我们的心像大海一样磅礴。我真想取出串串爆竹,放出串串祝福,用绚丽的火焰为我们的老师唱支心歌。真诚地祝愿老师幸福快乐,快乐幸福。
这时,我真想大声对同学们说:当我们拥抱成功,享受喜悦时,别忘了我们老师都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感恩老师。最后,让我们真诚地说声:"谢谢!"
冬天到啦!大雪纷飞,然而,一户人家门前的青松却依然屹立着,毫不动摇……
窗前坐着一个小男孩,正呆呆地望着窗外。突然,他好象想到了什么,急忙跑到妈妈面前,着急地说:“妈咪,青松没穿衣服站在外面,它会不会冷啊?”男孩的妈妈听到这句话,显然楞了一下,接这用无比温柔的语气说:“宝贝,别担心,青松不会冷的,它很坚强,这点风雪压不倒它。”“真的?”男孩扬起天真可爱的脸蛋,开心地说:“哦!它不会死的!”男孩的母亲微笑而不语——
雪地里,一个身着军服的年轻男子正缓缓向这边走来,他是男骇的爸爸,是边疆战士,一年才回来两次。男孩远远地就看到了爸爸,不知为什么,他突然觉得爸爸和青松好像,一样的在外面,一样的接受风雨的考验,一样的不倒下,他在男孩心中的形象一下子加大了……
晚上,男孩的妈妈在帮男孩盖被子的时候,发现了桌子上的本,她好奇地坐了下来,翻开日记本,只见上面用稚嫩而工整的字迹写道:“今天爸爸回来了,我觉得他和青松好像,风吹雨打都打不倒,爸爸是大青松,我是小青松。等我长大后,我也要做一名边疆战士,好好保卫祖国!”男孩的母亲被感动了,热泪溢出了她的眼窝……
一直觉得民国是一个很有气质的年代。应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传奇性值得被大写加粗地关注,值得被从头到脚地打望,把它在历史里单独成章,就是怕辱没了它的风韵。不谈时局如何如何动荡,只谈民国的文学是如何如何的儒雅而绮丽。张爱玲、杨绛、钱钟书、林徽因、徐志摩、萧红等一众文人墨客,构成了民国文学的绮丽,抑或者是儒雅。
比起民国的文学,我更喜欢民国的人,说话文绉绉的,办事也文绉绉的,可在面对爱情,却总嫌自己词不达意,恨自己眼神不够火热。从前看过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只记得他写张爱玲——“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看她的文字,只觉得她什么都晓得,其实她经历的世事很少,但这个时代的一切自会与她来交涉,好像花来衫里,影落池上”。我喜欢张爱玲,不因她华丽的笔调,也不因她在那个时代里特立独行的独特气韵,我只是很喜欢,她的文字带给我的感觉,她用扁平纸张上的白纸黑字,凭空让我看见了一个丰富的民国,是封建的,是遗憾的,是繁华的',更是一个爱而不得的时代,华丽而又苍凉。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民国于我的遇见,就好像是“花来衫里,影落池上”。多买了两本张爱玲的书,越看越喜欢,忍不住翻了一遍又一遍。她的文字是媒介,生生地把上个世纪香港、上海的繁华与落寞搬到了我面前。那些早已死去的画面、化为黑白的情感与经历瞬间变得格外鲜艳,纷纷复活一样,从光阴的缝隙里漫溢出来。那些几十年前故事里的人儿早已消亡的笑,淌完的泪珠,倒是让我这个几十年后的局外人又笑了一笑,心生欢喜;又淌了眼泪,心口又绞痛了一番。书页间汩汩流动的,是民国的血液与情感。
特别喜欢胡兰成笔下的张爱玲:“爱玲喜在房门外窥我坐在房中,她写道‘他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房里有金沙金粉深埋的宁静,外面风雨琳琅,漫山遍野都是今天。’”我当时就想,能有这般情怀,信手便写下这样一段话的人,怕是早就把所有人都甩在了她的橹声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她。
我一直庆幸的是,在我这个年纪,读过张爱玲的书和她的人。
喜不自胜。
我记得我曾经认识的第一个张爱玲笔下的人物是葛薇龙。《沉香屑?第一炉香》不算长,却让葛薇龙的形象有血有肉,富有个性,却又轻易变得世俗。小说里的葛薇龙,是深渊里挣扎的一尾鱼,头尾疯了一样地摆动,奋力挣脱命运的桎梏,却抵不住命运的洪流。我们是蝼蚁,轻易无法撼动时代。多少具青春,在民国里长眠,又有多少只棺椁,经民国文人之手,多少年后又重新被敲开。爱玲写的是葛薇龙一个人,却平静且锋利地,写出了民国女性的奴性意识和女权的尚且卑微。那些故事里的香碎屑,在岁月的长河里洒落,成为生命里忽明忽暗的细灯,在扉黄的纸页上勾勒出一点扭曲的影。
民国。长衫遮了岁月,女子鬓角的卷发乱了经年。
我曾与民国有过一面之缘。
我见过它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